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53|回复: 0

[佛教文化] 第三届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十七: 符顺时空因缘,契理契机保护诠释佛教典籍(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17 编辑

●第三届佛教论坛系列报道之十七:
符顺时空因缘,契理契机保护诠释佛教典籍(三)
——记《佛教典籍的整理、保护与诠释暨佛教弘法的现代模式》分论坛
  分论坛中场休息后,王志远教授先生介绍说:“净因法师正接受采访,现在我们请嘉措活佛用几分钟的时间讲一下《现代弘法模式及康巴地区慈善基金的建立及运作》,大家欢迎!”   年轻的嘉措活佛开场说:“大家下午都很累了,我希望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做一个很短的分享。我首先要讲的是传媒与佛教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传媒与传播都非常重要,佛教和传媒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传播;佛教弘传与传媒的不同之处就是:佛教要传播的一定是正面的、善的、积极的东西,佛教通过网络、博客、微博、电视积极传播佛法。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借用微博、博客弘法,现在更多的是做慈善这件更重要的事情。人们非常需要物质上的布施和精神上的慰藉,物质的布施也许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但却是结缘的最好方法。这次我去了新疆、宁夏还有甘肃,发了一万辆轮椅。在这过程中发现中国农村有很多地方吃饭都是有困难的,布施一袋大米或者饮用水,也是一种弘法方式,不需要讲很多道理。因此我发起成立一个慈爱基金,开展了“温暖玉树雪中送炭”活动,惠助四万户灾民,这次的“慈爱轮椅”惠及一万户,这些慈善的行为也是弘法的一种方式。弘法需要实际行动。非常感谢大家!”   王志远教授先生点评道:“嘉措活佛是同愿同行,有愿即行。”   影潭法师用韩语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中国佛教的潜力与现代弘法的相关性》,他在在演讲中首先介绍了佛教在西方的弘法现状与前景。法师研究《佛教伦理学期刊》和《时代周刊》较为保守的数据发现,在法国有三百万人会选择佛教,;在美国佛教徒至少一千万,;在俄罗斯有一百万。,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在西方世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西方佛教徒中产阶层精英比率较高,未来将发挥很大力量。接着,影潭法师赞扬中国历史上是佛教大众化和国际化的主要推动者,培养了无数高僧大德,同时法师对中国佛教现代弘法模式提出了建议。他谈到:韩国曹溪宗目前有两所四年制大学——东国大学及中央僧伽大学,中国也应建立获得国家认可授予学位的佛教大学,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最后法师表达了对赵朴初居士提出的“黄金纽带”的倡议提出了几点建议:1、鉴于日本人推崇的中国高僧鉴真大师肉身1980年访问祖国,建议韩中佛教界共同促成慧能大师或金乔觉大师肉身访韩一事;2、复刻供奉在韩国海印寺的八万块木版大藏经,在韩中两国或韩中日三国分散供奉。   下一位演讲者是来自台湾中华佛教居士会的理事长陈声汉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佛教弘法的现代模式——以佛教临终关怀为例》。陈先生首先讲到::净土宗因其三根普被的特性,成为近代佛教最普遍为一般大众所接受的宗派。由上个世纪印光大师、弘一法师等大德倡导临终助念的观念,已不仅限于净宗行人,而逐渐普及于一般大众。接着陈先生就中华佛教居士会的团体会员台湾“诺那·华藏精舍”助念团为例,介绍了助念团的缘起、秉承的原则,。并具体介绍了实施的内容和方式:临终前的关怀、,舍报前后的助念、,中阴时期的助念。然后陈先生介绍了“诺那·华藏精舍”助念团25年来的努力,对台湾的临终与丧葬文化起到了移风易俗的影响。最后陈先生总结说:“生死无常,任何有情皆不能免,而佛教的往生极乐世界为死亡打开了一个终极安乐的出口,使得生命的终点成为无限希望的起点。助念为亡者提供了最后救济的可能,同时也给予了家属最好的抚慰。”   净因法师就陈声汉先生的演讲做了简短的点评:“陈先生的演讲很实际,他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去世至少会令六个人悲伤,而每年香港有两三万人去世,就死亡这件事受到冲击的人在香港每年有二十多万,整个香港民众人数也只有七百多万,重视、面对死亡对于逝者和生者都是很重要的。临终关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规范的助念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心力,非常赞叹陈先生在此作的介绍。”   接下来王志远教授先生请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学务总监黄景波教授宣讲论文《如何透过正规课程向年轻人推广佛教的价值观》。黄教授介绍了香港能仁书院佛学研究中心创始人一众法师和绍根长老锐意以佛教价值观教化众生的努力。2012年5月,香港能仁书院将在三个副学士学位的课程设置中把“佛学价值观”的选修科置于通识课程内,三学分,内容包括:佛家哲学、因果论、苦集论、无私理论、轮回、禅修、涅槃、净土、佛家行为、心理学等。通过选修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习佛教的基本理念,正确的价值观和一般佛教徒所关注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慈悲善心,使他们将来能够积极服务社会,为国为民,排忧解难,实现人间乐土,此即“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籍着向年轻人提供通过获得一个政府认可的副学士课程的平台,引导青年修身正心,培育慈悲襟怀,此乃融入社会教导佛教思想的现代模式。年轻人不一定要皈依我佛,也能领悟佛学精粹,这对促进社会和谐,当起积极作用。   王志远教授先生在点评中说:“黄景波教授的演讲题目看似很小,只谈了一个正规课程的设置问题,其实却是非常大的事情。宗教和教育脱节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整个人类社会将近一百年。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之所以在中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就是因为四书五经读完了就能中状元,把这些废除了,现在让人去背四书五经,没人背。因为你把他生活的路堵住了,是没有人会接受的。能仁书院在这方面的努力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把我们所推崇的普世价值观再输入到社会当中去,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刚才韩国法师提出的佛教大学的建议可以说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韩国、日本是这样一种情况,在香港又是这样一种情况,在内地也可借鉴。”

本文转自上学下诚大和尚博客;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上学下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5404259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7:48 , Processed in 0.26846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