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61|回复: 4

[以戒为师] 深潜不露,是名持戒[净空法师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3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晴集讲记》
深潜不露,是名持戒,
若浮于外,未久必败。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
绝群离俗,其道乃崇。
                 ——《西方确指》

  这一小段是《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菩萨是念佛已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我们非常好的榜样。“持戒”在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戒要怎样持,这里面讲究就太多了。此地虽然说的简单,但实在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持戒是手段,得定是目的。一般所说的定,在念佛法门里面,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净宗经论里面所说的念佛三昧,也是属于定,这是真实的功夫。由此可知,持戒要会持,如果不会持戒,完全着重在形式上、事相上,与清净心了无干涉,那就错了。那一种持戒是修人天福报,是修善而已,所以善跟戒是不相同的,我们学佛首先要把它辨别清楚。
  譬如十善业道,里面有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里面有不妄语,正好是五戒里面的四种。可是诸位要晓得,五戒和十善,上述四种(杀、盗、淫、妄)名称虽然相同,意思却不相同,修持的方法不相同,它的果报也不相同;最大的差别是戒能得定,善不能得定。十善的目的,不是在修定,只是在修福,所以果报是人天福报而已。这个戒怎样才能得定呢?菩萨在此地一句话就把我们点醒了,要“深潜不露”,可见得戒是戒自己,不是戒别人;常常守住清净心,这是持戒,这叫道共戒、定共戒。为什么呢?定里面一定有戒,戒里头不一定有定;道里面一定有戒,戒里头也未必有道。层次往上提升,下面自然都圆满包括在其中了。这是要我们学的,前面一再提示的合光同尘、韬光养晦,与这里的深潜不露都是一个意思,这叫作持戒。

 自己有一点小善小行,唯恐别人不知道,要大肆宣扬,今天所谓是要打知名度,这就是下一句——“若浮于外,未久必败”,保持不久的。为什么呢?那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所以禁不起时间的考验,后来一定会败落,也给世间人耻笑。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许多真正大德大能之人,他在生的时候,一生的际遇不一定顺利,也许遭到许多坎坷、陷害,乃至不幸死亡,这是常常有的;可是过了几十年、几百年,后人历史会给他翻案、表扬,后世人对他景仰尊重。这是什么?他真有德啦!当时被人陷害,后来还会有人来翻案。可是有些人没有实德,靠着权术欺骗帝王,欺骗众生,这只能欺骗一时啊!当时在世也许非常炫耀,可是死了以后,后人会批判他。自己在世时,没有败落,死了以后还是会败落;何况不等到死,败落的人已经不知道有多少!这是教我们一切要学真实,绝不能虚假,虚假是禁不起时间考验的,这个才叫真正持戒。
  下面教我们日常生活中修学的态度。“有口若哑”,“口”,若不是很需要说的话,绝对不说,口就没有过失了。“有耳若聋”,不是正法,决定不听。“绝群离俗”,这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很不容易做到的。所以现在人修行若是成就,实在是远超过古人。现在人怎样离开群众呢?在群众里面离开群众,这是上层的功夫,也就是我身跟大众在一起,心跟大众完全不一样,心地清净无染,这就是“绝群离俗”。现在要用这个功夫,完全是大乘菩萨的境界。“其道乃崇”,“崇”是崇高;道就高了。要向这个标准去追求,要努力向上。



发表于 2012-4-2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4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4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20:31 , Processed in 0.25538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