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09|回复: 1

[佛化生活] 2月15日龙泉日记:净人班的管理制度(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5日龙泉日记
“念僧功德”系列之五十一:
净人班的管理制度(上)
——净人成长历程之一
编者按:自去年九月底进入僧团,净人同学们已经历了四个月僧团生活的历练。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未来担当振兴佛教重任的僧才,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僧团的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有很多的特色,这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主题。为此,我们希望作一个系列报道,展现净人们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轮换班长与班委制度
  净人班参照古代丛林中方丈向执事请职的制度,拟定了轮换班长和班委制度。班长由贤书师指定,再由班长来组阁产生班委。班委包括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和秘书,自发报名和班长推举相结合。每周换届,上任班委总结一周的工作情况和遗留的问题,下任班长宣导本周要推出的举措和需要大家配合的地方。
  班长和班委是服务大家的,而不是管理,当班长是要有一定勇气的,因为他面对的境界最强;当班长也是成长最快的,因为这个职务逼着他去了解每个同学的状态,调柔自心去与协调、组织集体的事情。这中间重要的一点是发心和行动。
  贤书师说:“我们常常抱怨他人和环境,却少有实际的行动去帮助别人、改善环境。如果你可以让班级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好,轮换班长制度就能提供一个机会。”那么发心和行动会有什么结果呢?往往内在的提升超过外在的改善。“结果往往发现我们并不比别人做得好。发现自己有很多缺点,导致别人不配合,事情没法做好。但做得完美了又有什么用呢?佛陀本来就告诉我们苦、空、无常的道理。要有勇气面对一个充满缺憾的世界,从中历练自己的心。”
  一位同学当过班长后感慨:“当完班长后的两周是自己进步最大的阶段。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也知道别人当班长的不容易,会努力去改善、去配合。第一次组织上课,只来了一半的人,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不懂得配合别人,在别人组织开会或上课的时候,我觉得不缺我一个,就常不去。还有以前自己起过嗔心的同学,当班长的时候会明显地感觉到面对他时很别扭,合不到一块来,平时不会意识到这些。”
班委换届——新旧班长握手
  贤书师说:“我们对自己可能有一个不真实的预期,比如都觉得自己人缘不错,但当了班长,看看有多少人配合你,就知道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贤书师推举为班长的同学,往往不是最有人缘或者最能干的同学。谁如果一段时间心情不好,没有动力,贤书师就会推举他当班长,在承担责任、为大家付出的过程中把心力提起来。贤书师说:“人会痛苦往往是因为只想着自己。找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用师父的话说,一个善的所缘,内在的潜力都会激发出来。”
  自古以来,人群的管理就是考验人类道德和心智的永恒主题。而一般人熟悉的方法多是通过强制力或者利益的刺激,但这些方法无法解决人内心贪嗔痴烦恼的问题,至多只能实现表面的团结一致,无法达成深层次的默契。在佛门里面,这两种方法是基本无效的。本来出家人就是放弃了世俗社会的一切,对财、色、名、食、睡的追求,如果依然用这两种方法的话,可能连表面的一致都无法达到。在僧团中没有世间的掩饰和伪装,人们会更真诚,但有时人性中的弱点也会更明显地暴露出来。“宁带一千兵,不带十个僧”,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需要有对人性深层次的洞见。佛门的管理是心的管理。
净人班选班委
  贤书师说:“管理一个团队,要像开车,把住方向盘就可以了,不能像推车,推一步动一步。当然,制度初创时要好好推一阵,慢慢就放手靠大家的发心去推动。他现在只和班长交流班级的管理,由班长去落实。纪律乱一点,课讲得不好都没有关系,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就可以了,人都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会在挫折中自我提高。如果什么事情都抓着不放,就会养成大家依赖的习惯。”


轮流讲课制度
  班长和班委由大家轮流担任,讲课也主要是大家轮讲,班长主持。贤书师一般一周只上一次课,有时根据大家的实际问题来安排一些课程,这时可以请一些比丘法师和沙弥师们来上课。贤书师说:“这样大家对法师们的课会比较有希求心,而且是在自己主动学习、思考。如果我讲多了,或者请比丘法师们来讲得多了,慢慢大家就习以为常了,觉得不过如此,又看不到同行的长处,这是很危险的,找不到自己希冀和学习的方向了。”讲课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每天不超过一个小时,有时是四十分钟、半个小时。即使在规定时间内还没讲完,也按时下课,哪怕讲得再精彩也不拖延,一则训练念知力,二则大家会盼着下次课程。
  这样一个安排,可谓用心良苦。现代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已不如过去,而另一方面,国人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意识又没有形成,也缺乏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习惯。这样,一个人内在的境界、生命的品质就很难有提升的机会了,即使有读书思考,也往往浮浮泛泛,无法深入,更缺少行动的力量。净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可避免的将一些社会上生活的习惯带到佛门里面。净人阶段,出家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净化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习惯,培养广泛而深入学习的习惯,海纳百川的心胸,以及应用所学改变自己生命状态的主动性,为今后在心灵上的长足进步打下基础。这种学习的状态和心理机制,就是所谓的“弟子相”:正住(心胸广大,没有偏执)、具慧(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希求(学而不倦的上进心)、恭敬,这些恰恰是能在这种课程的设置中慢慢熏陶出来的。
净人班上课
  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两个:出家功德、在家过患,就是要回顾自己的生命,坚固出家向道之心。这两门课是师父指定的,不让开太多太杂的课程。一般来讲,初入佛门,应该学习一些《佛法概论》等佛教基础课程,但这些知识,大家自己看书也是可以学会的,虽然不一定系统扎实,但已基本够用了。佛教教育中重视的不只是知识,更多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这些知识,只有内心调整到合适的状态,才会与这些知识产生深刻的共鸣,生命状态得以改善。那么出家求道,生命的内涵和意义与从前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需要对自己的生命历程作系统的梳理和回顾,需要了解自己将要走上的出家生涯的内涵和价值,坚固出家的道心。世间选择一个职业,也要很审慎地规划,出家是终生的事情,完全放弃世间的享受和情感,追寻心灵的高度,岂可不慎重地考量?哪些该取、哪些该舍,在净人阶段就要清晰地抉择。
  轮流讲课的效果怎么样呢?一位同学告诉我:“大家都会很认真地准备。讲出家功德时,每人分到一段经文,会下去查资料。讲到在家过患中生命回顾部分时,由于是讲自己的故事,以前从来没有跟别人这么讲过,有些同学讲着都哭了。大家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了解,彼此的生命交融在一起。有几个同学讲得很有特点,虽然不能说讲得很好,但提供了一些非常特别的角度,对大家很有启发。也有几次大家意见相左,争论起来,气氛比较尴尬,但也没有关系,有班长主持呢,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除了这两门之外的课程则更具针对性、时效性。比如在进入僧团之前,贤书师带大家连续三晚拜忏三小时,请比丘法师作了一段开示,借着这个由准净人“升级”到净人的特殊因缘,让大家有所收获,真正经历一个心灵上的蜕变,而不只是搬了宿舍、换了衣服。再如请贤炳师开设过用斋威仪和殿堂威仪的课程。上完殿堂威仪课的第二天,礼请纠察法师拿着香板专门等候在楼梯转角,看大家下楼,给大家巨大的震撼和收摄身心的效果。春节,寺里各项事情非常忙碌,加之一些同学想着回家省亲的事情,身心不安稳,贤书师以此因缘为大家开示“无常”“暇满”,提示大家人生的珍贵难得、脆弱易逝,面对境界应不改变内心的追求。
                                                                       
                                                                        
                                                                  


学诚法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学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北京龙泉寺网络佛学院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92280923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73871159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龙泉网络佛学院于直播教室网络教学授课。软件下载地址:http://show.sina.com.cn/down.html安装后,申请一个帐号,--点左上方“查找房间”--输入房间名:“龙泉网络学院一”或者搜索房间ID:447389。

发表于 2012-2-17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0 15:28 , Processed in 0.26696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