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73|回复: 4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孝行即佛行——孝顺的福报和忤逆的惨烈!(欢迎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顾态奉父诚心不欺
顾态,是一位天性很孝顺的人。他的父亲娶妾,生了两个儿子,十分钟爱,顾先生以教书为职业,每年所得薪金,全数奉献给父亲。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为张氏家塾的老师,到任的那日,张氏知道顾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一次送给他,并且对他说; “ 今天我付给你的银子,你的父亲不知道,这里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这银子买田,到了秋收以后,可以获得几石的租米,这样才是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何必把薪金都给父亲呢! ” 顾态回答说: “ 父亲是我家庭中的家长,我的薪金收入,应该都给父亲分配应用,才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我怎可为了几石租米而改变孝心,怎敢把钱私用而欺骗我的父亲呢? ” 他收受了张氏全年的薪金,仍是诚心恭敬的全数奉献给父亲。由于顾先生孝顺的榜样,所以他的儿子都有良好的品行,有一名叫际明的儿子,少年时就考中了进士,做到翰林的官位。(取材自《德育古鉴》)、
孝顺婆母 儿孙成才
【湘清按】佛教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说: “ 慈父之恩,高如山王。 ” 儒家的孝经上说: “ 孝莫大于严父。 ” 像本篇故事中 的顾态先生,诚心尊敬其父,可说是莫大的孝,因而能得到高贵的儿子,真是善有善报。
二、虐待母亲,雷击夫妇
辽宁庄河光明山镇北关,有一乡下人王某,三岁丧父,由寡母勤劳抚养成人,六十年代由政府照顾,保送到芙蓉铜墙碧矿当工人,当时的国家职工,在农村显得了不起。娶了媳妇,也生了孩子。既有保姆(老母)又不必付工资,本当和睦相处,以慰老母安度晚年。谁知娶了媳妇忘了娘。媳妇对婆婆不好,儿子又听妻子的,共同虐待亲娘。 “ 侍候 ” 孙子稍不如意,非打则骂。年长日久,母亲不堪忍受,有时说: “ 我这苦命人,真不如死了好。 ” 其媳说: “ 你能死吗?你真死了,我就把你的肉拿到市场上去卖大碗肉 ” 敢对老妈说这样的话,可见平时是如何的虐待了。有一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隆隆,一团红球破窗而入 “ 轰 ” 的一声巨响,天雷同时击毙了王某夫妇。当时炕上共躺了老少三代五人,王某夫妇在两头,睡在中间的祖母和小孙子安然无恙!天雷击人,如此之巧。这是1964年,乡里的人都知道此事。
三、老僧开示,竭力孝亲
杨蒲,是安徽省太和县人。他听说四川省高僧无际大师的道行很高,就辞别双亲,到四川省访师求道。刚到四川省境内,遇见一位年逾古稀、面貌慈善的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 “ 你从哪里来?到四川做什么? ” 他答道: “ 我从安徽省来,想到四川参访高僧无际大师,修学佛学的大道。 ” 老和尚说: “ 你要见无际大师,那还不如见佛。 ” 杨蒲问: “ 我更想见佛,但不知佛在哪里,请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吗? ” 老和尚说: “ 行,那你现在赶快回家去,看到肩上披着大被子,脚上倒穿鞋子的,那就是佛了。 ” 杨蒲听了老和尚的话,深信不疑,租船回乡,在路上跋涉了一个多月。回家的那天,已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他敲着家中的大门,呼唤妈妈开门,他妈妈听到宝贝儿子回来了,欢喜得从床上跳起来,来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忙乱中倒拖了鞋子,匆匆忙忙的出来开门,迎接爱儿。杨蒲看到披衾倒屦的妈妈,这才顿然觉悟老和尚说的父母才是活佛。从此以后,竭力孝顺双亲,在物质方面,尽量使父母满足;在精神方面,尽量引导使父母吃斋念佛,调养心性。后来杨蒲享八十岁的高寿,临终时候,诵读《金刚经》的四句偈语,安详而逝。
佛教的《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则善待父母,善待父母即是待佛也。古德说: “ 堂上有佛二尊,恼恨世人不识,不用金彩装成,非是梅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乃是释迦弥勒,若能成敬待他,何用另求功德。 ”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又说:敬天地鬼神求福,不如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最得福,最显灵。 从以上佛教的经文及古德的言论,可知无际大师对杨蒲的开示,确有至理。
现今不少人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去孝敬奉养,而且还百般忤逆不孝,使父母忧心愁闷。而在父母去后却又大操大办,出巨资看风水、建豪华墓、焚烧大量纸钱冥物、宰杀动物拜祭等等,这些都是本末颠倒的行为,不但毫无用处,反而会增添亡亲的罪苦。生前不奉一滴水,死后枉掘百重泉。值得读者三思啊!
四、孝亲报恩,集福正道
福建人林承美,在幼年时父亲就已去世,他母亲坚决不愿再嫁,尽心地把他抚养成人。承美长大后想到父母的深恩难报答,因此日夜哭泣。有一位禅师对他说: “ 孝子思念亲恩,痛哭是没有益处的,应当寻求报答才能有益处。古语:说 “ 行善于亲有益,作恶于亲有忧。 ’ 你要报答亲恩,只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才是真正的报恩孝道。 ” 承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立志戒杀放生,广修救人济世的善事。后来他享九十六岁的高寿,儿子、孙子都得到很高的科第名望。古人常常把自己的生日称为 “ 母难日 ” 。母亲怀胎十月,身体承受极大痛楚,心里万分忧虑胎儿,生产之日的痛苦、惊惧和担忧更加沉重。所以,妇女凡是孕产一次就是去了一次地狱的鬼门关,从投胎转世的事相来看,确实如此。因此母恩浩大。佛经中说,慈母健在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慈母已逝的人是最穷的人,慈母活着即是如日当空,母亲逝世好是太阳落山。佛经中还告诉人们,孝敬父母所得到的福跟供佛所获得的德是一样大的。
不少人花费钱财千里迢迢到名山大川去祈福求禄,或东祷西叩地去妄求福运,岂不知,家家都有一尊佛,何须劳神向外求。
现在的人们在生日时大肆杀鸡宰猪、大鱼大肉地宴请庆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天道报恩荐亲的宗旨,这样做不但不会获得增益,反而会折损、消耗他的福报和运势。因此,生日这一天应该买动物放生,或追思感恩天地父母赐予的生养教育的恩德,或去慈善布施穷苦,或印送善书,或诵经念佛等等善行,才是邀天地之福的正道。
五、竭力孝母,子为贤相
崔沔,自幼就有孝顺的天性。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忧伤悲哭过度而得了眼病,崔沔变卖了家产,遍请名医为母亲诊治,可是终于医治无效,双目失明。自此他每日躬亲奉养,至诚恭敬,三十年如一日。凡是母亲的衣食及一切用具,都依照气候的寒暖,适时供养,使老人家的生活过得很舒适,没有丝毫的匮乏。每逢美景良辰,一定扶着母亲到野外去游玩,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虽然老母双目失明,不能欣赏美丽如画的风景,崔先生就把大自然的事事物物,描述得活龙活现,津津有味地讲给母亲听,以及社会上每日发生的动人新闻及趣事,也一一向母亲有说有笑地谈论,解除老人晚年的寂寞,忘记了双目失明的痛苦,十分愉快。后来,崔先生年龄渐长,官位亦尊,还亲自与儿子侄儿在庭园中种植了很多桃、李、橘、柿等果树,使母亲四季都有新鲜的水果吃。母亲去世后,他为了报答母恩,晚年终生吃素。由于崔先生有高尚的德行,所以官也做得很大,位至 “ 中书侍郎 ” 的职位,他的儿子佑甫,也成为一代贤明的宰相。
《感应篇汇编》上说:孝敬双亲,不可使父母老人有冷淡心,不可使老人生烦心,不可使老人有恐怖心,不可使老人生愁闷心,不可使老人有难言心,不可使老人有愧恨心。人中的大孝。做到这样的孝行,天地人鬼神都会敬护他的。
作为儿女的,用物质的奉养、精神的关怀安定老人的心,是最基本的孝;努力学习、认真敬业,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为父母争光,是大孝;引导父母老人学习佛学正法,劝导其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圣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永远断除轮回之苦,则是最彻底、最圆满的大孝
六、寿昌修忏 得遇母亲
宋朝朱寿昌,是刑部侍郎朱巽的儿子,他的母亲刘氏,出身 微贱,在寿昌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与母亲离婚,后来他母亲又改嫁民间,不通音讯,到寿昌长大以后,常常思慕自己的母亲, 但不知母亲的下落,苦于无法会面,十分悲哀。他就辞去了官职,立志一定要寻到母亲,经过了万里的跋涉,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是没有达到寻见母亲的愿望。当时没有像现代这样的报纸,无从在报纸上登广告寻人,那样毫无方向的寻访,确实是十分困难、希望异常渺小的事。可是他并不灰心丧志,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深信感应的不虚,他刺了自己身上的鲜血,用血写成水忏一部,印施流通,利益大众,并且日日夜夜的持诵水忏不辍,祈求佛门菩萨的灵感。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有一天,他走到陕西同州地方,忽然遇见了母亲,那时他母亲虽已白发苍苍,面有皱纹,但容貌还能认识,可是寿昌以前还是七岁的小孩,现已长成了大人,他母亲却不认识他了。寿昌亲切的连呼:“妈 妈!妈妈!”并且高声的说:“我是寿昌,我是寿昌。”他母亲哎呀一声说:“我的儿,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此与你相见。”母子二人,二十多年不见,一旦会面,不禁惊喜交集,喜极而涕,抱头痛哭,感动了很多路旁的行人,都驻足而观。朱寿昌把母亲迎回家中,尽心孝养,后来他出任“司农少卿”的官职,孝行更笃。 当时士大夫中,对于朱寿昌的孝行感应,一时传为佳话。
七、孝护翁故,全家免疫
清代顺治甲午年三月,江苏省武进县〔古名晋陵〕城东居民顾成的儿子聚钱氏小姐为妻。有一次,钱氏回娘家探亲,不久丈夫家乡流行急性疫病,传染很广,病死的人很多,大家都怕传染,至亲也不敢过问,唯恐逃避不及。顾成夫妇也不幸染上时疫,后来他的儿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患上了疫病,钱氏在母亲娘家听到了翁姑〔家公家婆〕都患上时疫的消息,急着要回丈夫家探病,她的父母爱女心切,恐怕女儿也会染上疫病,所以力劝钱氏不要回到丈夫家去。可是钱氏深明大义,他说:“丈夫聚妻,原来是希望我有帮助侍侯翁姑,现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归,那与禽兽有什么两样!”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只身回到丈夫家去。当钱氏回到夫家以后,顾成夫妇其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迹般地霍然而愈。当时的人,都认为顾成全家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钱氏至孝而感动神明的感应。
现代社会能孝顺父母的儿女很少,而求能孝顺家公、家婆的女子,更是寥不可得。疾病的成因固然是病菌的感染,但是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亦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蜜西根大学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经常行善的人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十分健全和强大。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曾让学生们观看一部纪录片,内容是一位美国妇终生在印度加尔各达救助穷人和残疾者,学生们被他的事迹感动了,事后科学家对每位学生的唾液进行检验,发现他们的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比着记录片以前明显增高。本文中由于钱氏至孝勇敢的伟大正气,增强劝驾的抵抗力(通过人的生物电波磁场辐射覆盖传递),从而使病菌无从作祟,免于死亡。这种因果事实,是很符合科学原理的。
八、孝媳守护病姑侥幸得免火灾
清代乾隆庚子年间,北平(即今北京)竹斜街发生大火,焚毁的房屋,达百余栋之多,死伤的民众,数以千计,一时大哭小喊,情况极为凄惨,至于损失的财产,更无法估计。可是在这一场大火中,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就是在火灾的断壁残 垣之中,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未被火焚。这一间幸运的破屋中住着什么人呢?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据人们这样说:破屋中仅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寡妇,她们姑媳二人,相依为命。老婆婆的儿子,早于几年前去世,邻村的人,很多来向寡妇说媒,劝诱她再嫁,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 因为婆婆久病卧床,需要她日夜看护,侍奉汤药,所以她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表示决不再嫁。一年复一年,她细心耐烦的看护着病姑,口无怨言,面无怨色。在这一场大火灾中,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忽然风势转变了方向,所以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孝媳守护病姑的孝行,感动了菩萨,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
九、陈氏受托养姑 高寿并得荣华
宋代有一位善良的女子陈氏,在二十岁那年出嫁,婚后正过 着甜蜜的生活,哪知不到一月,她的丈夫奉命出征,新婚的离别,是多么黯然神伤。临别的时候,她丈夫谆谆地嘱咐她说:“我离家以后,你要好好的侍养我母亲。”她也温存的安慰丈夫,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后来她的丈夫在前线作战阵亡,英勇地为国牺牲, 陈氏既遭生离之苦于前,复受死别之痛于后,悲哀之情,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但是为了要侍养堂上的婆婆,不能不节制悲哀,保重身体。她的父亲看她双十年华,忽然丧夫,倘若守寡,虚度青春,未免太可怜,所以恳切的劝她改嫁。可是陈氏意志坚决,回答父亲说:“亲爱的爸爸,你爱你的女儿,你更应尊重女儿的人格。我受丈夫生前的嘱托,侍养他的母亲,而今丈夫为国牺牲,我怎可违背我对丈夫的诺言,抛弃堂上的婆婆不顾呢?我宁可自杀,决不愿再嫁。”她父亲看她意志坚决,怕她真的自杀,也就不再劝她改嫁了。从此以后,陈氏勤苦操作,为人缝纫洗衣,所得微薄的收入,孝养堂上的婆婆,一直经过五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到婆婆去世的时候,丧葬都能尽礼。陈氏节孝的美德,感动了远近的人。伟大的事迹传到了朝廷,皇帝颁赐金旌,号曰孝妇。每月给以俸金补助,其寿之九十二岁,无疾而终。(取材自《女范》)
十、兄妹孝逆 各得其报
四川某市,有一姓何者,夫妇自来经营商业,家庭比较富裕,膝下一男二女均各结婚安家。后来何某逝世,遗下老妪与儿子同居,可是儿子平素浪荡不务正业,是一位花花公子。在较短时间将家业扫光,并抛弃妻儿不管,自己泛滥不收。老妪生活无着,无人照料,只得投靠大女,其女家庭富有,丈夫为某单位领导,大儿子是长航局的重要工作人员,二儿、幺儿正在读书,但是大女素来性情刚劣,不认亲疏,老母投靠她家她心中大大不满,想到老朽乃无用之人,不能劳动做活,在此只是增加负担,心中很是不平,好是「眼中钉,肉中刺」每日口中骂詈不休,食宿不当亲人看待,如有珍馐,只自己享用,老人不得沾唇,每日用餐各自分吃,可怜七旬老人每顿咸菜下饭,心中病苦流涕。
幸而幺女仁孝,听说母亲受此虐待,心中很是不忍,遂往姐家,将老母接回与之同居。
幺女对母亲百般孝顺,家有美食奉之先尝,每日不失饱暖,病中医药精心调理,母亲得以欢度晚年。
请看,兄妹三人,果报各异,善恶攸分,不爽毫发。大儿子自抛妻别子之后,在社会上终日流荡,生活无着,得下重病,只得求救于妻子。可妻子还好,不计前愆将他收留,医药调理,照料生活,逐渐恢复健康。可是,其人不念恩义,恶习不改,仍然抛妻别子,出外逍遥自在。因此,妻子忧郁成疾,不久死亡。儿子只得自成家业,也不管父亲如何。
且看此人自出外后,流浪一时,生活无依,疾病重发,在外佃房居住,身边无人照顾,时有邻居探望,见其痛苦流涕悲惨万分。至此,他也无面再求儿子救援,只得求助于绳索,。自缢而死“
又看大女如何?大女将老妪嫌走后,心中很是快乐,好是大祸脱身,无忧无碍。谁知乐极生悲,痛苦加临。一天丈夫下班回家遇到车祸出事,一命呜呼!其大儿子不到三年时间,身染重病治疗无效仍然死去。其二儿、三儿读书无成,无法上进,后来流于社会,不管家中一切。此人(大女)遭到夫死儿亡,小子二人又不成才,家业也将耗尽,时时悲涕,不到半年,身染疾病卧床不起,无人护理,茶饭无依,饿死床上。
且说三女,自将老母接在家中后,真是事事如意。丈夫由下级单位领导调到局内工作,不久晋升为副局长,经过三年时间,由于工作有成绩,遂提升为正职。膝下一儿一女,读书聪慧,由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事业单位工作,全家乐享幸福!此非纯孝得来果报吗?在此祝愿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以孝弟为先,天必赐汝福泽!谨之勉之。
十一、不良少年 忏悔却疾
九五年的一天,五台山某寺院的会客室里,大约有二十余人在等待向妙法老和尚请教问题。大家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轮流提问,而妙师那充满智慧、举重若轻的解答,每每一语中的,催人猛醒,令问者犹如醍醐灌顶,法喜充满。
“师父,我是从台湾来大陆看病的。三年前我得了一种病,先是头疼,后又发展到全身疼,说不清哪个部位,搞得我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四肢无力,非常痛苦。可是台湾各大医院都查不出病来,只说是植物性神经紊乱。但是打针、吃药全不见效,药吃多了,吃乱了还添了副作用,越治越坏。这次到北京也一样查不出结果,我已经心灰意冷。回去之前,我想来五台山拜拜菩萨,刚巧听同车的老先生称赞您,如果您能治好我的病,要多少钱我都给。”
讲话的这个人三十岁出头,身材瘦削,五官虽然端正,但是脸色灰暗,浑身上下还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邪气,在一屋子的善众里犹为扎眼。
师父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很严厉:“你不是我的徒弟,不要叫我师父。我也不是大夫,不会看病,更不敢要你的钱,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妙法老和尚下了逐客令,使在坐的人都感到很惊讶。他老人家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客人啊!这个台湾人(忘记他姓什么了)一定感到很难堪,原本灰黄的脸一下涨红了。他生气地说:“你们佛家不是很讲慈悲吗?为什么给别人看病不给我看?还要赶我走,我又没有得罪过你!”
突然,师父声色俱厉地说:“你连生你养你的爹娘都敢打骂,还怕得罪我吗 ?”
一句话,使那个人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呆坐在椅子上,目光惊恐,脸色灰白,变成了哑巴。会客室里所有人把目光集中在他脸上,屋子里雅雀无声。
足有一分钟,他心虚地问:“您怎么知道我的事,这里没有人认识我呀。”
用不着别人告诉我,你的胸前清清楚楚写着四个大字,‘忤逆不孝,“ 他惊呆了,下意识地低头查看胸前。屋里其余人的目光也都盯在他胸前,来回搜索,但是并没有发现什么。
突然他猛地站起来,上前几步跪在妙法老和尚脚下,使劲地磕起了头,颤声的求师父救救他。他说自己从小就是不良少年,偷鸡摸狗,打架骂人,什么都干。任父母怎么管教,他也不听。后被学校开除,就在社会上流浪,又跟上了黑社会干起欺行霸市的勾当。收保护费,欺负女孩子,抢劫外地人,无恶不作。自己长大后再也不怕父亲管教,父亲气极打他时,他三拳两脚就把老爹打翻在地;母亲求他别再干缺德事了,他就骂她,还曾把她推倒,并扬言谁要是再管他,就放把火把家烧掉。
父亲被气得卧病在床,母亲每天既要照顾父亲又要为他担惊受怕。不久,两位老人相继过世,再也没有人管他了……他跪在那里,当着大众的面向妙法老和尚讲述着自己的经历,说到爹妈去世时竟然痛哭失声。这么一块“难调难伏”的顽石,竟然被师父的威德熔化、降伏了。我心里十分感叹,看来好人、坏人还真写在身上啊!师父真是火眼金睛!
“好了,起来吧”。妙法老和尚对他说:“既然你叫我师父,就要听我的话,能做到吗?”
他欣喜地连声说:“能,能,能做到!我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好吧,我就收下你这个弟子。”
他高兴得又磕起头来。在场的人也纷纷起立,双手合 十,为今天能遇到这样感人的场面而欣喜不已。
妙法老和尚对一位年轻的比丘说:“你带他到大殿去,教他如何礼拜忏悔,让他在大殿叩一千个头,到这里结束时再进来。”
一个半小时后,会见结束了。当那个台湾人再进来向师父顶礼时,已神清气爽,判若两人了。他自述已在佛前发愿,从此皈依佛门,改过向善。并说发愿后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仿佛病已经好了。这发生在眼前的一切令在场的人赞叹不已。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又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眼前,这个昔日的不良少年背负忤逆不孝的天谴,恶报现前,疾病缠身,幸遇名师点化,而知洗心革面。实在是验证了佛经所云:佛就是真正的大医王,佛法能治八万四千种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再一次体验到佛法的无穷魅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只要我们肯一丝不苟地在日常生活中对佛法躬身实践,就一定能领悟正信佛教之真谛,辩认消除佛教是迷信的错误。
十二、起了杀母念头终被雷击身亡
吴某,四十八岁还没成家。这天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个离过婚的漂亮女人,女人遗憾地说:“你其它没什么不好,就是有一个八十岁的老母”,他听后,回到家里就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并写了一张纸条:“母亲,不是儿子不孝,你老人家八十岁了,该上天享福了”。然后把刀和纸条藏到枕头下。奇怪的是第二天上午〔四月天气〕天空万里无云,十点左右,突然乌云盖顶,下起倾盆大雨,接着就是雷鸣闪电,一个炸雷把这个企图杀害老母的不孝之子打得七窍流血而丧命。其老母悲痛万分,收其遗物,发现枕头下面有利刀和纸条,才知其子遭雷打是报应
十三、不孝母亲,被蛇咬死
广西永福县三黄乡大新村的李某,24岁,性情暴烈凶悍,乡里邻居们都害怕他。1998年3月17日。季某赌钱回家后,他母亲轻声地埋怨他几句,他竟然怒火万丈,拿棍子殴打母亲,把母亲打得鼻青脸肿、污血满脸,大声哀哭。他母亲说:“你这样的不孝逆子,不是被汽车撞死,就是被蛇咬死。”邻居赶来将老人家送医院才幸免于难。
8月27日,季某到三黄乡赶集,酒足饭饱之后,鬼使神差地走到蛇板摊上,看见铁笼里有一条金环蛇,就伸手在笼的铁丝窿口上拍打,没想到那毒蛇对准他的右手“虎口”处狠叮了一下,当时只觉得口干舌燥、天旋地转,急忙到三皇乡医院求治。医院给他输了一瓶药,但效果不明显,他认为没效就拔针走了想另外找方法治。晚上7点多钟,他觉得千刀刮心,眼冒金光,又跌跌撞撞地返回医院,但为时已晚,9点30分时死亡。恰好应验了她母亲的话,乡里村里人都很惊诧。
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
◎证严上人
◆以关爱子女的心对待双亲
第一是孝养父母。
修学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说「百善孝为先」,修净因、净业的目标,是要达到佛与圣人的境界,但仍然要从做人开始。做人要饮水思源:我的身躯从那里来?父母如何为我付出爱心,我应该如何回报父母?
回报父母就是孝养父母。论语中告诉我们如何孝养父母,儒家所讲的孝养父母是尽人事、尽形态,要殷勤、顺从,不让父母烦恼,这就是孝。
让父母操心的,有自我的行为和身体方面的。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子女能在社会好好从事行业、成就事业。然而,有的子女却不能安分,将自己强健的体力用在不正当的行为,困扰自己,破坏社会,使父母心烦、心急,换来社会人群的唾弃辱骂,让父母蒙羞,这就是「行为的不孝」。
也有人虽然很孝顺,但却让父母非常操心,为什么呢?因为不会爱惜生命,把身体毁伤了,结果使父母为其担忧操心。看看我们医院有些挂急诊的人,大部份都让父母操心:有的人打架的,有骑飞车去撞到人或被人撞的……这些做父母的为孩子肝肠寸断,除忧烦自己的子女外,又要担心子女打伤人、撞到人等种种心理负担。
◆病在儿身,痛在娘心
更有忧虑子女生病的。例如慈济医院加护病房曾有一位四岁半的孩子,体弱多病又患脑水肿症,由他的母亲照顾。这位母亲生有二子,大儿子八岁,健康活泼,小儿子却患脑水肿症;为了这个孩子,造成婆婆与先生对她的不谅解,认为是怪胎,她不断受到讽刺、指责,先生更是向外求逃避。最后这对年轻夫妻不得不离婚,大儿子由先生抚养,小儿子由她照顾。
为了这个儿子,除金钱的付出外,她还不眠不休地照料。有一天,儿子忽然从椅上跌落,送到慈济医院急救。年轻的妈妈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守在加护病房外,忧心如焚地以泪洗面,那双无助哀伤的眼神,让人看了实在深感同情。
孩子离开加护病房移至普通病房时,我去探望他们母子。妈妈因为彻夜未眠,伏在孩子床上睡着了,我走近床边伸手摸摸孩子,这小孩天真无邪又可爱,脸上时时绽露笑容,还伸出两只小手让我摸摸。他的母亲抬起头看到我,我告诉她:「你看!你的儿子己经清醒了,你的儿子这么可爱,应该不要紧的,你不要伤心啦!」做母亲的看到儿子会对我笑,还伸出手和我玩耍,安慰地笑了。
但是,过了一天,孩子又再度昏迷送入加护病房。有位台北的委员告诉我:「这个妈妈非常可怜,日不食、夜不睡;为了这个孩子,都快生病了。」
你们看看,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做父母的要付出多少代价?为了孩子,她宁愿牺牲夫妻之爱,宁愿割舍健康的大儿子,来保护这个多病不幸的小儿子,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啊!我们小时候,是否也让父母付出同样的爱来对待我们呢?我们该不该孝养父母呢?「孝」是人的本性啊!
父母爱子女的心是无微不至的,这就是「慈母心」,我们若能以关爱子女的心,来孝养父母,即是真正至高的孝心。
有一次慈济发放日,全省各地许多会员回来本会,大家聚集在这里,每个人所提出来的困难,及希望我提供意见的,都离不开「如何使子女专心读书、品学兼优、增长智慧……」「如何才能让子女得到真正幸福?」「如何做回向,才能让子女得到父母福德的庇护,得到福报」……每个人的话题,都围绕着子女,大家所关心的,都是自己的子女,却很少见希望为亲长父母造福,将功德回向高堂的。
有一位年轻的妇人,因信仰宗教的方式未获家人认同,也提出问题问我。我告诉她:「学佛不可整天跑道场,只顾拜佛、听经,置家事而不管,对子女不尽母爱,对公婆未尽孝道,如何叫家人不反对。」年轻的妇人回答:「几天前我还寄半斤人参给我的婆婆哪!」
我说:「孝顺并不是用半斤人参就能表现的。『孝』,必须以恭敬心来对待父母、公婆,不是只提供物质来奉养他们──他们不是让我们用『养』的,是必须孝敬的。将内心的恭敬形于外就是『顺』,为人子女者应和颜悦色,顺从父母,让父母得到心灵上的欢喜,而不是供给丰富的物质就算了。」
◆只有物质奉养,非孝
现代人所说的孝,往往只限于物质奉养而己,以为把物质拿给父母,让父母有得吃、有得穿,就算是孝养父母了。反观过去所谓的「孝」,除了要使父母衣食无缺之外,还要晨昏定省,问候尊亲。说任何话,一定要先察颜观色,仔细思量自己说的话,会使父母欢喜还是生气?若看到父母的眼神含有怒气,则要说的话到此为止,赶紧转移话题,不令父母生气。
现在有很多为人子女者,当父母跟他说话时,他连回个头看看老人家的脸,都觉得是多余的。甚至很多人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离乡背景,远离父母,在外打天下,以自己的事业、家庭为重,忘弃了在故乡时时倚门望子归来的双亲。
现在有很多父母常常往国外跑,为什么要时常出国呢?因为他们把子女送到国外念书。不论是美国、英国,即使路途多遥远,他们都不辞辛劳地去看子女。然而,在本土台湾,从都市到乡村去看父母,他们却感觉路程很远,认为自己的事业要紧,没有空闲时间……,若是对子女的爱念,则不会没有空闲时间,每一次出门看子女,都是一个月或几十天,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亲情难舍嘛!
所以,如果能够以爱子女的心来孝养父母,则是人性本能的崇高表现,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清净善心。
◆孝养父母是百行之先
佛教说:「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想入佛法门,要先学会念佛,因为念佛能时时刻刻警惕自己「以佛心为己心」;培养慈悲爱念,也是要从念佛开始,所以,念佛即是入佛门学诸法的重要法门。
而孝养父母是百行之先、万善之门──没有孝养父母的心,而想追求佛心,是不可能的事,要修持学习佛心,必须先培养孝养父母的心。所以说「孝心即佛心」──孝养父母之心,就是清净的佛心。舍离「孝」则没有「佛」,不念父母也无佛可念。这是佛陀教育众生非常强调与重视的一点。
学佛修行者,「孝行即是佛行」,一切孝行无不是修学佛法的行为。由此可体会,孝与修行是多么密切的事,我们要修行学佛,希望达到与佛同样的境界,必定要先从孝养父母开始。
所以说,「孝」字实为众妙之门,所有无上甚深微妙法,都由「孝」入门。如果没有「孝」,我们的心门就是封闭的─因为欲念及贪、瞋、痴等污染心,障蔽了我们的心门;唯有以孝开启心门,才能走入真正学佛之门。
总之,佛陀所说的教法、所施的教育,可以说是「孝」为宗;佛教的一切经典,也是以「孝」为戒──做人要如何守规矩?如何不冒犯众生?必须先从「孝」做起。不犯上是做人的根本,也就是成为君子的根本;想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必定要从「不犯上」开始做起,渐次便能上敬下爱,不冒犯一切众生。
◆不念父母,无佛可念
孝,有「在家之孝」与「出家之孝」。
「在家之孝」是指社会人士孝养父母应该励行、持守的事。佛教与儒家皆讲孝道。论语中所讲的孝养父母,是尽人事、尽形态,要殷勤、顺从,不让父母操心,这就是孝。父母对待子女,虽同样是自己的子女,也难免有特别喜爱或次要的,也有比较不喜欢的子女。这是凡夫心所难免的──爱子女的心同样有分别。
以子女而言,如果能得到父母的爱,应该感恩、欢喜;假设与父母比较缘浅,即使我们做得非常辛苦,还被父母厌嫌、责备不是时,也要做到不怨怼,这就是「爱而不忘」、「劳而不怨」──父母爱我们,要心生欢喜,不可忘记父母的恩惠;父母怨我们时,要任劳任怨,绝对不可有怨恨的心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孝子的例子:舜是古代的圣贤,从小就受母亲百般虐待,但是他一点都不埋怨、记恨,这也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根本。我们对父母一定要尽一项责任,即是「承顺颜色,以尽孝养」──顺从父母,察颜观色,尽量让父母欢喜、安心,这就是尽孝。如果让父母烦恼、担心,触怒父母,这都是不孝。
父母是子女的模范,希望人人把握此时,克尽孝道,以做为将来教育子女的根本礼法。

发表于 2012-2-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忏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无僧伽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0 19:52 , Processed in 0.50737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