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668|回复: 97

[佛化生活] 印度尼泊尔佛祖圣地专列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开门 于 2013-3-7 10:55 编辑

2012年12月6日至16日,沐浴着佛陀温暖的阳光,我们有幸有缘参加了印度尼泊尔佛教朝圣火车专列行,感触颇多,以此图片与文字记录与大家分享。




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
佛祖诞生地尼泊尔的蓝毗尼
佛祖悟道成佛地印度菩提伽耶
佛祖第一次讲经说法地瓦拉纳西鹿野苑
佛祖涅槃地拘尸那迦
佛祖讲授妙法莲华经等重要经典的王舍城灵鹫山
至今还保留着佛祖讲金刚经、阿弥陀经等经典说法台的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观无量寿经讲述的频毗娑罗国王与其王子阿阇世王故事的频毗娑罗监狱遗址
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也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竹林精舍
佛祖舍苦行沐浴、净身后接受牧羊女乳糜供养的尼连禅河
公元5至12世纪全世界学问研究中心那烂陀大学遗址并博物馆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恒河文明”的发源地、被印度人尊称为圣河与印度母亲的恒河
阿育王石柱遗迹等等


由于世界各地前往印度尼泊尔朝拜佛祖圣地的人员日益增多,印度政府及铁路部门专门安排了朝圣火车专列,常年运行。
2011年11月25日,印度佛教朝圣专列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据报道,印度驻华使馆携手印度铁路旅游服务公司在北京建国饭店共同举办印度佛教朝圣专列推介会。印度驻华公使查腊祜及印度铁路旅游服务公司有关负责人出席推介会并讲话。在致辞中,查腊祜阁下简单介绍了印度举世闻名的佛教景点,回顾了印中两国佛教交往的悠久历史并对未来两国佛教交流和旅游业发展合作前景寄予厚望;印度铁路旅游服务公司有关负责人对佛教朝圣专列进行了详细综合的阐述和推广并回答了与会者提问。出席推介会的主要有各大媒体和旅游服务业界人士,国际旅游业管理协会领导、香港中亚网络电视台记者也应邀出席。佛教朝圣专列于2007年首次开通并陆续接待了世界各地数百万游客,为各国游客尤其是佛教徒们游访印度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交通设施,极大地推动了佛教文化传播并促进了印度国内旅游业发展。相信搭乘着这趟专列,中印两国间的佛教交流和旅游合作之花也定能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中国游客带来别具印度风情的沿途美景。


图二、三、四:因签证原因,我们从成都飞上海组团,再从上海飞德里。上海至德里约一万多里,要飞六个多小时。飞机从成都飞抵上海上空时,地上犹如有一只巨大的鳄鱼,蔚为奇观。


转自 随缘悟圆师兄的原文。可能是网络的原因,图片无法转载,大家如果想看图片的话请去原文链接处查看,阿弥陀佛!感恩随缘悟圆师兄法布施,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http://www.bskk.com/thread-2817674-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新德里机场巨大的手印雕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印指手势所结之印契。印,梵语 mudra^、巴利语mudda^,音译母陀罗,乃记号之意;又作印契、印相、密印等,为教义规范之表记,如一法印、三法印。密教四种曼荼罗谓“四智印”,即:大智印(指佛、菩萨之形像)、三摩耶智印(表佛、菩萨所持之物或手势之形像)、法智印(表佛、菩萨德行之文字)、羯磨智印(表佛、菩萨自利利他之智用)。此即将佛、菩萨证悟之境界以具体之器物或手势表达。
印有“有相”、“无相”两种区别。有相印即以色彩、形状、姿态表示之;无相印不以色彩、形状、姿态表示,而在于体会真意,举凡一投足一举手等一切动作皆是。手印之种类甚多,大日经密印品即谓,十二合掌与六种拳为基本之手印。(六拳即金刚拳、莲华拳、内缚拳、外缚拳、如来拳、忿怒拳。)
由于修行者结手印即能感受佛、菩萨之力量而与之成为一体,故结印、解印,必要拜师亲授,敬谨慎重。结手印之二手(日月掌、二羽)及十指各有其不同之含义。左右手分别表示止、观,定、慧,权、实,慈、悲等,小指次第至大指则表示色、受、想、行、识或地、水、火、风、空。代表佛手印者,乃金刚界大日智拳印;胎藏界则以大日法界定印、弥陀力端定印表示五智、五佛之五股印;其他另有施无畏印、与愿印、触地印等。
观音莲花、文殊利剑以及焰摩法王之人头杖等均为契印。此外,初入密教者必先学习十八道契印。
据[佛学大词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释迦牟尼佛诞生地尼泊尔的蓝毗尼

【蓝毗尼园】蓝毗尼,意译为花果等胜妙事具足、乐胜圆光、解脱处、可爱、花香、断、灭、盐。位于中印度之林苑,地处古印度拘利与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之花园。亦即佛陀诞生之圣地。又作岚毗尼园、流弥尼园、林微尼园、龙弥你园、留弥尼园、腊伐尼园、论民园、楼毗园、隆频园、邻鞞园、临儿园。据经典记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娶拘利国天臂城主之女摩耶为妻,摩耶夫人年四十五有孕,于蓝毗尼园中无忧树下,自右胁产悉达多太子。该园曾荒废一时,直至阿育王石柱被发现后,始知其为佛陀之故迹,乃悉心加以保护管理。蓝毗尼位于今尼泊尔境内。今园址(东西约三十公尺、南北二十公尺)内有方形之浴池、塔址数个及赤砖之堂宇。堂宇称为鲁穆米迭祠堂,其内部正面之壁有摩耶夫人之石雕,为笈多王朝时代或其后之作品
据佛学大词典
【蓝毗尼】古印度佛教遗址。传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亦译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腊伐尼等。在今尼泊尔境内靠近印边境小镇鲁明迪旁,是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一座花园。据说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夫人摩耶产期将临,按当地习俗回母家分娩,途经蓝毗尼时,在一棵娑罗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来此朝拜并建石柱留念。
蓝毗尼遗址中央是白色的摩耶夫人祠。祠内有摩耶夫人诞子浮雕。浮雕表面虽已残缺不全,但人物轮廓尚可辨认。祠南是一长方形水池,池旁有一棵大菩提树。据佛教传说,摩耻夫人诞子后就在当时长满了青、白莲花的水池中沐浴净身。著名的阿育王石柱在摩耶夫人祠西。据玄奘记载,石柱“上作马像”,“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扑地”。现该柱存高7.2米,柱头马像已失,柱体有裂缝一道,似系雷击所致。石柱离地3米处有婆罗迹字体阿育王铭文:“天爱喜见王(即阿育王——引者)于灌顶之第二十年亲自来此朝拜,因此处乃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世尊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免除赋,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
阿育王石柱是1896年被考古学家发现的。在此后多次的勘查发掘中,又发现了不少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时期的遗物。近年来,一些外国佛教徒先后在此修建寺庙。尼泊尔政府也新修了一些塔、寺,并计划在联合国资助下修建神圣花园、蓝毗尼新村的寺庙区。
据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释迦牟尼佛诞辰地尼泊尔的蓝毗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佛诞辰地尼泊尔的蓝毗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佛诞辰地尼泊尔的蓝毗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伽耶又称菩提道场、佛陀伽耶、摩诃菩提、菩提场,为佛陀成正觉之地。位于印度比哈尔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今法尔古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南方之优楼频螺聚落。据经典记载,佛陀经历六年苦行之后,行至此地,于毕钵罗树下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证悟十二因缘、四谛法等,而得正觉,故毕钵罗树又称菩提树,即“觉树”之意。



(图片真的非常精美,可惜无法转载,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伽耶大塔又称大觉塔、大觉寺、大菩提寺、摩诃菩提僧伽耶,即位于菩提树北之精舍。其始建年代有二说,或谓二世纪,或谓四世纪。五世纪初,法显入天竺巡礼此地时已有此塔,附近另有三座伽蓝,其时之住僧以持律严峻著称。六世纪中叶,唯识大论师护法离开那烂陀寺后,一度栖隐于此,撰述“唯识三十颂”之释文。玄奘西游印度时,对此塔及塔附近之其他遗迹皆详加记载。另据法苑珠林卷二十九载,于唐贞观十九年(645),黄水县令王玄策曾至此,并于塔西立碑。现存之大塔系十二、三世纪间之缅甸国王所修造者,塔高五十二公尺,外观九层,内部实仅两层,四面刻有佛像佛龛,雕镂精致庄严。十三世纪时,因避回教徒之摧残,佛教徒遂将大塔掩埋,形成一土丘,湮没数百年,直至1991年始由考古学者康林罕重新掘出,举世震惊,每年朝圣之佛教徒不计其数,然今主权仍归印度教徒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的阿育王树高大挺拔,由于其深厚的宗教意义,在整个印度次大陆都被人崇敬。在印度教中,主管财富的大神库必拉的侍女雅克西就是脚踏阿育王树桩,手执鲜花盛开的阿育王树枝的女神。这个细腰丰臀的美女形象经常出现在印度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品中或者寺庙门口的石柱上。据考证,雅克西女神是古代富饶和生殖能力强的象征。在许多早期佛教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雅克西女神手执阿育王树枝的形象也时常出现。在耆那教里,圣人马哈威拉就是在阿育王树下绝弃尘世的。甚至在著名的印度梵文史诗罗摩衍那中也曾多次提及阿育王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01:32 , Processed in 0.33983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