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49|回复: 0

[原创] 净土法门一乘了义极具方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2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土法门,是甚深广大,也是极为方便的法门。被历代大德所定为三根普被,利钝兼修。也就是说,下根,中根,上根,净土法门都可以给予利益,利根,钝根,都依净土法门修行。那么,现在来讲,大家所知道的,净土法门,包括了一切的佛法,也就是讲,有禅的东西,有密的东西,有大乘的东西,也有小乘的东西.在这里,我们就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即然净土法门包括上根,中根,下根,利根,钝根,都修净土法门,那么,上根怎么修?下根怎么修?钝怎么修,利根怎么修?这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净土就是密,就是禅,就包括了大小乘,他怎么包括的?换句话说,净土必然有禅的东西,密的东西,大小乘的东西,换句话来讲,禅也就是净土,密也就是净土,大小乘,也都是净土。为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又如何修行,这都是末学今天要讲的东西。把这些弄明白了,修净土法门,相信大家会很得力,把这些弄明白也,也就不会有人诽谤,净土法门非佛说了。首先来讲,净土法门,他是佛法,是不是?当然是佛法,那么,即然是佛法,那净土法门,必然依法而开展,必然从最根本的依四圣谛,八正道,五戒,十善,到菩萨的无量波罗密,直至成佛解脱涅盘。如果净土法门不依佛法,那就不是佛法了。恰恰是净土法门依佛法,所以,净土法门是佛法,给予众生的,也是无边佛法的利益。对于净土法门,根性不同,对净土的理解与认识,是深浅不同的。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也是非常之多,关于根性不同,利钝不同,修净土法门的不同,那就完全在九品往生之中,关于如何修净土法门,修行方法,也都在净土经典中。首先来讲,我们要看一下,净土包括了哪些修行。首先,修净土法门,首先要做的,落实到实处的,不是念佛,而是什么?持戒与行善,这一点对于一个净土佛子来讲,在以净土为修行中,比念佛还要提前做的,就是持戒与行善。最基本的,居士来说,居士五戒,甚至有的居士持菩萨戒。还有,做好人,行好事,礼,义,仁,智,信,孝,调柔,慈悲,放生,这些,都是净土法门对凡夫众生的极有效归摄。那么,单纯从这一点,净土法门,就极为方便地,和极为成功地广泛利益了众生。单纯这一点,就是非常符合佛陀在原始经典,南传经典中,慈悲和教化众生的次第得益本怀。这是佛法利益众生的极大成功。没有一个法门,能这么广泛地,成功地把极多的众生,归摄到持戒与行善上来,唯有净土法门。那么以,接下来,就是念佛,净土法门,给众生设了极为简单的门槛,那就是一句佛号!这个门槛,可以说,是非常之低。这就是也可以说,极为方便!但是,单纯持一句佛号,内涵却又是非常之丰富。所以,简单的一句佛号,可以满足上中下根,利根,钝根所有人的修行。为什么这么说,对于知经很少,智慧又差,理解能力不强,烦恼很多的众生而言,那也一样可以修行,即然不可能明白佛法是什么,那也不需要知道佛法是什么,只要一句佛号肯念,就可以了。一句佛号,持续地念,烦忧就少了,心就静了,再加上五戒十善的并行和对恶业的忏悔,智慧自然提高,以至于净念相续,得到念佛三昧。再接下来,如果有机会,自然可以进一步对念佛更得力,自然可以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佛法,如果此生没有机会了,那至少行善,持戒,至少尽管不知道佛是什么,佛法是什么,但是,至心地恭敬佛,一心要往生净处,这就种下了无比的因缘,得到了无比的利益,这是其它法门所做不到的。净土宗做到了。其它法门或者佛法,对这一类人,束手无策,唯有净土法门,利益了这些众生。另外,对于善根福德资粮多的,比较智慧的众生而言,对佛法的理解和体认,也就比较多,那么,念佛的心得,内涵,也就较多,也就更得力。比如,我们知道,佛法讲,一切无常,佛开示了这些,我们知道佛,十力无畏,具有一切知智,知道佛是不可思义的,知道佛讲了四圣谛,八正道,佛行菩萨道,觉行圆满,那这样的念佛,会更有信心。也就更得力。钝根是一句弥陀,利根也是一句弥陀,下品是一句弥陀,上品也是一句弥陀,但是,其中的个人滋味,是不一样的。当然,其实,真正的利根,也自然,非常精进,一句佛号,或者就讲念佛,也是非常地老实修行。能老实修行,这也不一定是钝根,利根对佛法信,解,践行都很精进,一样会老实修行。所以,自然,这里讲,一句弥陀,对于佛法的体认和证量,各个不同。所以,我们知道,小乘声闻也念佛,但他念什么,念佛功德。那么,他念佛,就是知道佛的功德,充满了对佛功德的赞叹和恭敬和依归。他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者南无本师释伽弁尼佛,那就跟其它的人不一样。但他也在念佛。有些小乘人,他念南无本师释伽弁尼佛,但是,不念阿弥陀佛。还有些小乘人,他会认为阿弥陀佛的事,不是佛说,这是分别,智慧低下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问题在于对佛有疑。如果,真的是对佛的十力无畏,对佛的智慧,有完全的净信,那么,两者是相同的,就会明白佛是依归,佛是大力的,佛是无比的慈悲和智慧,是完全的可以依估。正因为一部分小乘人,以已智来分别佛智,所以,他疑佛有无比的智,疑佛的十力无畏,疑佛的无比慈悲,所以,有一些小乘学人,他私下里或者甚至于公开地就讲,佛也是一个人,一个觉悟了的解脱了的人,其它的没什么两样。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认识。为什么?因为这不具备对佛的净信,这也不是真正的声闻应当做的事情。真正的声闻,都对佛的智慧和慈悲毫不怀疑。如果不具备对佛的净信,那么,也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声闻,也就不可能在声闻法中有所果证。因为初果的条件,就是断了我见,戒禁取见和疑。对佛,对法,对僧,完全地净信,如果一个人对佛还疑,那,这个人不可能是初果。我这些年遇到很多的人,他讲,我念南无本师释伽弁尼佛可以,这个我接受,我念佛功德,这个我接受,但是,要我念阿弥陀佛,我不接受,我认为这不是佛说,没有这样的一个佛。那么,我就告诉他,你念阿弥陀佛不接受。那么,你倒过来念接不接受?他说,怎么倒过来,我说,你念佛陀弥阿。他问我,什么意思?我说,佛陀弥阿,就是弥,就是广大的意思,阿就是生发的意思。佛陀弥阿,就是佛陀伟大啊,广大啊,不可思义啊!他说这个我可以念,我也认为佛陀是伟大的,不可思义的具备了一切的圆满觉行和功德。我说这就是了,阿弥陀佛的含义,其中就有佛陀伟大不可思义的意思。就是佛陀弥阿。这样,他就接受了。那么,这是讲一句佛号。那么,净土宗即然是佛法,那么,包括了禅净密,也包括了大小乘,怎么包括的呢?除了一句佛号的修行以外,还有没有其它修行方法?有!当然有!有哪些?第一,观无量寿经,禅法的修行。首先,观落日如鼓,有人就对我说观落日如鼓,这是邪教,外道,火供。相当于观火。我说算了吧,你修禅法的时候,有没有白遍观?他说有,我说,是的,观落日如鼓,这是红遍的禅观方法。所以,就是这样,净土包括了禅法的修行,而且,极为方面地取相,就是红遍的禅修方法。接下来,还有次观水,次观冰,观想成已,见琉璃地,这些都是极净的观禅的修法,而且,非常方便。这是修禅定的非常不可多得的方便方法,所以,净土宗,很方便,很了不起!每天只要是晴天,你就有机会观落日,就是红遍的禅修,你说,多方便!而且,净土和冰,你一样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目标来观。那么,今天在这里讲净土经,也不是说,单纯地弘扬净土,同时,也是在弘扬禅,弘扬密,弘扬小乘,弘扬大乘。所以,净土的学人,应当学习,其它宗派的学人,也应当学习和认识。接下来,观无量寿经,更深入地观,那就是观极乐世界,观佛菩萨,这些,就属于密宗的本尊观想了。属于密的范畴了。那么,净土宗有没有讲四圣谛,八正道呢?当然有讲。在哪里?——极乐世界,处处音声,皆演什么?苦,空,无常,无我。所以,在这里,说到这一点,净土宗的法友要注意了,解脱道的法友,也可以释怀了。极乐世界是什么?是去了学习的,此生,在这个世界,学不好,到极乐世界去学习,极乐世界那在讲什么呢?极乐世界,所有的一切,整个世界,普遍在讲的,是苦空无常无我!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们今天修净土,或者说,很多人,只知道一个极乐世界,要去那里,去了,解脱,成佛,就有保证了,而且,那里条件很好,去了,见佛悟无生。问题是,为什么去到那里就可以很快地花开见佛悟无生呢?因为那里有在讲法!因为在那里有在听法,因为在那里有在修法。而且,条件还好,修行就很得力。那里,处处都在讲什么?苦,空,无常,无我。所以,才可以悟无生。净土宗,是三根普被的,门槛非常地低,正因为如此,要照顾的面非常之大,非常之广,所以,在说法上,就极具方便性。那么,也是真实不虚的。净土宗因为如此地方便,所以,不可能直接讲第一义,而是广泛方便地含摄。这也就是为什么,净土宗实际上按其特点来讲,在佛教界,真实是定为教下,而不是宗门。是佛法的极其方便成功的广泛教化。广演广利!那么,知道极乐世界处处音声都在讲苦空无常无我,上根,下根,利根,钝根,他修净土就不一样了。那么下根,刚才讲了,知经少,智慧又浅,烦恼又重,他只能依最低的门槛而慢慢契入。精进地依最低的一句佛号修行,那也是进步,他可以暂时地,不用观,如果是一生都没有这个能力,他至少五戒十善,念佛忆佛,尽管不知道佛法到底是讲什么,知道得不多,但是,种下了得度的因缘。此有彼有,不可思义哩!那么,接下来,智慧多了,烦恼少了,他依净土法门修行,他自然可以同时修观,同样,上根,利根的,他在念佛号的同时,五戒十善的同时,就可以直接修观。而且,如果修行很精进,是一个好学生,那怎么样?极乐世界处处音声都在讲苦空无常无我,我去了极乐世界是要学习这个的,做为一个好学生,我自然现在就提前学习,提前预习。所以,净土宗的广大,方便,内涵,善巧,真的是非常之了不起!所以,在我接触到净土法门的时候,我赞叹不绝!这个法门,太殊胜了,难怪诸佛菩萨,全都赞叹!因为他们明白这个法门太殊胜,利益得人太多了!太了不起了!净土法门,净土经典,句句都是宝啊!所以,不信净土法门,为失大利啊!如果诽谤,那就自己想一想,罪过大不大,也不用人来给自己说,自己考虑就是了。但同样的,在赞叹净土法门的同时,我不一定是赞叹修净土的某些人,大家,一定要懂得净土法门为什么殊胜,为什么伟大,要好好地,深入地学习和领会。这样的净土学人,是净进的,值得赞叹的!所以末学一直以来,都在讲,所谓的佛法出了问题,并不是佛法出了问题,是学人出了问题。净土法门,他能让劣根众生导向向善,导向持戒,导向对佛法有所依估,同时也是能够让利根学人一样自在修行,所谓的给猴一颗树,给虎一座山,净土法门真的做到了。净土法门真的是无量地广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是,我不在这里这样讲,怕是有些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依大乘无量寿清净庄严平等觉经来讲,极乐世界是,处处音声皆演苦空无常无我,同样的,还有在地坐禅,行禅,在空坐禅,行禅。还有在修菩萨法式,圆满十巴拉密,六般若波罗密的修行。所以,大小乘,所有的佛法,下至善行善法,五戒十善,上至禅修密宗,声闻菩萨,全都包括了!在六祖那样的大善知识那里,六祖是直接站在解脱觉悟的角度,讲第一义的,就简单地说了,所谓的十万八千,就是十恶八邪,去十恶,即行十万,去八邪,即过八千,说遥远,为其下根,说当下净土,为其上根。那么,坛经中虽然说得很简单,但是,把这个意思,已经很直接地概括了。同样的,在净土经典中,佛也这样讲了。那么,阿难问佛,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是过去佛耶?现在佛耶,未来佛耶?佛就告诉他了,诸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但以酬愿度生。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么,意思就是在讲第一义了。也是在讲因缘法。也是在讲佛的慈悲方便智慧。佛没有什么个体的分别,佛佛相同。也没有远近的差别,去无所去,来无所来。但以酬愿度生,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就把净土法门解释清楚了,但是,并不是有很多的人有过注意,也并不是有很多的人,能够领会。第一,净土法门,大家都知道,尽管,是释伽弁尼佛,向大家推荐的另一个佛,一个他方世界,但是,这同时是释伽弁尼佛历劫以来要度众生的本愿本怀慈悲开显。如果没有释迦弁尼佛的开显,那我们无从依净土法门来修行学习。那么,净土法门,就依然是释迦佛度众生的慈悲开显。第一,是佛的度生的愿,第二,是应众生解脱觉悟的愿。所以,筹愿度生。那么,佛就在想,以什么方法,让更多的人能持戒,能行善,能解脱,能觉悟,能向佛,能成佛,于是,佛就开示了净土法门。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佛的无比的慈悲本怀,那么,怎么样做呢,好,施设净土法门。从这一点上,我们也看到了佛的智慧和无比的神足。佛要广利众生,开设净土法门,就不能够说得太直接,太直接,也就没有必要开显净土法门了,他得照顾普遍的大众,让大家能懂,能修,能得益,但是,还不能太烂,还不能只是方便。所以,就有了净土法门的方便,广博,伟大,不可思义。所以,佛在这里,只提了一句,就是去无所去,来无所来,以畴愿度生。然后,净土经的重点是让在多数人能懂,能修,转向了开示让大家能听得懂的,就讲了,过此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极乐。而且,转而开示如何熏修。更讲了,让大家离五恶,五痛,五烧,应当孝顺,等等,离苦得乐,重重诲喻。分别的人是很多的,阿难就代表了分别的人,向佛进一步提问。然后,阿难就以身试法,当个替罪羊,问佛傻问题。阿难问佛,极乐世界这么美好,连须弥山也没有,那么,我们知道,四天王天,各种天,都是依靠着须弥山才能停住成建的,那么,极乐世界里没有须弥山,那怎么安住呢?在这里,佛就呵斥阿难。同时,也是在打消后世众生对极乐世界的疑惑。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诽谤,说极乐世界根本不是佛说,没有这回事,是后人编造的。那么,佛在净土经典中,其实已经就清楚地解答了这个疑惑。佛就呵斥阿难,这其实是对后世怀疑极乐世界诽谤净土法门的人的呵斥。佛就问阿难,你说,为什么有须弥山,为什么有诸天,为什么诸天依须弥山而住啊?阿难就说了,这当然是因缘起甚深,不可思义的业力使然。也就是,简单地讲,此有彼有,这一切都是业缘,业果。业有善业,不善业,这一切,这个世界,我们有眼睛,耳朵,鼻子,能听,能看,整个世界,都很不可思义,都是业缘。所以,佛就呵斥阿难了,说,阿难,你还知道不可思义业啊,你还知道此有彼有,无量无边,不可思义啊?!佛就告诉他,要知道,众生业力不可思义,诸佛如来不可思义,众生果报亦不可思义!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阿难,你不要浅薄地分别,断了众生的善根慧命!一切都是因缘所成,此有彼有,业缘是不可思义的,众生忆佛念佛,相信有个极乐世界,想要到那里去,并且知道极乐世界是佛法,在讲佛法,佛也不可思义,满足众生的这个愿,让众生依此成就,这就是不可思义啊!这也符合此有彼有,因缘法则,阿难,你不要以妄自诽薄,断了众生的善根慧命!所以,佛就在这里呵斥了阿难,阿难说,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业缘不可思义,所以,我只是代末世众生,不明白的人问的。所以,昨天因为末学有事情,本来打算用一星期的时间,把一系列的东西讲完,本来想把净土经,更详细地说一说,但是,为了赶时间,只能简单地点到为止。提到这一点,净土五经一论,那么,就不能不提到地藏菩萨本愿经,不提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还有楞严经的念佛圆通章。所以,净土经典,绝对是佛说,是一乘了义的讲法,也是极其方便的法门。那么,藏菩萨本愿经。也一样,是一乘了义,极其方便的佛法摄受法门。如果从第一义上来讲,地是因地,藏是含藏,愿是菩萨本愿。那么,从第一义来讲,如阿弥陀佛,彼佛如来,去无所去,来无所来,但以畴愿度生,那么,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也不单独是一个个体,佛法中是没有永恒的个体的,是无我,无人,无众生的。所以,才有诸佛菩萨,化身无量。就没有个体可言。诸法相,都是法界化身,随缘度化,那法身,只有一个,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名无色。所以,地藏菩萨依其下根,可以想成是一个特定的人物,但依其上根,那就是感应道交,没有特定可言。地藏菩萨本愿经,本誓力经,也就不仅是地藏菩萨个体,而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慈悲愿力和度众生誓力。今天如果你不能够依教奉行,没有听闻地藏经,不相信,不净信,包括极乐世界,也一样,观世音普门品,也一样,如果没有听闻,不依教奉行,那诸佛菩萨再有大力,也是无可奈何。所以,老实修行是最基本的大福报和大智慧。那么,地藏经,有人说,这都是什么一些乱七八糟,根本不是佛法。简直是怪力乱神。那么,末学古莲子,知道,确实有些人,明里是信佛菩萨,实际上也仅仅是在信鬼神,这种情况是有的,而且存在很多,但是,真正的佛经,这个法门,并没有错误,是佛法,仅仅是学人的问题,所以,才有必要在这里讲一讲。那么,地藏菩萨本愿经,为什么是佛法?第一,觉林菩萨偈的置顶,就直接注定了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法!这是对佛法第一义的开显,也是对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解释。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这直接就说明了,如来中无色,色中无如来,色不是如来,如来不是色。也就是以音声求我,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有见如来。但是,为什么有地藏经的开显,而且,还是佛法,还能利益更多的人呢?那就是: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义,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知诸法界,一切唯一心造。此有彼有嘛。心生种种法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十二因缘。那么,做佛事,就是觉正净,就是净行,明行,也依此有彼有而觉悟众生。那么,就明白了,也是一样的,以畴愿度生。众生业缘不可思义,众生果报不可思义,如来愿力不可思义。那么,地藏经,也一样,是佛法的教化。而且是极方便的教化,下根人,不明白佛法,但是,也能弃恶行善,一心念佛,种下得度因缘。并且感应道交,不管是不是究竟,化身佛也是可以见到的,也能得度。上根人,那自然,随喜赞叹,佛法不是断灭相,不说断灭相,那一样,对佛法领会得多,一样修行得益,一样依此修行,欢喜赞叹!那么,地藏经,那是对烦恼众生,其实也就包括我们大家来讲的,其中,也重点包括了对五逆十恶的人的教化,这一点上,就看出了佛的慈悲,对这样的人也不舍,任何法门,都比不上,对于刚强众生,各种法门束手无策,但是,净土法门五经一论有办法。这就是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所以,包括鬼道,地狱的众生,都可以教化,救度。重点还是我们活着的人,亡人七分获一,活着的人,七分获六。所以,有佛法,就有办法,特别是有净土法门,就有办法,如果没有了净土法门,那就没办法了。关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那么,对佛法知道得少的人,知道有一个观世音菩萨,但是,不明白佛法,依教奉行,那也得益不少,如经中所言,获福不浅!对于佛法明白得多,那么,对观世音菩萨,认识得也就多,那就更得力。首先来讲,观世音菩萨,他是证道的大菩萨。也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那么,对佛法认识得多的人,就明白,观世音菩萨,是怎么入道的。这一点,至少是在楞严经中,和心经中,有所描述。那么,观世音菩萨,他不仅是一个神,他是佛法的觉悟者,是大菩萨。所以,观音法门,也属于净土法门了当然。那么,他更是佛法的。从楞严经上来讲,观世音菩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即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个,就是观音法门,也就是讲,属于从法念处入手观照悟道。最后,证得的,也是生灭灭已,寂灭现前,突然超越世出世间。那么,发了大乘的慈悲心了。所以,一直在广度众生。这就是无生法忍转行六度万行。问题还在于,众生还要有信这一福报。前天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末学已经讲过了,无生法忍,和行舍智的关系,和般若空的关系,和心解脱的关系。所以,观世音菩萨,是佛法的,是大小乘一体的。是声闻成就,转行六度万行。那么,这就是说,声闻,没有必要诽谤净土和观世音菩萨,也没有必要诽谤地藏菩萨,地藏经。那么,我们学净土法门,也最好能认识清楚,为什么,是佛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德,要重提阿含,向南传伸出橄榄枝来,不是大乘靠不住了,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们以大乘得到利益。如果,我们对佛法了解得多,九品莲台,上品次的往生,都是对佛法很通达的。所以,这只会增益于净土法门的修行。关于心经,照见五蕴皆空,这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尊者,讲他悟道的情形。也就是,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那自然是如实观照。那么,就是法念处。观心,观身,观色受想行识,看到了五蕴的实相,所以,度一切苦厄。所以,观世音菩萨,心经,讲的就是四念处。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受是苦,观深不净,这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也包括了六度万行,包括了十巴拉密的资粮,最后,一直观,观下去,这就是观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佛法是一个整体。那么,对观世音菩萨认识得多,了就对佛法认识得多,有广大的理解心量和净信,佛法的殊胜,究竟,就都能得益。这就是非汝所应,应当速舍,以义饶益,长夜安乐。那么,刚才也说到,如果今天我们不知道净土经,那阿弥陀佛无法救度,如果不知道地藏经,也不行,不知道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没办法得到救度。这就是法缘的重要。也是净信的重要。自然包含了有缘接触,依教奉行,最好还能对佛法认识得深一点,如上生与中生品次所讲,深明第一义,深入经藏,广学多闻,广解无量,于大乘法心不动摇等等。如果真能如此,那对法就非常通达,也就不会有诽谤。这就是具有完整的正见。评价一位善知识,叫作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能够立足佛法的第一义究竟,还善解佛法的殊胜,这是很了不起的善知识。能于第一义不动摇,那就不会走偏,那目标就没有错,能善解诸法相,善解就不会诽谤,而且,还能得利益。这就是以义饶益,长夜安乐那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讲,念彼观音力,火炕变成池。这是个什么意思呢?有人就讲,说得太玄了吧,我念观世音菩萨,怎么没有一点感应呢?那,经文明明在讲,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就是讲,你念观世音菩萨的念力,信力,愿力,理解力,恭敬力,达到了,使火坑变成池。不是说,一知半解,半信半疑,有口无心,就能火坑变成池。念佛念观音有感应的也是蛮多的,这就是原因。这个事实,我们也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否定。那么,就是这个道理,对佛法,要老实,要善解,要净信,要认识到位,要精进,佛法虽然方便,但素来也是讲,自度他度,是一不是二,感应道交的。认为这种事不存在,这是偏激的认识,认为只是靠自己的力量,也是狭隘的认识。是一不是二哩!所以,今天,把净土法门,就简单地讲差不多了,另外,提一点,关于净土的描述,并不仅仅是北传中,南传中也有,就是南传小部,佛国譬喻品中,对佛国的描述,也一样,是殊胜的。所以,末学发心,有人讲,末学是大乘的,有人讲,末学是小乘的,有人讲,末学什么乘也不是,末学就是发心,希望能够停止争论,使完整的佛法得以传播和认识,明析,让更多的人受益,使佛法长久住世,广利人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7 20:04 , Processed in 1.31374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