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09|回复: 6

[大德开示] 济群法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5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上世界~ 于 2012-1-15 08:47 编辑

(人生五大问题之四)  

610800699462460871.jpg


茫茫宇宙中,地球时刻都在不停运动,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那么,居住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自何方,又去向何方?如果找不到答案,我们能活得踏实吗?当然,不少人未必会想这个问题,或者事情太多而没时间去想,再或者,用种种方法来转移这个无法解决的疑问。但不论我们想不想,这是每个人最终需要面对的现实。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短暂;在浩淼太空中,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渺小。如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待生命现象,我觉得,实在看不出生命的终极意义。不论有过多少辉煌,也不论付出多少努力,最终都是趋于毁灭,都是化为尘土。但我们不必因此悲观,佛法告诉我们:在有限的层面之外,生命还有其无限的层面。生命既是渺小,也是无限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强健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恒久的。倘能透彻心的本质,就会了解,每个有限的当下都是无限。认识这一层面,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探讨有情的生死,必然涉及生命的轮回。在一般人看来,生命就是从呱呱落地开始。而从轮回的眼光来看,今生只是生命长卷中的一个章节,只是其中一个相对的开始。在它之前,有着无穷的过去;在它之后,又有着无尽的未来。当然,现代人往往不易接受这一观点,但只要对生命现象全面观察,我们会发现,某些以科学难以解释的现象,若从轮回角度来看,就会豁然开朗。

比如,我们是否相信人和人之间存在缘分?在这个世间,我们会和很多人相识相遇。有些人,我们会一见如故;有些人,天天见面也会视同陌路;还有些人,我们却会毫无理由地心生厌恶。原因何在?很多人会说:这是缘分。但很少有人进一步思考:缘分又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缘分?如果相信轮回,对缘分就不会感到奇怪。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始于今生,还有许多前生带来的烙印。在过去生,有些曾是我们的亲朋故友,有些则是我们的冤家仇敌。当彼此在今生再度相遇,这种烙印就复苏了,并驱使我们将往昔的爱恨情仇继续演绎下去。

再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有自己学起来容易上手的专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学习中付出同样努力,未必会有同样成果,还可能相距甚远。是上天不公吗?是命运捉弄吗?都不是,只是因为生命起点不同。起点高的,稍加努力就能领先于人。而起点低的,惟以“笨鸟先飞”作为弥补。但天赋又是什么?通常以为是父母遗传,事实上,很多人具有的天赋和父母毫无关系。而从佛教角度来看,生命其实有两套系统,其中的物质系统由父母给予,而精神系统则来自过去生的积累,并将继续影响未来生命,成为下一轮的起跑点。

从这两个角度,可以帮助大家理解生命的轮回。但我们还要看到,轮回不仅体现为一种生命现象,其根源就在我们的心。佛教认为,众生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生生不息地流转。这六种生命形态,也代表了我们内心的不同状态。

比如饿鬼,是贪心发展的极致。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会表现出极度的渴求,永无满足之时,这种心理被无限张扬后,生命所呈现的就是饿鬼状态。畜牲,是愚痴无知的状态,其生命只是停留在本能的需求上,除饮食男女外别无所求,这种生活和那些为觅食、繁衍而忙碌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阿修罗,是嗔恨狭隘的象征,他们所热衷的斗争,既是嗔心的体现,又是对嗔心的张扬,当这种心态被固定后,生命就会进入阿修罗的状态。

可见,生命状态也是某种心念的延伸,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来。在社会上,不同行业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仪,学者有学者的气质,商人有商人的风采。这些差别,正是由不同的心行外化而来,是心念由内而外的延伸。包括轮回,也是内心发展的一个结果,不是谁强加于我们的。同样,佛菩萨的生命品质亦非本然如是。他们所具有的无限智慧和慈悲,都是在生命发展过程中逐步造就,逐步开发的。

生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归宿在哪里?答案就在我们当下的心行,就看我们现在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现在生命的形态,来自过去生的积累。未来的生命发展,又来自今生的积累。所以佛教非常注重当下的努力,这是衔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是我们改变命运的着力点。

如果不了解生从何来,生命是没有根的;如果不了解死往何去,生命是没有归宿感的。一个找不到根和归宿的人,自然会缺乏安全感,这也是现代人极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如何获得安全感?很多人是通过积聚财富或购买保险来解决。事实上,在灾难频仍、风云变幻的今天,这些保障又是多么脆弱,多么不堪一击呵。让向外寻求的心回到当下吧,因为真正的安全感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此刻的心行。我们能够把握当下,就能把握未来,把握生命走向。当我们有能力把握这一切的时候,还有什么不安,还有什么可以恐慌的呢?

发表于 2012-1-1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济群法师:为什么佛陀要有大因缘才说法?

问:为什么佛陀要有大因缘才说法?

答:世间一切皆因缘所生,说法当然也离不开因缘,所谓“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就以这个讲座为例,如果讲堂内空荡荡地一个人都没有,没有听法的因缘,那我来讲给谁听呢?这是其一。其二,如果我在这里给大家讲《唯识三十颂》或是《辨中边论》,你们能不能听得懂?所以,还要根据大家的根基说法,这也是因缘之一。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针对众生不同根机,应机设教,开演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不讲究因缘,不讲究契理契机,同样的教法就可能收效甚微。所以,佛陀说法需要有大因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济群法师:能否举例说明“心能转物”

问:从理上能够理解“心能转物”,但有没有实例呢? 

答:“心能转物”有两种情况。在现实中,我们也随时都在转物。如将木头加工成桌子,即“心能转物”的例子。事实上,人类对世间所有事物的改造,都属于“心能转物”的范畴。当然,这种转物须借助外在条件。就更高层次来说,有些修行者可直接以心念改变物质的原有状态。很多气功师也有类似能力,可用意念将物体折断等。佛经记载,印度有位外道仙人,因国王得罪于他,就用意念下了场冰雹,将整个城市毁灭。佛经还讲到,八地菩萨可随意念将海水变成黄金。在我们看来,外在世界是实实在在的,那是因为我们的业力相同。但在不同业力的生命看来,却有不同境界。唯识宗经常举这个例子:海里的水,我们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琉璃世界,饿鬼看到的是脓血,而鱼就像住在房子里一样。又比如,我们看到大便觉得臭秽不堪,可狗看到就像美味佳肴。所以,我们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以为所看见一切都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使我们非常信赖自我感觉,听到与这些与感觉相违的观点,总是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其实,我们的见解又比井底之蛙高明到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济群法师:关于念佛的开示

2002年应千亿圣号大念诵之请而写

世界上的一切问题,究其根本,就是人的问题。而人的所作所为,又是根源于人心。因为人心有贪嗔痴,所以世界才有了种种犯罪现象的出现。

“心净则国土净”,人类想要改善世界,当从改善人心下手。

佛是觉者、智者,代表着圆满的智慧、慈悲和道德。念佛就是启发并培植我们本有的智慧、慈悲和道德。以此克服人性中的贪嗔痴;战胜人性中的贪嗔痴;取代人性中的贪嗔痴。

我们念佛祈祷世界和平,一方面是祈求佛力加持;一方面是改善每个人当下的心念。因为世界的和平,正是始于人类内心的和平;世界的安定,也是始于人类内心的安定。如果我们拥有和平、安祥的心态,又何愁世界不安定呢?

凡我佛子,当好好念佛!以佛心为已心,是心念佛,是心做佛。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9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21:04 , Processed in 0.298250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