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78|回复: 16

[佛化生活] 净空老法师细讲“佛的三十二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09 编辑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一集)节录】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四十四页倒数第六行:   “《三藏法数四十八》云”,这是说佛的三十二相,资料是从《三藏法数》第四十八里面查出来的。   第一是“足安平相”。足底,足里就是足底,就是脚下没有凹处。我们的脚下头不平,都凹出一块,佛的脚是平的、是圆满的,所以踩在地下的脚印是圆满的,我们踩在地下就缺一块。这个相也很难得,很少有,几乎我们一生所遇到的人,脚下都不圆满,不像佛这样圆满。造佛像、画佛像要注意这一点,一定要画成圆满的。不能说圆满,每个人的相都不是这样的,佛的脚怎么跟人家不一样?三十二相是表法的,代表善因善果,每一个相都是善心善行修得的果报。这是佛特别在示现,意思是教我们要注重因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就有恶报。经典上告诉我们,菩萨成佛,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就成佛了,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没有丝毫欠缺。但是佛为度众生,度众生是随类化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是应化身。不是佛的法身,佛的法身没有相,三种现象都没有。所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于世尊在《观经》里面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个相有八万四千好,这叫大圆满。在实报土示现的相是什么身?给诸位说,还是应身。是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菩萨有感,佛就有应,应在那个地方所示现的是大圆满的相。三千年前古印度这些众生跟佛有感应,所以佛示现在印度,印度人认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好相,具足这个相,一定是有大福报的人。为什么?他前世修的,大福报的人。所以这种人就值得尊敬,值得别人尊重,佛就示现这种相。由此可知,诸佛如来在十方国土所现的一切身相,他都没有起心动念,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他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这是真的。现什么样的身、说什么法,都是众生感,自然的应,佛经上说“法尔如是”,自然的应。这种自然应,我们现在在科学证明里面体会到一点意思,以前很难懂,说不出来,说出来别人也听不懂。   所以,佛示现在十法界,要用因果定律、规律来办事,劝导人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全是善因。菩萨成佛了,应化在世间作佛,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还特别去示现一百劫的修善事。我们平常中国谚语有所谓的“十世行善”,十辈子,十世行善,这个人做大官、发大财。做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超过十世,没有十世的善他坐不了这个位子,他大福报,不是一般人能坐得住的。做个部长至少也要五、六世的善,善行,他才能做得到。这都是果报,果必有因,不可能说是没有因的果,找不到,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所以佛为我们示现百劫修善,专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实际上佛一切都圆满,我们晓得他这是表演,像舞台上唱戏一样表演给大家看的,让大家醒悟过来。真正把起心动念、妄想执著全放下,是所有功德都圆满,哪里还要修!我们就知道这个修是为众生,是做这个样子给人看的,让别人觉悟,让别人慢慢从开始修积。这个用意很深,方法非常妥善。   这第一个相,从脚下,大概是从脚下说到头顶,看脚下相。   第二“千辐轮相”,这就是讲我们的指纹,你看我们手指有指纹,脚趾也有脚纹。佛脚心也有纹,我们脚心纹很乱,他的脚心纹是圆的,是轮相,千辐轮相。所以足下有轮相。手心有轮相,这我们没有,这种相好都是修来的。   第三“手指纤长相”,手指长。我们一般人的手指拿出来不齐,佛的手指齐。手指、脚趾都长,都比一般人长,这是好相。   第四“手足柔软相”,我们的手足,你跟人家一握手,手是硬的。真有福报的人,你跟他握手,他的手像棉花一样,那是有福报的相,他手是柔软的,脚也是柔软的,像这些相都很难得。这个手柔软像棉花一样,我这一生遇到有一个,年轻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长官,地位并不很高,他以后升到中将退下来。手是软的,你跟他握手,像棉花一样,我们想到佛经上说的。一、二种相留意很可能都看到,三十二相统统都具足就找不到了,一、二种会找到。   第五“手足缦相”,这个不容易找到。缦是什么?像鹅、像鸭它的趾里头有网膜。三十二相里头有,他手指张开是连著的,里头有膜,很细的网膜,就是手足有缦,“交互连络如鸭鹅者”。   第六“足跟满足相”,跟是足踵,圆满没有凹下去的地方,圆满的,这个也很少见。   第七个是“足趺高好相”,趺是脚背,脚背很圆满,这个高。   第八个“腨如鹿王相。腨为股肉”,我们讲大腿,腿的上部分,大腿。“佛之股”,就是大腿是圆结实像鹿,鹿的大腿很厚,鹿长得很厚,很结实,这跑得快。鹿是个小动物,豺狼虎豹都要吃它,它不能抵抗,它只有跑,逃跑。所以它跑得快,腿就很有力,腿里头很有力最重要是大腿。   第九“手过膝相”,这就是手长,手垂下来超过膝盖,这是我们一般人都没有的。佛门里面出家人你看做的衣服,袖子都超过膝盖,手没有超过,我们的袖子超过,取这个意思。所以它都有表法的意思在里头。手能超过膝盖。在我们历史上记载的,好像刘备垂手过膝,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应该是真的,不是假的。   第十“马阴藏,佛之男根,密藏体内,如马阴”。马是这个相,你看不到它,它藏在里面,所以叫马阴相,这是好相。   第十一“身纵广相。头足之高,与张两手之长相齐”。这就是身纵广相。身体,两个手掌张开这个长度跟身体一样,它平均的。我们站在那里多高,跟这张开的长度是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0 编辑

第十二是“毛孔生青色相”。中国人一般毛孔是黑色的,印度人好像是黑色的,西方人有黄色的,佛是青色的,这是好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毛而不杂乱”,你看得清清楚楚、整整齐齐。   第十三“身毛上靡相。身毛之头右旋向上偃伏”。这个毛是旋转的,而且是服服贴贴贴在身上,这是好相。   第十四“身金色相。身体之色如黄金”,这身相。确实有这个,我们在早年的时候,对这个佛金色相总以为金是表法的。金是表什么?表不变的意思,并不是真的是金色。现在我们认为有可能,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物质现象不是真的,完全是从心想变现出来的。现在科学家给我们做了证明,科学近代提倡一句话说“以心控物”,以我们的意念来控制物质,这是最时髦的科学家的一句话。这句话要被科学证明了,将来被广泛运用,我们这个世界会改观。   我们今天就是专一在阿弥陀佛上,万缘放下;真正专一在这一句佛号上,我相信十年决定开悟。十年不开悟,是你心里头还有杂念、还有妄想;你要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的话,十年肯定开悟。那个境界就是禅宗里头大彻大悟,净土宗里头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应该就见到阿赖耶了。这是甚深禅定,不是普通的禅定。这个禅定无事不办,让我们的身体真正变成黄金色是可以做得到。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一念全身金色,一念整个世界金色,都能看得到,金色的世界。你自己的念力加持,这个现象会出现。   第十五“常光一丈相”,佛身放光,光明有一丈。“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这是常光,这是不会断绝的。这个光不是太阳光,不是火光,是自性里头的智慧光明,它能照见。   第十六“皮肤细滑相。皮肤软滑者”,这都是好相,不像我们皮肤粗糙。   第十七“七处平满相”,这个七处下面说了,两足下、两掌、两肩、及头顶,这叫七处,“此七处皆平满无缺陷”。这是七处平满相,这是好相。   第十八“两腋满相。腋下充满者”。大概我们张开手,这个两腋凹下去的,不平满,这跟佛比就差很远。我们都凹进去,里头不是平满的,佛相是平满的。   第十九“身如狮子相”,狮子是威猛的意思,“身体平正,威仪严肃”。所以狮子为兽中之王,你细心去观察它。在禽兽当中,也有有福报的,有没福报的,狮子是有福报的,像狮子、老虎都是有福报的。它们的相跟一般小动物不一样,有福没有福就能看到了。   第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无伛曲者”。身形端正,没有像弯腰驼背的这种现象,伛曲就是弯腰驼背。   第二十一“肩圆满相。两肩圆满而丰腴者”,肩膀。   第二十二“四十齿相”,我们一般人牙齿三十二颗,一般人都是的,佛有四十颗牙齿,这也是贵相。   二十三“齿白齐密相”,整齐,四十颗牙齿白净、坚固,排得很密。   第二十四“四牙白净相”,四牙是最大的,我们讲门牙,上下各两颗,一共是四颗,白大清净,白净相。   第二十五“颊车如狮子相”,这底下有注解,两颊,就是这两边隆起来,圆满,这个脸方方正正,像狮子两颊一样。我们讲两腮,两腮要是瘦下去,这个人没有福报,有福的相这里很圆满。这个三十二相与福报关系最大,这是福相,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   二十六,这咽喉,“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也”。以前我没有看这些经文,我心里有个想法,跟这个一样的。因为释迦牟尼佛他每天吃东西托钵的,人家给他东西都不一样,而且是平等的。托钵,供养的人家没有特别为佛做的。我们在经上看到,佛遇到乞丐,乞丐看到佛,供养佛是大福报,他把他讨的这钵饭供养佛。这个饭什么?馊了,味道全变了,佛一样要吃下去,为他种福,佛很慈悲。这种坏了的东西,吃了会不会生病?当时我就想著,我说佛,你看境随心转,佛的心慈悲善良到极处,一切东西到他口里去一定会变成最好的味道,这经上果然有。   最好的念头,世出世间第一念头、最好的念头,无过于念阿弥陀佛,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如果我们真的念念都是阿弥陀佛,给诸位说,天下太平,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看到所有一切的人事物全是阿弥陀佛,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而且品位很高,这是真正带得去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个世界上,包括身体,没有一样你带得走的,全是假的。假的,就不要在这上面多作意,真的,要念念不舍,这是什么?这真正觉悟了,真正明白了。   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细薄,展之则覆面”,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住,而且可以达到头发,你看“而至于发际者”。佛常常示现给大家看,证明什么?证明不妄语,广长舌相是不妄语修成的。所以佛说,三世不妄语,你过去两世、这一世,三世不妄语,你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鼻尖。我们试试看,舌头能不能舔得到?舔到鼻尖,三世不妄语。佛的舌头伸出来把整个脸盖著,给你做证明,我生生世世不妄语。   第二十八“梵音深远相”,梵是清净,清净之义,佛的音声清净、远闻,这是真的。这都是过去世口业修得好,身口意三业都好,才有这样好的果报。因为我们想到,世尊当年在世说法是在旷野,不是在讲堂,讲堂有墙壁,声音还可以拦住,他没有。听众那么多,不是少数,我们想像当中,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跟著佛不离开的,佛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另外还有临时来参加的、来听经的,这些大众,有来听二、三天的,有来听一、二个星期的,有来听三、五个月的,不是常随众,估计人数绝对不会少过常随众;换句话说,佛讲经听众至少在三千人以上。三千人以上这个场面,没有现在的扩音器,如果讲经后头听不见,人家都跑掉了,这个相好,佛是一定具足的。所以他的音声宏亮,音声远闻,我们讲嗓门大,不需要用这些科学的工具。   “二十九,眼色如绀青相。眼睛之色如绀青”。这也是好相,眼是青色的。我们一般人的颜色,年轻的时候还好,年岁老了慢慢就变惛了,看东西也不很清楚了。所以绀青,我们中国人讲是碧绿的,碧绿的眼睛,这是贵相。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今年过年,我们三十、初一还是照样讲经,我们不中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0 编辑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二集)】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四十五页,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   第三十“眼睫如牛王相”,这个睫是睫毛,牛王,牛的睫毛长也很好看。“眼毛殊胜如牛王”,这比喻。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这经上说佛的白毫相很长,它是盘旋在一起,两根白毫像一颗珠子一样盘在两眉当中,眉毛这当中。   第三十二相,“顶成肉髻相”,佛的头顶有肉髻,我们看画的佛像、塑造的佛像,佛头顶多了一块,这是肉髻相。“梵音乌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为什么叫无见顶?这个髻上面放光,如果从佛的上面来看就看不到它,光刺眼睛你没有办法看到它,所以叫做无见顶相。“其他经论与此大同小异”,这是《智度论》八十八卷里头所说的,经论里头说得很多,此地举例是引用《智度论》八十八卷,这里面都把这相好说出来了,但是相好的原因没说出来。   我们再往下看,“望西师曰:依此愿故,众生生者,皆具诸相,不假修得”。这就难了,往生的人没有修这些德行,到极乐世界个个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怎么得到的?他是依阿弥陀佛愿力得到的。阿弥陀佛有这一愿,而他的愿愿愿都兑现,没有一个愿是空愿,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就能得这样殊胜的相好。我们很清楚,这是世尊当年在印度随俗所现的,实际上不止,实际上就不是凡夫能够想像得到的。《观经》上讲的应该就是正确的,也是佛讲的,《观经》上说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又有八万四千好,不止三十二相。生到极乐世界都知道了。这些相统统有业因,怎么修得的?下面说,“问:具足此相,为华开后,将为前耶”。往生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在莲花里面所见到的佛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花开之后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化身无异于报身,但是不一样。所以这假设个问答,具足三十二相是在花开之后,还是在花开之前?“答:不待花开,是生得故”。只要一往生,花没有开也具足三十二相,这就显得非常的殊胜。   这段经文有一些参考资料,我这里他们给我搜集了一些,我刚刚看到。这里头《宝女所问经》第四卷,西晋月支三藏法师竺法护翻译的,这个文是“三十二相品第九”,专讲三十二相,我们看看经文,这里头讲的有因。“于是宝女问世尊曰。唯然大圣,今所可谓如来至真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前世宿命行何功德,而致逮得三十有二大人之相,遍布在体”。这是假设个问,这一问,“佛告宝女,吾往古世行无量德合集众行”。这句话总说,往古世,这就是时间很长很长,都是行无量德,德是善事、是功德,众行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来由是逮得三十有二大人之相遍布于体”,今全身都是一切众生认为是最好的相,佛全都具足。“今粗举要。如来之相”,这下面就是三十二相。   这一段很值得我们做参考。为什么?真正成佛不必修,明心见性,自性无量功德自然现前,那何必要修!经上说菩萨成佛用一百劫的时间修相好,就是讲这修因。这是显示给众生看的,鼓励众生断恶修善,用意在这个地方,是他在舞台上表演,我们一定要晓得。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具足无量妙相、无量妙好是一定的道理,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自性本具的无量功德、无量相好,世尊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相里头就包括相好。   这第一条,“足安平立大人之相者”,这是足底圆满之相,我们对照这个经文里面,《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这个经文三十二相是《三藏法数》第四十八的,第一个是足安平相,它这里足安平立大人之相,它多这么几个字,我们看它的因。这个相“往古世坚固劝助而不退转,未曾覆蔽他人功故”。也是我们要学的,意思很好,这就是长劫以来坚固劝助而不退转,劝勉别人、帮助别人。劝助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帮助人破迷开悟。佛的本愿,可以说一切诸佛的本愿,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离究竟苦,究竟苦就是六道轮回,就是十法界。如何能够离开六道、离开十法界,你才真正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佛说这三类烦恼就是苦的根本。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是起心动念,凡夫不知道,念头非常微细,分别执著这个粗,我们能觉察得到。   第二,“如来手足而有法-轮大人相者”,这就是第二千辐轮相,足底有,手心也有,足心、手心都有轮相,这个果报是“往古世兴设若干种种施故”。这个若干可能是若干,若干种种施故,这个字可能有问题。就是说自古以来,菩萨、善友他能够兴设种种施,施是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常常做这些事情,所以感得手心、足心有轮相。   第三手指纤长,这是“往古世则说经义救护众生令无患故”,生生世世长劫以来,讲经说法,救护众生。这个经法,我们就要注意到,经法是帮助人开悟的,帮助人破迷的。佛对一切众生最大的功德就是讲经教学,也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手段就是教育。所以佛的这一生非常单纯,一生老老实实教学,为我们示现一个老师的榜样。而且教学心量大,今天所讲的多元文化,他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来学,他就会很认真教你,而且不收学费,完全义务教学,教了一辈子。这就是说,像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种功德就是手指细长的相。   第四个,“如来手足生网幔理大人相者”,这是第五相,“乃往古世未曾破坏他人眷属故”。这是手足有网幔,没有破坏过别人家庭,也就是说,没有这种不善的意念妨碍别人家庭,破坏别人家庭,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哪里会有行为!在反面,肯定是帮助每个人家幸福美满,得这种果报。   第五,“如来手足柔软”,这个柔软,在我们经本上是第四。“乃往古世而以惠施若干种衣细软服故”,这就是以美好细软的这种衣服布施,常行这个布施,这也属于财布施的一种,你是用手去布施的,所以手得细软相。   第六这就是七处,我们这是第十七,七处平满,“如来而有七合充满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设众施供诸乏故”。别人有缺乏的,他广行布施,你缺乏什么他帮助你什么,缺吃的就用饮食来布施,缺穿的用衣服来布施,缺医药的用医药布施,缺少什么他都布施什么。所有布施当中,佛常说“法布施为第一”,真正的苦难是人民愚昧没有智慧,所以教学的布施功德是无量无边。在古时候这家庭兴旺,老人懂得法布施。在中国古时候的家庭家学办得很好,乡里不是我们这一族的人,有优秀的小孩、聪明的小孩没有钱读书,都把他找来帮助他,甚至于供给他的生活费用,衣食住行都帮助他,这个小孩学成之后感恩,与这一家就变成世交。这种情形在中国过去社会里非常普遍,最著名的范仲淹,你看他办义学,专门帮助贫穷的小孩,供吃、供穿,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贤人,这个心量好。在中国历史上传家久远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就是范家。印光大师说,印光法师在那个时候早我们一百年,印祖说孔子两千多年而不衰,范家八百年不衰,到现在是九百年,后代的子孙都好、都不错,祖宗德积得厚。   这下面第七,“如来之膝平正无节”,这就是二十相,身端直相,无伛曲者。没有弯腰驼背这个情形,他的膝平正无节。这是“往古世奉受经典不违失故”,依照经典理论、方法去修行,奉受经典不违失故,得这个好相。   下面说如来的马阴藏相,“乃往古世谨慎己身远欲法故”。这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生生世世他没有邪淫,他戒邪淫,得这个好相。   “九、如来之身颊车”,颊车就是我们讲两腮充满,“犹如师子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修净业修行备故”。就是三业清净,我们这个经本里头,佛所说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能把身口意都能够护持住,意业清净,三业都清净,意业离染,三业统统离染,得这个身相。   第十,这个我们前面本子里头好像没有,这是胸口卍字相,我们这个本上子没有。卍是表吉祥,胸前自然现这种瑞相,这是往古世生生世世远离染污,我们现在讲染污,身体的染污、心理的染污都能够远离,所有一切不善行都远离了,这个很不容易。现在要远离就更难,现在六根所接触的全都是诱惑你、在引诱你,唯恐你不染污,所以现在修清净心非常困难。古时候儒释道真正在培养的时代,都选择清净的环境,远离都市、远离聚落。佛教的寺院、道教的道观、儒家的书院,都是选择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跟村庄都有相当距离,为什么?避免染污,环境幽静,人心是定的,定能生慧。   下面第十一个,“如来肢体具足”,这是过去生中“施以无畏安慰人故”。如来肢体就是身体,具足成就,我们一般讲健康长寿,健康长寿的因是什么?是无畏布施,往古世施以无畏安慰人故。人有恐怖、人有畏惧的时候,你能够保护他,你能够安慰他,让他远离恐怖得到平安,这属于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种情形多半是没有人照顾的孩童,还有没有人照顾的老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有德行、有学问、有力量的这些大富长者,应该能照顾到让他离开恐怖,让他离开病苦,让他离开不安,这个功德就是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0 编辑

第十二“如来手臂长出于膝”,这就是垂手过膝,“乃往古世人有所作佐助劝故”。喜欢帮助人,别人有做好事的,他能够帮助他、能够成就他、能够劝导他,所以得这样的果报。   “十三、如来身净而无瑕玼”,这是身体清净,身体清净是“往古世奉行十善无厌足”。佛所教导的,也可以说,佛的十善是彻始彻终,初学佛的人修十善,到成佛时候十善圆满。不能小看这个十条,这十条是纲领,展开无量无边;小乘所说的三千威仪,就是十善业道展开的,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也是十善展开的。   “十四、如来脑户充满弘备大人相者”,这个相,好像我们在前面应对的是哪一个?应该前面有好几种,这个也是身心健康。也是过去世对有病者,若干种种药,“若干种药瞻视疗故”,这是照顾病人,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   “十五、如来师子步大人相者”,这是过去生生世世,“植众德本具足备故”。植众德本,众德之本是什么?中国人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是众德之本,学佛、学做人都要从这个地方著手。《弟子规》一开端,就是孝道,“首孝弟,次谨信”,孝悌是什么?孝悌是德本,孝是顺亲,悌是尊长,年龄比我大的兄长,尊敬兄长,延伸就是尊敬长辈。德高望重就更不必说了,人要懂得敬长,孝亲尊长。   第十六,这就是“四十齿白”,白是牙齿里头的门牙,“乃往古世志性等仁于众生故”,这就是仁慈博爱对待一切众生。古人所说的“行有不得”,问题不在别人,要“反求诸己”,问题就统统能解决。现在人不知道反求诸己,所以责备别人,这是错误的。大乘佛法一切众生没有过失,所有的过失全在自己这边。纵然我遇到人家的迫害,甚至于讲连性命都丢掉,过失还是在自己,决定不在别人,这个理很深不能不知道。古人做学问最得力处,就是天天反省自己的过失,天天改过,那还得了,一天改一个,要改三年人就成圣人了。圣人不难做,勇于改过的人就能成圣贤,认真反省,原谅别人,不要原谅自己,我们才会有真的成就。   “十七、如来牙齿无有间疏”,这如来牙齿好,四十个齿,齿白齐密相,“乃往古世设人诤斗令合和故”。这就是调解纠纷,就得这个相好,看到别人有纠纷的时候不能够助长,一定要帮助他化解。   “十八、如来颔牙”,这是跟哪个相对?前面我们念过有四十齿,齿白齐密,四牙白净,有这三相关于牙齿的。这一个因,是过去世“以微妙可意之物而兴施故”,这个布施应该是言语,因为它跟牙齿有关系,所说的是别人欢喜听的而兴布施。这个应该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法布施,以善巧方便,讲故事的方法,幽默的方法,启发人心,让人觉悟,应该属于这一类的。用心帮助别人改过自新,而言语却不伤人,这是智慧,这是学问,这是真正的善巧方便。   “十九、如来清白美好发眉”,这是眉间的相,好像此地有眼睫如牛王相,与这个能相应。这是过去世“善自护己身口心故”,这就是我们这部经上讲的善护三业得的好相,善护身业、口业、意业,心是意。下面是广长舌相,乃过去生中“所言至诚护口之过故”,广长舌相就是不妄语。所以佛经上有说,三世不妄语,舌头可以能够舔到鼻尖。佛的广长舌能够盖覆整个面孔,能够达到头发的边际,证明生生世世不妄语。   下面第二十一,这个好像不容易看出来,这个是“以无量福供养究竟。心行仁和与众生愿使得覆盖”。这在我们自己修行过程当中,与回向相应,无论是修福、修慧,都应该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才叫究竟。回向里头著重三种回向,“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回向众生”。学佛所愿、所求的不为自己,为菩提就是为觉悟,不愿意做一个迷惑颠倒的人,要做一个聪明、明白人,这就是佛菩萨。一切修为的功德都是为这个,不为别的。除这个之外,为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第三个回向实际,实际就是自性,回归自性,这才叫真的是圆满。心行仁,仁者爱人,和者和谐,这两个字东方人重视,孔子用仁做代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西方人用和做代表,他们文字里面和平的意思很多,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族群,虽然有这个字没有落实。如何让我们以善巧方便把这个和谐带起来,这个很重要。和谐带起来,一定要知道由近及远,这很重要。   下面这个是讲梵音,“梵音深远相”二十八,这是过去世“言语柔和。与众人言护口节辞。无央数人闻其所语无不悦故”。这是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四德里头的第三“柔和质直”,待人接物一定要懂得。人与人之往来言语是关键,最重要的是言语,言语要柔和,言语要如理、要如法、要小心谨慎。所以本经佛把口业在善护三业摆在第一,我们愈想愈有道理。人犯过失,口业最容易,而且犯得最多,护口节辞,言语愈少愈好,把事理讲清楚、讲明白而不费词,这是人人都欢喜的。能够叫大众听到了都生欢喜心,这你成功了。   下面是眼“绀青色”,这是往古,就是过去生生世世常以慈眼看人,这点重要。无论在什么时候,特别是在逆境,恶缘、逆境我们如果用慈眼看人,会远离很多灾害,纵然恶人想害你,也不忍心下手。谦虚、恭敬、慈悲,这个都要从内心里头做出来,真正爱别人。为什么?这经上讲得很好,众生跟我是一体,我怎么能不爱他!怎么能不关怀他!他有困难怎么可以不帮助!跟我无亲无故,但是是一体。无亲无故是世间人所看的,佛不是这么看法,佛看一切众生比一家人还亲。我们不学佛就成不了佛,成佛一定要学佛。   第二十四说如来的眼好,相好,像蛾眉月一样,“如月初生”,这是过去世“无粗暴志心性和顺故”。这个要养,没有粗暴就心平气和。我们讲心浮气躁,这是现在年轻人通病。心浮气躁障碍学习,特别是圣贤之道,圣贤之道没办法学。圣贤之道要从诚敬当中得来,与老师关系不大,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学生真正诚敬,老师差一点没有问题,你学习的成就会超过老师,老师欢喜,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老师最欢喜的。   第二十五,“眉间白毫相”,这是德行,是欢喜赞叹“歌诵闲居之德众人行”,这个闲居要注意,这闲就是贤人,是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他们隐居不出来做事。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三集)】   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四十四页,“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我们在这两次用的参考资料,是《宝女所问经》卷第四,三十二相品第九。排列的顺序跟注解里面所引用《大智度论》八十八卷,以及《三藏法数》里面,排列的顺序不甚相同,内容比较简单。三十二相实在讲是果德,果必有因,这些诸菩萨,特别是没有证得无上菩提的菩萨,大乘经里面称为权教,菩萨慈悲心很重,都是以利益众生摆在第一,自利放在其次,非常难得。但是教学、弘法,果德是非常重要,没有这个果德,别人看到他对你不尊重,对你没有信心。纵然是有德行、有学问,他也不愿意跟你学,这个对于接引众生来讲是很不利的。佛菩萨的相好不是为他自己,而实际上那是德行的感召,自然成就,不是佛、菩萨一定要求,不是的。但是这些是接引众生最好的方式,众生看到、听到了生欢喜心,他就不愿意离开你。所以相好有很大摄受众生之力,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所以我看到三十二相这份的资料,这是同学们给我节录的,主要从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跟《三藏法数》,这是他主要参考资料,说得很详细,学三十二相学这份资料就够了。我们想把这份资料再给它删节一下,这个文字太多,删节一下,文字可以删掉一半多,内容精简,我们容易记诵。   第二十六,“如来顶上肉髻相”,就是无见顶相。它这个地方就简单,“乃往古世”,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生生世世,过去生生世世“敬奉贤圣,礼尊长故”,是这个原因得来的。   第二十七,如来皮肤、身体“柔软妙好”,这是过去世当中,“心念念集法品藏”,就是念念结集法藏。这个结集不是收藏,是把它结集到自己的心里,他是心念,心念念。现在科学家讲的念力不可思议,那看念什么?如果是念念诸佛法藏,这是无比殊胜,这是最好的,所以感得皮肤柔软妙好。   下面第二十八,“如来身形紫磨金色”,这就是身金色相。也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多施衣服、卧具、床这些,从布施得来的果报。   二十九“如来之体一一毛生大人相者”,这也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离于集会众闹之故”。也就是热闹的场所能够回避,为什么?这些多半是是非场所,对身心没有好处的。这是世间人娱乐之所,特别是现代社会。   下面一条,“如来之毛”,身上这毛是青色的,“上向右旋”,这是个好相。这个相之得来,是生生世世过去,古世尊敬于师长,接受善友的教诲,从这儿得来的。   三十一“如来头发绀青色”,这是不忍伤害一切众生,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   第三十二,“如来之身平正方圆无有阿曲”,这是生生世世“己身众生,劝化安之令定意”。这就是劝化众生放下万缘,得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可以说大多数人心浮气躁,就是心不能够定下来。   它后面还有,这也是如来的身相。脊椎骨“如大钩锁”,这是背部,“普有威曜巍巍之德”。这是过去世“为诸正觉”,正觉是佛菩萨,“兴立形像”,就是造佛像、造菩萨像,修缮损坏的寺院。“其离散者劝使和合”,这个功德无量,无论是家庭、无论是族群,宗教里面现在这种情形很多,这个由于是利害,利害关系造成的,自赞毁他。同一个宗派这个现象都很多,俗话所谓的“同行相忌”,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这是灭法,不是兴法。所以能够劝导和合,这个功德很大。   前面这个“女”可能是汝,“汝欲知之”,要加三点水,汝欲知之。“吾往世时”,吾是佛自称,我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行于无量不可计会众德之本”。这个会应该是合会,不可计会众德之本,无量无边的性德。“如来宿世奉行如斯,乃能致此三十有二大人之相”。所以,三十二种相好,是佛过去生生世世,这个经上有说一百劫,一百劫是非常长的时间,生生世世修一切的德行,是众德成就的相好,不是一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0 编辑

《佛学大辞典》里说,三十二相是名数,“三十二大人相,不限于佛”。总而言之,有大智慧、有大福报的人,都有这三十二相,有明显、有不明显,有具足、有不具足;具足,三十二相都有,不具足,缺几种。像经里面告诉我们,阿难尊者有三十相,这个都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智度论》里面八十八,这是释迦牟尼佛随顺古印度人的爱好,他们喜欢三十二相,佛就现三十二相,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印度人以为什么是好相,佛就现什么样。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三集)节录   印度人以为这三十二种相是人中非常尊贵,我们中国人讲贵相,印度人讲好相,值得尊重之相。这是大圣、国王有的相,福报大的,所以佛恒顺众生也现三十二相。我们现在要知道的,这三十二相的修因。“足安平相”,它的因,是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修六波罗蜜所感得的妙相。这个相“表引导利益之德”,不是偶然得到的,这个意思好。这第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于无量世布施、持戒、修行的时候,其心不动,就是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的心不动摇,不会受外面的影响。所以得足下平满相。还有个解释,是菩萨至心,真诚到极处,护持净戒,绝不犯佛的戒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得足下平相,这个说法很好。皆为无上菩提本,它是基础,人立在地上,脚是基础,所以感应脚下的平满。   第二种“千辐轮相”,就是佛的脚心、手心有轮相,这个轮相是好相。经上告诉我们,这个相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我们看到佛相好都会放光,足底放光,就从轮相,它能够化解怨敌,降伏恶魔。这个意思是表示照破愚闇、无明,所以有这个意思。另外一个解释,是于过去无量世中,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这就是讲的护持佛法、护持正法,所以得手足轮相。这个说法好,这是护法的感应。这些菩萨在因地上修行,修因感果,我们都要留意,应当认真去学习。还有一个解释,是修种种惠施,这就是布施,布施的范围非常广,种种布施,得手足千辐轮相。这都是佛在经典上说的。   第三个是“手指纤长相”,佛的手指跟脚趾都比一般人长。这个相是由于恭敬礼拜诸佛菩萨、父母、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之相。手指长、脚趾长也表长寿,令众生见到生欢喜心,愿意跟佛学习。还有一种注解说,“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优婆塞戒经》里面去查一查,第一条、第四条。在家菩萨戒,得手指、脚趾长的果报,得这个相。还有个解释,护持正法,也得这个相。   第四“手足柔软”,这也是好相,手足柔软相从哪来的?这也是无量世中常常以上妙饮食、衣服、卧具供养师长。或是于父母、师长病时,亲手为他服务,照顾他,为他洗身体、为他按摩,照顾他饮食起居。这些都能得手足柔软相,因为是你亲手去服务的。还有一个说法,是以妙衣服恭敬布施,布施的时候一定有恭敬心,才得福。如果布施的时候没有恭敬心,像对乞丐一样,那你得不到福。很随随便便的,这种布施不得福,布施一定要恭敬。   第五“手足缦网相”,这个相的业因,是由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有。四摄法一定要学会,如果不学会,你不能行菩萨道。纵然持戒、修六度十愿,你有傲慢心,所以你所修的都不能成就功德,得的是什么?福德,福德是在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你有善因在三善道受报,你没有善因在三恶道受报。恶道众生也有有福报的,他在恶道受报,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我们晓得这个道理,在我们这个人间,有些人对我们不满意,恶意的毁谤、障碍甚至于陷害,都没有关系,我们欢喜承受。认真反省,他所说的过失我们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绝不要去怪责他。如果我们没有,我们更感激他,他消我们的业障。我们以感恩的心还给他回向,我们知道他将来的果报不善,肯定堕恶道,希望在恶道里面少受一点苦,他还有学佛的善根。方方面面、前前后后你都看清楚、看明白了,你的处置就非常恰当,自利利他。绝不是自利损他,这就不好,这个念头不好,要利他不要损他。他迷了,做错事情,他将来堕落要受罪,我们要有怜悯心看他,不能欢喜,欢喜就错了。时时刻刻念著物我同体,万物跟我是一体,所以只有同情怜悯,决定没有损害,这是必须要学习的。   四摄法摄受众生,四摄法,我们过去在新加坡,就是用这个方法团结宗教的。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把新加坡九个宗教变成一家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当时曾士生部长,我们很熟悉,他就问我:你用什么方法把宗教团结起来?新加坡宗教有个联谊会,成立五十年,五十年都不能团结。只是每年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饭,聊聊天,就散了,平常没有往来,没有活动。他说你用什么方法?我说我是佛教给我的。佛教你的?什么方法?叫四摄法。什么叫四摄法?我说四摄法就是佛教里头的公共关系法,交际法,我给他用这个去讲,所以他就很注意听。我说佛教四桩事情,第一个布施。这个布施跟六度的布施不一样,六度布施的目的是断贪心的,断悭贪的。这个布施就是多请客、多送礼,你跟人往来,头一个就要懂得有礼貌,要送礼、要请客,感情就建立了。   第二个是爱语。我们跟他说的话,确实是真正爱护他的话,不是什么好听、赞美的,对他真有好处的话。譬如现在宗教都感觉得宗教在没落,这是普遍的,信徒愈来愈少。尤其是年轻人、知识分子,都不愿意再接触宗教,连梵蒂冈都感觉到困惑。我们跟他建议,宗教回归教育,学古圣先贤。每个宗教的古圣先贤,要以创教的人做榜样,学耶稣、学摩西、学穆罕默德,学他们,宗教就可以兴旺,就可以复兴。真正拿经典里面的东西去教现在的信徒,建立一个价值观,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真正是爱语,真正帮助他们,帮助他发展、帮助他弘道。告诉他,我们要互相学习,我们自己先做。我不但学我的经典,你们的经典我统统学,我很认真,学了我还做笔记。我有个笔记本,就是“世界宗教是一家”,送给他们,我真学,你看看真学,不是假学,他们欢喜。这是爱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0 编辑

第三个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对你决定是有利益,没有妨害的,你就放心了。宗教最怕拉信徒,所以他们对我很好,净空法师不拉信徒,从来不拉信徒的,这就放心了。所做的,对大家统统都是有利益的。   第四个同事,你们愿意做的,我也愿意做。所以宗教里面活动,不管哪个宗教的活动,他们最重要的日子、最大的活动,我们都参加,他欢喜。好像是二000年,二000年是大日子,新加坡基督教大主教圣诞夜的弥撒,通知我们,我带了五十个出家人,穿袍搭衣参加他的活动,非常壮观。他们的信徒看了很惊讶,怎么来了这么多和尚,跟他们一起做弥撒,这同事。所以,我们的活动他也来参加,我们主动先参加他们活动,然后我们办活动他也会来参加。慢慢就变成一家人,自己家里困难问题也会拿来讨论、来请教。无论在什么地方,四摄法很灵,这是佛陀教的公共关系法,非常管用。摄受众生,所以得手足网缦相。   还有个解释,“不破坏他”,所以得指间网缦相。别人做任何的好事,决定不破坏他。如果有力,有能力,全心全力帮助他,做随喜功德;随喜功德的果报,跟他自己所修的功德是平等的,你说何乐而不为之?他做一桩好事,操多少心,费多少力量,我们随喜跟他功德就平等。那我们的障碍,罪过就大了!他这个功德影响的面有多大,影响的时间有多长,我们随喜所得的功德利益就多大;如果破坏,你所造的业也那么大,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第六个是“足跟满足相”,足跟满足是由于持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就像脚跟一样。闻法、勤修十善、三皈、五戒、六度而得的相好。这在表法,是教化众生的利益。教化众生的心要大、要广,教化的利益尽未来际。古圣先贤都有这个心,不仅指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佛法里面都讲的是遍法界虚空界,对象都是一切众生。像阿弥陀佛的对象,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众生,统统包括,这个教化的利益无量无边。还有个解释,也是“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所得的手指、足趾长相。末后一个解释,“不欺一切诸众生”,得足跟圆满相。所以,持戒比什么都重要。   第七“足趺高好相”。《佛学大辞典》有个解释,这是“佛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感得之相,表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内德”。学佛不能没有这个心,如何落实?李炳南老居士教我们,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这个方法好。弥陀名号万德所成,心里头常常安住在这句佛号上,那就是佛无量在因地所修的德行,我们就统统沾上了,就沾光。将佛修学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行吗?行。为什么?生佛不二。系念法事中峰禅师都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句话说得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净宗法门不可思议。   八“腨如鹿王相”,这个因是“往昔专心闻法、演说所感得之相”,这就是喜欢听法、喜欢跟别人分享,“表一切罪障消灭之德”,这个好。还有个解释,“菩萨至心听法,至心说法,坏生死诸过咎”,得鹿王腨相。所以这个与真正学习佛陀教诲,明白诸法实相,这叫了生死,对于生死究竟是什么,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那是什么?现在连科学家也知道了,没有生死,生死不可得。生死实在讲是个错误的概念,不是真的。佛在大乘教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的身心在一切法之内,不在外,身心都是不生不灭。科学说纠缠,这个名词我愈想愈有味道,是这些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纠缠在一起,产生的一个幻相,我们见到、听到、摸到、接触到了。其实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一样东西是真的,就是心性,真性这个东西是真的。佛门里头常说借假修真,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过,我们把假的放下,把真的端起来,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一生遇到佛法,如果空过了,那叫真可惜。决定要得佛法确实是无比殊胜的利益,让我们真正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喜欢闻法、喜欢说法,不疲不厌,就能够得这样的相好。   第九个“手过膝相”,过膝盖。这是由于“离我慢,好布施”,喜欢布施,没有傲慢,谦虚、恭敬施舍、帮助别人,“不贪著”,所感得,于一切法都不贪著,世出世间一切都不贪著,感得的。“表降伏一切恶魔,哀悯摩顶众生之德”,摩顶是加持、是安慰,这是菩萨常常做的。再有个解释,是菩萨不欺诳一切众生,用真诚心对圣贤、对父母、对师长、对善友、对善知识、对待一切众生,得手过膝相。还有个解释,见到别人造三宝业,就是护持三宝、称赞三宝、拥护三宝、宣扬三宝、学习三宝,看到人做这些事情,他欢喜,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这也是得手过膝相,这是两只手超过膝盖。   第十个是“马阴藏相”。这个因是由于他能够断除邪淫,救护怖畏众生等而感得的。众生遇到灾难、遇到困苦的时候,他能够伸出援手去帮助他。这个相也代表寿命长远,还有得多弟子之德,也就说他的法缘好,跟他修学的人很多。末后还有一条,于无量世,见到怖畏者能为救护,这是慈悲心重,看到人有困难的时候他都能伸出援手。还有,他“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覆人罪”,别人有过失,他能够覆盖、隐藏不说。所以得马阴藏相。印光大师一生,自己具名都是“常惭愧僧”,真值得我们学习。惭愧,傲慢就没有了。傲慢是不知道惭愧,无惭无愧是中随烦恼,二十六个烦恼里头很重要的。无惭,就是我们中国人讲没有良心的人,不知道羞耻,作恶事没感觉得良心责备。愧是外面的批评,不怕别人批评,有愧心,怕别人批评,不敢做坏事。惭,不敢做坏事,怕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自己的良心责备,愧是外头舆论责备。所以有惭、有愧自然不会做坏事情,不敢有恶念,不敢做坏事。但是如果是有因果,懂得因果,这是最好的,懂得因果确实不敢做坏事。惭愧还是属于道德方面,因果他有报应,所以害怕。还有个注解说,覆藏别人的罪过,别人造作罪业不说,也不放在心上,会得马阴藏相的果报。   第十一是“身纵广相”,就是身的高跟身的长是相称的,完全相同,这也是好相。这个因行,是过去生中,常劝众生修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得的妙相,“表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常劝众生行三昧这一条很重要,三昧是清净心,人在这个世间,无论在什么环境,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心要是定的,他都很幸福,都很美满。真正圆满幸福,不一定是有财富、有地位,不是的,与那个不相干。   第十二“毛孔生青色相”,佛的身相,一孔一毛,生相不乱,而且毛都向上,右旋向上,青色柔软,这好相。一一毛孔都出微妙香气。这个原因是由于生生世世懂得尊重、供养一切有情众生。尊重供养,供养里头最重要的是法供养,法供养最具体的是教人不倦。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学,学了以后教,不但自己干,还要劝别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经上也举了个例子,那就是我们在路上遇到有脏乱,我们捡垃圾,清洁道路,利益行人,都能感受这个相好。   还有个解释,意思都差不多。他说于无量世,亲近智者,乐闻,喜欢听,乐论,喜欢研究讨论,听到以后喜欢修行。他就真的能够把它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真修。如果我们学到东西,不能落实在生活上,没用处,这个与骄慢有关系,人只要有骄慢,不可能落实。这个诸位要知道,他所学的,今天讲的话是知识,他学佛,学到很多佛学知识,对佛法的受用他是一丝毫都没有。佛法的受用,决定断烦恼,决定生菩提,就是我们常讲的烦恼轻,智慧长,他一定长智慧,不长智慧不是佛法;决定可以帮助你断烦恼,长智慧。不但如此,有刚才讲的意思,喜欢修道路,清洁道路,除去这些垃圾。他的果报,得的皮肤柔软,一一毛孔,一毛生相,就是毛孔生青色相。这个相好,这些因行所感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0 编辑

还有一个解释,“乐受善友师长教敕,故得一切支分汗毛上旋相”。这个毛就是汗毛,但是佛的汗毛是青色的,而且有香气。喜欢接受善知识跟老师的教诲,这个很重要。真有这个心,老师会真教你;没有这个心,老师不教你。为什么?教你没用,时间都浪费掉了。如果学知识,现在课堂可以,知识可以学到,智慧学不到。这是我常常想到六十年前我跟方老师学习,他老人家的教学,还有章嘉大师。你真想学他真教你,你是搞假的他不教你,他对你很客气,打发你走。   下面第十三,也是身毛。这个跟上面好像相似,第十二是毛孔生青色相,是同样的一桩事情,是讲一孔生一毛。这个地方讲全身的,全身的汗毛,这是身体的相。全身的毫毛全是右旋向上,服服贴贴,这是好相。下面一个注解里头说,佛一切发毛,发是头发,毛是身上汗毛,由头至足全是右旋,整齐,一点都不杂乱,颜色绀青、柔润。这个相由于行一切善法而有,这是业因,全身生生世世修行一切善法。能令瞻仰的众生心生欢喜,获益无量。人见到佛的相好,就生欢喜心,当然他很愿意跟佛学习,以佛为师,他就得利益了。下面还有个解释,“于无量世,常化众生”,无量世常常教化众生,劝导众生修布施、持戒、一切善法,所以得这个殊胜的相好。末后还有解释,“远离聚说世间故得一一毛孔右旋生相”。远离聚说世间,这是世间的一些世论,世间的言论,菩萨能远离,也就是不参与他们这些活动。为什么不参与?这就是教育。一切不善、邪曲、染污、秽恶这些场所,佛菩萨都远离、都不愿意接触。譬如现在游乐的场所,赌场、戏院、这些歌厅,这些场所他都不去,给大众做个好榜样。   第十四“身金色相”,这个地方解释比较清楚,“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这些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这个相怎么成就的?第一个把嗔恚放下,也就是说,在任何逆境、恶缘里头不生嗔恚心,这很不容易。无论什么环境,都是以大慈大悲来看人、看事,这样才能够感得,就是一片真诚慈悲。“此德相能令瞻仰之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让瞻仰的众生把这些世间爱乐的事情舍离,为什么?佛的相好超过世间一切。所以造像不能不慎重,造像要表法,现在很多佛像是人像,你仔细看,不是佛像。为什么?它没有三十二相,它是人像,美男子像,菩萨是美女像,佛菩萨已经变成凡人,这个不好,一定要依《造像量度经》。所以佛讲,你们造像的话,他说了一部经,告诉你造像的方法,告诉你表法的意思,你要把这些相好造出来。让人家一看,佛的面目哪些相,佛的眼、佛的鼻、佛的头顶、佛的肉髻,都能够一一看出它的因果。所以造像,这三十二相很重要,造像的人一定懂得这三十二相,他都会把它做出来,这个功德就大了;如果完全不懂,造成个人像就没有功德了。所以这个相,首先就是断贪嗔痴,心地清净平等,用慈悲、智慧去看一切人事物。   另一个解释,就是“于无量世,常施众生”,这是常常喜欢布施众生,“房舍”,众生没有地方住,盖房子帮助他,“卧具、饮食、灯明”,光明,面面都能顾到。以这个常常布施众生,就得金色身相。另外一个解释,也有这个意思,欢喜布施“敷具、房屋,得金光明相”。“所生之处喜造佛像”,就得那罗延力相,这是金刚不坏身,得这个相。   欢喜布施卧具、房屋,这桩事情好,尤其在现前这个社会。现前这个世界问题很多,在饥饿边缘的人有多少?不止十分之一,没有人救援。当然这是众生的业报,但是人不能没有怜悯心,不能没有同情心。我们要怎样去帮助他?物资救援是救急,中国古人常讲“君子救急不救贫”。他得到这一点物质,他能够延续几天的活命,不能长久,长久的办法一定要靠教育。中国人在古代,对外的交往、贸易,都是把中国这种生产、农耕这些方法教外国朋友。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四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四十四面: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我们参考资料学到第十五面,最下面这个三十二相第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这是说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佛光有两种,一种是身光,也叫常光,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能够看到;另外一种是放光,特殊有缘的时候佛会放光。放光不定什么地方,多半从白毫,面门也放光,身体也放光,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放光都是表法的。常光,我们一般人有缘就能看到,没有缘还是看不到。我们中国人叫气,外国人叫磁场,名词不一样,是一个意思。确实存在,而且每个人都有,练气功的气功师真有功夫,他都能看到。每个人的气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从这个气能看到人身体健康状况,也能看到人的心情。   人心地善良,光就好,心行不善,这光不好看,而且光有凶,中国人叫杀气,让人感到身心不安。李老师以前讲到这些地方,告诉我们,他一生曾经见到两个人杀气特别重,确实走进他那个磁场范围,心就不能安静,会心跳,有这么严重。这两个人都是将军,都是打仗杀人,所以他气场就很不好。如果见到修行人,气场真的就不一样,我这一生当中感触最明显、最深的章嘉大师,他的气场、磁场柔和,你走近他范围之内,他居住的范围之内,你就感到很安全,有安全感,所以很不容易。即使大师一句话不说,我们也愿意跟他,陪他坐在一起,坐一、二个小时,享受这个气分。我有一年在迈阿密讲经,有不少当地的美国人,他听不懂我说话,可是我在那里讲了八天,每天他一定来,一定我讲完之后再走。有人就问他,你听得懂、听不懂?听不懂。你为什么要来?他说这里磁场很好,我在这里坐两个小时很有享受,他能感觉到。这些外国人全都是学佛的,好像是学密宗的,他喜欢这个磁场。所以光的性质是这样的。   这种常光一丈这个相,这边就有说,这个相是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有的。无量行愿不外乎四弘誓愿,普贤菩萨十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统统都可以归纳在四弘誓愿里面,所以四弘誓愿一般来讲那是总愿。   现在确实末法,末法是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没有真修行的,这叫末法;如果有讲经、有听经、有真修行的,那叫像法,有真修行的;有证果的那是正法,这是古大德所说的标准。但是净宗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证果,所以这个法门纵然是在末法时期,它是末法时期里头的正法,这太难得了。修其他的法门难!   黄念祖老居士他的身分是金刚上师,金刚阿阇黎。他告诉我,中国到今天禅没有了,不要说开悟的没有,得定的都没有了。早一个时期还有得定的,像虚云老和尚他们得定的,没开悟,开悟的没有了。他说现在在这个时代,连得定的都没有。学密,他说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年,修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他知道,太难了。唯独净土还真有念佛往生的,所以他自己晚年,最后他念佛往生。在病重的时候我去看他,他告诉我,每天念十四万声佛号,他是追顶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一天十四万声。大概念了半年他走了,他是念佛往生的。注这个注解功德大!这是大好事。我说他这一生到这来,大概就是为干这桩事情,为我们做示现,病中非常辛苦,日夜不休,六年的时间完成这部注解,让大家看到生感恩的心。这个注解确实能度末法九千年的众生,为什么?净土就讲清楚、讲明白,这个很难得。夏莲老五种原译的会集,会集得好、会集得非常精彩,五种原译本里面佛所说到的一句不漏,重复的都删掉,这非常难得。这两个人是来度末法时期众生的,这也不是凡人。   修因,这是发心修无量行愿,四弘誓愿第一愿是发愿度众生,大菩提心。要度众生必须自己要有德行,那就得断烦恼,有烦恼你就没有法子度众生。烦恼断了之后还要学法门,这个次序我们一定要重视,你就不会躐等。不发心,没有一个力量在推动你,你会懈怠、你会退转。强烈度众生的愿望,这个力量推著你勇猛精进,你不会后退,你不会改变念头。   学佛的人他什么都不要,他为什么也这样子拼命、勇猛精进在干?他有个愿力,“众生无边誓愿度”,就这个愿力。愿力比名利心还要厉害,他是真的,他一点都不假,这个力量推动,所以他能够成佛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0 编辑

所以必须要放下,烦恼放下才能成就德行。四弘誓愿“能除惑破障”,惑是迷惑,贪嗔痴慢疑,这是迷惑。障是业障,是我们造作的善、不善业,恶业是障,善业也是障。你行善,三善道受生,造恶三恶道受生,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就是障,障碍你不能出轮回,障碍你看破、障碍你放下,这个麻烦大!轮回都出不去,你怎么能出十法界?真正出十法界才算是真正证果,十法界之内不行。天台的六即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为什么?他还用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用真心叫佛,用妄心叫凡夫,六道叫内凡,就是三界之内的,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比我们算是很高明。但是他跟一真法界法身菩萨相比,他不行,他没有见性,明心见性他没有。他们真正断恶修善、改邪归正,这个他做到了,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以愿跟行,有愿真有修行,确实能除惑、能破障,“表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它有这个好处。   第十六“皮肤细滑相”,皮肤细滑是一般人都希望得到的,可是我们看到好像多数人的皮肤都很粗,粗涩,细滑比较少有。我们在极其粗重烦恼之下,这个细滑当然不能跟佛比,不能跟修行人比,只能跟世间一般人比,跟那个粗涩的比较一下,比他们细滑,还是有因的。它的因,一个原则是“一切尘垢不染”,这是个原则,就是他爱清净,那最重要的是心地清净。现在量子力学家跟我们讲,意念能量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知道心理清净比生理清净更重要,心清净了,身哪有不清净的道理!心要怎样清净?要把烦恼放下,根本烦恼是贪嗔痴慢疑,这个东西不能有。不好的情绪放下,不好的情绪是中国人讲的怨恨恼怒烦,这个东西也没有的话,你真的是身心清净。只要这个东西没有了,外面什么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你大幅度的降低。你对那个东西没兴趣,身心可以说恢复到正常,那你的身体也就恢复正常。为什么?境随心转。身体是我们最贴近的一个境界相,身心清净身体健康,不会生病。纵然有病不需要治疗,自然它就恢复正常、就恢复健康。佛经这么说法,现在科学家也发现,说法完全相同,这不是假的,所以这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皮肤细滑相,这是在因上讲,修因说“系以清净之衣具”,衣服、干净的东西,“房舍、楼阁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亲近善知识所感得的相。世间大富长者要想自己修成三十二相,这方法可以做,这是皮肤细滑相的来源,是感得的。“表佛之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还有个说法,“乐说大乘法得身柔软相”,乐是喜欢,喜欢说大乘法,开悟一切众生,也得这个相。   下面第十七,“七处平满相”,七处是足下、两手、两肩、项中,就是颈部这个地方,七处。我们看经上所说的,它都是从足下开始,慢慢的说到顶上,这个意思很深,叫你那个根要没有,你全部就没有了,你没有足下全没有了。没有头还有两手、还有两肩,脚没有全没有了。这就告诉你,你要认识什么是根、什么是本,根本不是头,根本是脚,这个意思深。学佛法要从根本学,根本是什么?根本是戒律,脚是戒律。所以四弘誓愿里面,先断烦恼那是根,再学法门,最后成佛道。现在人所以搞不成功是什么?颠倒了,他根不要了,就从经教上下手,广学多闻。他学的是什么?我们很清楚,学的是佛法,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现在人讲佛学,他搞的是佛学不是学佛。佛学跟学佛是两码事情,学佛是要真干,是要循序渐进,佛学则不必要。大学里面开的有佛经的课程,没有戒定也能学,你也可以拿到学位,社会上称为佛学家,与生死轮回没关系,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也没办法脱离。学佛不一样,要循规蹈矩、要按部就班,而且一定要专精。   “七处平满相,此相系由不惜舍己所爱之物施与众生而感得”,自己喜爱之物,别人需要,就能够布施给别人,如果用恭敬心,就是供养给别人,这么得的。“表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自己天天要求灭罪生善,也要帮助一切有缘众生,有缘很简单,他乐意接受这就是有缘,那一定要帮助他。他不接受的那就不必,不接受的勉强他,他生烦恼,你跟他结冤仇,那错了。   还有个解释,“于无量世,可嗔之处,不生嗔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得七处满相”。这要学的什么?学不发脾气,学到没有嗔恚心,这是功夫,这是真的真功夫,真实功夫。为什么会没有嗔恚心?你首先要看破。人的七情五欲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习性,习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是清净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是什么意思?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五句话。善、本善,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迷失了本性随顺习性,习性才有烦恼习气,习性不是真的,那又何必计较?计较错在哪里?错在我们自己,他没错。他是他的习气在发作,我怎么受他的影响?因他的习气,我发嗔恨心,错了。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一笑了之,一笑了之还是受感染,很轻微,不感染的时候一笑都没有,心没动!   嗔恚心不能生,无论遇到什么逆境学著不发脾气。难,压不住,有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好,念个十声阿弥陀佛再来处理事情,那个情绪就稳下去。阿弥陀佛真管用,你得会用才行,不会用不行。听到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不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动作缓慢一点,不要太快,太快容易出麻烦,愈缓慢愈好,操之过急常常出事情。后面还有一句,“以净食施得七处满相”,就是清净的食物布施给众生也得这个相。   第十八“两腋满相”,也是这个腋下,我们这两腋都是凹进去的,佛这现相是圆满的。这个因,经典里头有记载,“系佛与众生医药、饭食,又自能看病所感之妙相”。自能看病是亲自去为病人服务,所感得的妙相,这是属于无畏布施。   第十九“身如师子相”,狮子很威猛,尤其狮子的上半身,你看它雄健那个形相。这个因,“系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善法,行仁和,远离我慢,而感得此相”。这个相好,不是一世修成的,无量世界中也是无量世中,无量世界中戒持得好,口业清净,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一定要学的。与人交往一定是教人善法,行仁慈、仁爱、和谐、和睦,仁慈存心,和睦行事,这就是善法具体表现在外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0 编辑

远离我慢。傲慢人都有,自己不容易发觉,现在这个社会人家看到不会告诉你。在过去有过失,你一生当中有两种人会告诉你,第一个是父母,第二个是老师,第三个还有你的同学,很好的同学他会告诉你。现在这个世界没人,父母不会告诉你,老师不会告诉你,同学也不会告诉你,所以现在这个世界改过难。为什么?改过要知过,不是不改,不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表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所以这个骄慢对于修行人、对于做学问的人是最大的障碍。孔子所说的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那假的不是真的,你说你有德行、你有学问、你有修持、你开悟、你证果,还有一点骄慢全是假的。为什么?慢是烦恼,三个根本烦恼,下面它是第四个根本烦恼,底下还有个怀疑,有慢、有疑你怎么能成就?佛来教我们、菩萨来教我们,这两个东西是障碍,自己设定的障碍你怎么能突破!疑就不能真信,我能对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还有一分疑惑,你就不能够证得。你自己以为只有百分之一的疑惑,实际上佛菩萨看你,你只有一分相信,你百分之九十九的疑惑,菩萨是这么看;我们看的,我只有一分疑惑,我九十九分相信。菩萨看恰是跟我们相反,为什么?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这才是正理,这是正道。   下面另外一个注解,“于无量世,自无两舌,教他不为。得上身、颊车二相”。这个颊车就是我们讲腮,狮子的腮膨胀出来很好看,那这腮大的也是富贵的相,我们人讲福相,所以面方正这是有福报的相。末后一个注解,“修十善法,故得上身如师子王相”,可见得十善重要,这里头提十善提了好多次,十善是根。十善是初学,十善也是圆满。成佛是什么?十善圆满就成佛。在小乘,十善圆满就是阿罗汉,小乘我们知道三千威仪,三千威仪从哪来的?十善开出来的,十善一展开三千威仪。所以不要小看十善,具足无量无边的善法,都从这生的。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也是十善展开的,比小乘更广、更深,成佛了就是十善圆满。我们看佛的画像,画像上常常画著,画的佛像后面有圆光,像我们那佛像后头有圆光。有很多在圆光上面也写了三个字,多半是梵文,在中国边疆用藏文的多,也有用汉文写的,“唵阿吽”,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唵阿吽是身口意三业。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才晓得,十善殊胜,十善不敢轻视,原来十善圆满了就是圆成佛道、就是妙觉如来,怎么可以疏忽!现在学佛的人很多,这个疏忽,那学佛就没有脚跟,怎么修都修不成,问题都出在这里。   第二十“身端直相”,端正没有弯腰驼背,没有这种相。这个经上讲佛身,佛的身体比一般人大,经上讲丈六金身,我们一听说丈六都不敢相信,丈六金身两个人高,哪有这种人出现?其实丈六是真的,但是古时候的尺很小,是个大个子,也不是怪异。弘一大师他有一本书《律学三十三种》,里面有一篇“周尺考”。周尺一尺多长?大概是我们现在的尺,六寸多一点,那这样一看一丈六就不算很高。大概我们现在讲的,我的身高是一七0公分,大概他可以到两公尺的样子,应该是这样子,比我们高一个头,就差不多就是丈六。我们晓得印度人个子并不很高,我很多印度朋友他们个子都没有我高,有这样高这是身体很高大了。所以“佛身最大而直”,这是一种很健康的身相。“乃以施药看病”,持杀盗这两种戒,不杀生、不偷盗,能严持这两种戒。喜欢布施医药,喜欢为病人服务,看病是为病人服务。“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之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这是他的因行,这个相好怎么得来的,与这些有关系,统统是与五戒、十善、六波罗蜜有关系。佛在因地生生世世真修!所以一般大众看到佛菩萨的心行,都能叫人生尊重心、仰慕的心、感恩的心,进一步向他学习,这也是佛摄受众生的方法,是以德行摄受。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四五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四十四面,“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前面我们学到第二十,现在我们从二十一看起。   二十一是“肩圆满相。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佛的身相无论从哪里去看都是非常丰满,让人看到生欢喜心、生尊重心。这是诸佛菩萨为了满足众生的欢喜心,而示现这些好相。中国古人有句话说,秀色可餐,这个好的相令人流连忘返,让人见到之后不忍心离开。这是什么?摄受众生的一种方便,佛全用上了,众生的喜爱他都能够做到。这些相都是过去无始劫来修善积德,所以他可以自然隐现,应以什么身度他就现什么身,所现之身,相好都具足。这个理我们明白,我们就得重视我们的威仪,这威仪有则。我们过去世没有积功累德,现在要学,像《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佛陀这些教诲,读了之后,我们就学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好的威仪让人家跟你接触之后,他会受感动,他会生起信心,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大乘佛法。这首先是接引。   这个相“系由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得”,所以造像的功德不可思议。什么功德?让人看到佛像,阿赖耶识里种佛的种子,这一生虽然不得利益,来生后世学习佛法都是从这个因生的。所以造个塔、造个佛像,不知道给多少人种善根,意思在此地。同样的一个道理,这些就像现在人搞广告一样的,塔像都是广告。现在广告上用的美女这些像,引起人的情欲烦恼,那个罪业无量无边,多少人看了让多少人动心,那是无间地狱永不翻身,太可怕了。同样是做宣传,造塔、造像都是宣传,这是佛教的宣传,你看不一样。做一样的事情,果报完全不相同,一个是无量无边的福报,一个是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说何必干这些不善的事情?它“表灭惑除业等无量功德”。惑是迷惑,贪嗔痴慢疑是迷惑,业是造业,杀盗淫妄是造业;除,能除不善的业,能灭诸惑,无量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10 编辑

下面一个解释,“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这就是能接受别人劝告,闻善则喜,欢喜、感恩、接受。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做错事情没有人敢劝,纵然是好事,想做,小孩、老人跌倒了在路上,想去把他扶起来,现在法律有规定,会惹很多麻烦事。小孩不懂事,家长拉著诬赖,说你把我小孩推倒,要赔偿。老人跌倒的时候,变成遇到别人有灾难,我们看到了不敢伸援手,这是今天社会风尚,我们看到很难过。只有一个方法,这是外国人教给我们,打电话报警,告诉我在路上看到这些事情,警-察赶快去处理。在中国旧社会不是如此,看到人家有难,立刻就救援,他感恩,人家家里亲人都感恩。现在社会变成这个样子,社会灾难这么多,怎么来的?不是没有原因。现在就是真正接受别人劝告,劝告的人也少了,跟过去完全不一样。这下面还有个小注,“救护怖畏,得臂肘臃相”,手臂,肘是我们关节这个部位,臃是丰满,丰满之相,健康、强壮、有力。这个相好,告诉我们这些原因。   第二十二是“四十齿相”,我们一般人牙齿都是三十六颗,佛有四十颗牙齿,而且非常整齐,排列整齐。这是由于远离两舌、恶口,还得加上绮语、妄语,善护口业,“修习平等慈悲而感得”,四十齿相,“常出清净妙香”。这个相好,“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之恶口业,灭无量罪、受无量乐”。佛的言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利益众生;换句话说,日常生活当中,都是给一切众生表法。《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这第二个“威仪有则”,都是给人做榜样,这一点我们要发心效法诸佛如来。真正做到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生生世世亲近佛陀,佛陀身上所有的、心里头所动的,法身菩萨几乎全部都学到了。所以他们跟佛的形相完全相同,这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下面还有个注解,“于无量世,以十善法,教化众生,众生受已,心生欢喜”。怎样用十善法教化众生?自己做到,自然就教化众生,自己没有做到,教人去做,假的。纵然把《十善业道经》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别人不相信,为什么?你没做到。早年我们汤池开学之前,我给老师们谈话,我告诉大家,搞教育,最成功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像中国的孔子。他怎么成功的?先行其言,他所说的全部都做到了,没有说他讲的他没做到。所以,别人相信、别人效法,他就成功。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做到,叫别人做到,别人看我们做不到,他说你在骗我们,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好,你为什么不做到?你说十善好,好在哪里?你真做到了,相信了;你没有做到,你在骗我。我们知道这个秘诀,那我们要想把这些人教好,首先把自己教好,自己真的心好、念头好、言语好,所作所为样样都好,你才能感动人。   所以,十善、三皈、五戒、六度、普贤十愿,这个东西在佛法修行叫根本法,不多。只要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绝不能越轨,你只依教奉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业因全在其中。这个业因,底下这条里头还说到,“常乐称扬他人功德,得四十齿、白净相、齐密相三相”。四十齿,白净是门牙,这四颗大门牙白净,齐密是牙齿整整齐齐。你看于无量世,十善教化众生,众生受已,心生欢喜,常乐称扬他人功德,得这三种相。注解后头还有一句,“于诸众生心平等,故得四十齿相”,平等心待众生,没有厚薄,没有差别。   下面第二十三“齿白齐密相”,著重在四十齿齐密,整齐,著重在这一句,“齿白齐密相,谓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也”。牙齿好,它的因是“系以十善法化益众生,复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之相”。没有自赞毁他,普贤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学著称赞别人,自己谦虚,这是实德,真实的德行。“表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这一点非常重要,你要想和天下,先要家和。家都不和,怎么能和天下?如何和?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就和了。最重要是平等,能够舍己为人。如果处处想到自己的利益,就会发生冲突,这是什么?不平等、不和睦。因不在外头,都在自己,自己一切真能放下,这个事情不难做到。难在哪?难在自己放不下,真放下就不是难事。下面还有个注解,“于无量世,以十善法,教化众生,众生受已,心生欢喜,常乐称扬他人功德,得四十齿”,跟前面讲的一样,“白净相、齐密相”,这三种相。都讲到十善法,自行化他。   末后一个解释,“喜和合诤讼得齿密相,以珍宝施得齿齐相”,牙齿整齐相。珍宝布施,什么是珍宝布施?给诸位说,法布施才是真正珍宝布施。大乘经教里头佛说得很多,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比不上四句偈布施的功德大。所以佛门里头,经典上讲的珍宝,我们要体会,我们哪来那些珍宝?珍宝有什么用处?佛法有用处,佛法当中最珍贵的、无比稀有的,给诸位说就是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你如何能叫人相信?他真相信,他真愿意往生,他决定往生,这个大千世界七宝比不上,真的,不是假的。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你的果报也不过是天上人间而已,你出不了三界。净土法门布施,让一个人一生成佛,没有能相比,这个重要。那就是说,我们自己要相信,自己要把净宗搞清楚、搞明白,你才能跟别人讲清楚,让他听到之后深信不疑,帮助一个人成佛,这是真正珍宝布施。你看其他的什么金银珠宝布施,与牙齿有什么相干?这个与人说法的布施与牙齿有关系,你得说出来。所以他得这三种牙齿的好相,一种是四十齿,一个是齐密,一个是白净,说法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20:41 , Processed in 0.29449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