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96|回复: 19

[佛教文化] 水陆佛事仪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陆佛事仪规  (转)

楔子

自古以来,人们都祝福出生,却不欢喜死亡……

今天,处身于多媒体资讯密集的时代中,声光影像令人目不暇接,越来越难以记得住一些美好的人,及有关他们的事。

传统社会里,谈死是非常不吉利的,对于死去的人存在着既怀念又害怕的矛盾心理。家运不好可能跟祖先有关、事业不顺也可能是被什么东西卡住……

随着“现代化”的扩展,很多祭祀观念也快速地在都市生活中消失不见。人们面对死亡时常手足无措,一切交由殡仪馆处理,似乎这样亡者就能入土为安了。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存在“灵魂”的观念,佛教说生命是不死的,人死后会依生前的善恶,或升天、或为人、或转生为畜生、或变成鬼等等。于是传统社会中有为“亡者祈福”的习俗,在佛教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法会,如仁王护国息灾法会,其中又以水陆法会最为盛大。透过仪轨的进行,亲人可以表达教思、传递感恩,祈愿过往的人在不同的生命空间中过得平安、快乐,然后也祈佑自己现世的家庭、事业一切安康。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最大型的祭祀活动,一般举办时间为八天七夜,最大的特色有“三多”:参加人数最多、供品最多及诵持的经典最多。水陆法会的全称是“启建十方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也称水陆道场、水陆斋、悲济会等,这种佛事是以供斋食为主,为超度水、陆、空一切的孤魂而设的,是中国佛教最隆重的一种经忏法事,有供养诸佛、忏除罪业、祈福消灾、超荐祖先、普度鬼神、长养慈悲、增长福慧等等功德。

藉着诸佛加被、听经闻法、供斋食的力量,超度水陆空一切孤魂与历代祖先一一忏悔净除烦恼、障碍,使众生心开意解、离苦得乐,进而使往生恶道的众生都能转生善趣。

生与死的距离看似遥远,但通过法会,似乎为阳间和冥间搭起一座无形的桥梁,这是一场时间与空间的旅行。在法会的进行中,会发现原来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并非仅止于左邻右舍、工作场合;更不限于国界、时空或甚至超越了整个宇宙。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中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生命体的生活世界,如同网络世界般,纵横交错、互相影响。天堂、地狱的存在不是过去式或未来式,而是属于当下的现在式,就因为如此,法会成了报恩祈福的最佳机会,很多对于生命的疑问都可以在法会中找到答案。

怎么样筹办一趟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时空之旅?且让我们走进流传了一千五百年的水陆法会,亲自体验那贯穿前世今生的生命伦理观,进而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前的夜晚

那是发生在一千五百年前的事情。

魏晋南北朝(公元五○五——五○八年)南朝时代,梁武帝有一天在龙榻间梦到一位神僧来访,这位神僧告诉他说:“在六道四生里不断轮回的众生,辗转生死,受无量苦,却又求出无门。陛下贵为九五之尊,拥有无上的权利与方便,何不作水陆大斋,普度水陆间一切含灵有情的众生呢?”

醒来之后,武帝思量梦境并询问朝内群臣的看法,群臣间没有人能明白梦境的含意。这时候国师宝志禅师劝武帝广寻群经,并认为定有缘由含蕴其中。武帝即于法华殿迎请《大藏经》,早晚和宝志禅师一同批览群经。待阅及“阿难遇面燃鬼王”的典故后,总算恍然明白,也因此开启了三年后修制水陆仪文的因缘。

阿难与鬼王

一天,阿难在树林间修学禅定时,忽然看见一位只剩皮包骨,满脸火焰熊熊燃烧,痛苦非常的鬼王,来到阿难的面前。

阿难问他:“你是谁?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鬼王回答:“我叫面燃,特地来跟你说,你三天以后,也将堕落饿鬼道上,受到和我一样遭遇。”

“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这样的果报?”阿难担心害怕地请教鬼王。

“如果你可以在明天布施百千个饿鬼及百千个婆罗门仙,各施一斛饮食,并供食三宝,仗此功德,即获增寿。”

阿难知道以后,内心惊恐不已,忙向佛陀禀报。

阿难在万分惊恐之下求救于佛陀,佛陀教阿难:“《陀罗尼施食法》,使加持过的食物成为法供,可以上奉佛、法、僧三宝;平等下施饿鬼等众生,食物经观想修法后,由少量观为无量无边,施食给所有鬼众,消除众鬼的痛苦,令他们舍去鬼身,生于天上。”

于是粱武帝依《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陀罗尼》施食法为核心,花了三年制成水陆仪文,流传至今,施食仍是水陆法会最重要的佛事内容。

空中雨花得大信心

当时粱武帝制成水陆仪文后,在宫廷内严建道场,于佛前不点灯烛,手捧仪文,向佛前发愿:“若此水陆仪文能资助六道,广度有情,道理契合圣凡,愿我礼拜后,灯烛不燃自明;若此水陆结构仪式未详,无所利益众生,则灯火晦暗如初。”

祝愿之后,武帝开始在佛前执礼。第一拜拜下,顷刻间灯烛自然通明,光耀大殿;第二拜拜下,宫殿微微震动,显示安祥;第三拜拜下,天空飘下香花,预示祥瑞。武帝因此得大信心,于是在二月十五日,于今天大陆的镇江金山寺,命僧佑律师亲宣其文,举行了史上第一次水陆法会,当时利益群品,感应的事迹很多,从此水陆就在中国流传开来。

英禅师与水陆大斋

武帝之后,水陆法会经历朝历代兴衰交替失传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唐高宗咸亨年间(公元六七O~六七三年),西京法海寺英禅英为弘演法事,在梦中前往泰山府君之所。过十天,在方丈室看见一位异人,衣着庄严,前来说道:“弟子过去在泰山府君那里,看到尊者庄严慈德的容貌,弟子听人家说,这个世上有水陆大斋,可以利沾幽冥诸品群生,当初是出梁武帝所汇集。大觉寺吴僧义济处现在存有这套仪文,可惜放在木箱内,大都快被书蠹虫损坏,希望法师能前往寻求,从此以后,依法修斋。”

英禅师自然应允,果然在大觉寺吴僧义济处得到这部水陆仪轨,于是依法修斋,在山北寺再次启建法会。事后又相遇那位异人,带领数十人前来致谢说道:“弟子就是秦庄襄王,又指认其它的人员分别是范瞧、穰侯、白起、王翦、张仪、陈轸……等,都是秦朝名显一时的臣子。那位异人对英禅师说道:“因业报随身,所以被办于阴府直到现在,后来得知从前梁武帝于金山设此水陆水斋时,当时纣王的臣子,都能够离苦得解脱,我们也因此暂停受苦。但是因为狱情未决裂,未得解脱现在承蒙法师设斋消悔罪障,弟子与这些列国君臣,皆承善力,终得以诞生人间,所以前来致谢。”稽首顶礼后,终隐没于是寺外。

水陆大斋——规模最大的法会

自此以后历宋、元、明、清各朝,水陆法会亦趋普及到中国各地。水陆仪文提到水陆法会的功德:
“施诸鬼食,便能具足无量福德,则同供养百千俱胝如来功德,等无差别……然则及此一食,普沾法界,平等广大,事尽理到。”

尤其是宋代以后,水陆法会迅速普及全国。因为宋、元两代内扰外患,争战頻繁,人民受苦受难灾难深重,特别成为战争以后朝野常行的一种超度法会。每次举办至少需法师数十人以上才能成事,发展成佛教仪轨中规模最大的法会。当时富者独立营办,贫者共财修设,这就是后来“独姓水陆”和“众姓水陆”的由来。到了元、明两代时,水陆法会规模更为宏大,光是参加的僧众时常多达到了千人以上。宗颐《水陆缘起》也说:

“今之供一佛、斋一僧,尚有无限功德,何况普通供养十方三宝、六道方灵,岂止自利一身,变乃恩沾九族……所以江淮两浙,川广、福建水陆佛事,今古盛行。或保庆平安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善;追资尊长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孝;济拔卑幼而不设水陆,则人以为不慈。由是富者独立营办,贫者共财修改。”

近年来大陆、台湾各佛寺也多有举行水陆,只是规模不同,其中又以台湾灵鹫山无生道场兴办的水陆规模最为庞大,种种仪轨布置最为讲究,从八十三年至今已经连续举行八年,成为该教团每年必举行的最大法会,每年参加人数高达万人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一起来打水陆七

您参加过水陆法会吗?想参加吗?所有宇宙中水上、陆地、空中的一切众生,大到诸佛菩萨,小到一只小蚂蚁,不论看得见或看不见,有形无形的众生都在召请之列。水陆法会之所以特出于其它法会,主要在于其度化一切有情的悲心和弘愿。透过食施、法施为媒介,救度蒙受苦厄的六道众生,使他们都能超出三界生死。而其规模,则包括了内坛和外坛七个坛场等,持续七天的佛事。

集“消灾、普度、上供、下施”的水陆法会,您可以在七天中供佛、供法、供僧、祭祖、忏悔、清灾、祈愿,扎扎实实的打个水陆七,从中体会到多元的佛教文化哦!在台湾的水陆法会表现佛教生死观、祭祀习俗、仪轨内涵、民间水陆艺术、法会装置等,更可以让您深入仪轨仪式,了解佛法终极的精神意涵,这珍贵的“活化石”,仍像一千五百多年前一样,感动着许多人。

什么是水陆

流传一千五百年的水陆法会,有着法会之王的称谓。过去在许多人心中,几乎就是佛教的代名词,很多关于佛教的仪式、经文、信仰的知识,首先就是从水陆获得。览读其文,同时也可欣赏佛曲文学之美!水陆法会,解答了广大平民百姓探求死亡的迷惑,成为有别于禅修、念佛、研经法门外;特有的忏悔法门,更造就佛教的祭祀风俗,普遍流传到一般民众的生活里面。

佛教的生命观

这样一部祈愿度尽法界一切众生的斋法,除了悲愿广大外,行文流畅、文辞优美也深深令人喜爱,所以水陆在中国非常普及,上至宫廷达官,下到穷乡僻壤,都可以举办不同规模的水陆法会。

法会的灵感通常来自心力专注,及与诸佛菩萨、清净坛场的加持力。如《水陆仪轨》卷二所说:
“斋法之备,振绝古今,当莫有过于此者。罄法界、等凡圣,即水陆空行一切有生悉举而普度之……既饱之食,又施以法。”

水陆大斋之详备,振古绝今,所有圣界、凡界,无论是水中、陆地、空中或者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种生命体,都能够一起普度。水陆的最大特色是供养的对象数量之多、之广已达到了科学数字无法计算出来的程度,分上供、中供、下供,所有众生普受供养,这也代表着佛教的生命观。

☆上供:奉法界诸佛、诸位菩萨、缘觉、声闻、明王八部、婆罗门仙。

☆中供:梵王帝释廿八天、尽空宿曜一切尊神。

☆下供:供养五岳河海大地龙神、往古人伦、阿修罗众、冥官眷属、地狱众生、幽魂滞魄、无主无依诸鬼服众、法界傍生。

经上说,布施给鬼食物就于供养无量无数的诸佛,也等于是供养诸天、阿修罗、人、畜生、地狱所有五趣的众生,其功德是没有差别的。施食给鬼的功德,整个法界的众生都能得到利益,功德平等广大,就像南岳禅师说的:“上供十方佛、中奉诸圣贤、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即此义也。”

水陆召请的对象

水陆召请对象:宇宙中所有一切时空: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众生

四圣+六凡+ 十法界

【四圣】

佛:意为觉者,觉悟真理之意。意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足自觉,菩萨是自觉、觉他,因此更显佛的尊贵。佛如实知见一切法的性相,是成就正等正觉的大圣者。佛乃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过去世所出现的佛称为过去佛或古佛,未来将出现于娑婆世界(意即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则称未来佛或当来佛。

菩萨:又称菩提萨埵,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以智上求无上培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注:一般指的是“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表进、禅定、般若),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的人。而一般对于特别求无上菩提(注:开悟成佛)的修行者也可称为菩萨。菩萨所修之行称为菩萨行,菩萨具有的二心是大慈心与大悲心。大慈心的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随其所求而令众生满愿;大悲心是悯念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拔苦。

声闻:为二乘人,指听到佛陀说法的声音而证悟的出家弟子,声闻原指佛陀在世的出家弟子,后与缘觉、菩萨相对,而为二乘或三乘之一。声闻之人由观“四谛”(注:四圣谛:苦、集、灭、道)之理而出离生死,以达涅盘。

缘觉:又称独觉,为二乘人,指独自悟道的修行者,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众生的圣者。缘觉人唯有自利行,而无利他心,不以大悲心救度众生,难登佛果位。若与声闻相较,缘觉为利根;若与菩萨相比,则缘觉为纯根,缘觉人观察“十二因缘法”(注:十二因缘:造成轮回永无止尽的十二种原因。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绿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而入涅盘,不受轮回之苦。

【六凡】

天道:六道之一,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三善道之一。指住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天人。意指自然之道、主宰天地之神、日月星辰、太阳等。

阿修罗道:阿修罗译为非天。阿修罗为印度最古的诸神之一,系属战斗一类的鬼神,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与帝释天争斗不休。因为多瞋、慢、疑而生天此道,是常怀瞋心而好战斗的大力神所居住的世界。阿修罗的形象有多种说法,有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为须弥山之四倍;或是千头二千手、万头二万手、三头六手或三面青黑色,愤怒裸形相,六臂。

人道:泽为补特伽罗、众生,指轮回转生之主体,也是“我”的异名。生而为人是六道之中极为珍贵的,必须行十善才会生在人道。佛的弟子舍利子曾问佛陀:“六道之中,地狱众生的数量有多少?饿鬼的数量有多少?畜生道的数量有多少?阿修罗道、人道、天道的数量各有多少?”佛陀回答:

“地狱众生的数量有如大地的尘土一样多,饿鬼有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畜生道的数量有如海上漂浮的泡沫一样多,阿修罗道则有如暴风雪的数量一样多,而人与天的数量就好像手指爪上的微尘那么稀少。”密宗的龙钦巴祖师曾说:“人道可以修行成佛,其它道则很困难。”这是因为恶道受苦无尽,难以生起善心来修行;天道则是享乐无尽,也很难想要修行。

地狱道:前生喜瞋恨、杀害、陷害、贪得无厌、吝于布施,死后则堕此狱,有八热地狱及八寒地狱两大地狱。

另外又称“无间地狱”:

(1)有趣果无间:现世报,招受业果不经它世;

(2)受苦无间:受苦不间断;

(3)时无间:于一劫(注:相当于人间四十三亿二千万年)中,受苦不间断;

(4)命无间:受苦之寿命相续不断;

(5)形无间:众生的身形和地狱的大小相同而无间隙,各类地狱都因为众生造下各种不同的业因,而招感到不同的果报。

饿鬼道:前生造恶业、多贪欲,死后生为饿鬼,常苦于饥渴,又称为鬼道、鬼趣、饿鬼道。饿鬼在饮食上有三种障碍:

(1)外障:这种饿鬼常受饥渴之苦,皮肉血脉枯槁、发乱面黑、唇口干焦,常以舌自舐口面,四处驰走求食,但所见到的泉池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

(2)外障:这种饿鬼的咽喉如针,口如火炬,肚子很大,就算得到了饮食,也无法吃下去。

(3)无障:这种饿鬼可以吃东西,但因业力的关系,每拿到食物就自动燃烧成火炭,也无法吃下去,所以会受到饥饿口渴的大苦。

诸经里面都有记载饿鬼以阎魔王为其主,《正法念处经》卷十六说道,饿鬼的住处有两个地方:

(1)住天人中,是人中鬼;

(2)住于饿鬼世界,阎浮提之下五百由旬,长广三万六千由旬。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则说,除本所住处阎魔王界之外,在南瞻部洲(注:佛教的宇宙观主张宇宙由无数个世界构成,耸立一个小世界中央的高山称之为须弥山,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个佛所度化的世界一千个一世界称为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界,为一个佛所度化的世界。

日、月、星辰围绕在宇宙中的中心:须弥山的山腹,在须弥山的四周有四大部洲?1、东胜神洲:以众生的身形殊胜而得名,土地极广大、胜妙。2、西牛货洲:多牛、羊,多珠玉。3、北俱卢洲:居民寿命千岁。4、南瞻部洲:居住在此地的人勇猛强记,能造种种业行,但也有能修行的人,有佛出现在这个地方,因此此洲较其它三洲殊胜,也比诸天道殊胜,我们的娑婆世界就是位在这里)住有两种鬼:

(1)有威德者,住于好山林、宫殿、清净处。

(2)无威德者,则住于种种杂秽不清净处。

畜生道:三恶道之一,指鸟兽虫鱼等一切动物。凡是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欢听受经法、常以种种因缘阻碍他人举办斋会,基于这五种原因就会在畜生道中。

畜生的名字乃由人畜养而得,主要指家禽、家禽。有一种新翻译称为“傍生”,傍生是因为无智  钝,而且生处在大海之中,后转而遍于人、天、地狱等也称傍生。《瑜伽师地论》卷四:“傍生趣更相残害,弱者被强者杀害,以不自在、被追赶、打杀,受到种种极重的苦恼。”

《正法念处经》卷十八举出畜生总共有三十四亿种,并广述其相貌、色类、行食之不同,同生共游等。《大智度论》卷三十,依畜生的住处,可分为空行、陆行和水行三种,又依昼夜,可分昼行、夜行和昼夜行三种。

【十法界】

天台宗以地狱、饿鬼、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为十法界,是含摄佛法中所有一切生命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水陆法会的功德利益

宋朝的宗赜在《水陆缘起》说:“今之供一佛、斋一僧、施一贫、劝一善,尚有无量功德,何况普遍供养十方三宝、六道万灵,岂止自利一身,独超三界,亦乃恩沾九族。”因此历来江淮两浙、川广、福建,水陆佛事,今古盛行。

根据《水陆仪轨会本》记载,上堂所奉请的均是宇者,但上堂第十席却是“僧俗俱列”,这是为了报答发扬、继述水陆之恩,凡是历来护持、崇尚、流通水陆的僧俗二众都位列上堂第十席,所谓:“位列上堂,直超圣众。”

水陆法会的功德能使:“未发菩提心者,因此水陆胜会,发菩提心。未成佛道者,因此水陆胜会,得成佛道。”

水陆八天七夜在做什么

综而言之,水陆法会的外坛作用在于接引修行各种不同法门、根基的修行者;内坛则是整个法会与四圣之凡交流的枢纽,普同供养法界内一切有缘含识神灵,发愿意度化一切有情,普利冥阳。

一、内坛:

(1)结界:皈命三宝,恭请诸佛降临护持道场。结“地方界”、“方隅界”、“虚空界”,明确规划出坛场用地。结界范围内,有护法天神守护,闲杂人等不得污犯净界,令此坛场内外清净。

(2)发符悬幡:召告人天佛事将启。

(3)请上堂:恭请诸佛菩萨及声闻、缘觉、历代祖师降临法会。

(4)供上堂:备斋筵、香花、灯、食衣、珍宝、法等,是为六尘妙供,如法供养。

(5)告赦:为悲悯六道,告达司事天神,释放被拘禁受苦的六道群灵。

(6)请下堂:既经赦放,众苦皆离,六道可赴盛会。

(7)授幽冥戒:授以一切鬼神六道受苦众生戒法,将夙昔所造的一切恶业全部经由忏悔而清净,可速往无量光明佛国净土。

(8)供下堂:受戒以后,得清净识,得以入坛坐列,安享法味。

(9)圆满供:一齐斋供圣凡廿四席,法味滋神,六道群灵,欢欣交畅。

(10)圆满香:胜会即将圆满,六道众生趁此出离苦海,永不沉没。

(11)送圣:为所有参加水陆法会的群灵说法、加持、供养后,回向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接引亡灵同归极乐的西方船在袅袅香烟中燃起,水陆法会就此圆满。

二、外坛:包括了大坛(礼拜染皇宝忏、施放焰口、斋天、放生等)及华严坛、净土坛、法华坛、药师坛、诸经坛等六大坛场、讽诵各种大乘经典,以七天为期,专修各经典法门。

水陆法会流传至今,因为佛事仪轨繁复,有些水陆渐渐成为只重表面仪式,不重超度精神的盛大排场,再加上现代社会快速变迁,许多仪式也一再被浓缩节省,佛教祭祀礼俗正在快速流失中,究竟水陆法会的原貌、超度的真义又为何,就让我们一起来一窥堂奥。

1日外坛洒净;四更内坛结界五更遣使建幡(上书“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功德宝幡”高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之刹竿上);2日 四更请上堂五更奉浴;3日四更供上堂, 五更请赦。午刻斋僧。4日三更请下堂 四更奉浴 五更说戒;5日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午刻斋僧。6日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7日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下堂至外坛,申时送圣。圆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如何打水陆

参加八天七夜的水陆,称为“打水陆”,所谓“打”,是动作行为之意,和打佛或打禅七相同,以七日为限,希望在这七日内克服求证,得到较佳的修行效果。

在这几天当中,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行呢?水陆法会举办时,从各地来参加的人有成千上万,要一起相处七、八天,有时候还得一起工作,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天气热、往往心浮气躁,有时候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无谓的意气之争。

生活即修行,是希望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很多人自认为颇有修行,可是只要一碰到生活中的人、事的问题,就容易生烦恼了。在水陆法会是尤其明显,很容易因为繁琐的事务而生起无明烦恼,所以水陆也就是考验平时修为的最佳时机。

修行最重要的是自利利他,必须先调和好自己的内心,才能去影响他人。真实的体验与文字上的修行是不一样的,水陆法会就必须亲自去体验、参与,身体力行才会了解其中的奥妙。所以只从文字上了解菩提心里没有意义,必须真的发菩提心、去实践,才晓得什么是菩提心。

印光大师在《水陆仪轨》的序文指出水陆法会的功德说:“水陆之利益非言所宣,……当人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先亡咸生净土,所求无不遂意,并令历劫怨亲,法界含识,同沐三宝恩光,共结菩提缘种。”

首重发菩提心

水陆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空一切亡魂而设。水陆法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希望他们发起成佛之心,二是将此功德回向施主自身及其眷属,祈求延寿增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佛法说我们从有灵性以来到今天,生生世世的父母是无量、无数、无边的,我们每一生都有父母,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都是历代祖先。所以参加法会最先要具足的心念就是希望能发菩提心,救度一切如父、如母的有情众生,脱离轮回苦海,速证成佛涅盘的果位。因此学佛并不是只求个人利益,自己解脱而已。

有人问阿底峡尊者:“只考虑现世的人会有怎样的果报?”尊者说:“果报也只有那样。”又问:“会有什么样的后世呢?”尊者回答:“地狱、饿鬼和畜生。”所以只求现世的果报就是:“今生能成就一些小利,后世则堕恶趣。”

菩提心是成就一切诸佛的种子,如果想要成佛必定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呢?就是实知自心,以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亦是希愿救度一切众生,令他们都成佛。

愿力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所谓“水陆普度胜会”的意义,就是说愿力所及没有不能变化、不能解脱的,这就是法会殊胜之处,所以在法会期间,我们应该发起清净广大愿力。

弟子虔诚  必蒙感应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道的根源、功德具足的基础,能增长滋养一切的善根。《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佛法的大海那么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入门,只有信才能深入。能信才能生起恭敬虔诚心;能对三宝生起信心,我们才会虔诚认真地参与法会中的每场佛事。

现年九十三岁的戒德老和尚,担任水陆内坛的正表已有四十六年的经验,他说:“要相信水陆法会的功德,就要有信心、虔诚心参加水陆,有几分的虔诚就有几分的功德,所谓弟子虔诚、必蒙感应。”

印光大师在《水陆仪轨》的序文也说:“若请法斋主与作法诸师,各皆竭诚尽敬,则其利益非言所宣。若斋主不诚,则出钱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过无穷;僧众不诚,则是鼓橐龠以为经,交杵碓以成礼,于三宝龙天降临之际,作卤莽灭裂塞责之行。”

有几分的虔诚就有几分的功德,所以参加水陆法会最重要的是诚敬,如果以为报了名,缴了钱,就有法师帮忙诵经、超度,这样就有功德,这是错误的认知。

参加水陆法会最主要的是自己发愿,生起慈悲心去超度众生,如果不能以诚敬的心来修持,那么出钱的功德有限,而慢法的罪过却是无穷。

“三业如不清净,万法不具足”打水陆时,身体在行礼拜,口在念诵经典,心意在做观想,身口意三者都要清净,那么万法才具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陆法会的殊胜

水陆仪文是由梁武帝召集十大高僧制成,词意磅礴的仪文,设计得非常周密严谨。八天七夜的水陆道场,燃种种香、点种种灯,准备了各种妙味饮食、衣服、庄严的鲜花、水果、幢幡宝盖来供养诸佛,并召集百位僧众共同举行法会。水陆仪文记载:“诸佛菩萨皆大欢喜,若圣若凡乃至一切蠢动含灵,普仗良因,均沾妙利。”

水利法会有三大特点:一是“时间长”,多则四十九天,少则七天;二是“规模大”,参加的僧长可多达千人,一般需要上百人,起码不得少于七、八十人才办得起来;三是“法事全”,凡佛教中种常见法事无不包括在内,远要悬挂多则两百余幅,少则一百二十幅“水陆画”。因此,举办这样的法会,非大寺庙莫属。

地点殊胜

法会的现场就是坛城的所在,“坛城”的本意就是诸佛聚集的地方。来到诸佛的所在必有十方佛菩萨的加持,而能清净柔软每个人的内在。

《涅盘经》说到佛寺要具足七法:一、生起信心;二、礼拜;三、听闻佛法;四、虔诚心;五、思维佛法;六、如实修行;七、将功德回向一切有情。所有在法会现场,我们若能常常用以上七法来省察自己,那么水陆法会就是增长善根、累积福报的大好机缘。

在水陆法会现场,最重要的是“心念摄持”,因为诸佛菩萨、六道众生都受邀来到会场,和自己相处在同一个时空当中,所以如果心生恶念或胡思乱想,就会与恶道的频道相应,如果心生欢喜、善念则和善道相应,所以应该时时提醒自己要有慈悲欢喜心来参加法会。

善知识殊胜

在《佛本行经》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佛陀和弟子难陀,经过一处卖各种香粉香料的地方。佛请难陀拿一个香包握在手中,过一会儿又叫他放回去并说:“难陀,你现在闻一闻你的手心?”难陀嗅一嗅说:“我的手上有微妙的香气。”佛便说一偈:“若右手执沉水香,即以藿香烧香等,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友亦复然。”如果能够常常亲近善知识,随顺染习,必能善业汽增。

什么是善知识?佛陀说自己行正见又能教人行正见的人是善知识:自己修菩提心又能教人修菩提心的人是善知识;自己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的人也是善知识。所以在水陆法会里,我们不仅要对佛菩萨、对经典、对参加水陆法会有信心,也要对所有参与法事的法师们生起恭敬心。

法殊胜

除了发心诵经的“法”具足圆满之外,对于参与法会的人来说,也要知道如何让自己所听到的“法”具足圆满,密乘龙钦巴祖师在《心性修习论》中指出,听法要具有三想:

1、当自己是病人想。

2、以佛法作药想。

3、对依止善知识而修行作医疗想、看病想。

也就是把自己当作是病人,患了在轮回中不断流转、不能出离、不能成佛的病症,病因就是业力和烦恼所以要找医生来治疗我们的疾病,医生就是上师、就是善知识,佛法就是医生所开的处方。

同时在闻法的过程中,有“三过六垢”的缺失要尽量避免:

1、耳不问如覆碗过:耳朵不仔细听闻法教,就像一个被倒过来的碗,什么东西也装下进去。

2、意不持如破漏过:耳朵虽然听了,却不用的记忆、持念头,所听闻的法教就会逐渐的漏失,就像破损有漏的容器,里面的东西会渐渐遗漏,最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3、杂烦恼有如毒过:虽然专心去听、去记忆,却带着烦恼,如嗔恨、慢心、疑心等等不好的妄念来听法,就像容器本身有毒,任何东西装进去也变成有毒无法食用。不管多殊胜的法教,如果掺杂了烦恼,也都变成不清净。

《华严经》说:“若闻一句未曾闻法,胜得三千大千世界珍宝。”愿一切有情众生得法圆满,速速得解脱。

时间殊胜

七天的水陆法会,大家放下日常忙碌的事务,一起投入、成就法会的圆满,利益无数的众生。在八天七夜的佛事中,不眠不休,诵经声没有一刻停歇,从每天清晨外坛诵经、每天下午直到深夜的放焰口,再延续到清晨的内坛佛事,每时每刻直到任何地点都会被法会庄重的气氛所摄持。

眷属殊胜

不但参加水陆法会的信众多、法师多,更需要很多义工共同发愿才能成就,否则很难成就如此盛典。所以在会场当中,每个人对于成就此次法会的人事物,都要心存感恩,纵有不尽理想的地方,也要用慈悲、包容的心来看待。

佛教常说众生是佛,所以法会内外,所有与我们相遇的善男女善女人,也都是清净的男女菩萨,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在这场的水陆法会里,不管是我们邀请的诸佛菩萨、诸天圣众、法界众生或是海内外的善男子、善女人,都要心存感恩有这样的因缘让彼此相遇相聚,共结清净的确法缘。

灵鹫山心道法师说:“把爱心扩大到无形,对有情的众生结善缘,对无形的众生做超度,具足无量功德,成就未来生命福慧的基因,这正是举办水陆法会的最终目的!”

《涅盘经》也说:“应当悯念一切众生,同一子想,生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受不杀戒教修善法,亦当安置一切众生于五戒十善中,复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一切诸恶趣,拔济是中苦恼众生,脱未脱者,度未度者,…安慰一切诸恐怖者,以如是等业因缘故,菩萨则得寿命长远,于诸智慧而得自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坛

也许有人会问水陆普度不就是请好兄弟来吃吃饭就ok了吗?为什么还要念这么多经、拜之么多天呢?事实上,翻开《水陆仪轨会本》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学问可大着呢?除了请吃饭外,“法供养”才是法会的目的,福慧资料无可限量。“万法唯心造”,试想如果能打开纠结的思想问题,一旦思路畅通,外在环境也会随之转变,生死轮回就在一念之间,净土也在一念间产生。

《水陆仪轨会本》:“有能修此真法供养,不缘于心,不住于相,不住相者,忘情造理,如斯行施,功用莫比;无能施者,无受施人,无中间物,皆毕竟空。”八天七夜的佛事仪轨作用就在洗涤思想的重重污染,日夜不中断的诵经声及大众或跪或拜的画面,如不亲临其境,很难感受到那股心灵的震撼。

整场水陆法会最重要的精神重镇就是内坛,因此内坛佛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内坛依循的是《水陆仪轨会本》,这是由历代高僧编制出来的,法会本身就是总集佛法的精要,内容谨然有序,大家不仅只是跟着唱诵、跪、拜、绕佛,还要深入仪轨的意义,了解佛法的内涵,这才称之为“打水陆”。

内坛共设有廿四席,每一席都代表这场大法会邀请了不同世界的众生前来参加,廿四席分为上、下堂,上堂有十席,下堂有十四席。诸佛菩萨及诸大圣人都位列上堂,六道群灵则囊括在下堂十四席中。

水陆法会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内坛佛事,所超度的一切对象都在内坛做召请,因此一走进内坛就会看见所有墙面几乎贴满了黄色的超度牌位。参加水陆的代表一般称为功德主,佛事进行时,由他们代表亡灵参加。

结 界

结界的意义:“就是让施行法会会场的地下、地面及空中,全部变成一个立体的坛城,像琉璃一样清净无染,又像金刚塔城一样,让邪魔不能侵犯,好迎请诸佛菩萨云监、六道凡众奔赴会场,接受法会的洗礼。”

水陆法会的第四天凌晨三点,内坛佛事正式开始,这是法会的第一场GC。半夜,当大众陆续进入内坛,一场盛大的法会就在灯火通明、布置庄严的法堂中展开了,声声钟鼓齐鸣,僧人一一进场,仿佛一下子就忘记了时空,跟着老和尚梵呗唱诵,身心都进入另一个更为清醒的境地。

所有的功德主几乎都会参加第一场最重要的佛事。虽然是半夜,一般人好梦正甜的时候,但大家却精神抖擞,像参与盛会般神采奕奕。众人依序排班,井然有序的进入会场,从看台上放眼望去,黑压压地都是穿着海青的人潮,满布整个会场,应该有超过五千人以上吧!但秩序相当好,一点都没有吵闹声。

结界一开始,伴随着灯光变化、海潮音的击鼓声及撞钟声,揭开法会序幕,这时天空还缓缓飘下亮片及鲜花(原来是有人从上空洒花),很多人都被这样盛大庄严的景象,感动得哭了出来。仿佛一下子跌入时光隧道中,回到一千五百年前,梁武帝刚编制成水陆仪轨时,据闻当年他在佛、当、僧三宝前,不点灯烛,对佛批宣:“若仪轨契合圣凡,希望拜起,灯烛不点自明。”结果梁琥帝一拜,灯烛果然自动亮起来:二拜,宫殿发生震动;三拜,天空竟飘下绵绵花雨,可见当年这部水陆仪轨出现于世时,人天欢喜的盛况。今天有机会参加这传承了一千五百年的盛会,对很多人来说感到特别的兴奋与期待。

因为举行水陆所需要的场地特别大,所以一般举行法会前,就在先找好一个空旷的地点,将环境打扫干净,然后布置好一切。场地虽然清洁了,但还必须经过作法来清净坛场,同时也区隔出法会的举行区域,称为结界。

结界一词,由梵语翻译而来,就是定出举办法会传戒、或闭关活动时的芪境界,作法所限定的地方,称为结界地。结界时要诵咒施法,使内、外坛都和外界隔绝,不受干扰。主法和尚依仪轨作法观想、区隔出特定期区域,用持过大悲咒的净水来做“洒净”,专诚恭请观想十方毗卢遮那如来,以灌顶光芒来加持净水,然后用这些净水遍洒会场内外,随洒水所到的地方,都变成结界的区域。结界以后,内坛就成为水陆道场的重镇,严格管管制,人员不得为随意进出。

结界最重要的是将会场的地下几百由旬(注:印度计算里程的单位,以四十里为一由旬。)结成“地方界”,地底下如同金刚琉璃,无有垢秽;地面会场四周结“方隅界”,变成金刚城墙一般坚固,无可侵犯;空中一百由旬内结成“虚空界”,上有香云普覆,如同大宝盖般盖覆。

整个水陆法会的空间装置处处呈现出静雅的气氛,好引领人们沉静下来探索自我,与会者一进入会场,身口意也顿也光洁,清净无染。对待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恭敬、一样的谦卑、一样的清净。

结界即将圆满时,由法师宣读“证盟文疏”(注:法会的疏文,内容详述法会名称、时间、地点、主办寺庙、主修经典、修斋弟子、法会的目的等。此疏文在法会的各节次法会中宣读,祈请诸佛菩萨纳受。)

后记:晨曦微亮,刚跟随队伍到外场洒净,清静的空气中夹杂着袅袅香气,所有法师看起来没有丝毫倦意,一样地平静安祥领着大家唱诵,内内外外、进进出山,又是上香、又是上供,结果佛事结束时近清晨七点,我得赶快去补眠一下,早上九点还要参加发符悬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死的生命

心道法师结果开示

人生来到这个世间,有人傻傻的来,又傻傻地结束一生,根本不知来世间要做什么!好像有得吃、有得穿、有得睡就好。到底我们这个灵体还未出生以前是有还是没有,死后又跑去那里?存在或不存在?傻傻的来,傻傻地走,不知苦与乐从何而来。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要从了解我们这个灵体开始。它从何而来?是父母生的吗?父母生的是肉体不是灵体,灵体在开天辟地以前就有了,今世的苦乐好坏,都是以前造的业,这世来受报,所以佛祖说:“这条灵是不死的灵,也是不出世的灵。”

这个灵体是什么呢?佛法说这条灵本来就佛,只是因为被迷惑,而不知好坏?造业受罪,最后落入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指生命的六种型态,就是三恶道:地狱、恶鬼、畜生;三善道:天人、人、阿修罗。而这六种生命都很苦,生也苦、老也苦、病也苦、死也苦;赚不到、没得吃也苦;赚得到、有得吃也是苦。为什么苦?因为我们常在颠倒、妄想、恐怖的想法里面。颠倒、妄想:我们的想法好像作梦,不实在。恐怖:就是怕死、怕鬼,没有安全感,我们的生命不知道何时会结束?能得善终或横死?结婚、生子、养老,就真的能如愿吗?碰到个不孝子怎么办?生病怎么办?所以说很多不确定的事情让我们想很多、感到很恐惧。

只有转业才能远离恐惧

怎样才能远离颠倒、妄想、恐怖?就是要看到这条不死的灵体,学佛就是要学习怎样去找到我们原本的这条灵。这样,就不会因为这个身体的好奸坏坏而烦恼。佛告诉我们众生很无明,才会在无上尽上六道里轮回,在四生九有当中,不知怎样才能出头。所以佛就来教导我们,可是我们就是不相信,所以造了很多恶业,产生了很多烦恼,这些业作弄自己以作弄别人。因此要改运、改业,找到这条灵的源头。这样就能重新开始了解自己生命的信念,可以创造未来较好的轮回,找到永远不会死的这个灵,不要让身体的轮回欺骗了。

我们很多的习惯,仔细分析起来,就是贪、嗔、痴。这些习惯给你烦恼,习惯就是业的地方,业的地方就是烦恼。而转业,就像开个小店,转业后做更好的确生意一样。所以,学佛就是学什么呢?学转善业,恶业转善业,善业转清净业。而佛法就是大家一个灵知,让大家开窍,无生无死。
                                 
转业的四种方法


(1)行善——乐善好施

要转换生命,转换我们业,第一个要行善,在行善里,我们的心如果生慈、喜舍,就赚到了。慈悲、喜舍、爱心、服务、布施、忍辱,学佛就是要求这里要转,要去净化,净化这个三毒,转成清净的业。

怎么净呢?我们的贪心就要用布施去净化,做义工是身体布施,嘴布施是说好话安慰人。心布施就是否要慈悲心,常常起慈悲心,怨炉心就少了。所以修行常常要知道转换,转换就是可以清净、得乐,不转换就是苦,所以,现在我们说超度就是一种转换,让身、口、意转成清净,转换我们过去生的一些冤业,在未来的生命有更发的善缘。

(2)忏悔——止恶行善

我们常常有过错,像有斗嘴,不管事实是什么,也不知道人家好或坏,总之讲赢就好,这时候说话会刺伤别人。因为说气话就会制造恶业,所以要忏悔。向佛忏悔,不仅忏悔,止息那个做嘴的事,还要该过,止恶行善。

(3)禅修——审查、管控自己的心

禅修的目的是慢慢学习管控自己的心,管控自己,平时要你专心看一个东西,常常看着看着心就乱了;念佛念一念就念不下去了。禅佛,就是教大家学习控制自己的心,其它的念头起来就可以压下去、改掉。如果没有训练,噗一下就出去,这亲都会造业。禅修就是学习训练管控自己的心,让自己有很好的定力,我们的心才不会随时随地好像点鞭炮一样,点起来就噼里啪啦到处乱发。

(4)超度——过去轮顺所造的恶业,用超度去解

不过,我们一些过去世的冤仇债主,和我们还在受苦的历代祖先。因为和我们有缘的关系,他若有什么不方便就会找你,这就要靠超度。超度就是把我过去轮顺怕造的恶业,犯五戒:杀、盗、淫、妄、酒引起的罪业,由超度去解冤、解业,并且改变运气,超度要有方法,所以我们来参加水陆法会。因为我们看到众生荣死衰这么难过,希望有机会改业而离苦得乐,不要去打恶业的结,一直轮回下去。

一般民俗上的七月半开鬼门关,很多人都要拜祖先和拜好兄弟,好让他们不要找你麻烦。但这些“好兄弟”吃了这顿饭后,下一餐就不知道要去哪里找了,水陆法会的斋供就是让这些饥饿的众生来并且得到超度——转生善道。水陆法会的另一个意义是孝道,对祖祭祀并感恩,也就是“慎终追远”。水陆法会中普请上堂就是请诸佛、菩萨,供下堂就是请六道轮回的冤亲债主。以请佛、菩萨的力量来帮他们改运、改业。有人说他有参加超度,怎么没有改运,这是因为业比较沉,所以要起好几次才行,你看,改业、改病业、改命运,改很多这种的东西。不多超几次怎么够?

我们无始以来,随时都在造身、口、意三业,心像水泡一样,一下子无明烦恼就起来了,这是我们修行、念佛、学佛的原因,要将水泡、毒泡去掉。所以要用行善忏悔、禅修、超度来转业,才能够超脱六道轮回,真正地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   符

发符的意义就是发邀请函,上达天庭、下达地府,昭告人天,禀报在何时何地将举行水陆大法会,希望藉由收列“邀请函”,使诸佛菩萨及六道众生都能来参加法会。

水陆法会的第四天早上九点举委“发符”,一早义工把已经事先做好的四个真人大小的纸扎人及四匹纸马从看台上搬到内坛外的走道上,一字排开。还体贴地准备了四份供饭菜、水果及馒头放在前面,纸马的口中还塞满着鲜草呢!嗯!别看是纸扎的!责任可是非常重大,待会人要靠他们帮忙执行发符的任务。

这时内坛中,所有功德主都向后转,主法和尚、正表、副表的位置也都移到正后方,称为“翻堂”,就是大家的位置都前后调换过来的意思。

发符就是派遣四位使者:四天捷疾使者、空行捷疾使者、地行捷疾使者、地府捷疾使者带着“请书”、“符牒”及所有内坛功德主的名册上达天庭、下通地府,昭告人天,禀报在何时何地将举行水陆大法会,希望藉由收到“符”,使诸佛菩萨及六道众生都能赴感降临法会。“发符”的“符”,好比邀请函,“发符”即至心奉请持符使者,快马传递邀请函到佛国、地府等境虔诚,迎请诸佛菩萨及六道众生。

“符”者,信也,古时官吏奉派驻地,均以“符”为信物,有虎符、鱼符等,各持一半以为核证。“符蝶”即为持符使者的身份证明,上书法会内容、时间、地点及奉请对象范围,并由主动法师具牒证明,以利使者于送情书时,每遇关卡,均能畅行无阻。

其实圣人凡人,佛性都无差别,只因为一念之差造成迷与悟,才有众生与佛的差别。水陆法会以大端供普渡十方,佛法僧三宝居诸天之首,只要动一念就可以召请得到,但六道众生则屡屡呼唤而无法听闻佛法,正在受苦的众生,无法出离;邪见多的,则被自己的知见困住了。因此必须请使者送符牒到天上地府,向诸天、诸禅、地府秉白,对于愚昧无知的众生,以佛法规劝;极凶恶者,则摄之以威,这就是有请必来,无一不至。

将所有的符牒及名册都塞入使者的包包中,接着由义工再将四匹官马连同纸人使者搬到户外快速火化,并燃放鞭炮为他们送行,表示他们都朝四面八方,不同的方向出发了。也许有人认为烧纸马、烧纸人好像太迷信,其实佛教传入中国后,广大平民百姓无法马上了解佛法中所谓“无相”的意涵,因此要透过物质的东西或仪轨来表现心的慎重,例如,烧纸马、纸人就像邮差送信,但诸佛菩萨并非一定要收到信,才会降临会场,关键是要真诚地表达心意,自己本身要有所感受,才能感到亡灵,称为“冥阳两利”,因此种种仪式是为了要让功德主从外在的清净到达内心的清净。

悬   幡

悬幡是在法会现场高立旗幡,上书:“启建十方法界四圣六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之幡”,另外一旁悬挂九莲灯,供晚间照明用,并做为地标的指引,好让受邀者能顺利来临。一般而言,幡悬得愈高,表示法会做得愈大。

内坛大队人马在完成发符的仪式后,接着慢慢往场外移动,在纸扎的镇坛大将军前进行一番唱诵,然后正式举行升幡的仪式。一幅长有廿四公尺、宽一点五公尺的水陆大幡,在人力及起重机的通力合作下缓缓升起;并悬九朵人工制作的大莲花,称为“九莲花”。镇坛大将军的主要用途在维持法会秩序,因为水陆时,各式各样、有形无形的众生都会齐聚在法会现场,因此需要一个护持的人来镇守坛场,让法会能够顺利地进行。

老远就可以看见九朵手工制作、串成的“九莲灯”和启建水陆大法会的幡,高挂在数十公尺高的照明灯架上。莲花给予人和诸佛菩萨相连结在一起的吉祥、清净之感随着这些莲花所串连起来的地标,在法会的四周,已不复有鬼的阴森,反而是有着诸佛庇护的宁静,而洋溢着喜气的味道了。

奉请上堂

请上堂的意义就是礼请诸佛、菩萨、圣人等莅临法会,悲悯众生,为众生宣说佛法。

第四天半夜两点,要开始请上堂,这时大众翻堂回来正对佛前。三个小时前,外坛才刚结束“焰口”佛事,所以会场一直还是人声鼎沸,尤其是香积组(注:负责煮饭菜的人员,佛教中称为香积),炉火几乎廿四小时没有停过,供应大众色香味美的素食佳肴。

上堂共有十席,邀请的全部都是诸佛菩萨、大圣人。在这场佛事中,所有内坛功德主以至诚之心代替自身的历代祖先、累世累劫父母、冤主债主,礼请诸佛莅临法会。

这时从看台上垂下一条五彩的长布条,称之为“仙桥”,仙桥上方悬挂着十张书写上堂十席总名的小幡,桌上还放置十张纸做的:“龙车”。因为古时候,水陆发迹于皇室,只有皇帝或王宫贵族才有能力举办,因此“龙车凤辇”就是当时最尊贵的交通工具,所以用来恭迎诸佛圣众降临。此外旁边还设有一个淋浴亭,里头放个大脸盆、毛巾两条及盥洗用具,时候到时,会有义工倒入温水,旁边还放着一O五张黄纸做的,给诸佛菩萨穿的新衣:“佛衣”,以现在的语言来说,是很具人性化的思考,不过在古代,这一切的准备都是大家一片虔诚之心的表现呢!

随着佛事进行,每迎请一席的圣众,代表迎请的功德主就出列,走到仙桥布前,投掷鲜花到仙桥布上,表示“香花迎、香花请”,还要焚化一张张“龙车”,迎请圣众驾车降临。主法的和尚需观想十方诸佛及圣人各各云集而来,充满虚空,了了可见。

上堂十席邀请的圣众

第一席:过去、现在、未来及十方法界一切诸佛。

说明:水陆大斋以佛为主,佛又以释迦牟尼佛为主,所以在水陆画中,释迦佛居中央,东有药师佛,为群生安乐之庇;西有阿弥陀佛,为六道皈依之主,下方则绘下一个新佛:弥勒佛勒佛。

第二席:法。

说明:佛陀在世时,在菩提树下,称为佛宝;说十二期工程部经为法宝;度五比丘等为僧宝。佛陀灭度后则以佛像为佛宝、经书为法宝、出家人为僧宝。因此这一席的水陆画上绘有护法神手捧各种经书,而这些经书就是外坛每天共修含诵的大乘经典。

第三席:菩萨。

说明:菩萨威德次于佛,头戴天冠,有常见的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及地藏菩萨。右轴的水陆画绘有华经上的九种修行法,统括十方僧众;左轴绘有极乐世界与兜率天的僧众,表示娑婆世界的僧众多生在这两个地方。

第四席:缘觉。

说明:缘觉又分成“独觉”与“缘觉”,所证的果位相同,只是示现不同。独觉多属自然悟道,佛陀在世与否,部有独不觉人,穿着俗服。缘觉是佛陀的出家弟子,悟到十二因缘而成就,形象如同一般出家人。

第五席:声闻。

说明:小乘人(注:只求自身解脱的修行人)因听闻法而得悟者称为声闻,即“阿罗汉”。阿罗汉有三个意义:1、无生:下一生不再受生,也就是不再投生于六道之中。2、杀贼:断尽“执着有我”而产生的所有烦恼。3、应供:堪受人天的供养。

第六席:禅、律诸宗祖师。

说明:如天台宗智者大师、贤首宗清凉澄观国师、慈恩宗玄奘师、律宗南山律师、忏摩宗悟达国师、法性宗僧肇大师、密部金刚智灌顶国师、禅宗各大祖师、净工宗莲池大师等。各各搭衣,盘腿正坐。

第七席:助宣佛化、持明造论的五通神仙。

说明:如过去十方诸佛乃至释迦佛未成佛时,同行的五神仙通;释迦佛说法时出现的各种仙人、居住于现在这个世界的八个仙人、诸国土中习诸咒术的诸大仙大。五神通是指具有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只有佛才同时圆满具有五种神通。

第八席:十大明王、秽迹金刚、诸大天王、护法诸天、天龙八部等。

说明:为摄受刚强难调伏的众生而有愤怒相约的菩萨出现。十大明王是文殊菩萨等诸佛菩萨所变化,现愤怒相,有三头、青面獠牙、三目等造型;秽迹金刚是释迦佛所化现,各各头顶佛像,威德具足、奇特威武。

第九席:守护佛舍利坛塔、伽蓝斋戒、护国镇宅的诸大神王。

说明:这是护法席,各各身着甲骨、极猛厉、结界时的四位持符者就是位列此席。(注:舍利是佛、菩萨、罗汉、高僧等,于涅盘后火化,出现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红色为血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亦有彩色。)

第十席:发扬水陆、流通至教、制仪立法的诸大士。

说明:此席由启教的阿难尊者起,僧俗俱列,为报答发扬、继述水陆之恩。

上堂的最后一席:第十席,是专门将历代创建、中兴、弘扬水陆斋法有功的凡人位列在此,和诸佛圣众同处上堂中,可见得弘扬水陆斋法的功德之殊胜,可使凡人位列上堂,因此像粱武帝或宝志禅师,历代乃至现代弘扬水陆的人,其名号都书写在第十席的牌位上。

准备“沐浴亭”礼请诸佛及贤圣进入沐浴更新衣,这是很有趣的一段,因为学佛弟子都知道,诸佛菩萨福慧圆满,并不需要淋浴洗尘,反而是凡夫如我,罪障深重,才需要净治、开妙悟。此时主法观想圣众进入淋浴亭、洗涤尘劳,事实上是在清净自身呢!接着大众还要观想准备的宫殿、宝座、妙乐、妙香、肴膳及鲜花变成极为精致美妙,数量众多,来供养诸佛菩萨,然后观想沐浴亭内的池水都变为圣众所需的一切资具。最后,虔诚礼请诸佛慈悯,为众生宣说正法。
                                          
奉供上堂


供上堂的意义是修斋施主,向奉请至内坛十席之诸佛、菩萨、贤圣,敬献六尘妙供,以表对诸佛菩萨的虔敬之心。

早上八点,请上堂在凌晨近五点结束,吃过早斋后,马上接着要供上堂,现场有主办寺方准备的六尘妙供:

1、香:沉香。
2、花:鲜花
3、灯:灯烛
4、食、衣:饮食、茶、果及红袈裟祖衣。
5、宝:七珍八宝
6、法:经典。

功德主们纷纷把身上能够用来献给诸佛菩萨的贵重物品,(凡是自认为珍贵的宝物都可以供养哦!)举凡手表、项链、戒指、念珠等纷纷取下来;更有些人为了献供,而特别将家中的奇珍异宝带来会场,这些珍宝全在内坛义工的协助下,集中到献供桌上。别担心,等到佛事结束后,这些宝贝都会发放回来,并不会没收。

供上堂,顾名思义就是诸佛菩萨请来后,要做供养的意思。法会除了在每一席准备丰盛的饭、菜,还有“六尘妙供”,就是把世间认为最珍贵的六种宝物,全都供养诸佛。

通过供养文后,开始一席席上供,主法与斋主均需依序到各席上香,向诸佛菩萨等表明诚心供养之意,并请求诸佛菩萨纳受。在奉供时,就会见到法师带着斋主,在铛铪、唱诵声中,依照席次,轮番上香,诚心礼拜。主法和尚更需在各席奉供之后,观想诸佛菩萨、贤圣等欢喜纳受一切的供养。

供养是修斋施主们表达对诸佛、菩萨、圣众最高的致意。“奉供上堂”的殊胜功德,可作为成佛的资粮,从中不但能学习喜舍布施,且能熏养对佛的恭敬。供上堂包括了财施和法施,财施是以物质供养而言,如世间的珍宝、花、香、饮食、衣服等;法施,则是指说法给人听,听闻大乘佛法,发起实践自利利他的菩提心。这是最高贵的供养,《华严经》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

人的一个心念足以遍满虚空法界,清净的身口意同样也是无住无碍,世间最宝贵的供养,莫过于最诚恳的心念来供养。

佛曾对阿难尊者说:“贤者好布施,天神自扶持。施一得万倍,安乐寿命长,今日施善人,其福不可量,皆当得佛道,度脱诸十方。”

在献每一种供养时,主要都是靠主法和尚的观想力,将有限的供品,观想成如云般地众多,遍满在诸佛面前。

又最殊胜的供养莫过于“三轮体空”,就布施而言,施者、受者与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布施之时心中无施者、受者、所施之物的差别,名为三轮全空。这样就不会执着于物相,才是真正的法供养。

斋主代表上供六尘妙供后,义工接着就将一盘盘供过的宝物端到每一个功德主面前,让大家摸摸盘底,只见每一个人都很期待这一刻,兴高采烈地摸过盘底后,再摸摸自己的头顶,沾沾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告   赦

恭请神通自在、威德难量:梵释二天捷疾持赦使者,携带两封赦书、及一道赦牒,上达梵天与帝释天,下至地府及城隍土境,向帝释天、阎王与土地神祗陈情,让水深火热受苦受难的六道群灵得大赦,得以参加法会,这就是告赦。

供上堂之后,接下来就是请供下堂六道群灵,因为法会最主要目的是在于超度一切孤魂饿鬼。但六道众生因造业多、罪障重,召请时未必能立即前来,这样普度的功能就大力失色了。所以之前结界时,除了委请“四天捷疾持符使者”送邀请函恭请上堂诸天外,还有其他三位:“空行、地行、地府捷疾持符使者”,都去邀请下堂六道一切群灵。

但又恐怕地府的幽囚不能自由行动,因此告赦佛事就是请一位“梵释二天捷疾持赦使者”将赦书送达梵天、帝释天、地府及城隍等地方境内,希望能够放行一切受苦众生,来赴水陆道场,接受斋供听闻佛法,永脱幽途,转生净土。

告赦佛事之前,义工先将“梵释二天捷疾赦使者”纸人及白纸马一座,搬到内坛出口处,并于座前供水果,菜六大碗,茶、饭、馒头等。桌上准备两封赦书、一道赦牒及疏套三个。告赦时是翻堂举行,主法与正、副表和尚都移到坛城后方出口临时搭好的坛前,法师与功德主转身面对出口。

宣召请文、召请真言后,主法观想持赦使者率领百千眷属从空中而降临,依位而立。主法对使者宣读功德文疏,使他了解法会内容殊胜,所谓:“圣凡异念,幽显珠途,非藉使者之力,讯息实难遍达各方,故此特请使者光临,以助赦书之传达。”

赦书中奏请妙庄严宫大梵王尊天及忉处天宫大帝释尊天在水陆期间,普赦一切群灵来赴道场,受供闻法,得以转生净土。主法为使者宣读赦书、赦牒之后,还请使者与眷属先享用准备的一切供饭菜再出发;香灯法师同时将两封赦书、一道赦牒及一副缎貌放入赦官身上的背袋中,由义工将马及使者拾到外面的广场引火梵化,放鞭炮,表示赦使者已经正式出发了。

清晨告赦圆满后,十点时,两位香灯法师到佛前各自恭读《地藏经》,上堂各席也必须同时上供饭菜,恭请正表、副表和尚做午供。

奉请下堂

请下堂就是召请六道众生前来参加法会。

连续三天下来,内坛法事都从半夜开始,可说完全打乱平常的生活习惯。中午请下堂、晚上又有幽冥戒。请下堂是所有佛事中,时间最长的一场。因为要召请的对象实在太多,下堂共有十四席,佛事时间长达五小时,中午进场后,要到傍晚才出场。

走进内坛,仙桥布早已垂挂好了,上方悬挂着十四张小幡,虽然仅有十四张不起眼的小幡,却是六道众生(注: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的指标。六道众生都是用云鹤做为交通工具,所以桌上还放置十四张纸云鹤;另外,一旁也备有淋浴亭,并放置一千三百件(注:各类众生的总集代表数),要给六道众生穿着的纸冥衣、裙、裤。

最特别的是,桌上特别放置一座比任何牌位都大的“黑牌位”,上面以白字写着“六道群生受荐亡灵并序列于此参礼”,这是代表怕有受蔫亡灵的牌位。

召请流程:

奉请十四席─→召请诸类孤魂─→说破地狱偈─→天道路─→离怖畏─→开咽喉解怨结─→沐浴─→治衣─→净六根三业─→燃香达信─→为六道群生奉请三宝─→皈依

虽然请下堂的时间很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耐力大考验,经过这些环环相扣的召请流程后,都会被法会的严谨、慎重深深感动,不自觉地充满欢喜心,因为六道众生终于如愿以偿来到法会现场,不仅没有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反而在诸佛菩萨、诸多项式圣众的环绕下,众生皆得以洗涤内外垢染、尘劳、着新衣、高高兴兴地赴盛会,并先皈依三宝,虔敬期待地准备聆听法要。

从各方来的六道众生,因久处苦难,不仅身形垢秽,内心更是深怀恐惧。为了清净他们的来障,庄严威仪,好让这些众生安祥与会,必须进行奉请。《水陆仪轨会本》说:“今则三尊毕会,六趣咸臻,将同禀于真修,必先祛于宿憾,忍心一发,辱境何存?念仇雠本我亲姻,视男女皆吾父母,永销结恨,各起深欢,袂属裾联,真趣菩提之路,心开意解,咸登解脱之场,毋自失于良时,当进求于胜益。”

奉请每席时,大家都出位走到仙桥布前,投掷鲜花迎请众生到监,众生来临之后,先住在仙桥布(观想为清净的道路)上广大庄严的宫殿中,香灯法师则每奉请一席就梵化一张云鹤,表示三恶道的众生都转换成三善道,得以羽化,驾鹤而来;众生迎请来之后先进沐浴亭,沐浴时,外场则同时梵化冥衣。

奉请下堂十四席,六道一切众生:

第一席:四空四禅、六欲诸天、日月星天、天曹圣众。

[天道]——主法观想无量的诸天圣贤,天龙神鬼乃至当地城隍寺庙,一切灵神从空中而来。

第二席:五岳四渎、地载游空、福德诸神、系祀灵庙。

[天道]——主法观想无数的五岳、伏桑海王、福德诸神从空中而来。

第三席:帝王总统、文武官僚、儒宗贤哲、仙道隐逸。

[天道]——主法观想帝王总统、儒宗仙道及未得道果的出家众从空中而来。

第四席:农民工商、医卜杂流、贵贱男女、十类人伦。

[人道]——主法观想所有无量士农工商的男、女众及功德主家的祖宗、亲眷、怨亲仇敌,从四方来临。

第五席:四类爱生、五趣所摄、山间海底、阿修罗众。

[阿修罗道]——主法观想化生天道、胎生人道、卵生鬼道及湿生畜生道的各种阿修罗众(注:六道众生之一,译为非天,为战斗一类的鬼神,其富乐与天道相当,其形男鬼女美,性多瞋,喜与帝释天争从四方来。)

第六席:焰口鬼王、三品九类、诸饿鬼众、横死孤魂。

[饿鬼道]——主法观想焰口鬼王率领无量的饿鬼、孤芳自赏魂从四方来。

第七席:阎摩罗王、十王王妹、十八小王、诸司主吏。

[地狱道]——主法观想地府诸王、官吏从地下上来。

第八席:八热八寒、诸大地狱、诸独地狱,一切受苦囚徒。

[地狱道]——主法观想诸八热八寒地狱中的一切囚徒已先得到了赦免,可以自由活动,如今受到召请,都前来法会现场。

第九席:正住铁围山间、边住遍五趣中、鳞甲羽毛、十类傍生。

[畜生道]——主法观想诸类傍生,如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兽或一切飞禽走兽、昆虫类及至浮游生物(注:六道之一,又做畜生道。《正法念处经》说畜生荣死衰总共有三十四亿种,《大智度论》依畜生之=住处,可分昼行、夜行、昼夜行三种)从四方来。

第十席:诸趣往来、七七日内、七返受生、中阴趣众。

[中阴生]——主法观想七趣中阴(注:又作中有,指众生自死亡到再次受生期间的识身,乃是由意所生的化生身,称为意生身,非肉眼可见。《大宝积经》卷五十六记载:地狱的中有,容貌丑陋,如烧朽木;畜生的中有,其色如烟;饿鬼的中有,其色如水;人、天的中有,形如金色。)一切众生,无央数众,其形如同五、六岁小孩,从四方来。

第十一席:本寺斋家。当境域隍列庙。各处乡坊。系忆灵伺。诸侯王众。

主法观想斋家所居住和建水陆道场所在的省县城隍庙神众,从四方来。

第十二席:本寺伽蓝。住居六神。斋主奉祀。香火诸神。

主法观想修建水陆的寺庙之护法神及各种神众、居住斋家的各种神众,从四方来。

第十三席:斋家上世。祖宗亡灵。师友亲眷。诸位神仪。

主法观想斋家的上世祖宗亲眷、受教师、同学朋友、恩主义父、诸姑姊妹母舅、妻家等,先远历代宗亲从四方来。

第十四席:当坛正存。某某神仪。一心奉请。某某堂上。历代祖宗。俗氏亲眷。诸位神仪。

主法观想所要召请历代祖宗或因特殊因缘要超荐的亡灵,随所生处,即得觉知,从空中来。

主法想打水陆道场的村寺历代祖师,各整威仪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0 04:57 , Processed in 0.25987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