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57|回复: 4

[精进共修] 《广钦和尚念佛禅》上篇念佛禅(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2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深深海底行 于 2013-2-23 08:53 编辑

广钦和尚念佛禅/金法藏著
  

        
                上篇  念佛禅
能喝者何(念佛是谁)
我首先跟老和尚简单介绍了金博士的背景情况,说他这一回专程到台湾来参学佛法,我特别带他来,师父您老人家给他开示。
老和尚听完话便问金博士:‘你几岁?’我以最快的速度作传译,‘卅五岁。’金博士答。老和尚又问:‘你有什么问题?’ ‘没有什么问题,我只是来看看。’老和尚再问:‘佛法中你喜欢什么呢?’‘禅宗。’金博士答。老和尚说:‘净土也很好嘛!净土也是禅。’
停了一会儿,大家没讲话,旁边的尼师端来几杯茶,我跟金博士各接过一杯饮用。这时老和尚抓到了题目,又问:‘你手中拿著什么西?’‘茶。’老和尚接著要金博士不要犹豫,马上回答他能喝茶的是什么?金博士如法答:‘渴啊!’我回禀老和尚说:‘口干啦!’‘不对!不对!’老和尚当头不客气地猛下一棒,弄得金博士很不好意思,回不了话。大家想想能喝的怎么会是‘渴’呢?
老和尚看金博士不讲话,便安慰他说:‘普通到我这儿来,我都让人念阿弥陀佛,什么也不谈。这次你来以前,我莫知你来,你走了,我也莫知你到那里去,现在你喝茶,我便问你喝茶。能喝茶的并不是渴,渴只是一种现象。’
说完,老和尚又将同样的话重覆了一遍,并说:‘我听云居士说,你在锡兰下过功夫,我现在只是跟你开开玩笑而已’[云林:《广钦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云林居士带着美国来的洋博士金先生,向广钦老和尚请教。金博士对禅宗较有兴趣,广老却对他说:“净土也是禅”。广老为何作此说有三个原因:第一,在禅悟见性者看来,净土三经乃至净土五经从头至尾多有禅机密语。第二,当人念佛之时,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真如佛性都在其中显现,只不过念佛行者日用而不知罢了,故而现代参禅者大多从“念佛是谁”下手参究。可是在未开悟者看来,禅和净确实有很大的区别。第三,广老自己禅悟见性后,总想有个一儿半女的法子,这样也可向诸佛交代,因此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地明中暗里使机锋接引四众弟子,可是结果都是白费禅机苦心,度众实践令其深知:禅悟见性对于当代人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呀!所以他后面说:“普通到我这儿来,我都让人念阿弥陀佛,什么也不谈。”当读者将广老的三十一则公案看完后,大家对于他老人家总劝人念佛往生,就有更深的感触和体会了。
此公案的禅机要点有三处:
1手拿何物
当云林居士与金博士从尼师那儿接过茶杯后,广老就突发此问。广老为何明知故问,读者可不要认为他老在无风起浪。下面举无著禅师在五台山见文殊菩萨的公案,大家一起来参究老和尚此处的机锋。
“文殊举杯”公案。無著文喜禪師,“翁呼童子致茶,并進酥酪。師納其味, 心意豁然。翁拈起玻璃盞,問曰:「南方還有這箇否?」師曰:「無」翁曰:「尋常將甚麼喫茶?」師無對。” [《五灯会元》卷
无著文喜是沩仰宗禅师,乃仰山祖师的法嗣。无著未悟之前,到五臺山華嚴寺,至金剛窟禮謁,遇见文殊菩萨化现的老翁,当时他未察觉到自己有此奇遇,后来告辞时才醒悟到。老翁拈起玻璃盞,問无著:“南方還有這箇否?”老和尚问金博士“你手中拿著什么东西?”两者禅机如出一辙。无著未察觉到老翁声东击西的手眼,用意识心在无情物玻璃盞上思维推度,说南方没有玻璃盞这物事。金博士也是如此,眼光只知盯着手中的一杯茶,却不知反观内照,故答手里拿的是“茶”。
此时参究的关键,依唯识明心者之见,就在举杯的作略上参究,从而亲见菩萨举手劳作都从如来藏此无形道场中来;依禅悟见性者之见,不仅需参究“手中拿”之作略,还要参究何为“玻璃盏”或“茶杯”?从而身自内证正法眼藏此如幻道场。若让末学代答,就用手指弹三下玻璃盏或茶杯,反问道:“这是什么?”老翁追问:尋常將甚麼喫茶?无著無對。文殊大士此问的意思,不是指南方没有玻璃盏,那么是用什么器皿喝茶呢?若是此问,无著就可答复:用瓷杯或钵盂喝茶,无著已意识到老翁此问是机锋语,明白“唤作茶杯则触,不唤作茶杯则背”,故无言以对。若让末学代答,就举起玻璃盏喝一口茶说:尋常將这个喫茶。通过“无著喝茶”这公案,读者是否觉察到老和尚问“你手中拿著什么东西”这句话里面有玄机呢?只不过后面老和尚追问的方式稍有一点变化罢了。
2能喝是
“老和尚接著要金博士不要犹豫,马上回答他能喝茶的是什么?金博士如法答:‘渴啊!’我回禀老和尚说:‘口干啦!’”
前面讲到,文殊菩萨问无著禅师“尋常將甚麼喫茶?”文殊乃七佛之师,古佛倒驾慈航示现为等觉大士,绝无可能对无著聊一些用何茶具品茶的世俗言谈,此话必有禅机密意。老和尚此问正是文殊彼问的意思。金博士从喝茶的动机来答复,说“渴呀”。老和尚毫不客气地否定道:不对!不对!大家想想能喝的到底是什么?
也许有人说:能喝的是“嘴巴”。大家知道,嘴巴吞咽吸纳饮料的动作属于风大和行蕴,这二者都是无常生灭的东西,人死后四大解体身体就停止运作了,那时虽有嘴巴还能吃喝东西吗?我们参禅的目标物是不生不灭的真如佛性,怎可将无常生灭之物作为证悟的标的呢?能喝的是“嘴巴”,此答案若是正确的话,那么“念佛是谁”的答案也是“嘴巴”,读者感到说得过去吗?若金博士作此答复,老和尚很可能会说:三岁的小孩都会这样说。那么“能喝茶的”或“能念佛的”到底是什么呢?这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却也是千古万世折磨智者的难题。
老和尚此问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码:
第一,唯识明心的层面。此问促使大家生起疑情:在吃喝这些无常生灭的日常生活中,有无不生不灭的东西同时在运作?若人在喝茶中,在五蕴六根七识的运作中,忽然发觉还有如来藏同时同处在配合运作,尽管五蕴六根七识是生灭染污的,如来藏却仍保持本来清净涅盘的自性。在浊世末法的今天,若有大德有此亲自触证如来藏的证量,确实非常难能可贵,末学由衷随喜赞叹。这些大德已有“鹅王择乳”的慧眼,能在五蕴六根八识协同运作的浊水中吸纳出如来藏的清净“法乳”,真是可喜可贺。可是到此地步,距离老和尚的禅悟见性境界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第二,禅悟见性的层面。老和尚此问真正的目的是:检验金博士是否已见性开悟,是否已开顶门正法眼。众所周知,在灵山禅宗付法会上,世尊有“正法眼藏”一说,此说其实包含了见性开悟的基本要件。在此前的楞严会上,世尊在“七处征心”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启发其开顶门“心目”,此心目既包含如来藏心之义,又含正法眼藏中“正眼”之义。在法华会上,世尊说受持法华经者,用父母所生的清净眼耳等根身,能见闻觉知到大千世界内外的诸多境界,其实此“清净六根”的百千功德就是说禅悟见性者的境界。
天童宏智正覺禪師,“一日聞僧誦蓮經,至「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瞥然有省”。瑞巖石窗法恭禪師亦复如是。[参阅《五灯会元》卷
老和尚此问要勘验的就是这种见性境界,而不是仅仅勘验金博士是否已唯识明心开悟。若唯识明心大德见不到这些,就不可能真正明白后面“卫生纸团向我说话”等机锋的密意,也不可能真正领会马祖所说“一口吸尽西江水”的禅意。
发表于 2013-2-2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3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01:33 , Processed in 0.28586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