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7|回复: 3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勿忘世间苦难多,劝行布施于习惯中——稀有难得的布施悲田:施乐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8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现在每天登陆施乐会,已成为一个习惯,虽然捐钱不多,但是心里感到很踏实,每次一登陆网页,看着无数寻求救助的苦难众生,内心自然而然升起慈悲同情之心,我想只要是人都会这样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有孩子、有家人,看着这些家庭遭受的苦痛,心里无法平静。施乐会是一个民间爱心慈善平台,这个平台确实好,真是稀有难得的布施悲田,我经常发自内心的这样认为,既让人能够自然而然的升起慈悲心同情心、在悲田中进行布施,又能够让人看到、体悟到五浊世间的因果惨烈示现,从而升起厌离之心。正因为施乐会这个平台,也令自己在修行上、布施上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和认识。在此想与同修们分享,一起学习!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详细的开示过布施的方方面面,其他一些经典中也有开示,严格的来说,按照世尊所开示的要求去行持布施,要求挺高,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末法时期根性下劣的众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做到的。但是修善也是遵循着一种效应,就是长期的坚持,就会出现量变到质变的变化,长期的行为就能够影响心理,而通过施乐会这个平台就能很容易的让人做到长期的行持布施,而且很容易发心端正,因为看到无数的如同自己孩子般、家人般、父母般的苦痛众生,很容易升起慈悲心,有慈悲心的摄持,布施的发心就会很端正;很容易长期修布施是因为这个平台上每天都会有增加许多求助者,而且最低接受1分钱的捐款,所以能够让任何人都能随缘随力的长期坚持。
虽然施乐会的捐助是在网路上,没有亲自见到求助者,但是圆满的布施在网路上与在现实中都是可以没有差别的实现,因为布施更注重一种端正的意乐,同时网路上的布施行为也能覆盖整个身心的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所以未来的果报也必定在五蕴中成熟,得到人天福乐乃至无上之乐的真实受用,因果决定不虚。我想就布施常见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心理以及一些常见的问题,引用世尊的开示,与大家一起学习下。
1、问:我现在都没什么钱,都不好意思去捐助、布施,干脆等以后发财了再去帮助别人吧。
答:这种心态很多人皆有,觉得自己没钱或者钱少,拿不出手,觉得没面子,又或者觉得钱太少布施意义不大。但再没钱的人,一元两元总是有的,1元钱就能够有100分钱,如果求助者一个人捐助1分钱,那么1元钱就可以布施给100个家庭。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善男子,施有四累:一悭贪心,二不修施,三轻小物,四求世报。如是四累,二法能坏:一修无我,二修无常。 其中一个障碍就是轻小物,意思就是布施的时候不能轻视布施的东西少,这是不正确的心态,这种轻视其实就是一种障碍,这种障碍是由我执和法执交杂一起形成的,在修行上也会是一种障道,让我们无法看到法性的真相,少物能施、多物也能施,这才是真正的布施,所以一定要去除这样的心理障碍,用无常与无我的正见破除自己的面子观念和对钱多钱少执着的观念,能够这样去坚持少物布施,即使每天布施一元钱、或者一毛钱,只要认真去做,都是圆满的布施,果报决定不可思议。
2、问:布施的时候,我的心态、行为有什么要求和注意的吗?
答:真正圆满的布施,在身、口、意上有诸多要求,但是我们可以经常的训练,多训练几次就肯定能够做到。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
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
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报;
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信心施者,加如是报;
时节施者,得何等果?时节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所须之物,随时而得。时节施者、兼如是果;
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
这段世尊开示,就是让我们在布施的时候要注重五个方面,第一就是要至心施,所谓至心,就是一种忘我之心,人只有忘我的时候才会至心,最能够让人产生忘我的就是利用慈悲爱心同情心,例如当我们看到那种几个月或者几岁的小孩,在医院中受折磨的时候,是不是很容易产生慈悲同情心呢,其实这个时候的心理就有点接近无我的心,这就是至心。另外能够产生无我心的还有恭敬心,特别是布施给福田,比如圣贤人、出家僧众,如果内心特别的恭敬、欢喜、很信服,那么也会很容易产生无我的心,这也是至诚心。所以,要达到至心其实并不难得,特别是越看到苦难的众生,越容易产生至诚心。
第二个要注重的方面是自手施,所谓自手施就是自己亲自去做这个布施,不是委托别人,说:干脆你去帮我打款吧,我就懒得去了,或者说干脆我就不捐了,你捐我随喜一下就可以了,这些都不属于自手施,亲手做或者委托别人做或者自己根本不做,这是不同的,比如大家经常放生,如果自己有条件亲自去放生的,但是自己不去,委托别人放,未来的果报都是不同的。亲手施的果报也很明显,就是得已能用,因为亲手施的过程,含摄了五蕴中的行,所以未来果报在五蕴中成熟的时候,也会在行上有特别之处,就是自己得到的这个果实自己能够去使用,能够去用。因和果是相似的,在五蕴上种了什么因,未来五蕴上就会有什么相应的果。
第三个要注意的方面就是信心施,所谓信心施,就是心里不要多疑多虑,不要担心这担心那,觉得自己这布施到底对这个求助人有没有用啊?觉得这病人病这么重医生估计也没办法,我这捐的钱是不是对他根本没效果啊?到底这个求助人是真的还是假的啊,万一是骗子怎么办?总之内心疑神疑鬼、多疑多虑、担心受怕的,这都是没有信心的布施。所以布施的时候不要想太多,欢喜的、毫不犹豫的去布施,这就是信心施,在培养信心施的时候,我有个建议,大家其实可以作这样的思维,我这一点布施,肯定能够给予求助人一点希望,只要有一丝希望乃至在心理上给予病人以及其家人一点希望,我就毫不犹豫的布施,经常这样想就不会多疑多虑了。因此后面世尊开示信心施的果报也很殊胜,额外的能够得到自己的家亲眷属乃至一切众生的爱念。
第四个要注意的方面就是时节施,所谓时节施就是不分时候布施,有点类似于有求必应、随叫随到的布施,不是说我今天不能布施,我明天才能布施,或者我目前无法布施,我要等过几天再布施,能够有求必应、不分时候的布施就是时节施,时节施的果报更殊胜:所须之物,随时而得,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
第五个要注意的方面是如法求物施,所谓如法求物施就是自己所布施的物或者布施的钱,来路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不是损害别人、危害别人,不是违法违纪得来的,如法求物施的果报也丝毫不差,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自己以后的财富,任何人、任何天灾人祸都不会夺去,传统文化中经常说凶财凶入凶出,这是真实不虚的,完全是符合因果相似规律。
以上世尊对布施的五个方面的要求,实际来看,要做到并不难,能够坚持在施乐会上布施,我认为这五方面要求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3、问:如果我自己没钱或者钱很少,在布施的时候,我应该怀着什么心理呢?
答: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施者无财,亦复三种。最下之人,见来求者,恶心嗔责;中品之人,见来求者,直言无物;上品之人,见来求者,自鄙无物,心生愁恼。
世尊的这段开示很明白,如果我们在行持布施的时候,自己没钱或者钱很少,那么我们应该怀着一个忏悔、惭愧的心,觉得自己真对不住别人,自己能力太小福报太薄,无法帮到对方什么,比如在施乐会布施,自己钱少,捐得少,内心可以思维默念:真是对不起,我很惭愧、忏悔自己能力不足、福报浅薄,只能捐这一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捐助您。如果能够这样去思维这样去想,就是上品的布施。
4、问:是不是再穷的人都能够布施呢?
答:是的,再穷的人都能够布施,只要人还活着,都能够布施,不管有多穷。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善男子,极贫之人,谁有赤裸无衣服者?若有衣服,岂无一彩,施人系疮?一指许财,作灯柱耶?善男子,天下之人,谁有贫穷,当无身者?如有其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欢喜无厌,亦名施主,亦得福德,或时有分,或有与等,或有胜者。以是因缘,我受波斯匿王食时,亦咒愿王及贫穷人所得福德等无差别。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粗、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
世尊的开示很明白,再穷的人总还是穿着衣服,有衣服就能够布施,就算撕一小块布下来都可以布施,人活着就有这个身体,只要有身体,看到别人修福布施,那么也可以去帮忙,布施自己的力气,同样能够得到无有差别的福报。
5、问:我在布施的时候,喜欢选择一些自我感觉应该帮助的,来进行帮助,这样如法吗?
答:这是不如法的,布施的时候是不应该区别对象的,而应该平等对待。不能觉得,这个求助者有德行,我很愿意布施,这个求助者是自作自受,我不大愿意,或者说这个人是善人,我应该帮他,这个人是恶人,我不想帮他。这样的做法都是不正确不如法的。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善男子,菩萨布施,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 我们作为学佛弟子,行持菩萨精神,在布施的时候应该要远离这五种不如法的心行,布施的时候不要分别求助人有德或无德、分别是善人或是恶人,以平等心对待,这样才是随顺自性、法性,才能契入菩萨的无我慈悲中。
6、问:我布施了一个人,但是这个人后来我发现品行不好,有点后悔,我这样想对吗?
答:这样是不对的。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佛、贤圣之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尊的开示非常明白,布施以后就不要想多了,布施之后,这个求助者是善是恶,说实话,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挂碍对自己的布施心生后悔,那么这样的布施就不圆满了。布施的时候至心,布施完了之后内心清净,好坏与我无关,这样去想,就不会有挂碍,布施的善因善果也就不会节外生枝了。另外我们在种福田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我们欢喜的供养了一位出家僧人,但是后来发现这位出家人有点不如法、不守规矩,自己就对当初的供养很后悔,其实这样都是不正确的。布施之后,即便看到了受施者的恶行或者过失,其实能够保持清净的心,对我们最初的布施行为的因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这个问题世尊亦有开示: 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彼苦,非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钟之,不及施主。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 所以我们布施之后,不管受施人是善是恶、是有德还是无德,都不会影响我们最初发心的布施的善因善果。
7、问:我看到世间有的人,很有钱,找钱完全不费力,好像是钱追着他走的,不是他追钱,这是什么缘故形成的果报呢?
答: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若行施时,于福田所,生欢喜心,如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施于妻子、眷属、仆使生怜愍心;施于贫穷,为坏苦恼。施时不求世间果报。破骄慢施、柔软心施、离诸有施、为求无上解脱故施、深观生死多过罪施、不观福田、非福田施。若能如是行布施者,报逐是人,如犊随母。
世尊的开示可以非常明白的理解,这都是因为布施的时候的发心端正、发心平等导致的殊胜结果,所以我们布施的时候发心最重要,发心也是需要逐渐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常的以慈悲心、平等心行持布施,未来的果报就是这样的,报逐是人,如犊随母。果报追着人走,如同小牛跟着母牛一样形影不离、分都分不开。
8、问:我在布施的时候,还是有求果报的心理,那果报是不是很小呢?
答:即便布施的时候,以求果报的心理来行布施,果报也肯定有的,果报的大小跟受施者有关系。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若求果施,市易无异。如为身命,耕田种作,随其种子,获其果实;施主施已,亦复如是。随其所施,获其福报。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辩,施主亦得如是五报。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倍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倍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
如果是以求果报的心去做布施,那么布施畜生,得到一百倍的回报,布施破戒的人,得到千倍的回报,布施持戒的人,得到十万倍的回报,布施外道离欲者,得到百万倍的回报,布施向求菩提道之人,得到千亿倍回报,如果布施证果的圣人,得到无量无边的回报,无法用数字计算了。受施者的功德不同,得到的回报也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所以对于布施要坚定、欢喜、信心去做,能够在布施的时候多一分无我,那么果报同样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因为布施的果报与三个因素有关系:一是布施者的心地发心;二是布施的财或物的多、少、好、坏;三是受施者(福田)的功德的差异。如果发心很纯正,即便是布施畜生,那么这个果报都能够与布施佛一样,正如世尊又有开示: 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 所以,布施的果报是由这三个方面的程度来决定的。
9、问:有时候家里有老鼠蟑螂、田地里有田鼠鸟雀,偷吃粮食偷吃菜,我该以清净心布施给它们吗?
答:是的,应该这样。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复观田仓多有鼠雀,犯暴谷米,恒生怜愍。复作是念:如是鼠雀因我得活,念已欢喜,无触恼想,当知是人得福无量。 所以,如果看到有动物偷吃家中的粮食饭菜,应该欢喜才对,应该觉得它们做畜生非常可怜,饱一顿饿一顿,饥无定食,因为遇到了我这个学佛明理人,所以我不会驱赶它们,欢喜的供养它们。如果能够这样去做,这就是殊胜的布施,福报无量无边。
10、问:我经常拿钱去布施,帮助贫苦疾病者,但父母有意见,说:你钱怎么都不拿点给我们,都舍得全部拿去救贫济苦。我这样对吗?
答:这是极大的错误。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从这段世尊的开示中,可以看出这种布施的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布施财物的时候,因为财物的问题与家里人闹矛盾,引起家人很大烦恼,虽然最终是把财物布施出去了,但是未来的果报虽然也会有,也得到很大的福果,但身体却会经常的生病,就有点无福消受这些福报了。所以如果在布施的时候,家里人有意见或者烦恼的,都应该先积极的化解矛盾,而不是固执的坚持一定要布施出去,有时候也可以用一些善巧方便,目的就是不要引起家人的烦恼,这样的布施才是圆满的布施。如果自己在行持布施,救贫救苦,但是对自己的父母吝啬,也可能觉得父母反正有钱,又不缺这个钱,不想拿钱给父母,又或者是因为布施钱财的问题和自己的配偶闹矛盾,对妻子刻薄,对外人却大方,又或者对自己的仆人克扣,这样的人虽然行持布施,但是这种人是恶人,这样的布施也不是有情有义的布施,这样的布施人,对家人没有慈悲怜悯心,也不知道父母恩重难报,虽然未来还是能够得到福报财宝,但是经常会散掉,自己也会身体多病苦痛,这些钱财也无法受用。所以布施的时候还是要有一个次第,自己的钱财首先应该照顾到自己的父母、家人眷属,因为照顾好家人眷属,拿钱给父母眷属,这本身就是一种布施、就是一种供养,而且父母更是殊胜的布施福田,等同于佛,当我们把父母家人眷属照顾好、供养好之后,再拿钱财去布施其他人或者去救苦救难,这样才是如法的布施。因此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知道供养,连家人眷属都受诸苦恼,但是却要去救苦救难,就有点好高骛远、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最终的果报也会不圆满、有很大欠缺,所以修行布施,首先要照顾、供养好自己的家庭。
11、问:有个人很讨厌,现在受苦了,我也不想布施帮助他,这样是不是不好?
答:越讨厌的人,如果越能够布施,那么这样的布施叫做不可思议的布施,当然果报也会不可思议。这就是所谓的以德报怨,修大功德、积大福报。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若有恶人、毁戒、怨家、不知恩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嗔恚、诈现好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施。
这十一种人,如果是他们求助,往往帮助他们的人不会多,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以平等心摄持,不论这个人是多么恶、或者这个人本身就很富有,但是都能够去布施这样的人,那是非常的不可思议。所以难行能行、难舍能舍,才是真布施。
12、问:有人求助,我们很多人一起出钱出力帮他,那么我们布施的每一个人得福都相同吗?
答: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若人轻于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得果,无有差别。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有田、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
从世尊开示中,我们可以深刻明白共修布施更殊胜,因为每个人的钱财有限,如果召集很多人一起来布施,那么虽然每个人出钱不多,但是众人的力量就很大,也更容易帮助到求助人。所以用共修的方式,一起来进行布施帮助别人,这样让钱少的人也有布施的机会,那么这些钱多钱少的布施者,如果他们布施的发心、布施的对象是相同的话,那么果报也是没有差别的。比如施乐会中有个病人求助,我们有500人帮助了他,500人中有出1元的,有出1分钱的,有出几十元乃至几百元的,如果这500个人的发心都是相同的,那么不管出1分钱还是几百元,未来的果报都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是共修布施的殊胜的地方。
以上十二个问答,就是我对布施的学习、体会和理解,供大家参考、与大家分享,总的来说行持布施有三个要点:一是不要轻视自己钱多还是钱少、要用无常无我的正见破除自己的面子观念和对钱多钱少执着的观念;二是发心要以慈悲心、恭敬心、平等心为摄持;三是布施之后不因种种原因而后悔,布施完后保持内心清净,不要执着受助者的善恶。如果能够这样去做,就是圆满的殊胜的布施。让我们一起依止世尊的教导,学习布施、践行布施、常乐布施、信心布施,把布施作为一个习惯,真诚建议大家可以把施乐会这个民间慈善爱心平台作为日行一善的好地方,钱多钱少都可以布施,只要发心端正、发心平等,一定能够成就布施波罗蜜,福果不可限量,亦是未来菩提之资粮。
希望有更多的人都来了解、支持并宣传这个难得的民间慈善平台:
施乐会: http://www.shilehui.com/
附:我个人在施乐会布施的发愿
我深深的为自己现在能力不足、福报浅薄而感到惭愧、忏悔,真对不起,捐的钱很少;
愿更多的人能够来帮助这些求助的众生;
愿这些求助的人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愿他们早日觉悟信佛;
我至诚的随喜所有的爱心人士对求助者的布施和帮助,为他们的布施善行我感到无比的欢喜;
愿我未来能够拥有大智慧、大福报且不舍离菩提之心,能够更好更及时的利益所有的贫苦、求学、求医等各种缺乏的求助者。
注:以上文字我花了一个下午写成,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注明原地址,以后可能会更新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06:15 , Processed in 0.23783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