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255|回复: 33

[佛教文化] 【巡礼佛迹】走过那烂陀,他一直都在! 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巡礼佛迹】走过那烂陀,他一直都在! (图文 转)

12.jpg

朝圣之旅第三天要去到的“王舍城灵鹫山” 算是我蛮熟悉的地名了,知道这个地名的缘起是两年前的十月份在苏州佛教居士林听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

成峰法师当时有讲解到:“耆闺崛是他的音译,灵鹫山是指它的形象,山的造型有些象一只鹫(鸟)。”

这回查资料时有知道了“耆阇”为鹫之一种,羽翼稍黑,头部呈灰白色,毛稀少,贪食腐肉。

据《玄应音义》卷七所述,此鸟有灵,知人死活,人欲死时,则群翔彼家,待其送林,飞下而食,故号灵鹫。

《大智度论》卷三对此事曾有二说:

一说山顶似鹫,王舍城人见其似鹫,故共传言鹫头山;

一说王舍城南尸陀林中有死尸,诸鹫常来啖食,食毕即还山头,时人遂名鹫头山。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1.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2-3-1 22:56 编辑

1.jpeg

记得当时听经时,成峰法师有对在坐的老菩萨们说“我记得去年在这里和大家讲课时,放过一个投影,就有耆闺崛山的照片。有人去过印度吗?明天我们去一下!哈哈。”我也没事先看到过灵鹫山的投影图片,但这句话还犹在耳啊!

佛陀曾多次在灵鹫山说法,如:《法华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般若经》、《无量义经》等。现在自己要去到这个地方,这个佛陀当年讲经的地方了,有几分颀喜啊!

上灵鹫山可以选择步行和坐缆车,大家看看这山也不太高,就都选择了步行上山。边走边感觉到好象有点穿越了,眼前山坳的片片绿树就象是苏州的东、西山的感觉。不同的是,在这儿山路两边随处可见猴子、牛儿、羊儿,这些动物一点不惧怕我们,这里的人们一直有和它们和协共处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1.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1.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2-3-1 22:57 编辑

1.jpeg

山路不宽不窄,想来能容两头大牛交会是没问题的,因为一开始的路上牲畜的粪便还是有一些的。再往上就是整齐排列在路一边的乞食者,他们似乎以此为生,有些还以此为乐受,因为他们会对我们微笑,似乎蛮欢喜的样子。

这时,还是经验不足,没有换好零钱,有在路边买了几包糖果,分发给路边的乞食者。他们也会主动的来要求,我不知道这一粒糖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我有些意识到这一粒糖对于现在的我或我身边的人来真的不算什么,可是在这儿,却不是这样的!在慈济自己也常去感恩户家中,或参加发放,但似乎都还没有见过,人们对一粒糖如此在意和重要!也许,这也没有可比性,当我一次次重复的蹲下身或弯下腰,把一粒粒糖果给妇女、小孩时,渐渐的体验到了蛮多,心在这一刻会变得更柔软一些,会多一些慈悲,慈悲他人,慈悲自己。

这一路的乞食在朝圣途中也是蛮特别的,现在我更为清楚的意识到,灵鹫山山路上 ,这样的重复的给予,真的领纳到的是自己。一位乞食小男孩,不约而同的出现在了我和法师的相机中,上山时,我有给他糖果,男孩满脸笑容的接受了糖果,也许是他的笑容太灿烂太可爱了,法师有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个小男孩。下山时,法师有给他糖果时,男孩依然大方的接受,还给予了我们最美的笑容, 法师满怀欢喜的与男孩合影。

后来,在回看照片时,我们同时有意识到,分别有记录下的男孩是同一个人。在合影上,我们看到都是笑容,根本找不到悲伤和不舍。当下有体验到,这似乎有些不真实,但这就是真实的发生在我们朝圣途中的。男孩的笑容或许不同的人生体验会有不同解读,但我能体验到的就是每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不同,生活就会不同。记起一句话:“生活本身没有问题,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是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1.jpeg

在灵鹫山的山腰,有一个洞穴,导游说这是佛陀每天上、下山时,歇息的地方。我们走进去体验了一下,果然四周有山石遮挡,有风雨也不会打进来,高度适合一个人坐着,真的一个自然安全好地方啊!
佛陀曾在此山驻留12年,峰顶仍留有一座古平台遗址,便为佛陀当年的讲经处,灵鹫山就是法界智慧的象征!当我们来到平台时,看到了已有一些藏传佛教的僧众在诵经, 我们就在一边的山石上静坐。在葱翠的山林间,沐浴在暖暖的阳光里,有风微微的吹过,这样的静坐体验,还是第一次。脑中还是会想到,这里,就在这里,曾是佛陀的说法台,《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我,此刻,就在这里,佛陀曾经静坐说法的地方,体验着呼吸的出入,体验着生命的流淌。我们还有在这里齐诵三皈依:“南无布达耶 南无达玛耶 南无僧伽耶”心中渐渐涌动起一阵温暖、一阵感动!有想,或许,在轮回中,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曾以不同的身份,在佛陀的说法台边,和俱众弟子齐集在一起,听佛陀开示。就这样,怀着一份恭敬一份神圣,在圣地第一次修习了三皈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jpeg

灵鹫山还有一个自然形成的七叶窟,当时在佛陀圆寂的第一年,佛陀座下的这些大弟子们就集中在这个洞窟中,五百名证得圣果的阿罗汉在一起共同完成了将释迦牟尼佛在世说法、律结集整理出来。这个七叶窟这次我没有到达。


快到山脚的时候,我们或许都会在心里有想,就是这条路,坐满了乞食的人们,还有猴子、牛儿、羊儿,佛陀当年就在这些人和生灵之间,每天托钵上下山。如今我们也走在了这条路上,期许自己也能跟随佛陀的脚步,开启自性的智慧宝藏,寻求生命的真相,解脱圆满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1.jpeg

用过午餐,是去到竹林精舍的遗址。竹林精舍,缘起于皈依佛陀的频婆娑罗王捐赠的竹林园,迦兰陀长者为佛陀及其弟子的生活态度所感动,让国王在自己的竹林内建立精舍,这是史上最初的寺院建设,是当时佛陀南方传教的重要据点。


佛陀当年以竹林精舍为中心,沿着恒河游行教化,也是雨季安居禅座、修学的地方。佛陀带领着一千余名的弟子,住在竹林精舍里,这些弟子们都以佛陀为中心,共同过着像渐渐形成的僧院生活。 佛陀在竹林精舍,也宣说了许多教法。


十三世纪时,竹林精舍也荒废了,美丽的竹林被任意盗采而荒芜。1956年由印度考古局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挖掘出传说中的“迦兰陀池”,加以复原。园中由日本妙法寺供奉一座亭子,里面供奉一座三公尺高的佛像,还在旁边种植了无优树和菩提树,日本信徒也从尼泊尔移植竹株栽培于此,成功地再现竹林景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1.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0 07:47 , Processed in 0.318952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