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98|回复: 0

禅境趣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压良为贱
  曹洞宗创始人洞山禅师,他是浙江会稽人,俗姓俞。幼时便出家做和尚,他的老师教他念《般若心经》。当他读到:“无眼耳鼻舌身意”处时,便突然用手扪住了脸问:“我就有眼耳鼻舌等,为甚么经中却说没有呢?”那位老师对于他的问题,不禁大为惊骇。
  这个小插曲是颇有意义的,虽然洞山这时思想尚未成熟,但他这种独立的精神是追求真理所不可缺少的,在当时一般的学生都不会怀疑神圣的经典会有错误:唯独洞山不愿被任何人、任何书所蒙蔽。这使得那位老师大为惊骇而说:“我不配做你的老师。”
  洞山在二十岁以前信念还没有确定,因此他必须游化各地去拜师问道。他第一个参拜的是马祖最得意的弟子南泉禅师。那天正是马祖逝世纪念日的前夕,南泉对诸僧人说:“明天我们为马祖设斋,不知马祖是否会来。”
  在座僧人听了默然无语,洞山却站出来说:“等到有伴,他就会来。”
  南泉听了便说:“这和尚虽然年轻,却颇堪雕琢。”
  洞山不以为然的说:“大和尚,可别压良为贱啊!”
  在这里,他又表现出那种独立的精神。事实上,以内在的“真我”来说,根本是不能雕琢的。他的见解不同于常人。
  躲寒避暑
  有个和尚“参禅”不久,资历很浅。他仰慕洞山禅师智慧超凡,有一日他拜见洞山说道:“在冷天或热天里,我们要到那里去躲寒避暑?”
  洞山回答:“为甚么不到不冷不热的地方去呢?”
  对方又问:“那是甚么地方呢?”
  洞山回答:“那地方是,冷时冻死你;热时烤死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洞山是何等有耐心,他的思路是何等的敏捷啊!在他手上,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也会被他当作跳板,跳入了玄妙的智慧之海。
  洞山的脾气比较平和,不会用棒用喝,也不会叫人去苦参“公案”。他的对话都是平易而深刻的,正像橄榄一样,越嚼越有味。
  有个和尚问他说:“先师云岩是否曾说过:‘就是这个’?”
  洞山回答:“是。”
  对方又问:“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洞山回答:“当时我差点就会错了意呢!”
  对方再问:“不知先师自己是否知道‘有’‘这个’?”
  洞山回答:“假如他不知道‘有’,他怎么这样说;假如他知道‘有’,他怎么肯这样说。”(“这个”指真我,“有”指“实有”。)

  设斋供奉
  洞山禅师五十余岁时,便做了江西洞山的方丈。有一次、在云岩和尚的逝世纪念会上,有个和尚问他说:“师傅,你在云岩处是否得到了甚么特别的指示?”
  洞山回答:“我虽然在他那边,却没有得到指示。”
  对方又问:“既然如此,你为甚么还要设斋供奉他呢?”
  洞山回答:“我岂敢暗地违背他?”
  对方又问:“师傅最先拜见的是南泉大师,为甚么却替云岩和尚设斋呢?”
  洞山回答:“我并不是尊重云岩的道德佛法,只是尊重他没有替我说破这个秘密。”
  对方又问:“师傅替先师设斋,是否完全同意先师的见解呢?”
  洞山回答:“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
  对方又问:“为甚么不全部同意呢?”
  洞山回答:“如果照你所说全部同意,那我便完全辜负了先师之意。”
  由此可见洞山禅师到了年长时,仍然没有松懈他那奇特独行的精神。其实,弟子必须比老师更为伶俐,才能得到老师的“传灯”(继承衣钵的意思),这也正是禅宗的一个传统。
  平凡生活
  志勤和尚曾拜沩山灵祐为师,他诚心诚意修行,心不外求,在寺院里参禅打坐,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不知不觉度过了三十个寒暑,在道业上却似乎没有多大进步,依然如此。他年年看到禅园里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对他来说漫不经心,熟视无睹,等于没有。
  有一年春来到,当他偶然来到禅园中散步,在和风丽日下无意被那枝头夭夭灼灼,开得正欢的桃花猛然一震,顿时跨进了彻悟的境界。
  多年来,他一直冥思苦想的“色空如一”,有无相生的道理,不就正在眼前吗?为甚么我日求夜求寻找不到呢?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他说:桃花从落到开,从无到有,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也就是“空无”即“妙有”;“妙有”即“空无”的道理。在这里所说的“色”,即是佛典中所指的“色法”—— 客观世界。而不是男女之间的“色”,虽同一字,其意义殊异。
  志勤和尚苦苦寻觅,一旦豁然贯通进入悟境的启示,追求禅的目的在于此,无须标新立异,而是踏踏实实,平平凡凡,真理即在其中。同样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不守本份,日夜钻营,不择手段,害人害己,到头来一场空悲余恨!
  找来找去
  德诚禅师是四川人,早年隐居在秀州华亭,他在吴江边上用小船帮人摆渡,有人呼他船夫和尚。
  有一天,他泊船岸边闲坐,有位读书人走上前问道:“如何是和尚日用事?”
  德诚闻罢竖起船桨答道:“你能领会我的意思吗?”
  那位读书人眼看此状,莫名其妙,只好回答:“不领会。”
  于是德诚又说道:“桌拨清波,金鳞难遇。”(金鳞是鱼,象征著「道”的意思)其实,以金鳞鱼喻道,也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若深一层探索,所谓“道”,是空明虚灵,无所不在的。
  他写有一诗说道: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这诗是形容:当你有时垂丝千尺,意在深潭,苦苦寻觅,因求之不得而载著满船月光,悠悠而返之际,“道”就于无意中随在你的身边。
  “道”,却是神秘莫测,寻之不得,挥之却来。正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可见如果你要真正学禅,尽管可以不必苦苦寻觅,不妨采取听之任之,随其自然的态度,不知哪一天因某件事,豁然而悟。所以说,“禅”就在你不经意时,就出现在你的眼前啦!
  许多禅师进入禅境,往往在于刹那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05:51 , Processed in 0.11300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