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在佛友家里看到一位法师讲经,讲不要心外求法,自已就是佛,要掉自私之心、自觉、觉悟,什么是无我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不是做了一次无我呢?讲的是头头是道,似乎很有道理;但心是个什么东西,他没有讲清楚。他讲什么是佛经呢?佛经就是成佛的经历…… 如果有一天我碰到这位大德,我一定要问他一个为什么要做到无我?第一个佛成佛的经历跟第二个佛成佛的经历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第一个灯泡生产出来,经历了2000多次的失败,第二个灯泡生产出来还要不要经历2000多次的失败?第二个灯泡生产出来的时候是一次生产一个还是一次生产一批呢? 励志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早在1963年,某某人创下一个9.3秒跑完100米的短跑记录,这个记录在当时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神话传奇,人们都认定不可能再有人会打破这个世界记录。这个世界记录保持了十年之久,某天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就打破了9.3秒的这个世界记录,在打破记录的时候也扭转了人们的认知,仅仅半年之内有50多人都打破了9.3秒这个世界记录,而且这个世界记录一次次被刷新,直到现在的7.2秒。(故事中的数字不一定正确) 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的道理?请大家做以下观照,第一个灯泡和第二个灯泡所经历的过程有必要完全一样吗?那个莫名其妙的人打破的仅仅是世界记录吗? 佛法不离世间法,如果第二个灯泡按照第二个灯泡的经历去生产那是愚痴,如果认为古人才最有智慧那人类文明不会向前发展,佛法也只有灭亡。 如果觉得成佛很难,一定要经历几万大劫的苦修苦证这不是报佛恩,这是千年佛冤。如果觉得明心见性非常的玄妙,高不可攀,这是简单事情复杂化。第一个灯泡需要无数次的实验,第二个灯泡只需复制第一个灯泡最后一次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新的灯泡。从佛陀的法义来观照,佛陀特指第一尊佛,后来的佛只能叫佛而不能叫佛陀。佛陀没有说你们不能成佛,只有我一个人能成佛,如果他不要我们成佛,他就不会留下成佛的法华和开悟的楞严。 不明白这个道理,是自己把心禁锢起来,不关别人的事。在意识境界里做文章想成佛,在楞严经里叫蒸沙成饭,只有明心见性,才可以成佛。有些人不敢承担自己就是佛,就象起初的一切勇。明白了什么是佛已经成佛,还不圆满,是分真即佛,已经是一真法界的菩萨了。虽然见性即是菩萨,但品味有高有低,有证到初住位、八地、十地根器利的会一下子证到等觉妙觉。 楞严经中文殊菩萨说:顶礼如来藏(一心三藏),无漏不思义。把如来藏的道理搞明白,即便是你暂时不能把已知的理论圆融圆通圆满起来,还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还不能表达出来,还有无量的习气,但你已经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地去除习气,成为圆满之佛。就好比开飞机,飞机降落的过程会有一段滑行的时间,这个滑行的时间就是去除习气、圆满智慧的过程。
我的思想被禁锢起来很久,学佛几年以来从来不敢有越雷池之念,心一直被压着。直到遇到了恩师上印下广,打开了我的心门,我的心突破了重重障碍,得大自在,却没有狂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