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13|回复: 3

[大德开示] 莫哥禅师(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区分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不同,对我们有所助益。世俗谛,是相对于可以直接体验到胜义谛的种种观念或概念;


世俗谛包涵所有的概念、思想、构想及名相,譬如‘我的儿子’、‘女人的声音’、‘马车’等等;


虽然概念是为了方便的目的及一般说法的使用,但它不是我们经验的终极目标,也不能做为通往了悟真理的禅思目标。


虽然概念法有很多种类,但是这里要提出的只有一些,这些包括名称的概念;构想的概念或关系,如儿子、女儿、母亲、父亲。
  
集合或群体的概念,如家庭、种族。组织的概念,如宝塔、寺庙、学校。区域的概念,如缅甸、孟买、斯里兰卡。
  
时间的概念,如公元前六○○年、明天、昨天。空间的概念,如屋顶上的洞、洞穴、地平线。
  
连续的概念,如一列旅行的火车、一条流动的河流、一场电影。想象的概念,如兔角、兔毛。


毗婆舍那只关心胜义谛的禅思,而非世俗谛,当禅修者已经了解到这个道理,且能够区别胜义谛及世俗谛时,


他必须更进一步熟悉这些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亦即存在的根本面貌:一、五蕴。二、六入。三、四大元素。四、缘起法则。


五蕴说明了整个身心的构成法则。它们包含了:色蕴——四种基本的元素及其衍生的元素。受蕴——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想蕴——体会目标的品质;有记忆作用,认出以前已体会过的目标,通过以前已领会过的表征分析目标。


行蕴──共有五十二种,包含贪、嗔、正念、我慢、慈、舍等。识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禅修者必须对这些身心元素十分熟悉清楚,同时必须了解六识的每一个识,都有相对的感受器官(如眼、耳等)及感受对象(如颜色、声音、气味等)。


此外对行者而言,知道识如何生起也是极重要的事,佛陀说过六识中的每一个识的生起,都是源自于两个原因:


感觉的器官及感觉的对象,所以在看时,只有眼睛、色尘及两种接触生起的眼识,除了这三种共同存在的元素,就没有其它了。


没有看见者,没有我、你或者他,而它只是眼识生起的一个过程,听、嗅等动作都是同样地过程。每一次认知的经验,都只是这样的过程在运作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识在生起之后不会停留在两个持续的时刻,而是剎那生起,下一剎那便消失,再由另一个新的识来接替;


建议行者在禅修之前必须研究心的实相,五蕴、四大元素、六识等,彻底了解它们,并且进一步熟悉身体和心理等现象生起的因缘法则。


莫哥禅师特别为了初学者详加说明缘起的法则,这个法则对行者是一个禅修的快捷方式,因为它是佛陀教义在当下的展现;


换句话说,它可使一个禅修者了解五蕴在每一时刻的生起、生起之因及消灭。由眼睛和可见物开始,当这两者接触时,眼识便生起;


此时只有生起的眼识,没有所谓看的人,没有‘你’、‘我’,也没有‘他’或‘她’在眼里或在可见物里,也没有在眼识里面;


眼识只是眼识,不多也不少,而且眼识不可与‘自我’混淆,也不可将它人格化。由于眼睛与可见物的接触生起眼识,


因接触生起感受,在感受里面同样找不到‘我’、‘他’或‘她’,也找不到所谓‘自我’,缘起法则继续运作下去。


因感受而生起渴爱,因渴爱生起黏着,因为黏着又引起身行、口行、意行,这些活动便促成业。而业的力量,将促成另一次的再生,轮回不已。


随着轮回而来的,必然是年老、衰退、悲伤、哀伤、痛苦、忧愁与绝望,整个人生的大苦便是这样生起的。


就如同我们已理解的眼睛、目标及生起的眼识,我们也应该可以理解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念,以及它们相对应的识。


最后,我们便能了解缘起循环的运作情形。为了使解释更加清晰,我们最好用一般习惯上的用语再加以说明。


当某人看见一件美丽的物品,他渴望拥有它,他黏着它,他努力的想去获得它,这叫做渴爱。


他被一种想获取这件美丽东西的欲望所湮没了,然后,他可能尽一切的努力,展现于身、口、意表现出想要拥有它。


这个过程将导向不断的轮回,而轮回将无可避免的引起年老、死亡、悲伤、哀伤、痛苦、忧愁和绝望,依此,整个缘起法则便开展出来。


这个法则可清楚地用来检验五蕴的生起及消失,和检验我们身心的整个过程,当我们看得更透彻,我们便更能体会五蕴的实相及身心的轮回。


事实上,生死轮回除了苦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我们看见我们的渴望,我们被渴望与黏着所湮没了。为了满足这些渴望与黏着,我们从事于各种身、口、意的活动。


同理,假如我们享受某些我们听见的声音,渴望便生起,当我们被渴爱湮没时,黏着便生起,为了延长享受快乐,我们从事于各种活动,


同样地情形也发生在嗅、尝、触和思想上,任何时刻,我们自觉或不会自觉地掉入这些过程中。在此举一个例子说明:


一位父亲听到他小孩从学校回来的声音,当他听到儿子声音之际,马上渴望要看他,渴望拥抱他、关心他、亲吻他;


父亲认为他如此做,是因为那是他儿子,他爱他的儿子,他并没有违犯任何道德规范,因此他也不觉得有罪恶或不当之处。


事实上,并非行为本身,而是它底下的贪爱与黏着,已促使牢不可破的生死轮回,继续不断的往返循环。


从这个似乎无损害的例子,在父亲听到小儿子从学校回来的声音时便已开始,一听到儿子的声音便生起渴望去看他、爱他,


因为渴爱引起他波涛般的欲望想去抚爱他的儿子,这个抚爱是源自于黏着而产生的行为,而这个力量正是下一个轮回形成之因;


当业力生起,生死轮回便紧随而至,甚至诸佛也无法阻挡这种业力,从清晨到黄昏,类似的过程持续进行着;


当看到一个吸引人的东西时,渴爱便生起,因为渴爱便生起黏着,因为黏着,业力展现,而整个循环就这样延续着它永不止息的运行。(待续)

发表于 2013-6-13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业力牵引,生死轮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4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3:08 , Processed in 0.16258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