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样才是无所住行于布施(也就是无相布施)
--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
布施不故意给人看见, 叫不住色布施
布施不故意给人听见, 叫不住声布施
布施不故意到处宣扬, 叫不住香布施
布施不求人家报答, 叫不住味布施
布施不为自己受益, 叫不住触布施
布施不为人天福报, 叫不住法布施
2. 什么是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举例:
觉得自己宗派最棒, 轻视傲慢其他宗派, 党同伐异, 攻击别人的宗派, 这是我相.
轻视众生, 看别人的看法比我高明就不舒服, 碰到别人言行不合我心意, 就发嗔恨, 这叫人相.
遇到优越的人, 就生谄媚心; 遇到某方面不如我的(比如工作, 学历, 知识), 就生轻慢心, 生这些大小烦恼的, 这叫众生相
如果菩萨没有把这四相尽除, 就不是菩萨了.
3. 有人问, 一切法都是佛法, 那杀人, 放毒气这类恶法, 也是佛法?
佛说诸法空相.
法是没有善恶相的.
那么相从哪里来呢 --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 相从心生.
善恶相是从心里生出来的.
杀人本身没有善恶, 菩萨也会杀人为救人. 起救心杀人, 起恶心杀人, 这是人心善恶.
毒气本身没有善恶, 起毒人心, 还是用来方便利益大家, 这也是人心善恶.
4. 什么是外道
禅宗给外道的定义是四个字 -- 心外求法. (儒家也说过这句话, 叫做: 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要求自己, 小人要求别人)
甚深般若 -- 找别人的问题, 找别人的责任, 找别人的错, 就是外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232533/
举例:
1. 我看到别人某处不清不净不如法, 知见跟我相反, 我就发嗔恨了 -- 我觉得他应该这样才对, 他应该那样才对.
这个要求别人, 不要求自己, 不从自己的心下功夫改, 这就是心外求法, 也就是外道.
2. 别人夸奖夸奖我, 我就飘然.
别人跟我意见不同, 我就发嗔恨
我随别人转, 我的心做不了主- -
心能做主就是道, 心不能做主, 就叫外道.
儒家修心养性, 道家存心炼性, 佛家明心见性.
谁是心外求法呢? -- 都不是, 但是有层次.
所以宣化上人说儒家是小学, 道家是中学, 佛教是大学. 印光大师说: 要做真佛, 先做真儒.
其实印光大师的意思是: 要成佛, 先学做人, 从日常生活每一丝细微言行开始
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景, 自己的心发出轻视傲慢及嗔恨, 都是着相 -- 我相和人相.
有人说: 菩萨还会现愤怒相呢. --
菩萨现愤怒相, 但心不住愤怒相.
我愤怒的时候, 心先落到嗔恨地狱里, 我跟菩萨没得比, 我是造业.
-------------------------------
附一个小故事:
一个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在其学校生活的每个阶段,他都是深受其他学生拥戴的学生领袖。但在他身上,丝毫不见一些“佼佼者”身上常见的清高、孤傲、盛气凌人,相反,他为人谦和,从内心深处尊重欣赏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天晚上,他邀请几个朋友到他的房间里吃晚餐。
在吃饭过程中,一个朋友发现了他桌子上的一个座右铭。座右铭只有三个字:我第三。这三个字被镶嵌在一个精致的框架里。朋友们觉得很奇怪,大家都缠着鲍勃问个不停。
鲍勃无奈,只好给大家解释起来:
在我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给了我这个精美的框架,并嘱咐我一定要将它放在我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我希望我能永远记住这句话,记住妈妈对这句话的解释。
“我的儿子,”妈妈告诉我,“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上帝第一,别人第二,你永远只是第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