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588|回复: 62

[大德开示] 海云法师讲述:佛说阿弥陀经 【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弥陀经-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一集
海云继梦和上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们,大家好!
    我们绕了十年,十年了;来这里不只了,十二年。绕了一圈,我们还是从基础上跟各位讲起,所以今天要跟各位谈的是《阿弥陀经》。这个大家比较熟悉,以往我们谈了很多,固然是概念,也是专题,也讲了一些《华严经》的部分,但这里面所涉及的可能都太深,深到你没有办法去进行,因为实际修法的部分,它所涉及是不通人情。
    那么这一会基本上我们简单的只是要跟各位介绍行法进行的概况,也要让各位了解到佛教它的本质跟它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什么状态。
    因为我们一般在学佛的时候,应该来讲,都是一种杂讯多于正法。所谓杂讯就是你民间信仰的东西,你会一直把它当作就是佛教,只要拜拜的,不反对拜拜的就都是佛教了,而那一个不反对拜拜并不见得是佛教,它只是民间信仰,你不要把民间信仰当作真正的佛教。所以在我们中国有两种说法,一种叫做三教九流,三教就是儒教、道教、佛教,那是跟九流挂在一起的;另外一个叫三家之言,三家之言那是讲佛陀真理的,是士大夫阶级在辨证的。各位进到这里来,您是要三教九流呢,还是要三家之言,那就看你了。我们这里要坚持跟各位谈的是——给的是佛陀的真理,你要看佛陀的真理这个部分,不是佛教文化。佛教文化那跟佛陀真理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简单的提一下你大概就知道。
    各位在槟城这个地方,你看到我穿的服装叫什么,叫佛教——这叫汉传佛教的文化,它是汉传佛教的服装。你也看到了藏传佛教的服装,你也看到了南传佛教的服装,这个都属于文化,它有差别的。你看到汉传佛教,不但要穿鞋子,还要穿袜子,你看藏传,他怎么穿?穿皮鞋,汉传说穿皮鞋犯戒,藏传说不穿皮鞋那要穿什么,南传根本就打赤脚,到底谁对?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这是文化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叫做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地方不变,那只有这一句话是真理吗?这一句话不是真理,这句话在南传念的、北传念的、那个藏传念的也念不一样,但是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精神——核心是一样的,这个就是重点。这个精神核心它所代表的就是佛陀的真理,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佛陀法身慧命的DNA,我们要传承的是这一个DNA,不是传承这一套服装,或者是吃素,还是吃草。这个草可不可以吃,听说有五种草还不能吃,葱、蒜啊,为什么不能吃,为什么有的都在吃?对不对,为什么?这是文化,哪一天说皮蛋可以吃,你也吃了;哪一天说蛋可以吃,你也吃了;哪一天又说什么鸡肉可以吃,鸭肉可以吃,你还是吃了。现在不能吃是没福报吃嘛,对不对,因为这是文化,这不是真理。
    真理是什么?三法印,它是始终不变的。文化是会随着时空而变,文化绝对随时空变的,但是真理是不变的,三法印是不变的。所以你持戒你会发现戒可开,它有开、遮、持、犯,对不对;真理不可开,开了变外道,对不对,一开的话,知见就不对。所以我们知道,你要学佛,是要学佛陀的真理,要不然你大伯公拜拜就好了,你为什么跑到这里来呢,你是来求真理的,你不是拜拜就好的。你留意到这有很大很大的不同。
    那么三法印是什么,如何获得三法印,这个就是我们的工作了。那么小乘教(原始佛教叫小乘)叫三法印,到了大乘的时候就叫一法印,叫空性,般若性空的这个部分。那么空性讲的又是什么,我们要如何证得空性,那才是我们学佛要学的地方。你要先把这个东西搞清楚,这东西不搞清楚,你进佛门到底在求什么,对不对?人家在拜拜,你也在拜拜,他求保平安,你也求保平安,你唯一的不同是,回向十方法界众生,为什么?功德比较大,这样比较会平安。这个叫学佛吗?对不对,这个不叫学佛,这个叫绕圈子,绕一圈还是迷信,只是更迷信而已,别人迷信不知道为什么,你的迷信是很糟糕的,所以我们要学佛,先把这一点弄清楚。
    记得,佛陀到底要教我们什么?你不懂不要紧,带着疑情,慢慢地去体会,你总有一天会找到答案,一定会找到答案,这辈子没有,下辈子也会有。到底佛陀要教我们什么,这个才是重点,这第一个。第二个,你要跟佛陀学什么。你来要学,你要学什么,你说你不要跟我讲什么“你肯定我今年赚钱不赚钱”,那不是佛陀要教你的。你要肯定赚钱不赚钱,大伯公就够了,土地公也够了,对不对,一般的神庙就够了,不一定找到佛祖,佛祖哪那么闲,他怎么会管你赚钱不赚钱的事,他是管你烦恼不烦恼的事,你要弄清楚,这是很重要的。佛陀到底要教我们什么,我来了我到底要跟佛陀学什么,这个应该是我们来这里学佛、求法的一个目标,这一点你必须要肯定,你要不能肯定这一点,进入佛门,还是一样,白走一趟,那就太可惜了。佛陀这么好的法,我们为什么没得到呢?佛陀法身慧命的NDA是你要传承的,你为什么不把它接下来呢?这一点各位要留意到,在往后我们会积极的把这个部分相关的跟你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这一会选择的是《阿弥陀经》,当然就按照《阿弥陀经》的因缘来跟各位介绍。我要告诉各位,你在这里听经,不要把外面的杂讯带进来,我的讲法跟他们会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们讲什么我比你更清楚。不只《阿弥陀经》,任何一部经典都一样。我要告诉各位跟提醒各位的是,历史上对这些经典的注解、解释,一直到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这些注解跟解释,我肯定比你清楚,你不要问我知不知道,我绝对知道,只是这些注解,有些是古代的表达方式,是正确的,我用现代的方式表达,这样而已。因为我是要讲给现代的人听的,我不是要讲给唐朝的人听的。各位都不是唐朝的人,都是现代人,勉强你只能叫华人,你还不能叫中国人,对不对,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要留意到,有很多语言是不通的。
    那么现代也有很多人,有的人已经讲了几十年了,他还是那个调调,到最后都导归极乐,极乐是什么他都没搞清楚,这个是很麻烦的。那我不照他们的讲法来跟你讲,我是按照佛陀三法印的立场,历史的实况,实际状况讲给你听。所以你假如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过人家讲极乐世界、讲阿弥陀佛、讲《阿弥陀经》的话,那你来听我讲,你会一直点头;假如你已经听过很多当今那些大德所讲的,那你听我讲的话那要留意一下,嘴巴不要张太开,不然心脏会跳出来。我不是吓各位的,往下听下去你就知道,你或许会发现我的立论跟他们完全不同,不是我不同,是他自己弄错了,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首先,我们看这部经要讲之前,我要先跟各位介绍一下,我们要讲的《佛说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这部经原来的名字不叫《阿弥陀经》,这部经一共有十几个翻译本,但是每一部经的名字大概都叫做《十方诸佛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经》,都是这种名字。但是鸠摩罗什认为这种名字太长,不适合中国人,中国人不喜欢,鸠摩罗什是一个非常大胆、敢作敢当的成就者,所以他就大笔一挥,把它改了,叫《佛说阿弥陀经》。佛从来没有说过这部经叫做《佛说阿弥陀经》,他讲的是《十方诸佛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经》,你留意哦。那么,他的这个做法,假如按照现代的人这种意识形态,很顽固的意识形态,那一定把鸠摩罗什给打死了,一定把他给骂死了:“你怎么可以乱改,佛又不是讲《佛说阿弥陀经》,佛是讲《十方诸佛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经》,你怎么可以把人家改呢,对不对?”那你就知道鸠摩罗什这个人不可思议的地方。
    这部经玄奘大师也翻译过,玄奘大师是比鸠摩罗什晚大概两百年,一两百年的人,他翻的,可是为什么你不读呢?你读,我肯定你失眠马上治好,还没读完你就睡着了。因为他这个人是讲好听叫做忠于原著,讲不好听叫做非常顽固,他翻译的就是人家不喜欢。玄奘大师是很有名的四大译师之一,他之所以会成为四大译师,不是因为《阿弥陀经》,也不是因为《成唯识论》,也不是因为《大般若经》,六百卷他翻译的,你读过吗?大概没人读,为什么不要读,实在太难念了。那他之所以成为四大译师,是因为那一本最小的经——《心经》。《心经》有十一个翻译版本,最长的两千多个字,最短的两百六十个字。他也很大胆,他大概以为这部小经没用,所以他也是乱删,删的一蹋糊涂,剩下两百六十个字,但是多少人在背,对不对,因为翻的好啊!因为这两百六十个字,使他成为大译师,而不是因为翻六百卷《大般若经》,这关键是在这里。所以一部经怎么翻译的好,让大家欢喜,信受奉行,是很重要的。
    那么鸠摩罗什把这部经给译活了,翻译把它给译活了。所以我常跟各位讲,翻译经典跟翻译书本不一样,翻译书本是依照辞典来翻的,你知道吗?辞典是依据经典把它摘录出来的叫辞典,所以你现在翻译经典,再用辞典,你根本就弄错了,你就弄错了。翻译经典不能用辞典,只要要看辞典才会翻译经典的,那个经典就不能看了,一定不准,那你就不会翻了。因为经典是生命的东西,书本是大脑里面的东西,这不一样的。我想大概没人跟你讲过,我提供给你做参考,也不用惊讶,本来如此,只是没听过而已,我已经讲了二十年。
    不只经典跟书本不同,这里面不同的还多。这是第一个,我们所看到的。那后面六方佛的地方也一样,人家十方佛,他就乱删,讲乱删是口头禅,他不是乱删,他有依据的,他删的非常完美,这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一共十方,他把四维干脆删掉不讲,就东南西北上下。在古代那个时代,一个译经师,大堂里面有三千多人一起在参与,他有这种魄力这样把它删掉,你要知道,现场多少人反对呀。他在哪里翻呢,他在草堂寺逍遥园翻,各位有没有去过,没去过,哪天可以带你去,在西安的郊外,非常有名的一个寺院,他在当场做这样的决定。一般来讲你翻译经典,十方佛就十方佛,一个也不漏,没有就不讲了,有了为什么不翻呢,他删掉了,但是一千五、六百年来,多少人在诵这部经,没有人说他不对,对不对。从藕益大师特别称赞,写要解,莲池大师写疏钞,有没有,大部头大部头一直出来,近代净空法师也一直讲,怎么没有人批评他,对不对,因为他确实把佛陀法身慧命的DNA抓住了。那么我们现代人来看,却又完全误解了,怎么误解呢,我们慢慢的讲给你听,你听到你误解的地方纠正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们先看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我先把这句简单的介绍,我不按照传统的讲,传统你看注解很多了。为什么这部经在祇树给孤独园讲,你大概不知道。那么你按照意识形态来讲,这是写经的格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哪里,与诸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个人,共同讲这部经,这好像就结束了。不一样,这里我要跟各位谈的是这个历史背景。
    因为佛陀原来讲经是到处走的,在灵鹫山上讲,这是最有名的,灵鹫山这个圣地,后来在这个祇树给孤独园讲,他住的时间最长,佛陀讲经弘法的时间四十九年,将近五十年,在这里就住了一半的时间,二十五年。你知道二十五年是怎么样吗?你想不起来,因为你大概没有一个地方住二十五年。住二十五年,有四分之一世纪了,对不对。当他一群人,在他身边住了二十五年的时候,他有哪些现象会产生,你知道吗?前面三五年,大家都在适应环境,对不对,三、五年适应以后,大家就稳定下来了,稳定下来每天都做同样的生活,同样的工作,是不是。好,当你一再的反复重复这些生活的时候,你是不是叫做稳定。当你生活稳定下来以后,跟生活不稳定的时候,你的观念是两种的,你注意看看,你生活稳定跟不稳定是不一样的哦,有没有留意到?所以人一直在生活中生活的人,你都要留意,当不稳定生活产生,你能不能适应?不稳定的人不要紧,因为你一直在不稳定中,当稳定下来你就好适应了。
    可是你会知道,现在讲的是你家庭教育的问题啊,你的孩子假如一直都在你家里很稳定长大他是很乖的乖儿子的时候,你就要留意了,当他生活开始起变化,他可能就会进入叛逆状态,它会引发他出来,这是生命的一种什么——人性。你一直很稳定的孩子,将来结婚以后,他才要开始叛逆,那你就灾难了,我跟你讲,孩子要叛逆趁早,越早越好,成本越低,年纪越大叛逆,成本越大。你去留意这个东西,你不要以为这个,这个牵涉的范围太广,我不讲太广,我只是跟你提一下。
    现在我要跟各位谈的是,当这些修行者,一直在祇树给孤独园住这么长的时间以后,已经稳定下来,十年以后就稳定了,稳定了以后有一些状况产生。本来这些阿罗汉,因为后面讲的“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举了十六个阿罗汉,对不对。大家都知道,《阿弥陀经》是跟阿罗汉讲的,但是你要留意,跟你讲《阿弥陀经》的人,都忽略了这一句话,他自己讲他也忘了,十六个大阿罗汉,对不对,通通在啊,十六个大阿罗汉通通在。后面他只提到四个菩萨,这四个菩萨很特别,一个是文殊师利法王子,一个是阿逸多菩萨,一个是干陀诃提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叫做不休息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你知道,智慧第一,对不对,那个阿逸多菩萨是未来佛,下一个,一生补处的佛,对不对,这两个当然最大,不用讲。可是后面这两个,一个是不休息菩萨,一个是常精进菩萨,那你就知道,你要修这个法门要记得这个东西,一个不休息菩萨,一个常精进菩萨。这个法门我告诉你,还真难修,你要具备这两个条件:要念佛,不管你把《阿弥陀经》当作是念佛也好,或者禅修也好,或者密法也好,这我不管,你只要定了这个,它基本条件就是不休息,第二个就要常精进,怎么样常精进,怎么样不休息,我们等一下再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这里告诉我们,为什么他跟这十六大阿罗汉讲呢,这个就涉及到为什么我要提到祇树给孤独园住二十几年的问题,当大家都跟着佛陀东奔西走,有没有,佛陀不是四处讲经弘法嘛,一大堆人跟着,这些人跟着。其实他们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譬如说要跟的话,大家上火车,火车一千两百五十人,每个车箱点一点,有没有到齐,到齐车子开走嘛,可是以前不是,大家都走路,有的走快,有的走慢。我跟你讲,走一走就很多人丢了,丢掉了,然后走一走,又不知道从哪里又跑出来,又接上去了。古代都是步行走路的,佛陀也是徒步的,所以很多这种状况,你不知道。所以当大家在外面奔波的时候,那没有什么问题,就跟着佛走就好,至少有饭吃,可是当他在祇树给孤独园住下来,安定下来以后,那就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我把这十六个阿罗汉名字念一遍。他讲“长老舍利弗”,这是第一个,这部经后面除了这一个舍利弗,跟最后还有一次舍利弗,这两个舍利弗以外,还有三十四个舍利弗。你记得,每一次佛陀叫舍利弗,都等于叫这十六个人,你要记得这个原则,所以他是排第一个。第二个“摩诃目犍连”,第三个是“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一共十六个,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护法只举一个——释提桓因。
    你要知道他现在在序言里出现三种人:阿罗汉十六个,菩萨四个,护法天王一个。这个各位你不懂得经典的语言模式你不知道,这个他是告诉你生命的结构,是以阿罗汉为主,换句话说,这部经是告诉我们,佛陀是跟阿罗汉讲话。你已经弄清楚了,主要是跟阿罗汉讲的,不是跟我们讲的,你先把这弄清楚。
    而怎么讲呢,是因为这些人在生活稳定以后,他发生一种现象,这一点我相信是没人会跟你讲的,因为你没有在那个时代生活过。大家知道,舍利弗、摩诃目犍连这些人,当时原来是什么?都是外道,包括佛陀也是外道。你必须要肯定这一点,佛还没成道之前,他是外道,他在婆罗门那边修法,你不要以为佛天生就是佛,没有那回事。佛陀当时所有的弟子,每一个都是外道,尤其这十六个,没有一个是佛度的,都是外道,周利盘陀伽是了,那也是笨蛋,外道的笨蛋,人家都开悟了,就只有他一个不开悟,哭着哭着要走出去,刚好碰到佛陀,佛陀叫他回来,扫地扫到开悟的就是他。这很简单的情况,要不然其它像目犍连、迦叶都是外道啊,而且是外道的领袖,你要知道这一点。
    好了,当大家在外面奔波的时候,没问题,因为确实,大家都到了非想非非想定,已经到了那个时候。好了,现在佛陀说“善来,比丘”,他们都证阿罗汉了,为什么?因为他们了解苦集灭道,了解三十七道品,这些都是当时外道没有的,他们从佛陀学到这个东西,是真正证得阿罗汉,也出三界了,这个没有问题。所以你要知道,这个南传的佛教,所谓讲南传,就是原始佛教,其实佛陀是跟四禅定、四空定的人讲的。你听好,原始佛教的部分,佛陀跟这些大阿罗汉讲的那些记载,其实都跟四禅八定讲的,都是色界、无色界的人,不是欲界的人,所以你不要瞧不起小乘,修小乘的人他的善根都是色界、无色界的,你要留意到,四禅八定啊。
    你要留意到,佛陀跟他们讲,是跟这些根器的人讲,所以你修不来,你也没四禅,也没八定,你跟人家修什么。所以我们老是觉得说,这个小乘阿罗汉小,小乘阿罗汉哪小啊?小乘是你讲的,你有资格讲吗?他们都四禅八定的大善根人,我们还是欲望杂想一堆的人,你一点禅定都没有,你跟人家比什么?所以阿含,你修不开悟,因为他是跟有禅定的人讲的,我们没禅定啊,你留意没?大家老是觉得阿罗汉小,菩萨大,你哪是什么菩萨,有没有留意到?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差别。
    好了,这些人本来在克里希纳这边,是不是叫克里希纳,婆罗门他们信仰的是克里希纳,那么他们说,他们当时到了这个时候,不只阿罗汉,他们有的是牟尼,释迦牟尼嘛,很多牟尼啊,有的是阇梨呀,有的是和尚啊,他们都是已经有成就的人,当然都可以回到——最后就回到克里希纳的国土去,这个问题没问题吧。你因为不在那里,你不知道,因为你也没有那个国土,你也没有那个身份证,但是他们都有。可是现在我来到你这里,你说我证阿罗汉我出三界,请问你,那我死后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是这样产生的。
    而当时这些阿罗汉,因为生活稳定下来,这十六个人,我想十六个大概都有,还不只这十六个,那五百阿罗汉,几乎每一个都跟佛陀问这个“那我们死后要到哪里去?”你知道吗,每一次吃饭碰在一起,“佛陀,我们死后要死到哪里去?”问一次,佛陀可能笑笑,讲一下就好,当一天好几次问的时候,我告诉你,佛,你看他的头就知道了,毛起来了啦,火大了,你知道吗?所以他就跟这个人等于十六个大阿罗汉,所有大阿罗汉,这一千两百五十五个人都到的时候,他发脾气了:“我告诉你们,你们要死到哪里去,我就讲给你听。”是这样的情况。
    当然讲佛陀生气好像很奇怪,佛是不生气的,可是这个地方,确实是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种状况。因为这些阿罗汉原来在婆罗门那边,他们都有克里希纳的国土可以去,现在我来到你佛陀这里,我也成为你弟子,你也说我是证阿罗汉,我请问你死到哪里去,死后要到哪里去,这问题产生了。问一次,问两次,一个两个问,可能还没关系,我看这五百大阿罗汉,这一千两百五十五个可能天天都在问,你讲不清楚我们要离开了,不再混下去了,这问题就产生了。我跟各位谈这个疑问,你可能从来没听过,因为我们都是乖儿子,佛教塞给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你从来没把佛法看清楚,这部经就讲这一个,这是问题所在。
    那么这部经在这个地方开始讲开来以后,这种东西就很多,就很多了。所以这部经的历史上跟佛教思想史上的重点,在于开启了这方面的一个领域,它的思维模式重新架构起来,跟原来的那一种阿含,叫你解脱了生死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你留意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呀。我们在学佛,你要了解说这经典是什么,不是拿来我就要如,十个如,闻,十个闻,是,十个是,如是我闻就十个一直讲,讲那个,你去看辞典就好了,那何必讲呢。现在你也都读过书了,可以看得到了,不会的话到佛学院念两年,也都知道了,那你不会开悟的,你也不会成就的,这是一个状况。
    第一个,他是跟阿罗汉讲,换句话说,所有的阿罗汉死后都到极乐世界,这是已经确定了,从这地方看的。那么到极乐世界以后,有两件事要做,第一个,你当然可以一直修到成就,这个候补佛处,到阿逸多的地位来了,你也会开智慧,到了极乐世界可以这样修。但是在极乐世界有两个工作要做,就是不休息,极乐世界没办法休息,极乐世界没有晚上,极乐世界不累,要会累的话就不叫极乐,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所以它没有晚上给你休息,因为假如要休息就不叫极乐。那你先准备看看,你工作八小时就要休息,一个礼拜工作五天,要休息两天,这种人大概去不了,去到极乐世界马上被留级。第一个它没晚上可休息,第二个它没星期天可休息,所以叫不休息,干陀诃提他的意思就是不休息菩萨,所以下面一个是常精进菩萨,不但不休息,也不是叫你去旅行,不休息要常精进,这是极乐世界的特色,先看清楚啊。你以为到极乐世界,每天都穿得很漂亮,游山玩水,那你搞错了,极乐世界不是这个样子,他常精进,修行不休息,你弄清楚。
    我们通常都不知道到极乐世界要干什么,去了就好,这里很不好,到那里很好,我告诉你,到那里才发现那真不好。在这里正常状况五天休息两天,八个小时以后休息,对不对,搞不好又一个地震、海啸、台风,又通通可以放假,到那边阿弥陀佛哪一天生日也不知道,都没有假期。你可能都没搞清楚,你在法界中要做什么,这是第一个,我先把这个部分跟各位提一下。当然这里面要讲,光这个部分就可以讲十个小时了,这个部分。我想我们时间有限,我只把重点跟你提示一下。
    现在要讲的是前面三段经文,这个是非常特别的,不过我还是一个一个重点跟各位谈。刚才这一段最后一个是天王释提桓因的部分。释提桓因因为一般的经典都会提到,有很多的天龙八部,四大天王,讲到释提桓因通常都会提到大梵天王,这个叫做四梵,就是释提桓因、大梵天,还有四大天王,这些梵四天王、八部众等,是大乘佛法的护法。这里很奇怪就只有一个释提桓因,换句话说,你要到极乐世界去,你还要有相当大的福报,要有天王的福报。现在要告诉你是,欲界的人你要懂得怎么去,因为释提桓因是欲界的人,对不对,大梵天才是四禅八定的人,所以这里,最后这个地方出现这个天王,是告诉你,我要从这个欲界天的人跟你们讲。但是这部经主要是告诉你,阿罗汉成就要去的地方,那我们欲界的人可不可以修呢?也可以,它用这种也可以的这种情况带出来。它重点不在天王,它重点是在那阿罗汉要去的地方,留意到哦,而这些阿罗汉基本上都有大禅定的功夫。
    你先把这种经典的结构状况先给弄清楚,它从这前面的序言,这一段序言里头就已经告诉我们,这部经它的架构是什么,这叫解读经典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你对大乘经典想要了解,这个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要先弄清楚,弄不清楚你大乘经典看不懂,你会当作书来看,那就变成凡所有宗教都是劝人为善。劝人为善没错,佛教不只劝人为善,它更重要的是生命改造工程,要改造你的生命,使你从凡夫变成圣人,从有烦恼的人变成没烦恼的人,从束缚的人变成解脱的人,这是佛教的特色,不只是行善而已。佛教当然不反对行善,但是更重要的是解脱,教你怎么解脱,那才是佛陀要给你的,这是一个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好,我们现在看第二段经文,第二段经文讲,“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首先就:舍利弗,过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舍利弗”你看,讲一句叫一个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里头问题就多了,我们大概这种文章因为白纸写黑字嘛,大家都看懂所以就过了,我告诉你,你绝对看不懂,怎么不懂呢?我举几个例子看。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就这一句话懂吗?从这里向西方去,经过十万亿佛土,那里有个世界,那个世界叫做极乐,这很清楚嘛。那你这样,你根本就不懂得佛法。为什么要从这里向西方去呢?你大概都没有留意到,你的意思是假设地球是不动的,这个宇宙是不动的,所以我从这里向西方去。今天,现在来看,现在是差十分九点(晚上),早上差十分九点的西方,跟现在的西方一样不一样?你想想看。我现在请问你,现在释迦牟尼佛在跟舍利弗讲的时候是几点?你想想看,他早上讲?晚上讲?那个西方跟你现在西方就出问题了,对不对,早上的西方到了晚上刚好变东方,地球在自转,对不对,那请问你,你讲的西方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根本就不能用了,这个西方已经不能用了,所以你西方不能够用手一指,太阳下山那里叫西方,不是,不是指那个,那你就弄错了。
    佛法讲东南西北方,它是有用意的,我简单的跟你定义一下,东方是初发心叫东方,太阳升起来表示刚开始,发心以后要认真修学,认真修学会摸索,摸索有对有错,你不要以为师父讲的都对,我告诉你,师父讲的绝对对,师父不会把错的讲给你,一定把对的讲给你,但是你一定弄错,一定弄错,因为你不能照师父讲的这样去做。你一定要去思考:我这样做对吗?你要记得这个原则,我这样做对吗?我这样修对吗?师父说念阿弥陀佛,我就念阿弥陀佛,这没有问题吧,对不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我念阿弥陀佛,我福增在那里,口袋里?还是户头里?还是抽屉里?到底请问你:你的福报增在哪里?你有没有感受到?没有啊!那就有人说“那你念一声没有啦”,可它明明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啊,没有啦,你算什么,一天最少要念十万声。”好,你念十万声,一声都无量了,十万声就十万个无量了,那口袋已经装不下去了,对不对,到底有没有?我们不计较有没有,你要反过来看,我这样念到底对不对,因为我念的是不对嘛,所以福才没增加,对不对。
    “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请问你,有没有拜,有拜,罪有灭吗?罪假如没灭,一定你拜错,你绝对不承认拜错,那就我这样拜应该有问题吧,对不对,你要这样想:那我应该要怎么拜才对,要怎么念才对?这里面牵涉到“能”,牵涉到“所”的问题。这“能、所”问题你没有解决,那你拜只是个机器一样嘛,对不对,这个就是修行啊,就是修行。所以当你找到正确的方法的时候,那叫南方。那有了正确的方法,最后你就会成就,成就叫西方,所以到最后一定到西方,你放心,一定到西方,这是佛法基本的语言模式,就这样决定了。那北方呢?成就以后起作用嘛,那就北方,所以北方叫不空成就如来,这很清楚,这佛法这当中都弄得很清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再看看经文,那个《大般若经》里面最后,是昙无谒菩萨,昙无谒菩萨是《大般若经》讲初发心修行嘛,所以他就一直往东方求善知识,初发心往东方;到了《华严经》讲善财童子向南参访,有没有,向南,正确的方向;那么到了这个宝积部、大集部通通讲西方,为什么,成就。你看,到密法羯摩部,通通讲北方,要起妙用,不空成就。这个就是经典的语言模式,所以你一讲西方你就念过去,那你就弄错了。这是第一个,我应该讲的很清楚,有没有听不懂?
    第二个要跟各位谈,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外,十万亿是什么?西方,我们现在假设,你不管向哪一方,十万亿表示什么,他是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面讲的,这里头要告诉各位,你一定要把它弄清楚,十万亿现在来讲叫十万亿光年,十万亿光年的地方有多远,你知道吗?一光年就是光在太空中走一年叫一光年,那个距离,那十万亿个光年有多远,我告诉你现在什么天文望远镜都找不到的地方,你就往生到那里去吧,那里有多远呢,那里在哪里,你知道吗?你不知道,这就是佛陀他微妙的地方,他看到。
最近这两年天文学家们,举了一个例子,它是叫无限远的地方的距离在哪里呢,向前看无限远的地方在哪里?刚好在我们脑后,最远的地方不在哪里,就在我们这里,看不到的这里,你哪里都看得到,你就是这里看不到。十万亿佛国土用这种理论来看,我只是举例给你看,就是家里的后门,他从国土来讲嘛,所以你不要以为外面有没有,真有!为什么我跟你讲这个理论,你去思考。
    因为佛陀所在的地方,你注意看,佛为什么赞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而不赞叹他自己的世界?各位老参大概发现,佛陀,我们在所有的经典里,他都赞叹别的世界,别的国土,从来没有提到他自己的国土在哪里,请问:释迦牟尼佛的国土在哪里?我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对释迦牟尼佛这个老家,我们关心不关心,你不可能不关心,你老是关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下辈子的老爸,你这辈子的老爸家在哪里你都不管,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在哪里?你看看,所以大家都没认真学佛啊,你要认真学佛这个问题一定是想过,对不对,每个佛都有净土,甚至菩萨都有净土,那我请问: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呢?嗯,好像没看过。我告诉你,假如一个法师不会好好检讨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在哪里,他不够资格当法师,尤其是出家弟子,你怎么可以不了解佛陀的净土呢?告诉你,很简单:佛陀的净土就在僧团里!凡是不住僧团的人都不是佛弟子,因为佛陀规定正法是在僧团里头,而且僧团是依据戒律在生活的,你留意到这一点哦。
我跟你讲:僧团净土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你记得这一句话,历史上从没人跟你讲过,我今天第一次跟你讲。你不要以为讲错,我绝对没讲错,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就在他的僧团里,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地方,佛陀就在自己的净土里讲,就在自己的净土里,因为祇树给孤独园不是他的净土吗?这个净土它有一个特色,你再往后看你就知道,它在介绍极乐世界的这个净土,其实是跟这个僧团的净土一样,佛陀的僧团里它只有一个工作,你就专心办道,其它不要做,柴米油盐没你的事,你只要办道。你去注意看看,佛陀是不是要求我们僧众只要专心办道就好。
可是我们不是,我们僧众现在拼命在做什么?钻营,赚钱,没钱赚怎么办呢?只要一搞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净土就破了,因为在净土里头,它是只办道,所以你想要出家你就要有一种打算,就算饿死我也要饿死在僧团里面,因为你只要办道就好了。所以我们这里讲,有没有,性命交给龙天,对不对,我进来我就要精进,要死就死了,死了你自己去负因果,你天龙八部你是怎么护法的,对不对。你要不办道,天龙八部为什么要护你的法?所以你既不办道就没有天龙护法,既没有天龙护法,只好搞饭吃,搞饭吃你是僧团吗?你就搞错了,你要留意到。所以那时候大家跟释迦牟尼佛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都只有一个认真办道?这个后面经文我们会讲到。
在这个祇树给孤独园里,就是佛陀的净土啊。你要死到哪里去,你已经来到净土你还要到哪里去,你要求生哪里?还要死到哪里去?你根本就搞错了,你来到僧团里,然后你又已经证阿罗汉,已经所做皆办,对不对,已经没事了,你还要再生到哪里去?那要去,就到极乐去吧,现在就提这个问题了,极乐在哪里?你从这边出去,从后门进来,对不对,十万亿佛国土,刚才讲就是我们家后门嘛,从前面出去从后门进来啊。因为这里就是净土你还要到哪里去呢?这个就是问题哦。
    问题在这里,因为你对佛法不认识,你一直向外去追求,多少人在问:师父你到底相信不相信有极乐世界?我当然相信,我怎么不相信。问题是你自己都不知道极乐世界什么长相,你还相信有什么用?所以各位我们这世间不是没净土,净土在你不长眼睛啊!在我们那么多僧团里没有一个如法的僧团吗?只要有如法的僧团,绝对是净土,你要先了解到这一点。因为佛陀对自己,他可以这样讲,我们不敢说啦,我们不敢说。我们勉强有一些法师是很坚持,他是认真办道,可是也是经常出来外面晃,这个就很难说了,你在外面跑你说你在认真办道,这个就很难说,所以佛陀就要一个僧团,你住在里面嘛。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他在祇树给孤独园本来就是在认真办道啊,完全如法,所以这里本身就是净土了,那你还要死到哪里去吗?这个问题就来了。可是在这个时候,这些阿罗汉们对净土没有概念,到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还更清楚,佛陀要我们不是住净土,是入法界,那都是以后我们再讲。可是在这个时候,现在讲的是第一阶段、第一代的这些阿罗汉弟子们,待了十几年以后还有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东西才提出来讲。十万亿佛国土表达的是什么——佛陀的净土啊!
    佛陀的净土从佛教应用学,佛教假如要讲应用学,佛教讲体相用嘛,本体你得到要怎么运用,那就把佛陀的净土推广为人间净土,关键是在这个地方。可是你对佛陀的净土不了解,你就不可能去创造人间净土。我们现在佛陀的净土一直在萎缩,人间净土哪有可能展开呢?不是颠倒吗,对不对?所以佛陀净土一定要坚强,人间净土才有可能况现。
    今天这个世界灾难那么多,就是佛陀的净土消失了,不是那几个阿罗汉的问题,是佛陀净土的问题,佛陀净土要能够坚强起来,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和平,关键是在这个地方。所以佛陀净土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人留意到。可能你第一次听到,我也肯定第一次啦,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收集到这些资讯,而这是我告诉你的,我也祝福各位,早日回到佛陀的净土来,阿弥陀佛!(第一讲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弥陀经-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二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刚才提到,西方跟十万亿的这个关系,现在我们再跟各位再进一步谈这个“有世界名曰极乐”,十万亿佛国土外有世界叫做极乐,“其土有佛”,极乐世界上有个佛叫做阿弥陀佛,现在,今现说法。这个很有意思,你都不知道他在讲谁。这个大家就都跑到极乐世界去,真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讲法。这个要跟各位讲,这个就密法了,这个就纯密法。大家知道刚才跟各位讲过,在胎藏界里,东方是在背后,西方在前面,这边,你从东向西看的时候,这边(左)就南方,这边(右)就北方,就变这样子。那么刚才跟各位讲,你向前方看,到最后极乐世界就在我们这里,简单讲就这样,无限远的地方最后就回到你后脑袋来,这种叫做经典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
    不只佛经这样讲,基督教也这样讲,《圣经》也这样写,可是基督教的人他看不懂《圣经》,所以他就一直删改《圣经》,所以《圣经》会越来越少,改到最后就没《圣经》。它会被取消掉,因为它有很多东西你不会解释,你就认为它错了。原来它说地球是平的,好了,哥白尼说地球是圆的,不是平的,那就被杀头;伽利略发现望远镜以后说是地球绕太阳他也砍头;可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证明地球确实是圆的没错,这下子糟糕,《圣经》写错了,他就把它改掉,就把它删掉了,现在你找不到了。其实不必删,《圣经》根本没错,因为人的眼睛看地,土地是平的,哥白尼、伽利略、哥伦布,他们是已经可以往生天国了,从天上看地球当然是圆的,你这样解释就过去了嘛。他不懂得经文的语言模式,所以他不会解读,不会解读就只有杀人,你看这种宗教多暴力,只要讲的跟他《圣经》不一样就杀了,这是不对的,不对的。他杀到没办法只好改《圣经》,那更不对了。这是什么,这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修行的能力,因为你没有生命的体验,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你更不了解生命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所以你就没办法解读。佛法的经典怎么从来没人改,你要改就是你有错你才会改,经典没错的,因为它是生命的东西,你不能用大脑去解它,你一直用大脑你就一直错。
    好,现在我再举这个例子给你看,你不要看这么一句话,现在是佛跟舍利弗讲第一句话,这一句话讲什么,这个“有世界名曰极乐”,那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他现在讲说这个佛的国土,佛的——我这个释迦牟尼的这个净土是极乐。从娑婆的第一象限,这个讲起来理论相当大了,我们没时间跟你讲这个理论,我只能这样讲,从这个象限转到另外一个象限。我们在数学上是横座标跟纵座标,所以有四个象限,在法界里它是无量象限,它的座标不是两条线,不是横座标、纵座标,它有N加1个座标,所以在这个法界中,任何一个东西,它都同时在无量象限中出现,因此它是一直在转化的。我们现在在这个座标里头,我们叫娑婆世界,这个座标在另外一个十万亿佛国土外的,那个象限外的那个地方看回来它就叫极乐,是同一个世界,不是另外一个世界,它只是在不同的象限里面而已。所以极乐世界其实就是娑婆世界的净土,你知道吗,佛陀的净土就叫极乐,它这个意思就是这里。
    那么那个国土上有佛叫阿弥陀佛就是我,我不是说我,不要误会,不是说我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他是化身佛,这个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示现在西方的这个法身,修行成就的那个法身叫阿弥陀佛。不管是宝生佛、开敷华王佛,还是那个宝幢佛、阿弥陀佛,还有天鼓雷音如来这四个佛,这四个佛都是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的一种显像用的,表达修行过程的四个阶段。这四个当然也是法身佛,但是它是示现起用的四个阶段,法身佛的本体就是法体的体,核心的那个本体叫毗卢遮那佛,是这个意思。所以你说,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的体那个用,就是本体的用,法身佛的用,他成就的这个区块的用,叫阿弥陀佛,它是指这样,不然你根本都不会解读经典,它经典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说法”,我正在说法,你有听到吗?释迦牟尼佛在跟舍利弗讲,对不对,他现在就在说法。那我们一直想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里,现在正在那边转*轮,他们福报好大,我们业障好重。你搞错了,释迦牟尼佛在当下就告诉你,那个阿弥陀佛就是我,那个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祇树给孤独园里,你去留意看看。
    这个下面讲,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有没有,七宝池有多大,游泳池那么大,是吗?还是马六甲海峡那么大,还是印度洋那么大,还是太平洋那么大?到底多大,没人知道,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形容它。你假如说它只有游泳池那么大,那个莲花又大如车轮,那是不是只有两朵而已,所以你接不起来。这种接不起来你又诵的很高兴,这叫意识形态,盲目迷信,不行,佛经讲的你一定要弄清楚,要弄清楚你要彻底,像我这样给你解开到这个地方,历史上没人讲过。《阿弥陀经》所有的注解本,我差不多都看过了,可是忘了就对了,不像你们那么聪明,看过都不忘。但是我告诉你,我讲的这个他们绝对没讲,绝对没讲。你要留意到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是你在修行的体验,跟对经典解读的时候你的认知,因为你只要用大脑去解读它,你这种东西绝对弄不出答案的。
    你去留意到,那个极乐世界到底是怎么存在,有没有?我说有啊,我说的有跟你说的有不一样,不是红的跟绿的这种不同,圆的跟扁的那种不同,不是,你的有是幻境,你是意识形态说有,因为你不能说没有,没有你为什么要念佛,没有为什么要拜佛,对不对,所以你只好说有,你才有拜佛的理由,那不是,那是肓目跟迷信。有,是真的有,只是你现在那语言文字在运用的时候出了问题。它就在这一块里,在当时佛陀在讲的时候,就是祇树给孤独园呐,为什么要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国土呢?因为你没办法,你的脑筋转不过来,你一定要到克里希纳那边去,我跟你讲有,有在这里,你听不懂。相信在这之前,佛陀已经跟舍利弗,跟这些长老,跟这些阿罗汉们早已经就讲过了,但是惯性还是又拿起来再问一下,这一天大概是把他老人家给火了,一直讲,老不懂,老是提那个问题来,又再问到底极乐世界有没有。确实是有,可是他的语言,他不会用你大脑的语言去讲,他是用生命的语言去讲。所以你在解读这经典,所有的经典包括《四书五经》,包括《圣经》都一样,它们都是生命的语言,生命的语言你就不能用大脑的推理,你必须用生命的感受去把它兑现出来。
    所以极乐世界就摆在眼前啊,佛也在眼前,在跟你说法啊,可是你——阿弥陀佛是绀目澄清四大海,那眼睛一张开就四大海那么大,那这就没办法了。所以我们对佛的如实了知很重要。如实了知,确实佛是在的,净土也是在的,但是我们的大脑就弄错了,弄错了它就无法兑现,你体验不到,这是第一个。我跟各位做一个补充,这阿弥陀佛的存在,现在在说法的情形跟我们一般人的这种观念、想法,用大脑的思维逻辑,那是不一样的,我也希望各位能够认真地在这里,赶快取得这样的一个模式,你才能够看得到佛法到底在说什么。
    舍利弗”,这第二次,有没有,前面是“佛告长老舍利弗”,现在是第二个舍利弗,正式的叫了。“彼土”,那块土地为什么叫极乐?对不对,“彼土”啊,我们就讲那个世界为什么叫极乐,这问题产生了。他讲这块土地——祇树给孤独园为什么叫极乐?我们的解释就完全错了,完全错开了。“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很清楚,住在这国土里头的人没有苦。我们今天感受不到,给你住在僧团里你也很苦,为什么呢?不合,为什么呢?什么都不行,为什么不行?要用手机也不行,要用电脑也限制,想吃牛排更不用说,再加上跟他不合,跟他不合,想要多睡一点也要被挖起来,想要做什么都不行,有种种限制。当你在这种时候,你的修行本身是什么,你知道吗?在消业,不在修行,因为你有很多我执、法执、习气存在,这个必须要消除。那么要消除这里你就很痛苦了,因为我们现在最大的苦在哪里,各位知道吗?在于知识,在于知道太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苦。
    你不要以为今天这个社会的制度很好,非常不好。人有知的权利,所以报纸你看,那么厚厚的一叠卖给你,你每天都在买烦恼嘛,对不对。以前两张的时候,我看你没什么烦恼,有,只不过两张的烦恼。现在一叠,好几家报纸,一份看不够,好几份都要看,你不烦恼把你压死才怪。
    知识啊,你那个知识是烦恼,烦恼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知识,跟你讲烦恼你当然不要了,跟你讲知识你就好爽,一头栽进去,回过头来你看看,叫五浊恶世嘛。你看里面搞了很多,都是烦呐,告诉你,今天你要不知道的话,你去买东西,哇!怎么那么贵?哇!最近怎么什么都涨?大概就这样,因为你不知道就涨价、就贵了,本来买两个,现在买一个,甚至有时候还不够,你只是感觉到贵而已。可是你现在不是,还没开始,报纸上就一直看,涨价涨价涨价,一直涨一直涨,还没买你都已经涨了,你知道吗?你都还没去买就已经涨了,都已经送到家里告诉你,涨了、涨了、涨了,那里涨了,那里涨了,你还没出去,你就完了、完了、完了,薪水一直缩,一直缩,一直缩,你的钱一直缩,它一直涨,你就一直缩,钱是不变。但是,奇怪,你跟人家紧张什么,对不对,因为你懂得越多你就越紧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地震跟你什么关系,你这边大概顶多感受到余震,这样而已,这样就已经很大了。因为正在摇的时候我在西安,那时候有感觉:哦!这有六级震。我们台湾摇过,知道嘛,反正那边在摇,我想这个最少有六级。假如在很近的地方还好,假如离西安很远那就不得了了,大概我判断是这样,反正马上通讯都中断了,你就不知道了,不知道就没事了。好了,当它报出来是汶川,我一看,完了!三个月前我才去过,在那么远的地方摇到这里都六级,你看,那地方多危险。好了,马上一切都中断,那你就开始烦了,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对不对,会不会又有危险,又怎么样,你为什么要去替人家操心,这叫慈悲心,对不对,什么叫慈悲心,吃了自己背,叫慈悲。你为什么要去慈悲,跟你无关,你也帮不上忙。对呀,顶多是诵个经回向给他,你就表示你很慈悲了,他已经压死了,你慈悲什么,这个叫多余的烦恼。当然佛教徒讲起来是慈悲:“师父慈悲,做个功课回向给他。”无济于事,所以知识懂得越多,你只是越烦恼而已。
    我们很想帮忙,很想帮忙是一回事,你要真的帮得上忙,所以有很多知识都是多余的,反而那些知识是制造你的烦恼,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现在在现实的生活里,更证明说我们的生活是很苦的。现在什么人最幸福你知道吗?不看电视,不看报纸的人,没有新闻他就没有烦恼,你只要看新闻,你就够烦恼了,然后就义气填膺的,不知道你在气什么,跟你什么关系。石油涨价我们又怎样,你一天吃多少石油,就那么一点给它涨,你要看不惯,大家不要开车嘛,对不对,你就搭公车就好了,管它涨价,你不买石油哪有什么涨价,等它反应到这里来,只是车票涨价,跟石油涨价也没关系。这个就是我们苦的来源,来自于你的知识,来自于你的识性发达。
    在净土里,你看,佛陀的净土里它只有一个工作,基本上来讲在道场里是不能看报纸的,不能看新闻报告的,在道场里只有一个东西,就是办道。你要诵经,你要念佛,你要打坐,你要修法都可以,就是你发心出家,就是我已经放下一切,就是要修法,只有这件事情修法,就其它没了,这个才叫做出家。
    我们出家要干什么,出家,衣服免费的,有信众供养的,穿这个还蛮好看的。我刚出家有人跟我讲,你那外八字穿长衫很好看,我是因为外八字而出家是吗?搞错了,出家就是放下万缘,好好修法,这样就好,有没有成功不重要,你要好好修法,不要被柴米油盐来困扰着你,那你当然没有烦恼嘛,所以无有诸苦,没有众苦嘛。你现在不是,你在家,在家多恶因缘故,因为你在家,所以你要为柴米油盐来,所以石油涨价你就跳脚了,你像锅子里头炸的小鱼干一样,一直跳。出家人就不管了,管你涨到哪里去,反正我就办道,所以差别就在这里。
    所以在道场里,在佛陀的净土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什么乐?法喜,一切法喜。各位,你真的要去有那生命的体验,这个法喜是生命的体验,我跟你讲,生命的体验才真的法喜,法喜这两个字,大家不会解释。你以为我修法以后很高兴,修法有什么好高兴,这两条腿折起来放在这里,放两个钟头,有什么好喜的,你说,你放两个钟头看看,看看你喜不喜,你不要叽叽叫、唉唉叫,又酸、痛、麻、痒,什么都不能动,我看你什么法喜,它不是在这个地方。也不是说什么诵经多好听了,念佛多好听,什么法喜充满,那个都不算,真正法喜是生命的体验,体验什么,你生命最内在、最深层的那个地方,有一个生命在跟你呼唤、相应。那一个相应扣到,你那个喜悦,那个生命能量是直线往前冲,往上冲起来,是指那一个。
    那一个生命的体验,越是深层的体验,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就是我们整个族群的生命,它有一种再生的能力,传承的能力。你不要看,只有印度跟中国这两个民族不会被消灭,为什么不会消灭,因为这两个族群里头,有很多修行人,他有这种生命的体验,所以大家会一直围绕着他。你看印度被英国统治它没有消失掉,回教徒进来它也没有消失掉,因为他们有很深的生命体验,所以外族来统治它不会消失的。中国也一样,蒙古人来,满清人来,它没有消失,它不会消失,因为他有很多修行人,那种生命的体验,使得这个民族的生命,一直传续下去,没有人知道。罗马人哪里去了,住在罗马市的人叫罗马人,对不对,你再也找不到罗马人,不见了,因为那个民族没有生命的体验,没有生命的体验,所以它的宗教根本就假的,它只是运用组织在发展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真正的宗教是不要发展的,它自然的传延下去,它透过生命的体验它就能传递了,所以你没有办法消灭它,它是整个民族,整个民族这个大我生命的DNA在传承,是透过这种生命体验来的。而这个体验真正的法喜,它会整个民族、整个社会都能够享受的到,这个具体的事件,我们就不跟各位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因为在这里面的人都在修法,都有那种生命体验,所以都很法喜充满,所以叫做极乐,因为他没有苦,在消极方面,无苦,没有那些资讯烦恼的东西来干扰;在积极方面,一直有那个法喜存在,这个是它这里讲的,经典上面的。假如你要把它变成理论的话,就消极面跟积极面,对不对,用数学理论来讲,叫必要条件、充分条件,这个讲的很清楚啊。可是它的语言模式跟你的理论的语言模式是不一样。要讲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就变大脑的,所以这个语言,这种语言你看起来好像很平常,也没有什么理论架构,它就是生命传递的地方。它不像大脑用的那个理论规矩,逻辑很清楚,它不是没有,它很清楚,但是它语言表示的方法几千年会不变的,几千年不变,再过五千年,它还是一样传递下去,但重点就在你要会看得懂,你要看得懂你就要修行,你要有体验你才看得懂。
    今天我讲给你听,你会感受到:哦!是这样。但它已经变成知识了,就算你把它记下来也是知识,你唯一一种状况可以变成你生命的体验是什么?把我讲的你整理,整理成一个理论,然后要一直讲,一直讲,讲到变成你的东西,用你的讲法讲出去,那么这个因素就会指引着你,临命终时一口气不来,刹那际带领你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就要它变成我们的生命因素才有用,把它变成你的知识,没有用。知识,下辈子你就忘了,不用下辈子,痴呆你就忘了,过两年你就忘了。明年我再来,你说师父去年讲什么讲的不错,讲的很好,都不见了,关键是在这里,这是重点。你假如要把它变成你的,你只有把它整理成一个理论,两三千个字这样子,然后一直讲,讲给人家听,讲着讲着你就变成你的,这样它才会变成你的生命因素,不然不会,它不会变成你的生命因素。不变成你的生命因素,它只是知识而已。知识就麻烦了,知识的时候你一讲,人家有不同意见,你就冲突了,冲突就起烦恼,你就但受诸苦无有众乐,对不对。我们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生命的体验非常重要,用这个方法也能得到体验,当它变成你的那种体验,你就知道了。你讲几遍以后你就:啊,对,我知道了。啊!这个是什么。开始你就转化,那个时候你的体验就出现了,那就很不可思议了。这是第二段经文,佛陀叫了两次舍利弗。
    第三段“又舍利弗”,你看,一句话就叫个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这个极乐是怎么来的,那我们讲过就是体验,对生命的体验。生命体验怎么来的?你看,这里讲的,他都用相讲给你听了——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是什么?栏楯,七重就七菩提分了,七菩提分把你围着,红尘境界攻不进来,有没有;七重罗网,七菩提分像罗网把你包着,贪嗔痴慢疑打不进来,有没有;七重行树,你看看,通通把你围着,就是七菩提分像行树一样,行树是建设,你修七菩提分有成就了,一直架构起来。所以前两个是拥有消极的、除弊的作用,障碍呀,那些尘境攻击,通通把你遮着。七重行树是你建设,你在七菩提分上有所成就叫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四宝是什么?慈悲喜舍。你留意到,就是这个,用慈悲喜舍围绕着你,围绕什么?围绕七菩提分,然后七菩提分再围绕着你,有没有。
    你看看,你不懂你就——七重,七层楼阁,有没有,做了很多这种解释,文字相上是这样。他讲的纯粹都是表法的,法上的东西。三个七,它有两重意义。第一重意义,七菩提分法。七菩提分有根本七菩提分,还有应用七菩提分根本七菩提分就是念觉分、择法觉分、喜觉分、猗觉分、精进觉分、定觉分、舍觉分,这是根本七菩提分。
   应用七菩提分,就是十大愿王上面讲的法供养。它说你供花,假如只有供花,功德不够大,下辈子很漂亮,但是你可能没人缘,有没有,很漂亮没人缘,你就冷冰冰了,没人要,对不对,你只能当花瓶摆那里。它就告诉你不但要漂亮,要有人缘,要怎么样有人缘,要修七菩提分法,哪七菩提分呢?它讲的叫法供养,这个叫做应用七菩提分,那就是——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就七条,这个就应用了,所以它有根本,有应用。
    那么这里面除了这个部分以外,它为什么讲三次呢?三次是指重重无尽,意思就是我们的一生当中,要以七菩提分来填满你的生命空间,三的意思就是重重无尽的意思,不是每天念三遍就好了。每天念三遍没用,要在生活中起用。七菩提分,不管做什么七菩提分一直带着,如何用,不会用,不要紧,你带着疑情“我要如何用”,你大概三年的时间,你就会找到一个要领,那就是你的下手处。这是真实法,真实法,你直接从这里就可以入了。要能够入到说,我行住坐卧、二六时中,衣食住行,人事时地物,都是七菩提分在运用,红尘的任何烦恼就打不进来了。是这个样子,修行是指这样,不是每天五堂功课,做完就等着看报纸、看电视,你那五堂功课做得再厉害都没用,因为五堂功课放下,你就让敌人大炮直接打进来了,对不对。所以,不是,要填满你的生命空间,所以我们这里讲,用正念填满你的生命空间,是指这个意思。
    四宝你叫慈悲喜舍,你也可以解释,就看你个人了,你把它当作四摄法也可以。我认为这个不是重点,这个都无所谓,你用四摄法也可以,因为你说用四念处,也可以,这都无所谓,没关系。重点是在于,你必须要以佛法的宝——正念来充实你,不要贪嗔痴慢疑就好了,对不对。我们在熄灭贪嗔痴,你增长戒定慧,你看能够做什么,都好,那都不要紧。所以这个生命的语言,它有个好处,它的定义不是说一定要定义什么,不一定,这是一个我们要进行的。
    第二个是,它这里面谈的是有一个积极面有一个消极面的部分:消极面就是栏楯跟罗网,就是把那些可能不好的因素遮掉;那个行树就是好的因素,你积极要去建设。所以佛法来讲,它是两方面兼顾的,你不要把佛法看成很消极,绝对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00:45 , Processed in 0.34175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