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34|回复: 0

[佛化生活] 2月23日龙泉日记:《阿底峡尊者传》导读之十 ——“道次纲要”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23日龙泉日记
“念法功德”系列之四十四:

《阿底峡尊者传》导读之十
  ——“道次纲要”讲记
核心提示: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流传久远,与能否重视和保持伟大人物所产生的文化积淀密切相关。据说大昭寺里释迦佛前的灯,从建成到现在都没有熄灭过;宗喀巴大师像前面的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熄灭过。


尊者弟子
在第4卷里面就讲到他比较重要的几位弟子,最为上首的弟子种敦巴尊者,这是一位居士,这是传持阿底峡尊者的教授最重要的人物。另外一位叫大瑜伽师,还有一位是阿兰若师,三个人是他在西藏地区最重要的弟子之一。
  63页最初先介绍了种敦巴。“其大善知识种敦仁波卿胜本者,诞生北方,姓氏曰种,岁次甲辰(宋真宗七年)。其母先过,又娶续室。”他的母亲过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一日续母构乳,童子打牛,牛走乳倾,母痛打之”,有一天他们要挤牛奶,西藏都是游牧的生活,每天要挤牛奶的,他的继母在挤牛奶的时候,他不小心打了牛一下,牛惊吓就跑走了,把挤牛奶的桶打翻了,牛奶倒在地上,他的继母很发怒,痛打了他一顿。“童子虽幼,心力殊特,念云:与此诤闹,不若他往为乐”,与其在这里每天受这些争闹,不如离开,这样他就走了。“遂离家,往他处觅食,自供以求学”,他离家后到其他地方想办法一边养活自己一边求学,从小居家就受了种种的苦难,所以有比较大的出离心,一心去求学。“次依贾(地名在前藏)漾勤波受五戒。十五岁时,有康地大德讳菩提童子(有传作自在童子)欲赴印度者,见已生信”,种敦巴尊者十五岁的时候在康地见到一位叫菩提童子的大德,见了以后对这位大德很有信心,“次大德西至跋薄,住一载而返,又会于玉如(地在前藏),请随其后,大德告曰:汝明年可随康地商来,若今引去,恐他人谤为窃诱童子也”,这位大德说明年有康地的商人会来我身边学习你跟着一起来吧,你现在跟我走的话别人会说我拐窃童子。“次岁年十七,随商人至康,依大德十九年,善巧显密诸法”,他在大德菩提童子身边,住了十九年,显教密教的很多法都学得很善巧,在善知识身边努力学习。
  种敦巴尊者依师的经历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依师方面下得功夫最大。“初依师时,承事师长,与常啼无异”,承事师长与常啼菩萨没有两样,“唯未卖髓而已”,只差没有卖自己的骨髓罢了,其他的都差不多是一样的。“凡大德之马牛猪羊”,别人供养给大德的马猪牛羊,“昼则牧于山野,夜则持弓箭利剑,乘一善马,游行防范”,白天把它们放到山里面去吃草,晚上还要拿着弓箭乘着马来防范,被别人盗走或是吃掉,或狼吃掉。“后于一日,与诸学谈论法义,智胜一切”。最开始的时候别人都不注意他,到后来有一天和别人谈论法义时,突然发现他的智慧非常超胜,辩才无碍,“法增邬波索迦之名”,法增邬波索迦就是法增居士的意思,大家就叫他法增上,特别优上的意思,“遂遍闻于康藏”,一下子这位被称作法增居士的人就闻名了全藏地。这里面很重要的是在他依止师长、承事师长的过程中,如何以孝子一般、牧人一般的心来承事师长,在这样的净罪集资中开发了智慧。当然承事师长的过程中也是有学习的,不然十九年不可能显密的法他都能学到,但是在承事师长方面最为下功夫,所以最后获得的智慧也非常的通达。后来他想“尔时种敦仁波卿念云:得此难得有暇圆满(暇有八,满有十,如声闻地说)之人身,必须修一真实佛法。但现所学者,为足不足,须请问印度之大善巧者,请问须能自言不待译者,方善”。暇满的人身最为难得,他学的够不够呢,现在必须去问印度的大善知识才能知道,但要跟他们学的话自己先要会梵语。后来他就依止一位叫声刺的印度三藏法师,学习梵文,到这一年他已经三十八岁了。这时候他的老师大德菩提童子对他说:现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去和你的父亲相会了。他的父亲当然指的是阿底峡尊者,接着赐给他经书和马匹。所以这里也跟常啼菩萨、善财童子非常像,师长就告诉他你现在去依止阿底峡尊者吧,他就去了。
  65页,种敦巴尊者就依照老师的教导去见到了阿底峡尊者,请求依止以后,种敦巴尊者问了三个问题:“谓印度有如何大德?以前所学,可入道否?”以前我自己学了这么多,这些入道了吗?“若依尊者当如何学?”假如我依尊者的话我该如何学呢?阿底峡尊者就告诉他说:“印度善巧者甚多”,印度成就的人是很多的,“即我来藏时,东印度邦伽罗每日出一得成就者”,我来藏的时候东印度每天都出一个成就的人,他来西藏那个时候东印度修行的人还有那么多。“汝以前所学,未能入道”,你以前所学的都没有入道,他前面依止师长20年左右,前面5岁左右受了五戒,十五岁到十七岁前后依止菩提童子大德学习,20多年的学习,到了38岁这么久的时间,但阿底峡尊者说你都还没入道呢。“唯承事师长入道”,但只有承侍师长这一点入道了。“今汝当依我住,汝是我本尊度母等授记之弟子,我此传承有加持也云云”,你现在跟着我学习就可以了。


尊师重教
  “是日尊者之施主,供种酥油一块,种化而注为通宵灯,供尊者前”,这天阿底峡尊者的一位施主供养了种敦巴尊者一块酥油,他把供养的酥油化成灯,在阿底峡尊者前供养,“自是以往,乃至尊者圆寂,灵骨供于惹真,酥灯曾未间缺也”,惹真寺是他们根本的道场,一直到阿底峡尊者圆寂,种敦巴尊者对阿底峡尊者供养的酥油灯在他前面都没有缺过。为什么说种敦巴承事师长入道了呢?他确实和别人不一样。西藏的佛教教育中对师长特别重视,如果请为依止的话,不敢有稍微的松懈和违逆的态度。当然汉地的禅宗,包括传统儒家教育中对师长也是非常重视的。据说大昭寺里那尊释迦佛前的灯,大概从建到现在都没有灭过;宗喀巴大师像前面的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灭过。阿底峡尊者前面的灯应该也没有灭过。你想想一千多年已经过去了,一直都没有熄灭过,这种供养让人想起来就觉得会非常神往啊。
  “次依大众部律”,这是因为阿底峡尊者是在大众部出家的,他受持的是大众部的比丘戒,“隔幔与未近圆者同室宿无犯之轨则,是夜与尊者同室,学诸教授”,根据大众部戒律里面的开遮规定隔着布幔和没有受过戒的人一起住,比如说窗帘、床单这样的,睡在两边是没问题的。戒律里规定比丘不能和在家人一起过夜,不要说在家人,比丘跟沙弥都不能在同一室一起住两个晚上以上。阿底峡尊者对戒律非常重视,所以中间隔了一层幔帐,“未近圆者”,这里指的就是居士。因为种敦巴尊者依师的这种特别的表现,所以最开始去就成了阿底峡尊者的入室弟子。这样阿底峡尊者的很多言教就可以随时传授,所以种敦巴得到的教义就非常深广,他受益也最大。

尊者留在西藏
  “尊者预约三日后起程返印度”,戒胜译师把阿底峡尊者迎请来过了三年,事先约定的返回印度时间快到了,所以阿底峡尊者准备要回去了。种敦巴尊者是特别聪明的,所以他自己想办法,“另设方便”,他自己又想了一个方便,“对尊者前称赞前藏拉萨、桑叶等殊胜道场,如来等圣像,并僧众之盛多。并请白云:彼等皆愿尊者来藏也。”种敦巴尊者在阿底峡尊者前做了一个善巧的祈请,说在前藏的拉萨和桑耶有很多非常殊胜的道场,有很多僧众他们都希望你去给他们讲法。阿底峡尊者听了就很高兴就说:“如是盛多之僧众”,这么多的僧众在一起,“任何处亦难得,世尊授记有阿罗汉住,定有而无疑也”,在什么地方都是很难得的,释迦世尊授记如果有这么多僧众集聚的地方,其中一定会有阿罗汉在里面,所以“遥向藏地顶礼”;“彼若皆愿我去者,我亦有誓,不违僧教”,我已经发了誓,僧团的教诫和派遣,作为一个比丘是不能违背的。“种闻之遂重请赴藏,尊者许诺”。“译师急止之曰”,戒胜译师赶紧阻止他说:“我不能赴地狱,我与阿阇黎上座有誓也”,我跟上座是有誓言的,三年期限一到我一定要把阿底峡尊者送回印度,如果不送过去我违背了誓言,后果就很严重了。所以“种无奈何,遂函告前藏迦瓦,详述尊者有赴藏意,宜速来迎,自己随尊者赴跋薄开光”。这样子种敦巴尊者也没办法了,就立刻去信让他们赶紧派人来请阿底峡尊者。
  就返回印度的路上,阿底峡尊者做了很多利生的事业,比如说降伏外道,后面“前译师于跋薄欲送尊者返印度,适值萨门得三处兵乱,不能遂愿,心甚忧恼”。他们要赴印度的时候,正好在印度和西藏的边境上三处兵乱,这样的话就不能返回印度了。戒胜译师就非常的忧恼。“尊者慰曰:心不必忧,无能办者无罪也”,你现在不能承办,不是你的过错,是因缘所限。“译师喜曰:则今请赴藏也”,现在不能去印度了,中间有兵乱,有战争不能走了,那这样的话我们回西藏吧。 “尔时尊者谓译师曰:那热跋弟子智生善巧者,有龙猛菩萨派中所须之一法,未能请得,意甚悔也。译师记其事。尊者住芒盂一年,建立白寺,专待藏人来迎。”阿底峡尊者这样就返回西藏,并派人送信给印度的上座说明因兵乱不能如期返回的缘由,同时把阿底峡尊者在西藏所造的《菩提道炬论》一同寄过去了。在《师师相承传》里面有记载,当时印度的上座得到这部论非常高兴,大众一起盛大供养了21天,认为迎来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如同尊者归来;既然阿底峡尊者有这个心愿,愿意在西藏住也可以。后来他们劝请阿底峡尊者再为《菩提道炬论》造一个释论;阿底峡尊者又亲自造了一篇释论给送到印度,这在本文里面没有说,《师师相承传》里面有记载。
                                                                       
                                                                        
                                                                  


本文转自学诚法师博客,有问题的同修,请到学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73871159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0 10:20 , Processed in 0.33318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