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36|回复: 14

[大德开示] 念佛圆通法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3 编辑

念佛圆通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源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五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此经乃是修定学禅者必读经典,简称“楞严经”。经中二十五位菩萨各述自己的修行方法,其后由文殊师利菩萨评论,认为对于此世界众生而言,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最为殊胜。   唯时至今日,去圣日远,而社会型态亦逐渐转变为繁忙多事的生活方式,再要寻求以前农业社会的那种安闲清静生活似难可得。是故现代人若修耳根圆通法门,每日最多亦不过一至二小时而已。除非善修静观之人,并能寻找到若干方便善巧之方法助行,否则不易成功。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在楞严经中之评论,认为是仅次于观世音菩萨之耳根圆通法门;末学以为此法最适合忙碌的现代人,而这个念佛法门在近代也得到许多人的提倡,不乏教界大德著文叙述或发行录音带。   末学以禅为宗,初期摸索多年不能得入。盖因执行业务极为繁忙,心识散乱。虽然每日抽空打坐,至多亦不过一小时。稍有所得,亦只是静中的工夫;才下蒲团,纷然失念,是故,连个禅边亦摸不著,遑论参禅。直至一九八八年末,修得此无相念佛法门之后,才算找到禅门所谓的“无门之门”。自一九八九年五月起,开始参禅,凭藉此念佛圆通之工夫,锲而不舍,睡不知眠,食不知味,达十八个月之后,才能进入禅门。   近代人参禅之所以不能得力,多因定力不足所致,尤以动中工夫之缺乏为甚。且举话头禅为例:依虚云和尚开示录所载:   “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就是一念末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是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迥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换句话说,必须有能力安住在一念未生之际,才有可能看话头。也就是说,必须有能力看见自己所参的那一句话的前头,才叫看话头。若是嘴念或在心中默念,或以心识推敲“念佛是谁”,就叫看话尾,因为“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已经过去了。所以虚云和尚说:“然而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于参禅看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著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   行者若有看话头的能力,即有能力参禅。若犹不能,便应赶快增强定力,修学动中的工夫,使自己具备在日常生活中看话头的能力,再来参禅,可使道业迅速增益。   公案与话头,是二而一,需有一念不生之工夫始得。是故,虚云和尚又说:“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人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做不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   接著又说:“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作》;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又说道:“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来专讲看话头。其实都一样;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就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末生前,就是话头。”   从以上虚云老和尚的开示,便知参话头、参公案,皆需具备一念不生的工夫才叫参禅。而这一念不生,是对一般人而说的。真有这种工夫的人,便知其实是“一念相续不断”。   禅门是无门之门,强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念念之中不离语言文字、心识思惟,如何能悟呢?即使有幸在具眼禅者的逼拶引导下得悟,也大多不能保任;不过几十分钟、几个时辰或几天之后,悟境就退失了。其故安在?在于定力不足,也就是动中工夫不够。   对于修净土的人而言,动中工夫一样重要。现今,修净土法门者极多。不论持咒、持名、修十六观,若缺乏动中的工夫,便不容易成就。   偶见持名念佛十几年的老菩萨,被问及:“有没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时,往往面色凝重,不敢答话,似乎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迥向发愿往生,或修得一心不乱的工夫?平时若犹不能,何况临命终时,诸苦逼迫呢?于是心中旁徨忧虑,不可终日。   念佛人如此,持咒、修观的净土行者亦复如是。其根本原因乃是缺乏定力所致。三藏十二部:佛所说者为经,主要是教人修定。(律是佛所说戒,论是菩萨说慧)所谓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在在莫非教人修定,可知定力的重要。若具备定力者,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并非难事,何惧不能往生呢?而这种动中及静中的工夫要如何修?依末学之经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最好的方法。   此外,念佛应当从有相到无相,由权宜入实相。是故念佛人应当了知念佛有三种:   一、念化身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所载持名念佛。若得持名念佛三昧,感应时即见阿弥陀佛化身。   二、念报身佛:即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十六观之修法。若得观想念佛三昧成就,便见阿弥陀佛报身庄严相好,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乃至极乐世界之依报庄严。   三、念法身佛: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忆佛念佛”无相念佛。若得无相念佛成功,因“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者,但发至诚心、深心、迥向发愿心,必可得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也。若未见性,但能善解方等经典之义趣,而于第一义,心不惊动,迥向往生者,可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中生也。虽未见性,亦不解第一义,但能不谤大乘,深信因果,而发无上道心者,亦可得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下生也。(注一)   但上品下生人在极乐世界修行时间极长远,所得境界亦复远逊于上品上生及上品中生,行者当自审察。   所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若无更殊胜之法门时,当“老实”持名念佛。若有胜于持名念佛之法而有幸得闻,当求殊胜之法,以求上品上生;莫以上品下生或中、下品往生为足。心大之故所见则大,谓之大念见大佛,非大声念佛也。   又:念法身佛非仅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一法,尚有多法亦属念法身佛,皆是无相之念佛法门。限于篇幅,仅举佛藏经(大正藏、经集部第二卷)所载部份经文为例,可窥一斑:   “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无质量也)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   “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空、毕竟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如是法中,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   “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贪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念佛名为破善不善一切觉观,无觉无观、寂然无想,名为念佛。何以故?不应以觉观忆念诸佛。无觉无观名为清净念佛。”   “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何以故?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相,是名真实念佛。”(摘自《无相念佛》) 末学有《《无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真假开悟》》,《《禅——悟前与悟后》》等佛学法宝,请有需要的同修在后面跟帖中写上邮箱地址,末学会发给您。 阿弥陀佛!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无有 + 1 赞叹赞叹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20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3 编辑

感恩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0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3 编辑

阿弥陀佛

无相念佛.txt

76.81 KB, 下载次数: 182

念佛三昧修学次第.txt

275.9 KB, 下载次数: 193

大乘无我观.txt

129.51 KB, 下载次数: 18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3 编辑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33 编辑

赞叹不已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18:55 , Processed in 0.440527 second(s), 21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