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48|回复: 8

[佛化生活] 为什么我一生做好人,婚姻还是不幸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了幻法师:为什么我一生做好人,婚姻还是不幸福?


   问:佛教说善有善报,为什么我一生做好人,婚姻还是不幸福?

    答:这是一个被经常问到的问题,提问者往往是女性,看来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切痛苦或快乐,都是众生的业力所感。婚姻的幸福还是不幸福,也是如此。种因感果,三世流转。

    因果报应,是佛教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谓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则支配之,善因必产生善果,称为善因善果;恶因必产生恶果,称为恶因恶果。即任何思想行为,必然导致相应之后果,“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之业因,则不会得相应之结果,并据此提出“三世因果”之说,即:现世之贫富穷达,乃前生所造善恶诸业所定之果报;而今生之善恶行为,亦必影响来世之罪福报应。

    佛教的因果报应是通三世的。一生做好人,婚姻还是不幸福。这中的原因,主要来自前世的不善业的流转。

    人类与一切众生,是无限生命的延续;不是神造的,也不是突然而有的,也不是一死完事的。这如流水一样,激起层层波浪;生与死,只是某一阶段、某一活动的现起与消散。

    我们在前生,思想与行为,如向于自利利人的、善良而非邪恶的,今生才能感到福乐的善果。

    有了这三世因果的信念,想起从前,能够安命,决不怨天尤人;为了未来,能够奋发向上,决不懒惰放逸。安命而又能创命的人生观,是三世因果论的一大优点。

    还有,从无限延续去看,受苦与受乐,都是行善与作恶的结果。善行与恶行的因力,是有限的,所以受苦与受乐,并不永久如此,而只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阶段。任何悲惨的境遇,就是地狱,也不要失望,因为恶业力尽,地狱众生是要脱苦的。反之,任何福乐的境遇,那怕是天国那样,也不能自满。因为善业力消尽,还有堕落的一天。所以真正的三世论者,在一切境遇中,是充满了希望,而又不断的向上精进着。从自作自受而看到共作共受,每一家庭,每一国家,在历史的延续中,也从来就符合这因果升沉的规律。

    我们这一世遭遇的种种不幸,是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这一生当中能够过得很安稳、很自在,一切称心如意,也是过去生中累积的善因。

    因果的定律还有两个要点:

   (1)、是“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你不做因。如果做了,种子永留神识中,不会坏灭,遇缘便起现行,招受果报,如果做了恶因,要想不受恶报,那是没有办法的;唯有修习佛法,断尽三界烦恼,获得清净种子,方可免除恶报的痛苦。

   (2)、是“善恶不相抵销”,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可以为再做点好事,就可把这应得之罪抵销去。须知多做善事,多增善缘,只可使恶报由重转轻,所谓“重报轻受”;同时由于善缘增多,恶缘渐减,也是使善果速疾成熟的最好办法。可见多种好因,可得好的果报。人生在世,多做善事,还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一生做好人”,这个的标准倒底是不是大众的认定;如果仅是自己认定的,掺杂有抱怨情绪,那么,还须自我反省检查,改过迁善,则终将获得幸福。

转载
发表于 2012-3-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你还痛苦吗 ?­

     在我刚皈依佛门不久,内心经常有不少莫名的痛苦,由于对心灵的规律还理解不深刻,因此常常对因果报应存在种种疑虑。 ­

­

     我曾经向我的一位德行极其高尚的师父请教:“因果报应到底成立不成立?如果成立,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经常会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很好?” ­

­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因果报应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真理,是千真万确的,不会有丝毫差错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

­

    我不服气地说:“我怎么会是一个恶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

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哪些恶!” ­

­

   我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此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尽快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时不听我的劝告,我感到不舒服……”就这样,我向师父述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师父点点头,不停地微笑,而且笑脸更加慈祥,并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可以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心,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恶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 “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你认为自己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认为有文化就应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前世布施才是今世有钱的原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 ­

­

   “你的家人不听你的劝告,你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包容心。虽然是你的家人,他们却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会心量狭隘,心量狭隘也是一种恶心!” 师父继续微笑着说:“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量狭隘也好,这些都是恶心。因为你的内心存在着这些恶,所有你就有和这些恶相对应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将内心的这些恶彻底去除,那么你的那些痛苦也会烟消云散。” ­

­

   “要用快乐和满足的心态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你应当想想你根本不会饿死和冻死,而那些富人虽然也有钱,其实也只是没有饿死和冻死。你应当看到,人是否快乐,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乐观、安详和勤勉的生活态度代替原来的贪求心,你的心就会渐渐快乐起来。” ­

­

   “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发了财,你应当为他们高兴才对,要希望他们能够具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安乐才对。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而你现在的心是别人的财富和安乐超过自己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种很恶的心,要坚决去除!要用随喜心代替嫉妒心!” ­

­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常言说‘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进步之门。此外,傲慢者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有自卑感。一个人只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培养起虚怀若谷的胸怀,心甘情愿地永远将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内心才会感到充实和安乐。”­

­

    “前世布施才是今世富裕的真正原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凡夫不识因果,将‘种瓜’认为是‘得豆’的因,将‘种豆’认作是‘得瓜’的因,这是愚昧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勤学佛法的智慧,真正懂得万事万物的因因果果,才能内心明亮,知道如何取舍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唯其如此,才能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安乐走向安乐。” ­

­

   “虚空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虚融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随随便便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要生起强求心,要随缘自在!永远用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却不要贪图或强求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痛苦呢?” ­

­

    师父说完这些话,继续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着我。我久久无言,两行热泪从我的眼中流出。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恶人!因为我内心有种种恶,所以我才有种种苦。如果我的内心无恶,我怎么会有苦呢? 感谢师父感谢佛,要不是师父的教导和佛陀的恩德,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内心的恶!愿我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不离殊胜妙法,迅速断除内心的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布施好文。

也有朋友提到过类似的问题,“我是个很好的人,为什么还会有不好的事?”,但因果确实不止是这一世的,还有曾经的善恶种子等待成熟。

忏悔业障,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忏悔业障
南无僧伽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学佛如何改因果?
答:改的不是因果本身,而是改的面对因果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5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布施好文,很受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0 07:47 , Processed in 0.24255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