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生热”的兴起,食素之风愈刮愈盛,酒店、餐馆也应时推出了各种素食餐饮。悄然传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时尚的标签。
素食,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素食比较宽泛。在之前,吃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于宗教的,食素的出发点是为了不吃肉,不吃肉的目的是为了不杀生。这也正是狭义上的素食,即严守素食主义者。而如今广义的素食,更多的是一种健康乐活的生活方式,与宗教信仰的关联不大,只是习惯,只是喜欢。广义的素食所提倡的,也并非完全食素,它讲究的是饮食搭配,健康养生。素食,已然变成一种生活态度。
素食人群:预谋推广一场非暴力的素食运动80年代,素食在我国还限于佛教徒的小圈子里,但随着素食者队伍的不断发展,素食运动在全球蓬勃发展。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知识分子、白领、大学生成为素食运动的主力军。这些人群和传统的素食者不一样,他们代表的是新素食者。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不为了单一的宗教信仰而食素,而是更关心动物的权利、在意自身的健康,为全球暖化而担忧,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唤起公众意识的觉醒。这些新派的素食者正尝试用各自的方式去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他们雄心勃勃,正推动一场非暴力的素食运动。
严守素食主义者代表人物:陈文,男,35岁,都市白领。所谓严守素食主义者,大抵与寺庙里的修行者并无二异。避免食用所有由动物制成的食品,例如蛋、奶类、奶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我也不使用动物制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动物性成份的化妆品。若不是一场因为变质动物食品引起的大病,我不会成为严守素食主义者。那是两年前,当时我就想,也许那场病就是那些死在我们口腹之中的动物们给予我的报复和警醒,所以我开始收敛自己的肉食欲望,日渐践行素食主义。成为一个严守素食主义者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从初时对于肉食的贪恋,到现在对于素食的享受,这是从身到心的一次洗礼。我很享受。
苦行式素食主义者代表人物:林雪梅,女,45岁,公务员。我婆婆十分信佛,所以50岁以后就一直食素,直到现在85岁了,还在坚持。我知道传统上的素食主义者,有些人并不介意食用蛋制品和奶制品,但婆婆一直坚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进行素食,不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盐。婆婆80岁那年,我公公去世,之后婆婆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应该说,我是在婆婆的影响下开始吃素的。起初只是觉得单独给婆婆准备素食实在是颇费周章,所以才索性全部准备素食,渐渐地倒是发现了食素的好处。如今若是有人问我食素的感受如何,我定是满心的赞许。确实,食素后,身体和思维都比以前更加敏捷,婆婆85岁了还精神矍铄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至于为什么食素会使身体和思维都比以前更加敏捷,我想或许是因为以前身体消化肉食太费精力,而素食更纯粹,也更简单,反而让身体和思维都除却了负担。
自由素食主义者代表人物:李沁,女,22岁,大学生。我是标准的食肉动物,三餐无肉不欢。可是,当我身上的赘肉几乎快要与我吃进肚子里的肉食等重时,我知道,我必须努力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这个决定不管是产生还是践行,都颇有些难度。然而,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些看似不得已的决定,倒是会收获意外的惊喜。食素便是其中之一。起初食素,我纯粹是为了减肥。但我还是自由的,因为没有信仰上的严守,也便没有了思想上的包袱和饮食上的素食定式。倒是有一次,一个学长以为我食素,请我去了一家素食餐厅。我在那家素食餐厅吃到了一道纯素的汤水:冬瓜莲叶汤,素食中的汤与那些老火汤相比自然是寡淡了很多,但是滋味却并不差。清澈的汤盛放在一只玻璃的容器中,更显得晶莹,里面有微微发白、透明的冬瓜片,还有两片莲花,浮在汤水上,我见犹怜。取一勺放在口中,闻到一股莲叶的清香,却又不见莲叶的影踪。问了厨师才知道,原来汤是由莲叶煮成的,为了去除莲叶本身的一些涩,还另外添加了一些特殊原料,做成的汤就有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于是这便是我理解的素食:其中有莲叶之清香,却并不见莲叶的形状;有莲花漂浮其上,却仅仅是点缀。莲花与素食之间的凡此种种,令人心生清凉。在我看来,素食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态度,简单叫人口感纯净,素食令人心地平和。于我来说,素食还能塑体,倒是一举数得了。
记者后记:素食,表现出了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朴归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获取天然纯净的均衡营养外,还能额外地体验到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和欲望的愉悦。而在素食主义者的族群中,乐活一族或许对素食的理解更加妥帖一些。他们不像严格素食主义者那样极端,也不像一些素食馆那样仿荤。诚如爱因斯坦所说:"我认为素食者所产生的性情上的改变和净化,对人类都有相当的益处,所以素食对人类很吉祥。"对于奉行新素食主义的乐活一族来说,信奉吃素仅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