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0|回复: 1

[大德开示] 空如来藏 不空如来藏 空不空如来藏一一乘一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54 编辑

空如来藏

不空如来藏

空不空如来藏 一一乘一法师

如来藏《楞严经》叫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一、空如来藏

二十五有空,就是十八界空,再加上地水火风空五蕴,一共三十空,就是三十个毕竟空,眼耳鼻舌等假相不是没有,虽然有却是假相,就是它是生灭变化、无常、不可得的,由很多邻虚尘组成,缘起性空,缘起无自性,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缘起无有自性,就是叫毕竟空,故谓之空如来藏。 二、不空如来藏: 不空如来藏是富楼那问佛问出来的,说既然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毕竟空,那为什么又有一切众生、山河大地?这是怎么出来的?佛在这里讲了觉明明觉。佛问富楼那:你认为是觉明还是明觉?富楼那说:当然是觉明了,因为本觉不明,要明它才觉的。这就是无始的一念无明,佛说一切山河大地从一念无明而生。 不空如来藏是假有,分为世间法相续、业力相续、众生相续。《楞严经》讲这些相续存在看起来是有,但透视以后全是假有,是纸老虎,毕竟空。山河大地等看得到,摸得着,但因他们的缘起是空,是假有,所以叫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看一切色相都是假有,天台宗叫假观,假观看一切东西都是假的,一切全是假有,纸老虎。

无量无边众生由业力相续造无量的业,无明造无量业,业力相续就有世界相相续,世界成住坏空,最后空了,住一段时间再有、再空。人是生、住、异、灭,一切万法都是假有,故名不空如来藏。回归毕竟空,假相都是法身、妙真如性。看到有的毕竟空,看到空的也是毕竟空,你就不怀疑、不执着、不矛盾,就能起心动念都是毕竟空。

三、空不空如来藏:

既是空的,又不是空的,非空非有,空就是有。一切不空的东西,透视后都是假相,空的,而空的东西又能显现万相,谓之空不空如来藏。

《金刚经》“讲有以显空”,“讲空而显有”,要不即不离,不即是不粘着,不离是不离开假相,不离开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娑婆世界,当体毕竟空,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叫不即不离。当碰到事情,不逃避现实是不离;不要把事情当真,粘着上去起烦恼,叫不即。不粘着起贪、嗔、痴,也不要离开、逃避因缘。该上班上班,该做妈妈做妈妈,该做媳妇做媳妇,尽自己的责任,做好你应该做的事情,你的习气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磨掉,做到不即不离,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如果能够明白三个如来藏,就是前面所讲的八识以及比喻,七处征心,十番显见这三个如来藏,你若毫无疑问完全听得清楚,完全明白,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圆融无碍,毫无矛盾,性就是心,心就是性,起心动念就是性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四十七】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海仁老法师 2012-05-22 17:34

汝犹未明,是佛责阿难执相忘性,亦因阿难等犹未明故,佛于下文广示阴入处界,无非藏性。一切浮尘,诸幻化相,是明因缘生法。浮尘之义有三, 一拣非实尘,六根所对六尘,如空华水月,镜像灯影,本无所有,故曰浮尘。 二是指浮凸之尘,即六种尘境,各有形相,浮突不平。 三指六种浮尘根,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见,各有形相可见,故曰浮尘。无而忽有曰生,有而归于无曰灭。诸浮尘法,因缘和合则生,因缘别离则灭;灭而后生,生又复灭,故曰一切浮尘诸幻化相。此等幻化之相,皆由吾人,一念妄觉幻现,来无所从,去无所住,如翳眼之见空华,华本不生。又如赤眚之见灯影,灯又何曾有五色圆影? 故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此明因缘生法,当体即空。 幻妄称相,是明因缘即假,因缘生法,既无实体,徒有假名假相而已。 其性真为妙觉明体,是明因缘即中。其性指一切浮尘诸幻化相中之性,浮尘幻化之相虽假,而其性本真,确是众生本具之妙觉明体。 此体无相而能现诸相曰妙;虽现诸相,仍本觉湛明,为诸相所依,故曰觉明体。 如狂华之依空,空本无华,而能为狂华之所依;即狂华之处,便是虚空,非离狂华,另有虚空,故曰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如是,是承上起下;乃至,是推广之。紧接上文,如是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尚且皆相妄性真,以此例推,世间诸法,无不相妄性真。世间诸法虽多,不出阴入处界四科,而四科又不出色心二法。五阴是数法立名,亦名五蕴。罗什法师,取盖覆为义,译名五阴; 玄奘法师取积聚义,译云五蕴。合之可谓众生因迷染而积聚色等五法,而盖覆本具之真性理体,故名五阴,或五蕴。六入,是眼等六根,以能揽取前尘,故名六入;又能生识,故亦名六根。六根为内之六处,六尘为外之六处,内外合称,名十二处。内六根外六尘,互相对立而生六识,各各分疆划界,名相俱异,名十八界。此即前文所谓:‘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四科不外心色二法;心色二法,俱不离因缘。因缘有染净,以迷染因缘和合,虚妄有九界四科生,则佛界四科灭;以悟净因缘和合,则佛界四科生,而九界四科灭。以虚妄有生故,生则非生,即前文:‘当处出生’。以虚明有灭故,灭亦非灭,合前文‘随处灭尽’。但因虚妄生灭,故有假名假相,合前文:‘幻妄称相。’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悟得两字,全无实法,不过因于迷失而言之耳。所谓:‘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此之谓也。 殊不能知以下,是显性真。亦即上文:‘其性真为妙觉明体’。此相妄性真之理,唯佛与佛能知,诸大菩萨分知;其余九界圣凡,皆不能知。内之根身似有去来,外之器界似有生灭,实则其性本如来藏;如华性即空性,空性何曾因狂华之生灭而有去来?藏性亦然。 四科相有生灭,性无变动,谓之如;性虽不变,而能随缘,谓之来;四科唯是一心,一心总括真俗,谓之藏;此如来藏,即生佛同具之本觉理体,此理体周遍一切时,无生无灭曰常;用遍一切处,无去无来曰住;相妄性真,寂照不二曰妙明;三世不改,四相不迁曰不动;竖穷横遍曰周;无德不具曰圆;一心圆具三谛,三谛不离一心曰妙;此理历劫不坏曰真;此心不因众生往返生死,而动摇丝毫曰如;不因众生沉溺烦恼,而更改分厘曰性。此性虽常住妙明,虽不动周圆,虽属妙真如性,但众生从来不知,故曰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或问:佛界之性,可名为真,而九界众生,全属迷染,云何亦名性真。佛顶文句云:‘醉见屋转,屋实不转;迷南为北,方实不移;狂走怖头,头实不失;疑绳作蛇,绳原是麻;全水成冰,冰性元湿;清水成浊,浊外致水。故曰:‘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谓观性家之相;则无相非妄,故十界皆得名妄。若观相家之性,则无性非真,故十界皆得名真。’ 性真常中等四句,明真本无妄。真常性中,本无迷悟,亦无生灭去来;既无生死可了,亦无菩提可证。众生迷时,求迷相固不可得; 即诸佛悟时,求其悟相,又何曾得,此即空如来藏。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有灭,是不空如来藏。 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即空不空如来藏。

发表于 2012-6-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54 编辑

感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8:25 , Processed in 0.29419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