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46 编辑
木心御虎 唐代华州慧日寺的法尚和尚,三十七岁时出家。他过去在家时,曾经从事打猎。一天,看见树林里时时放光,心中惊异,下马仔细察看,仅是一截约一尺多长的朽木在发光,后来又去打猎,看见原地方还在放光,心中觉得稀奇,便把前次捡得朽木放置在树枝上,回家去了。
途中遇着一只虎,他驰马去追赶,不料弓弦断了,没有可代替的武器;这时猛虎回头扑来,他惊惶逃跑,马突然跌倒了,人就落到地上;自料将被老虎吞食,不能幸免的了,吓得失魂落魄,神志昏迷。
在迷惘中,看见一位形状丑陋的和尚出来追赶猛虎。他便问:“你是什么人?”回答说:“我是地藏菩萨。树林里的朽木,就是我的身体。你的曾祖父曾在这里建寺造像,现在寺庙已经破败,我的像也朽坏了,只剩下像内的木心。你是他的曾孙儿,所以能看见我的光明。现在我是来搭救你的。”过了许久法尚才清醒过来。定神一看,马还站在那里长鸣,猛虎已无影踪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他深切忏悔,便在放光的地方,建造慧日精舍,把朽木粘合上泥土,塑成地藏菩萨像,使法灯能持续下去。
法尚和尚七十八岁那年的二月十四日,告诉众僧说:“地藏菩萨来到我的房里,说我是弥勒三会说法中第二会得道的人。
此刻舍报身,好可生忉利天,我对菩萨说:“天上是五欲境界。快乐无比,万一迷失菩提,难望成佛。我只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菩萨回答说:“随你所愿吧。如果想往生净土上,应当专心致志地念阿弥陀佛一日一夜,即得往生。”我听后,从昨天起,专念阿弥陀佛,现在我要往生净土了。”说完,合掌面向西方,安然而逝。
刻像荐亲 唐代陈都督的小女儿,自幼丧母,日夜思念,以未能相见,心想自杀。都督宽慰她说:“我也是你的亲人,你母亲虽死,父亲还在,怎么不饮不食,要想绝食而死呢?你如果思念亡母,可以造地藏菩萨圣像,祈求救拔母亲的罪苦”。随后,便拿出钱财,雇请匠人雕刻一尊三尺高的圣像。
女儿又对父亲说:“我希望将圣像安放在母亲寝室中,那末,当我想见母亲时,就可见到圣像。”父亲怜悯她,依从她的请求,就腾出寝室,安放圣像。女儿便日夜礼拜供养,祈求救拔母亲的罪苦。
一次,梦中见到一位和尚对她说:“你母亲现在焦热地狱中。从前我现女身时,父亲名尸罗善现,母亲名悦帝利。由于母亲死后,在地狱受苦;我因此发菩提心,誓愿救度众生的罪苦。现在感你的孝心,我已到地狱去,为你母亲放光说法,拔救罪苦,使她已得生天。”
陈女看见和尚衣服焦黑,问他是什么原故。和尚说:“当我入地狱时,猛火炎炎,以致衣服被熏焦了。”陈女听后,知道母亲确已生天,悲喜不已。便终身不嫁,奉侍佛法。
浑身似口挂虚空,不论东西南北风, 一律为他说般若,叮叮咚咚叮叮咚。 “铃铎” 是佛教法器之一,也被称为“手铎”、“手铃”、“宝铎”、“风铎”、“檐铎”等,通常用“金、铜、铁”等金属制造。“铎”即大铃,“檐铎”是挂在佛寺殿堂、宝塔檐角上的大风铃。 铃铎以音声做佛事,表惊觉、欢喜、说法三义。《大般若经》卷第一云:“垂天花盖,宝铎珠幡,绮饰纷纶,甚可爱乐。”《佛说无量寿经》云:“... ... 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曜,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 ...” 风吹宝树、宝网、宝铃声,是西方极乐世界演畅妙法的清和雅音之一。 在佛堂或佛塔、寺院供养铃铎,风吹铃响,以此妙音供佛,其功德有: 一、端严无比;二、妙音适悦; 三、声同迦陵;四、言辞柔软。 五、见皆欢喜;六、得阿难多闻; 七、尊贵自在;八、美名流布; 九、往来天宫;十、究竟圆寂。
目前博山正觉寺大雄宝殿、宝塔、四菩萨殿、药师七佛殿、钟楼、鼓楼等殿堂的飞檐都已悬挂了檐铎,每当我们从殿堂旁经过,叮叮当当……清净和雅的铃音在微风中鸣响,声声敲打在我们的心上,洗去尘劳,感受清凉自在和禅悦法喜。 博山正觉寺殿堂悬挂的檐铎由纯铜制成,上面精铸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每一声铃响,都在虚空中播洒着观世音菩萨的清净慈悲和智慧庄严。
佛经故事:
宏亮的声音 释迦牟尼佛在说法的时候,有一位比丘起来问佛陀道: “佛陀!我们的世尊!善和比丘,以什么因缘,会长得那么丑陋?可是,他的声音却是那么清脆和雅?而且,在同道中,很快就获, 证罗汉果,请佛陀指示!” <, FONT face=宋体 size=4> 无论什么问题,佛陀都能为大众解说。佛陀说道:
“你们要知道,善和比丘,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人的寿命有四万岁的时候,也就是拘留孙佛在世度完有缘的众生而进入涅盘后,当时的国王,得到佛陀的舍利,就招来很多土木工人,要建造一座巍峨的七层宝塔。 这时,有一个工人,对同伴说:“仅仅几粒舍利,国王为什么要建筑这么大的宝塔来供奉?这样,不是既浪费金钱,又浪费人工。” 同伴们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并劝他别多嘴。因为建塔是好事情,不要出口破坏。当宝塔快完成时,那工人又再生起轻慢心,但没有人理睬他。七层宝塔终于完成了,很多来观光的人,都异口称赞,生欢喜心。这时,那个造塔的工人,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该对庄严的宝塔,起轻慢心。为了忏悔前罪,他办斋供众,多结善缘,, 并且在塔尖上,行大布施,悬挂一个金铃。 弟子们!当时起轻慢心的,就是现在的善和比丘。由于他的轻慢佛塔,所以有丑陋之身的果报。后来他能够悔改,并奉献金铃,所以今生他有和雅的声音,使听到的人都能觉得心情舒畅,感到欢欣。 (本文转自网络)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