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381|回复: 25

[佛教文化] 首都博物馆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6 编辑

中国佛像艺术虽源于印度,但开花结果却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是由于它在传播和发展中将宗教性、社会性和艺术性融合在一起。并与中国的历史发展相适应。因此,中国佛像艺术能够生根并且繁衍至今。具体地说,中国佛像艺术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宗教性   中国佛像艺术的宗教性是它的最主要特征。佛像艺术,它首先服从于佛教经典、仪规和固有的程式,如佛像造型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作为造像的主要依据,“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否则,佛像就会失去“佛”味。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形态,人们相信世界以外,还有超自然力量和环境的存在,这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佛像艺术就是这种精神寄托的具体形象反映。   在我国历代的佛像艺术中,佛像是以礼拜和供奉为主的,而其次的一部分才是供观赏的。后者虽然宗教性较为单薄,但如果完全离开它的宗教特征,不但会削弱感人的魅力,而且还将导致它的自身灭迹。印度佛像艺术的衰落,除了它的外部因素之外,主要还可能是由于它渐渐的失去自身的宗教性;而中国佛像艺术的发展,正是长期保留了宗教特征,才代代延传到如今。   二、社会性   据联合国1987年统计,在全世界约50亿人口中,宗教徒约占有60%,即30亿人。其中:佛教徒约4~5亿人,有些国家奉佛教为国教,数以万计的佛像艺术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84个国家和地区。它的分布如此广泛,而且各个国家、各民族的佛像形态又是佛像艺术在宗教性前提下的社会性,它是与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相适应的。中国佛像艺术近2000年以来的变革和发展就是社会化的探索。佛像,既是宗教造像,又是世俗和社会的反映,敦煌的佛像艺术,也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遗产,研究和观赏佛像艺术,从中可以了解历代民族风情和社会习俗。因此,中国佛像艺术的社会性也是它的生命火花,在不同历史时期,迸发着灿烂的异彩。   三、艺术性   中国佛像艺术是属于文化艺术领域的造型艺术。它是以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宣传宗教、感动信徒的。它那丰富的造型、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形式,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活跃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真善美本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境界,当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后这三者自然地形成统一,从而使宗教艺术在人类文化领域里占据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佛像艺术在人类文化领域占据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佛像艺术是其中的一支。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6 编辑

明 铜普贤菩萨像 普贤菩萨是印度梵语意译,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佛经记载:他行愿最广大,有著名的“十大行愿”,所以在佛教诸菩萨中有“大行普贤菩萨”的美名。其形象标志是骑一头六牙白象,六牙白象是其行愿广大的象征,因为六牙表示大乘佛教修行的六种内容——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相传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应化中国的道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6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6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6 编辑

明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这尊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成道时形象,佛像两侧各有一站立弟子,为舍利弗和目犍连。身后有圆形背光,背光上雕十八罗汉。十八罗汉左右对称排列,其中下端左边大腹便便的布袋和尚、右边背负经箱的羯磨扎拉居士形象尤为突出。背光顶端雕本初佛金刚持,佛座正面浮雕四大天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明 铜镀金宗喀巴像 格鲁派的创建人宗喀巴(1357-1419),雪域伟大的导师,藏传佛教善规派开创者,拉萨甘丹寺的创建者,拉萨祈愿大法会的首创者,一世达赖喇嘛与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上师,是享誉南瞻部洲(全球)的一位杰出的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 宗喀巴,法名罗桑札巴,意为 “善慧”,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传说罗桑札巴为文殊菩萨转世,于藏历第六绕迥之火鸡年(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诞生在“宗喀”地方(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所在地),故被称为宗喀巴,青海的僧俗大众尊称他为杰仁波且(意为宝贝法王)。 宗喀巴三岁时受近事戒,七岁出家,学佛九年,十六岁进藏,经常进行讲经活动,早有声誉。当时,各戒律松弛,不得人心,宗喀巴决意进行宗教改革。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他和弟子改戴黄色僧帽,以重视戒律为号召,被称为黄帽派。他先后写出《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力求纠正各教派的流弊。永乐七年初,宗喀巴在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并在拉萨东北修建了甘丹寺,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正式建立格鲁派。十二年,明成祖朱棣派人进藏召请其进京,宗喀巴派弟子释迦也失代替自己到北京朝贡,并在中原传教。十七年,宗喀巴圆寂于甘丹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明 铜镀金大成就者萨拉哈像 大成就者指古印度修学有成就的佛教大师,著名者有八十四位。印度僧人无畏施吉祥著有《八十四大成就者传》。在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中,八十位是男性,四位是女姓;五位为出家众,其他皆为在家瑜伽士。每位大成就者都有传奇的经历和智慧。透过他们的事迹,可以看到古代印度佛教徒修行生活的风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57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15:18 , Processed in 0.97045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