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30|回复: 0

[佛化生活] 《吸引定律的秘密~让你心想事成的阿拉丁神灯》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36 编辑

每当你想到这个念头,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肯定是生气的!你的生气合理吗?非常合理?但是生气这种情绪向你传达什么讯息呢?任何的负面情绪都在告诉你,相对于你所要的,你并没有聚焦到点上去,你已经聚焦在你不要的那一面。   这个时候如果你开始转念一想:其实是因为我跟这个人达到共振和鸣所以才会糊里糊涂借钱给他的,如果说有责任的话,我自己应该承认绝大部分的责任。因为在这个经验中,我不是受害者,我其实跟他都是共同创造者!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会感觉好一点,至少你觉得自己不是受害者,别人并没有强加在你身上。自己是共同创造者,自己也是脱离不了干系的。   但是要注意:你这样想的目的是要让自己觉得自己也是有力量的,所以感觉应该会好一些。相反的,如果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的感觉更糟糕的话,你就聚焦到自责去了,你就又再聚焦到不对的地方去了。   所以你会发现能量的拿捏平衡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只能够当事人意会,是很难言传的。如果你想到觉得自己比较有力,你就想对了;如果你想到自责去,就不对了,要在重新想过。   从欠你钱的人的角度来说,他的感觉其实也是不好受的。相信我,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会享受欠别人的钱不还的,因为有欠于人的感觉很不好。所以每当他想到这件事,他会多多少少对你怀着愧疚的感觉。这种愧疚的感觉也不好受,所以他对你就处在一种十分敏感的状态,你如果太过用力,搞不好他就想要逃避,再也不见你,那你要收回钱就更加没有指望了!   你越是谴责他,他就越不想见到你。慢慢地你会发现到你打电话给他、发短信给他、上门去找他,他都没有回应你。而你也不能做一些什么。   每当你处在不稳定的情绪状态的时候,你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找他要钱。因为你会讲一些很不适当的东西,把他推开你。   一般人追债的时候都很难收到钱,原因是他们都是在想到对方不还钱,越想越气,想到自己的情绪很糟糕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打电话过去。   你越想到他在拖你,你就越生气。你生气的时候,你会有更大的冲动想要通过行动施加压力,逼使对方就范。   但是关系往往也是在这个时候搞砸掉的!本来一开始的时候他对你还怀着愧疚感,但是当你越追越紧,他就越反感。直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突然他觉得对你的愧疚感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忿忿不平的反感。   这个时候你几乎已经不可能再从他身上把这笔钱要回来了,因为反感是一种抗拒感,他已经对你这个人心生抗拒,你再怎么施压也已经没有用了。他甚至已经不再觉得他亏欠你了,因为你追债时候用的种种手段,让他有一个借口趁机合理化:你们双方已经扯平了,他已经不欠你了。   从你的角度来看,钱他还没有还你,所以他依然有欠于你。但是从他的角度来看,却不是这样了。你追债时对他构成的种种骚扰、压力、不爽,让他可以对自己自圆其说、自我合理化:你对他构成的精神伤害,正好抵消掉他不还你钱的经济损害。一报还一报,大家扯平了。   不管你是否认同他这种自我合理化的方式,一旦你给了他这种自我开脱的机会,他原有对你怀着的愧疚感就会消失;当他这种愧疚感一消失,他还你钱的动力也跟着消失!   这就是为什么毫无例外的,逼债总是吸引避债!你越是抗拒他不还你钱,他就越不想还你钱。因为还钱真的是能量层面的东西,而不是用行动施加压力就可以的——除非你是黑社会,给他施加的是灭口的压力。但是这种方式却有很强大的反作用力,不推荐使用。   愧疚于你的人会还你钱,反感于你的人是不会还你钱的!   所以你要吸引别人还钱,第一个就是不可以让对方反感于你。   从能量的层面上来说,你真正要做的是聚焦在对方还你钱的时候,你那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与兴奋的画面。   你要持续聚焦在这个画面,并且在脑海中看到对方也是松了一口气的感觉。都说了,欠你钱的人其心理压力也是很重的,绝不好受。想象大家在一起吃一顿好的,有说有笑。结果,你不但拿回属于你的钱,你也拿回了一个朋友。   大部分的人追债的结果是,不但失去钱最后也失去朋友。   当你心平气和的时候,可以发送祝福的能量给他。如果他手头松动的话,他是不会不还钱的。所以你要祝福他得到所要,活得更好。你衷心祝福他,经济状况越来越好,每每想到这个画面就会笑,你才算做到。因为感觉到才算数。   如果你能量调和得好的话,假如他同时欠几个人的钱,当他一有钱的时候他会第一个还你,而延缓其他人的。   保持你对钱的吸引力,属于你的迟早总是会回来的!   问题五:命理玄学有多可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命理玄学的范畴包括了紫微斗数、子平八字、姓名学、风水学、占星术、十二星座这些占算命运、改造命运的知识技术。   很多人学了自然法则,第一个联想到的比较就是上述的命理玄学。如果自然法则真有其事,那这些玄学到底有多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这些玄学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到底有多少学习的价值?   每一种玄学都有着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不管它用的是建立于出生年月日时的推算,还是姓名笔划的推算,还是地理布局的推算,还是星相组合的推算,它们都有着严谨的思想体系在指导,绝非外间人所以为的“不科学的胡闹”。   这里我们挑姓名学、风水学和命理学做比较深入的讨论。   姓名学是否真有其事?为什么有些人改名之后飞黄腾达,有人改名之后还是原地踏步?   风水学呢?为什么有些人改了阳宅,也改了阴宅,就风生水起,而有些人却还是停留原地?   算命呢?为什么有些人算了之后真的能够趋吉避凶,有些人还是逃不过命盘的格局?   这里需要你思考的是:为什么玄学总是对一小撮的人有效,对绝大部分的人总是无效?   注意,这里说的无效不是算不准,而是在改造命运方面,没有很明显、很广泛、很普遍的实际效验。   于是你就会发现到:玄学跟成功学一样,都不是一体适用的学说!   当你学会了自然法则吸引定律,你就了解到,你的人生际遇,全部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毫无任何隐秘。   好的际遇是你创造出来的,不好的际遇也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只是你现在已经比较了解,有些是你有意识创造的(自主创造),有些则是你无意识创造的(默许创造)。   你之所以会莫名其妙,是因为你无法把你想过的,跟发生过的,连系到一起,因为改头换面与时过境迁。以前的人,每当他们发生了什么不如意的遭遇,他们会把这些遭   遇看成是命运,是天意,是神旨,这是他们不理解事实真相的结果。那当你了解了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玄学的价值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解答,为什么玄学好像成功学一样,   只对一部份的人有效?拿姓名学跟风水学比较,姓名学会比较简单,让我们从姓名学开始。十个人去改名,有多少个人会飞黄腾达?是多数都飞黄腾达了?   还是只有少数的会飞黄腾达?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肯定是少数。那为什么?一个人改名之后,他的命运是否有跟着改变,是取决于他在改名   之后,对自己的观感,和对未来的展望,是否有跟着改善。如果他在改名之后,常常跟自己讲“我已经改名了,改名就是改变命运,我的命运从此大不同了”,并且深信不疑。每一天想到的都是好的一面,每一天都聚焦在自己要的东西,显而易见的,他就因为改名这个事件,给了自己很好的借口,转移了意识焦点,改变了对自己的观感和对未来的展望。不可避免地,他这样想就已经启动了能量的良性循环,他的命运就会越来越好。   相反的,如果他改了名之后,他天天在想:既然名字已经改了,看看遭遇有什么不一样。换句话说,他并没有改变对自我的观感,和对未来的展望,他只是抱着一种“等”的态度。如此,则他的意识焦点并没有转移,他的振中心与吸引点还是一样的,命运就不可能会改变。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来解释改变风水的现象。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风水师敢跟你签署一份法律合约,说只要你跟着他的话改了风水,命运就会如何如何的不一样。否则的话,他赔你一百万。   从来没有一个风水师敢如此作实,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有。   因为你的振中心和吸引点都在你的身上,你本身才是最大的磁场,任何外在于你的都是其次的东西。   而且大家也可以观察到的一个事实是:落魄的命理师多,成名的命理师少;落魄的风水师多,成名的风水师少。   如果命理风水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最决定性的力量,我想他们一定第一个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他们改变得了别人的命运却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呢?因为其实只有自然法则才是造命的终极答案!   问题六:如何吸引健康   乐未央网友   有实践自然法则体验心得吗,而不是各类碰巧的事情。希望可以看到国外的体验心得,比如用自然法则治疗重病?   Waterym 网友   1. 我的头发有些早白,多年内一直想变黑,暂时没有好的药物,能否通过聚焦意念改变?   2. 我想身体强壮些,体重增加一些,能否通过聚焦意念改变?   健康是人先天的一个状态。每个人一诞生出来,除了极小比例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健康的。   放眼望去,地球的所有生物,一诞生出来都是健康的,往往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健康才开始渐渐受损。   健康是生物内建的一种先天性的追求。每一个意识来到这个世界,通过物质的肉体来经验这个世间,他们都是希望自己的肉体是健康的,而不是有问题的。因为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够让他们最大程度的享受物质体验的乐趣。所以健康是物质你和精神你之间,一早就做好的约定。   精神你的部分,也就是你的内在本体,宇宙源能部分的你,从来没有停止过照看着你。所以你会发现,当你受伤了伤口会自动愈合的,是不劳你去操心的。   我们对身体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身体是经过演化的多年生物,它里面已经有所有的记忆,以及合成所有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进行生长、更新与自我修复。   既然身体先天是健康的,为什么在成长的过程却日易受损?   其实一切的身病,都来自于心病。一切的疾病,都是从你的带阻念头开始的。   每当你一个念头引发负面情绪,其实你的负面情绪就是在预告你:这个想法对于你的身体不利。   但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情绪导航的意义,所以没有多少人即时去改变他们的想法。他们放任自己想东想西,却没有留意,每一种想法所引发的情绪,到底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   因为我们的身体在最底层其实是一个振动性的能量体,所以每一个意念所带有的振动,要吗就是提高这个振动,要吗就是降低这个振动。   不要小看每一个念头似乎都是那么的渺小,但是一天里面你闪动的念头根本多到无法计算的。而且一旦养成习惯,你几乎每一天都会这样想。   所以,如果你习惯想那些会降低频率的想法,应验在你身上的第一个征兆就是:你很容易疲倦,睡觉睡不好,而且觉得自己很沉重,没有什么活力。   每一个想法,不是提高你身体的振动频率,就是拉低你身体的振动频率。   你难道没有见过,心情愉快的人走路会蹦蹦跳跳吗?   你难道没有见过,心情沉重的人走路会步履蹒跚吗?   你每一天的想法,都会作用到你当天的身体。但是因为吸引定律的关系,任何的想法只要你持续激活,都会养成习惯。于是这种思考的习惯就成了你的一种振动样式,极少改变(习惯是很顽固的东西)。   你的思考模式,形成了你的振动样式,当你日复一日地这样想,那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习惯想好的,你就是乐观的人,你整个人去到哪里都发亮。   如果你习惯想坏的,你就是悲观的人,去到哪里都很灰暗。   日复一日的积累下来,你的身体的能量水平就会处在低潮的常态。你的身体会处在低潮的常态,因为你的意念处在低潮的常态。   你的身体是跟着你的思想走的,你的身体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所以当低潮是你的心灵常态,那低潮也必然是你的肉体常态。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很不可思议的,那就是:如果你能够在三天之内清空你的思想,一尘不染(也就是改变你原有的振动样式,带阻念头),你的身体马上能够恢复到让你难以置信的状态!   假如你是一个抽烟者,你的身体在三天之内就足以把一切的烟瘾清除。换句话说,肉体的调适力是很巨大的。但是一般人很难在三天之内戒烟,因为虽然身体能够很快改变,思想的惯性动能却不容易改变。   没有任何的肉体状态是如此的糟糕,以至于无法变得更好。但是大部分的人无法扭转他们思想的惯性动能,所以也很难经验到这一点。   所以,其实你不需要吸引健康,因为肉体先天上就是内建健康的。你唯一要做的是不要通过带阻念头对肉身的自我修复的过程加以干扰。   只要你能够常常宽心,找到舒缓之想,你不需要特地做一些什么,身体也会找到原有的平衡点的。   问题七:如何走出过去,活出崭新自己   YanHui 网友   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一直对过去的一件事情耿耿于怀,我想要从这种感觉中走出。但是凭借我以往的任何一条经验,似乎这都是不可能的和不可行的,那么我应该怎么办?   通过学习吸引定律,我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恰恰是因为持续聚焦在这种感觉上所造成的。我知道了原因,很想知道我接下来该怎么做。紫雨老师其实已经告诉了我好几种接受指导方式,所以我从让我感觉比较自然的方式开始,一步一步来。   说明白一点吧,我从前对我所处的那个家庭环境,对我的父母长辈和身边的所有人都很满意,对未来充满向往和美好肯定的设想,对我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很满意,我乐意接受他们的教育,我乐于在那个环境下成长。但是,家里发生了一件事情,我最亲的长辈之间发生了大的矛盾,而我最崇拜信任的父母亲和其他的所有长辈都没能有效地处理好这件事情,后来还发生了更大的悲剧。我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很想做一些事情,可是当时我是个小孩子,眼看着事情发生难以接受,大人却没有任何人给我以合理的解释,反而每个人都被打垮了。我想我现在出现的很多难题,都与这件事有很大关系。   重复讲这件事是有违吸引定律的,我想知道的是怎样正确地用好吸引定律,怎样可以自然而且放松地化解这件事对我产生的影响呢?   如果能解开这个疑惑,那么我也就对现在、对未来没有那么多抗拒和怀疑了,那种感觉会很不错。我想可能许多看到我这个故事的人,也会为我的解脱而松一口气。   现在我可以怎么FEEL?   你问了一系列很好的问题,而我想从你的提问过程给你一些线索,让你看到你自己是怎样陷入死循环走不出来的。   一个人的想法会反映在他的说法,首先我们看看你的问题是怎样问的。   你说:“我一直对过去的一件事情耿耿于怀,我想要从这种感觉中走出。但是凭借我以往的任何一条经验,似乎这都是不可能的和不可行的”   你的第一个不调和是:你说了你要的,在十七秒之内,马上用一个相反的念头推翻自己刚刚所说的。   你说你想要从这种感觉走出来,然后你紧接着一个“但是”,以过去的经验作为证据,自我推翻。不但自我推翻,而且一次过封锁掉走出来的可能,因为你说“凭借我以往的任何一条经验,似乎这都是不可能的和不可行的”。   你的第二个段落,却是比较舒缓的。你说“通过学习吸引定律,我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恰恰是因为持续聚焦在这种感觉上所造成的。我知道了原因,很想知道我接下来该怎么做。紫雨老师其实已经告诉了我好几种接受指导方式,所以我从让我感觉比较自然的方式开始,一步一步来。”   每当你觉得你不是被蒙在鼓里的,你对问题开始了解了,你就增加了多一点的信心。你看到你自己犯错在哪里,你就知道怎么改,于是你又增加了多一点的信心。然后你又知道了几种调和能量的方式,并且选择了“感觉比较自然的”开始做,并且是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来”,于是这就更加舒缓了!   第三段是核心的关键,从这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你聚焦的方式和讯息。注意,没有什么聚焦方式是所谓不正确的,但是如果你要得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则只有对准所要来调和的聚焦才是正确的,凡是聚焦到反面去的都是不正确的。   第一、   你以过去一开始的美好作为参考点,比对现在一切的      好景已经不在了。这种戏剧化的改变,这种鲜明强烈      的对比,强烈的占据了你的注意力。要知道你到底聚      焦在哪里,就看你平时跟人提起的时候,你是怎么说      的。如果你开口闭口都说“想当初有多好”,其实你      就是兜了一个圈子在说“看现在有多糟糕”,你必然      是聚焦在你不要的。   第二、   相对于第一点,如果你每次跟人提起的时候,你都脸      带微笑,并且把焦点聚焦在“以后你的人生也要象变      天前那么美好”,则你就是聚焦在你要的。一个最简      单的标准,检查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正确聚焦,就是      看自己是否“想到就会笑”。   第三、   这一句“而我最崇拜信任的父母亲和其他的所有长辈      都没能有效地处理好这件事情”就语带抱怨和质疑,      这样子的想法会有损于你们的亲密关系。如果你们目      前的关系不怎样理想,你要从释放这个带阻念头开始      做起。      第四、   这一句“我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很想做一些事情,可是      当时我是个小孩子”这句话有很强烈的无力感,感觉      上如果你当时年纪比较大的话你会比较有力量,那事      情就会不一样了。这句话不但充满无力感,而且还有      着很大的抗拒感。   第五、   这一句“眼看着事情发生难以接受,大人却没有任何      人给我以合理的解释,反而每个人都被打跨了”反映      你对大人面对问题的时候应该怎样怎样,有着很强烈      的批判。你觉得他们应该给你解释,你觉得他们不应      该被击垮??总之你觉得他们很不应该。你觉得他们      应该做得更好一点。你不放任他们,结果就是不放任      自己,结果难受的是你自己。   第六、   这一句很重要“我想我现在出现的很多难题,都与这      件事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你对上述经历验收的方式,      你觉得今天你之所以会这样绝大部分都是这件事情      导致的。而因为当时你只是个孩子,你没有力量改变      什么,而长辈又做了不当的回应,处理不好问题, 事      后又没有人来跟你交代说明??你把很多的想法纠      结在一起,所以日子久了就成了你的心结。      要走出来,其实你需要改变你的验收方式,也就是你对这段经历,如何向自己诠释。   第一、   越强调过去有多幸福,就越凸显目前有多痛苦。过去      的已经过去,感恩过去成就了今天的你,丰富了你人      生的阅历。这段经历未必是愉快的,但是的确让你经      验了不同的东西。试着去拥抱你的过去。   第二、   与其停留在“我小时候有多幸福”,不如聚焦在“未      来我的小孩会有多幸福”,因为经过了一件事,你更      加懂得小孩要的是什么,从一个小孩的视角看出去是      怎么样的。把你以前曾经拥有过的喜悦,都给你未来      的孩子留住吧。   第三、   不要怪罪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因为当一个人聚焦在负      面想法的时候,他是不可能会做出什么最佳回应的。      很多问题你的长辈也可能是第一次遇到,没有经验有      时候也不容易回应、处理得好。不管当时的情形是怎      么样的,你这样想就会马上让自己感觉比较好。告诉      自己说:他们也有他们的忧虑和恐惧,他们也未必懂      得如何作最佳的处理,给我也不一定能够完美处理,      每个人都是从他的经验中学习。   第四、   有些事情不是你年纪够大就能够插手的,因为很多事      件是别人创造出来的,不是你创造出来的。当你看不      过眼,插手进去的时候,情况不会更好,反而更糟。      因为当大家都聚焦在问题的时候,问题只会越变越      大。告诉自己说:每个人都创造他自己的经验,我即      使插手都是于事无补的。别把自己看成救世主,没你不行。如果有你在事情才可以摆平,请问你不在的时候又当怎的?   第五、发生了如果他们给你解释,很好;没有给你解释,也很好。人们会做某一种动作,往往是出于能量的带动,而不是每一种动作都是很有意识的举动。所以即使他们给你解释,也只是事后的合理化,而不见得是事实的真相。而且,从一个很超越的角度来说,也没有所谓的事实真相,因为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实相。你问每一个经历同样事件的人,他们的版本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实相。他们给你解释都好,你听到的也只是其中一个版本,没有哪一个版本才是唯一的对,因为每一个版本都是主观的!   第六、不要给自己任何理由去合理化自己今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即使这个理由很合理。每当你去合理化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是聚焦在你不要的东西。让你成功的合理化又怎样呢?你只会让自己在不要的经验中更加陷进去。   过去的让它过去,放任别人就是放任自己。你会走得那么辛苦,   不是因为这段经历,而是因为你对这件事情所涉及的各方面作了太多   的价值判断,而让自己心伤。   每当你把旧有的记忆重新激活,你就是重新再创造过去,把它带到未来去。   过去的不必去解释,也不必要别人来解释,因为解释是没有意义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每一种解释都是主观的、自私的、偏颇的、各执一词的。   不管表面上是什么事情导致了这段经历,其本质都是吸引定律把所有共振和鸣的人事物时空带到一起。任何人没有与之共振和鸣的,都不会进入你们的共同经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任何人是错的,大家都是共振和鸣的,只是在上述的场景与剧情,扮演不同的角色罢了。剩下更重要的问题是:发生了这些你不要的东西,你是否更清楚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东西?经过不要的对比,往往我们对于所要的会更加清晰。列出自己要   的,聚焦在这些上面,过去的让它过去。再也不要去解释“我今天会这个样子,因为??”。开始跟人家说“我今后要成为这个样子,因为??”当有一天你回头看回去,你会体会到一句话“一切都是好的”!   问题八:如何找到拥有的感觉?   CG 网友   我的问题是:   1. 如何找到正在拥有的感觉?   2. 如何正确的观想?   3. 如何感恩及操作方法?      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情绪是你的终极导航,只有你找到拥有的感觉,你才知道你是否已经把你的想法调到正确的频道上。   所谓调和能量,闭合频差,都跟找到拥有的感觉是脱离不了关系的。   而如果你不曾经验过、拥有过,你的确不是那么容易找到那种拥有的感觉的。   这就是为什么,已经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的人,会比较容易赚到人生的第二个一百万。人们以为说这是因为已经有第一个一百万作为资本了,钱滚钱,要赚取第二个一百万当然会更容易。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明智的,这只是很表面的答案。   因为一个人赚到一百万之后,有可能把这笔钱收着,怕会失去;他有可能拿这笔钱去投资,结果赔光了;他甚至有可能拿去赌,最后结果负债累累,反而欠了好几百万。   所以第一个一百万不保证会赚到第二个一百万,但是拥有了第一个一百万的感觉,的确有助于你继续吸引后续的一百万。   这就是为什么,暴发户一般上守不住他们的钱,他们的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把自己调到富有的振动频率。当他们一夕致富的时候,他们还是拥有匮乏的意识心态,结果过不了多久,钱不是赔光了就是被骗光了、花光了。   处在匮乏意识的人,一旦有钱,如果他不是把钱抓得特别紧,就一定是挥金如土,把钱散得特别快,各走其极,绝不中庸。   所以要找到拥有的感觉,有以下几个方法:第一、阅读已经拥有的人的成功传记。   比如说你想要拥有豪宅,那你读纽约房地产大亨Donald Trump 的传记、观看《飞黄腾达The Apprentice 》都有助于你迅速找到拥有的感觉。你没有经验过得你无法有那种感觉,但是经验过、正在经验的人却有很强烈的感觉。对这些人的讯息加以留意,都有助于你把自己调到对准他们的振动频率。你可以从中得知他们到底是怎样看、怎样想他们的人生、他们的世界的,而你会发现,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跟一般的人绝对是不同的,也正是这样子的差异,造就了他们成就的差异。   其中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追求的东西,跟你以为他们追求的东西,通常不是同一个东西。比如说唐纳川普,他已经是一个亿万富翁了,钱对他而言已经多到没有感觉。但是他每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就七早八早爬起身投入工作了。他追求的是一种扩大房产帝国的成就感,而不是追求更多的财富。从中你会得到一个启示:成功者锁定的愿景往往都比钱更大,所以相对的他们对钱的阻力就比较小,反而因为这样吸引来的钱更多。   当你用自然法则的角度来阅读成功者的传记,你会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第二、交那种已经拥有的朋友   这些已经拥有的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你可以看到他们眼中的世界,跟一般人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般的商人想的都是怎样打击对手来建设自己,但是成功的商人想的都是怎样在双赢的基础上,通过互相成全来建设自己。   这种看似违反常理的东西有时候很难通过书本来学习,但是如果你有一位这样的良师益友,他给你讲解几个实际的案例,你要找到双赢得来又很有安全感的感觉,就变得很容易。   第三、去相关的场合与环境,感染拥有的气氛   你想要体会有钱有闲之后的丰盛感觉,可以去五星级的酒店坐坐,叫杯咖啡,感染一下金碧辉煌的气氛。   你想要体会考研过关后上大学“由你玩四年”的生活,可以到附近的大学走走,找个学长给你做导游,感染一下大学生的惬意生活。   你想要感染在讲台上被万人拥戴的成就感,你可以参加安东尼罗宾与陈安之的课程,想象有一天轮到你上台演讲的感觉会怎么样。   当你找到那种感觉,其实你是否能够想象到那幅画面景象,是否能够视觉化,都已经不重要了。很多人以为吸引的重点在于视觉化,其实吸引的重点在于找到正确的感觉顺位,视觉化想象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帮助找到感觉顺位而已。   感恩没有什么操作方法,只是要找到一种感觉,一切就已经完事了,那种感觉叫作“有你真好”!   问题九:如何吸引来自己要的工作   Cherry 网友   我的10 年目标是开公司,将公司作为自己的投资对象以实现我的终极目标–成为一个亿万富翁。   我是学通信技术的,可是我对这个不感兴趣,于是我从事我感兴趣的职业–市场。   我在一家传销公司做了半年销售,感觉公司太小,不够规范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做销售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培养自己处理被拒绝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与陌生人的交际能力。   现在我想在一家大公司做销售,我对几家公司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有很好的员工培训计划,发了简历过去,也面试了几次,可是都没有最后成功的消息。   我的情况已经写清楚了,我的问题是:   我怎样才能吸引到我想要的工作呢?   大部分的人对于自己不要什么很明确,但是对于自己要什么却不是那么清楚。   理论上,当你越清楚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你就越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对,当一个人太过习惯于排斥自己不要的,对自己不要的充满敌意,久而久之,对于自己要什么,也变得很模糊了。   举个例子,你问十个人他们想不想有钱有闲?几乎全部人都会跟你说他们想。但是如果你接着问:有钱有闲之后你们要怎么过?为什么你们要有钱有闲?几乎毫无例外的,每一个人只能够回答得十分粗略:我要睡觉睡到自然醒;我要出国去旅行。去哪里旅行?还没有想好!平时要怎么过?还不知道!   当一个人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回答得很具体,那表示他在这个主题上聚焦得比较少,所以他只能够回答你很概略的东西。但是如果他能够回答得巨细靡遗,那表示他真的投入了大量的心力。   所以你问一个人他对目前的工作有什么不满,他可以回答你一大堆:上司太严、待遇太少、工时太长、环境太吵??每一样他都可以深入地跟你讲解每一个细节,如数家珍。但是当你问到他想要什么,他却讲得很含糊。   这表示什么?这表示,如果你也是这样子的话,你就是聚焦在自己不要的多过自己想要的。   那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把你不要的,都转化成你要的。   比如说,你觉得公司太小,不够规范化,我敢担保你可以来支撑自己这个论点是对的。   现在,我要你把上述句子转换成你要的,比如说:我下一家公司要有大规模、大格局的,而且凡是讲求标准化、规范化的。然后,把过去种种你不要的画面,转换成你要的画面。注意,重   点不是在于视觉化本身,重点在于找到那种感觉的参考点。接下来,检验一下你对工作的第一联想是什么?你见到人谈起工作的时候,是越谈越不高兴?是越谈越带劲?还   是越谈越没劲?当你想到下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是充满憧憬,还是充满无奈:没有办法,骑驴找马,不喜欢也得委屈做着先,不然就没有饭碗。在你动手翻报纸找工作之前,上述的步骤已经可以很准确地预知,你是否能够找到一份你喜欢的工作?当你谈起工作,你可以分兴奋地一一述说你完美的画面是怎样子的:怎样子的上司、怎样子的同事、怎样子的薪资、怎样子的假日??   在你能量调和之前,你采取的行动往往都是不具有生产力的。但是,如果你能够先跟着上述的指示,先确立一个正确的、喜悦的感觉源点,你接下来找工作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甚至,你要相信,当你调和得好的话,你不一定是要找工作的,   可能工作是会上门找你的!当你谈起工作就兴致勃勃,工作就吸引得很快。当你谈起工作就兴致缺缺,工作就吸引得很慢。你越热爱你的工作,你的工作也就越热爱你!因为同频共振同质   相吸!   问题十:你到底应该观想得多具体   Charislung 网友   紫雨老师:   知道吸引定律後,回想从前也非常爱想像,而且是带住十分热切地想,但不知为何我所想的美好事情却一个一个破灭,当时都是带住快乐的心情去期待著,不知是出了什么问题会有这样的结果.   亦因上述的情况,我已有好一段日子,没有去想自己想要的东西,直到知道吸引定律,我想从新开始去学习想像,把更美好的事物去吸引到我的生命.   Andy 网友   紫雨老师您好   如何精确运用自然法则吸引并创造且拥有心中所想要及描绘的感觉及真实的环境   既然宇宙的自然法则可以如阿拉丁神灯般的听从并满足我們的愿望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呼唤出心中的阿拉丁神灯使得心想事成   Qalao 网友   我真的很想知到   我本来是个爱做白日梦的人,经常想自己没有的东西,想的很开心的.但是自从接触自然法则后就连白日梦都很刻意,很难想的开心了???   做白日梦跟自然法则说的想你想要的一样吗>>>>=? 白日梦好吗??????????   谢谢老师!!!!!   伏邪网友   请问紫雨老师,如果常做观想会不会得幻想症呢?你说潜意识的图象如果没有牵动情绪那便不起作用,如果产生了莫名的情绪,但没有图象,这时吸引定律还起作用吗?   很多人在学习吸引定律的时候都会提出一个很常见的问题,那就是:   “当我在进行观想的时候,到底应该观想得有多具体?”   “观想是不是一定要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如果我观想的没有彩色怎么办?如果我观想不到细节怎么办?”   “如果我根本不擅长于观想视觉画面怎么办?那我要吸引我要的东西还会有效吗?”   对于视觉化的想象,人们赋予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不管是成功学、催眠、灵修、静坐还是什么其他的课程都好,往往都有强调观想、想象、视觉化的重要。   从自然法则的角度来说,一切东西适合还是不适合的终极标准取决于你个人的情绪导航。   当你想象到你要的东西,感觉会很好;当你想象到你不要的东西,感觉会很糟。但是,是否任何时候都应该想象得很具体、想象的很清晰呢?   答案是不一定。   比如说,你想钱想疯了,因为你缺钱缺得慌了。这个时候,如果要你想象你拥有一百万,很快的你将会感受到强烈的情绪反弹!   你会觉得很不安、很不爽。当你目前正在活在一个缺钱缺得很慌的实相,太过丰盛的画面,往往会适得其反。   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你把画面改换成你成为百万富翁之后的惬意画面:到处走走旅行、吃喝玩乐、放松心情,马上的你会感觉到反弹力大大降低。   但是,如果你已经很长时间窝在一个小镇里,哪里也不能去,一来你缺钱,二来你必须工作走不开(还是因为缺钱所以不得不工作), 则上述的画面虽然让人愉快,但是很可能你也无法全然融入享乐的画面。   当然,如果你觉得上述的画面感觉很舒服、很棒,那就表示至少你缺钱的情况还不算太坏。   取决于你目前活在什么样的实相,同一个画面会给不同的人引发不一样的感觉。如果画面所描绘的丰盛,跟你所经验的匮乏,频率差距很大,你就无法从这样子的想象得到任何好处,相反的会得到坏处,因为它还是进一步提醒了你,你目前的匮乏。   这个时候,你再把画面调整一下。你不要想钱,也不要想豪华的画面,去想一个附近你常常去的休憩地点。它可以是海滩,也可以是山上,也可以是树林,总之就是一个你想到就会笑的好地方。   有一点比较让你难以置信的是:你并不一定要想着你要的东西它才会来,只要你不想与之抗拒的想法就可以了。   换句话说,你并不一定要想着钱,钱才会来。你也不一定要想着豪华的生活,你才得以经验豪华的生活。   任何你想要的,就在你愿望升起的那一刹那,宇宙都已经替你记住。只要你后续没有去聚焦对抗性的想法、不调和的想法,那么在零阻力的状态之下,得到所要将是不可避免的东西。   创造的重点不在于画面,只是画面有助于帮助我们明确化、具体化我们要的东西是什么。画面也有助于激发相应的感觉,帮助我们找到放任的感觉顺位。   但是,你能够从一幅画面得到多少的受用,是取决于你跟它之间的频率差距有多大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上了成功学、催眠学之后,反而得到反效果!   因为当你重复输入你不相信、不放任,并且有所抗拒的字句与画面,你只是持续在激活你原有的匮乏的那一面。本来还觉得没什么,一经自我确认带的强力输入,一经梦想版的强力输入,反而越想到别人的成功,就越觉得自己失败!   所以,一般的指导原则是:尽可能具体的同时而又感觉良好。   当你想得越具体,能量就流动得越快,如果你无法对等地放任能量的流入,你就会觉得很不愉快。当你的信念跟不上你的意愿的脚步,你就应该放慢下来,退一步,回到比较笼统弹性的地步。   比如说,你跟自己讲你要在一年之内赚到一百万,但是你根本就不相信,于是情绪强烈反弹。但是当你退一步,撤掉时间限制,跟自己说:总有一天我要赚到一百万,于是你开始觉得很舒服。于是你就知道,你应该具体到什么程度?   感觉舒服就表示调对了,感觉不舒服就表示能量失调了!   所以,你到底应该观想得有多具体,就看你能够观想到多具体的同时感觉保持良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23:03 , Processed in 0.31531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