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35|回复: 6

转-【叮咛】若要 菩萨直接给汝福报 请先看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叮咛】若要 菩萨直接给汝福报 请先看这里!《菩萨善戒经》卷第六(节录)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无障者。

  菩萨摩诃萨 见来求者 作如是言 善男子 汝今若能 供养三宝 父母师长 沙门 婆罗门。所须之物 若衣若食 床卧病药 华香璎珞 幡盖伎乐。田宅屋舍 仆使乘用。资生之物 悉当与汝!

  若有众生恐怖畏忧惧。菩萨语言 汝今若能 供养三宝乃至婆罗门者。我当给汝 衣食所须 乃至一切资生之具。亦当救汝忧惧之事。

  若有病者 亦复语言 汝今若能 供养三宝乃至婆罗门者。我当为汝 求觅良医 瞻病好药 衣食乃至资生之具 令汝病愈。

  如是众生 若能信受 菩萨语者!菩萨当作 种种方便 必令如意

  若不受者。菩萨尔时则修舍心。

  若有信受 菩萨 不为称意作者 得罪要是同修们 信受《经》中菩萨的话,而且也做到基本的世间善法-供养父母、三宝等。 您向菩萨求愿,绝大部分 菩萨会想尽办法 让你如愿的!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菩萨先教 供养三宝 父母师长 持戒精进。为调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先受语 后不受者。以怜愍故 则现瞋呵 非实恶心。

  若不施物 不为作使 非实嫌恨。为调伏故。是名 无障、不动。


  心相似者。

  菩萨若得自在之身。若王大臣多有眷属。先唱是言。若我境内及家中人。其有不能供养三宝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毁戒懈怠。我当断其衣服饮食。打骂系缚闭之牢狱。若杀若摈。嘱付大臣使令鉴察。知谁持戒 知谁毁戒。谁能供养父母三宝。谁不供养父母三宝。

  尔时众生 以怖畏故 远离诸恶 修集善法 似菩萨心。是名相似方便。


  报恩者。

  菩萨 若受檀越 衣服 饮食 卧具 病药 房舍。若多若少。或遭恐怖有人救解。或遭病苦有疗治者。或闻说法破坏疑心。菩萨摩诃萨以念恩故。悉教是等 行于善法。是名报恩。菩萨说法众生闻已。即能供养三宝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等。持戒精进。是名报恩

  寂静者。

  菩萨摩诃萨安住毕竟菩提地中。修集寂静菩提之道 生兜术天。当知不久 下阎浮提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众生闻已 悉发愿言。如是菩萨成佛之时。我等当于是佛法中出家学道。

  尔时菩萨下阎浮提。托生刹利婆罗门家。为众生故舍五欲乐。出家学道 修行苦行。为苦行者 生于恭敬。破苦心故。修苦行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坏声闻、缘觉 菩提心故。既成道已默然而住。释梵天王来劝请故。梵天启请。为令众生于正法中生尊重故。尔时世尊即以佛眼观诸众生然后说法。佛眼观者为破恶名故。所谓众生说言。如来但为梵王劝请非为怜愍。若以佛眼观于众生转法轮者。为破众生邪恶轮故。转法轮已集众制戒。为令众生得解脱故。是名菩萨寂静方便。为令众生得信心故。未入佛法者令得入故。未熟众生令得熟故。已熟众生得解脱故。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沙门、婆罗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八十六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五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云何于一切法非实有中无着无碍,应勤修学、应正觉知?”
  佛告善现:“一切法者,谓善法非善法、有记法无记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共法不共法,诸如是等名一切法。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一切法非实有中无着无碍,应勤修学、应正觉知。”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世间善法?”
  佛告善现:“世间善法者,谓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及婆罗门,敬事师长,若施性福业事,若戒性福业事,若供侍病者俱行福业,若方便善巧俱行福业,若世间十善业道,若[月+逢]胀想,若脓烂想,若青瘀想,若异赤想,若破坏想,若啄啖想,若离散想,若骸骨想,若焚烧想,若世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若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入出息随念、寂静随念、身随念、死随念,此等名为世间善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非善法?”
  佛告善现:“非善法者,谓害生命,若不与取,若欲邪行,若虚诳语,若粗恶语,若离间语,若杂秽语,若贪欲,若瞋恚,若邪见,若忿,若害,若嫉,若悭,诸如是等名非善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有记法?”
  佛告善现:“一切善法及不善法,名有记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无记法。”
  佛告善现:“若无记身业、语业、意业,若无记四大种,若无记五根,若无记六处,若无记无色诸蕴、界、处,若无记异熟,诸如是等名无记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世间法?”
  佛告善现:“谓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善(别本或无“善”字)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十二缘起,诸如是等名世间法。”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出世间法?”
  佛告善现:“谓三十七菩提分法、三解脱门,若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若有寻有伺三摩地、无寻有伺三摩地、无寻无伺三摩地,若明解脱,若念正知,若如理作意,若八解脱、九次第定,若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别本或作“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若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佛不共法,此等名为出世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沙门、婆罗门?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四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云何一切法中无碍相,应学、应知?”佛告须菩提:“一切法者,善法、不善法;记法、无记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共法、不共法。须菩提!是名一切法。菩萨摩诃萨,是一切法无碍相中应学、应知!”(此下为法数纲宗,略分小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世间善法?”佛告须菩提:“世间善法者,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敬事尊长。布施福处,持戒福处,修定福处,劝导福事,方便生福德,世间十善道。九相:胀相,血相,坏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善,念安般,念身,念死;是名世间善法。”“何等不善法?”“夺他命,不与取,邪淫,妄语,两舌,恶口,非时语,贪欲,恼害,邪见;是十不善道等,是名不善法。”“何等记法?”“若善法,若不善法,是名记法。”“何等无记法?”“无记身业、口业、意业,无记四大,无记五众十二入、十八界,无记报,是名无记法。”
  “何等名世间法?”“世间法者,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名世间法。”“何等名出世间法?”“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三无漏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三三昧: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明、解脱、念、慧、正忆;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是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是三背舍;过一切色相故,灭有对相故,一切异相不念故,入无边虚空处,是四背舍;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是五背舍;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是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是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八背舍。九次第定,何等九?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灭诸觉观内清净故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二禅;离喜故,行舍,受身乐,圣人能说能舍,念行乐,入第三禅;断喜乐故,先灭忧喜(喜字应作苦。)故,不苦不乐舍,念净,入第四禅;过一切色相故,灭有对相故,一切异相不念故,入无边虚空处;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复有出世间法,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是名出世间法。”“何等为有漏法?”“五受众、十二入、十八界,六种、六触、六受,四禅乃至四无色定,是名有漏法。”“何等为无漏法?”“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智,是名无漏法。”“何等为有为法?”“若法生、住、灭;欲界、色界、无色界,五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智,是名有为法。”“何等为无为法?”“不生、不住、不灭,若染、尽、瞋尽、痴尽,如、不异、法相、法性、法住、实际,是名无为法。”“何等为共法?”“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如是等名共法。”“何等名不共法?”“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不共法。”菩萨摩诃萨于是自相空法中,不应着,不动故。菩萨亦应知一切法不二相,不动故。是名菩萨义。”

  ﹝论﹞

  问曰:须菩提何以故先问世间善法,后问出世间法?

  答曰:先问粗,后当问细;先知世间相,后则能知出世间相。世间善法者,知有罪,有福果报,有今世、后世,有世间、有涅槃,有佛等诸贤圣,今世、后世,及诸法实相证。所谓孝顺父母等,乃至十念;如法得物,供养供给沙门、婆罗门。沙门,名为出家求道人;婆罗门,名为在家学问人;是二人于世间难为能为,利益众生故,应当供养。尊长者,叔伯、姊兄等;恭敬供养,是一切修家法。布施、持戒、修定、劝导,如初品中说。方便生福德,如忏悔、随喜,请佛久住不涅槃、转法轮;如虽行空不着空,还修行诸善,如是等方便生诸福德。十善道乃至四无色,如先说。十念中,八事如先说。善念者,思惟分别善业因缘,制伏其心。
  复次,涅槃是真善法,常系心念涅槃,是善念。身念,即是身念处。与善法相违,是名不善法。无记法者,所谓威仪心,工巧心,变化心,及是起身业、口业;除善、不善五众,余五众及虚空,非数缘灭等。世间法者,五众或善、或不善,或无记;十二入八无记,四三种;十八界八无记,十三种。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善法,凡夫人能得成就故;又自不能出世间故,名世间法。出世间者,三十七品,三解脱门,三无漏根,三三昧,如先说。明解脱:明者,三明;解脱者,有为解脱,无为解脱。念者,十念。慧者,十一智慧;正忆者,随诸法实相观;如随身法观一切善法之本。
  复次,八背舍,九次第定,十八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如先义中广说。是四念处等,一心为道故。又八背舍、九次第定等,凡夫所不得,名为出世间。念、慧、正忆,虽有二种:世间、出世间,此中说出世间。有漏法者,五众等四禅、四无色定。无漏法者,非世间: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有为法略说三相:所谓生、住、灭。三界系及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虽为无为法,以作法故,是为有为法。与有为相违,是无为法。
  复次,灭三毒等诸烦恼,五众等不次第相续;如、法相、法性、法住、实际等,是名无为法。
  问曰:色如,色不离如,如不离色;色是有为,云何如是无为?答曰:色有二种:一者、凡夫肉眼忆想分别色;二者、圣人心所知色实相如涅槃。凡夫所知色,名为色,是色入如中,更不生不灭。如有为虽是五众,而有种种名字,所谓十二入、十八界、因缘等。无为法虽有三种,亦种种分别名字,所谓如、法相、法性、法住、实际等。共法者,凡夫圣人生处,入定处,共故名为共法。不共法者,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菩萨分别知此诸法各各相,是法皆从因缘和合生,故无性;无性,故自性空。菩萨住是无障碍法中不动,以不二入法门,入一切法不动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7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0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0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03:29 , Processed in 0.15096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