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96|回复: 2

[般若正见] 参禅过来人谈佛法(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相信 于 2012-1-3 14:02 编辑

白 莲 静 香
  ──专访游正香师姐──

时间:200310
采访:李正因
 
与师姐相约于捷运站。一出站,一个沉静自在的身影有若白莲静香,立即紧吸住我的目光,一眼就认出是她,师姐果然人如其名。
 
清淡的笑容,没有客套,没有寒喧,犹如迎接熟识的亲友那般,师姐自然亲切的聊了起来,甚至连称呼都不必刻意相询,好似我的存在就足以代表一切。
 
素昧平生的二人,竟像老友般,烈阳下撑开各自的伞,在各自的荫凉里徐步闲谈着,穿越车阵人潮的马路,转入高楼鳞次的巷弄,流过瞬变不息的声色,而这一切彷佛船过水无痕,师姐始终沉静依旧。我知,那是发自心底的柔软自在,与那抹淡淡的微笑,持续了整个谈话。
 
「我原是天主教徒,」师姐不急不徐述说着:「一次因缘随友人到花莲慈济精舍,看到师父们亲手制作蜡烛出售,不受信徒供养;大受感动,从此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为了就近寻找共修道场,便找到了净空法师的华藏讲堂,念了二年多的佛号。后来看到萧老师的书:《无相念佛》大为相应,于是按址找到中央信托局,那是一九九三年。」师姐笑开了:「我跟着萧老师10年了,真是有福报!一路走来,老师是我在学佛道上的再生父母,实在非言语所能形容,点点滴滴只有自己知道!」

  筚路蓝缕,珍惜现今
 
谈及当初的学习状况,师姐说:「那时我接触佛法不深,看的书也不多,所以葛藤很少,现在想起来也许另有好处,就是单单纯纯的做工功夫,也比较不会有知解的障碍,否则容易自以为满腹经纶,什么都知道。谈得再多、工功夫不做,一切还是枉然。」
 
师姐是第一期禅三的学员,早期上课屡屡搬迁,中央信托局、承德路七段地下室及中山北路地下室等等,回首来时路,师姐深有感慨地接着说:「现在的学员真该感恩啊!想我们当初学法,人数不多,没有固定的道场,又屡经波折;那时也没什么书可以进修,不像今天道场庄严,书一本一本的出版,所以既然来到同修会修学正法,就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努力精进才是!」

   明心见性,内门起修
 
话题当然是围绕着「明心见性」打转。有人说明心就是见性,但明心与见性真的是两种不同的经验,师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见性是真的可以以肉眼亲见,在见性的当下,亲见五蕴虚幻,得知什么是『一真法界』、『无情说法』、『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非见闻觉知,又不离见闻觉知』…等等真是『空中妙有』啊!『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在《指月录》内,大珠和尚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相,非彼黄花翠竹而有般若法身』。见性的功德受用非常大,会让我们柔软心自然从我们的身口意行中流露出来。明心与见性这二者其实是延续下来的,在见性的当下,会更清楚如来藏的总相(体、心),而见到祂如何运作的更细性用,在日后的历缘对境中,般若智慧自然涌现出来,继续不断的修除习气,不断的学习步步增上,直到佛地。」师姐认为,这整个过程是延续、持续的,菩萨道分为五十二阶,只是方便我们在修学的过程中,检视自己,还需要在何处加强,后面还要如何走,萧老师把次第铺陈出来,当然对我们很有帮助,但我们不要执着于这些名相,踏踏实实地做工功夫,还是最重要的。
 
也有人说见性就是十地、见性即成佛,其实不然。师姐再三说明:「明心见性只是起修而已,我们习气还很重,智慧还太少,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只是我们明心见性之后,更能看清自己的习气以及要如何去修除,也更能听得懂老师上课在说甚么,看佛经时更能明白经意,而能以所亲证的经验,更深信佛经上所说以及萧老师说的都是如实语,从而升起无上信心,确知只要按部就班如实修学,人人都能成佛!」师姐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愿意现身作『见证』,便是意欲令大家增加信心,相信萧老师的法是正法,相信真的可以明心见性、地地增上,老师都已经帮我们整理出义理、方法、次第,只要安心地如老师所教导的去做,一定可以达到目标!」

  历缘对境,道在日常
 
见性之后尚需学习的是藉般若现观修除习气,及修习别相智、道种智等等…。如何现观?「现观自己的身、口、意,看它们如何运作。真如法性如何显现。」如何修?「时时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在日常生活中历缘对境,借事练心」。有一年公寓大扫除,我将楼下的废报废纸捆成一堆等待回收,有人竟然将它踢散了,当时跟邻居嘀咕了一下:『怎么有人这样?』于是看到自己的习气我执我慢好可怕、好惭愧、好忏悔。诸如此类,日常生活的种种,都是学习的机会,就看自己放不放得下。」
 
明心见性对我们修除性障,当然大有助益,师姐望着我继续说:「见性后既然明白众生都是未来佛,只是为无明所障、为习气所染,对别人自然能善解,纵然有贪瞋等习气现行,也能当下觉察而很快转化;而亲见五蕴虚幻,一切都是假的,还有什么好计较?当然许多事就不那么在意了,」师姐笑笑:「以前觉得不得了的大事,现在不在乎了,也不介意得失或别人如何对待。我见、我执就这样一分一分渐渐淡薄,整个人也就愈来愈自在了!不过,我们要学的还很多,这条路还很长,随缘随力不断的做去就是了!」
 
「消除习气、渐断我执,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做,慢慢的使我们更柔软、谦卑、恭敬众生,其功德受用只有自己知道。不过,」师姐正了正身子,慎重地接下去:「常常做了之后回头省思,才会惊觉佛菩萨其实常在考验我们、教导我们,一切祂们都知道的!」

  功工夫要紧,忆佛为先
 
想要明心见性,信愿行三者都不可少。而最基本的,就是好好做工功夫,必须时时刻刻把握时间去做。师姐苦口婆心强调,再怎么书读万卷、滔滔雄辩,如果不做工工夫都是枉然,永远看不见佛性。
 
「做工功夫最重要的是──净念相继,将这一念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成片、成团,最后忆佛的念源源不断涌出,二六时中持续不断,好比我现在跟你说着话,忆佛正念仍然持续着,工工夫纯熟,将来看话头靠此,参话头靠此,破参亦靠此。忆佛得力,看话头便容易,如此上了禅三,自然容易水到渠成而破参!」
 
「无相拜佛也是一样,就是因为平常我们的忆佛净念断断续续,所以靠拜佛来将祂持续摄住,忆佛念愈是散乱,愈需要拜,不拜佛是借口,愈忙做出的工功夫愈扎实!」
 
「此外,上禅三前一个月可开始看话头,可到公园、运动场绕行,参话头(念佛是谁),要在行进间轻松看出去,话头同样始终不断。」
 
「想要明心见性,一定要有企图心,同时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师姐轻轻叹了一口气,接着说:「不要小看萧老师这『无相忆佛拜佛』,这是大势至菩萨的法门哪,『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能拜佛时就忆佛,要做到一切时中忆念不断!」当然在开车骑车等较危险的活动时,忆佛念轻轻挂着即可。
 
做工功夫、发大忏悔心、发大愿、福德资粮,当然都必须具足才易明心见性。师姐说:「还记得参加禅三前,有一次有人要印金刚经,尚缺几万元,当时存折里刚好就剩这些,便不犹豫地提领助印。有时因缘尚未成熟,未能去禅三,或是去了而未能破参,回来还是要用功,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破参,要有这个企图心一定要突破,一定可以的!」
 
而忆佛所培养出的定力、专注力,亦有助于我们世间法的学习与处理。所以只要如实如法修学,必定得着法益。

  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修学正法须有福德资粮,」师姐话锋一转:「禅净其实不可分,是互补的。我们过去所种的福田,拜佛念佛诵经的功德等等,点点滴滴都累积了下来,才让我们有机会得遇善知识,能参禅,得闻正法。萧老师是大智慧者,我们有幸可以跟萧老师修学正法,可以因其指引而明心见性,一切都要感恩。」
 
提及会内近来的纷扰,师姐认为不必探究原因,亦无须妄自揣测,随顺因缘就好,安心踏实地做工夫才是要紧。师姐语重心长指出,修学正法要心存正念,若有私心,容易障碍自己的道业;佛道无上,我们应该柔软谦卑,即使略有所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只有汗颜而更加精进。此外,我们要依法不依人,只要法正确,便安住下来好好修学,其它不必挂心。
 
「有时同修会中的慈济人,听到老师评述**法师,或许会起烦恼,」师姐说:「其实老师都是说在第一义谛上,并不涉及人身攻击,我们反而可以因此得知诸方大师的落处何在,藉以自我检视提醒,避免被**师误导而走偏了;我们只要依法不依人,有什么好烦恼?」
 
退转也好,自己觉得不相应而求去也好,每个人与正法的因缘深浅不同,一切随顺就好。师姐淡然地说:「萧老师都不强求了,我们还在意什么?老师不是说吗:『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有时候缘断了就是断了,有时候假以时日又接续上了,不是勉强得来的。我们安住于正法,正心诚意地修学即可,其它不必多起烦恼。」

 l l  l  l  l
 
访问结束,师姐依旧清清淡淡的送我,一如她清淡相迎。告辞出来,日正当中,我感染了师姐的宁静,不再烦热不耐。想起〈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之下还有一句话:「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可不是吗?
***********************************************************************************************
活在佛法中(连载二──专访庄正枝师姐、卢正娴老师、卢正珊师姐

时间:2004年1月

采访:李正因


若非一番寒彻骨 争得梅花扑鼻香


要想明心见性,一定得循序渐进,蹋实地做功夫,包括念佛拜佛定力的逐步转进、由浅入深地建立正知见与闻熏般若、以及观行体验的逐渐深细,每一步都马虎不得,而随着功夫的进展,也有阶段性的转折。 萧导师曾开示:


菩萨于十信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信心,累积福德资粮,乃入初住位;复依外事〔依于外门〕修学菩萨六度,渐至六住位熏习般若,并修四加行,依于二乘修学之『相空』诸法,于苦集灭道各依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而观十六心,依四寻思证四如实智,而后心心无间寻觅真如;……若一朝觅得真如,即住中道,入七住位常住不退,于中重观见道前之十六心,确认色阴乃至识阴──一念不生之灵知心──虚妄,肯认『真如体性』真实不虚,深入体验真如之诸多别相,即成十智之法智。复依法智观诸三界九地有情,即成类智;依此类智细观三界九地有情诸心、心数法,得成知他心智。复依真如所蕴一切种,熏习体验一切种之功能差别,名为熏习一切种智;复又将其熏习之一切种智;一一深入证验,通达八识心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及二种无我,证入初地无生法忍而得道种智,名为戒慧直往之初地菩萨。】(《楞伽经详解》第一辑,页304-305)
【悟前须彼七识闻熏第一义知见及参禅之法,悟后须彼体验真心之体性及其处世诸功能差别,……】(《楞伽经详解》第一辑,页139)


正珊师姐说:「以前我以为一念相应,就是佛菩萨会在梦中降临告诉我,明心是如何如何……」
庄师姐接话说道:「其实见性也是一样,千万不要以为会看到什么境界,一定有很多人都落在这上面!」
正珊师姐点点头,轻叹口气说:「我大概在一年左右,曾经触到,但是慧不足,并不知道(因为不看书);后期看书回想才知道,当时确实便跳过祂,以为没什么(庄师姐:『那是福德不够!』)后来我们回想二年半来的点点滴滴,能有一些东西,是因为我们自己曾经如实走过;但那时心太粗、太杂染,所以根本没注意,每日运用,却从来不注意,就像每天呼吸空气而不注意一样!」


卢老师说:「真的是要定慧福德皆俱足才能找到真心,我们可以套公案来自我拣择,以此自我肯定,但却不能没有一念相应的触证。佛法是一法通全部通,不会通此不通彼。」稍稍停顿了一下,她语重心长地接着说:「开悟明心有法可循,重关的见性依然有法可循;见性之前从 导师书上看不到见性的开示,见性后才发现,原来 导师都写在书上了!我这才知道,原来我们法眼、慧眼都还差这么多!所以悟后慧的延伸真的很广,全部不离六入、六识等四加行观行,以及定的功夫。大乘法是定慧等持的,外面有人说,我们慧多定少,其实这些都是定的延伸,是他们自己不会用,而且外面也没什么人能教我们亲证初禅等定境, 导师却有禅定证量和教导的计划。要有定才能生慧,如果没有相当程度定慧的功夫,哪怕 佛的经典、 导师的书写得再清楚,我们就是看不到!」
「如果只有明心而不能眼见佛性,我们仍会偏一边,」卢老师殷殷提醒:「等到见性后,才会知道什么才是实相的一体两面,真正的实相智慧,就会源源不断生出来。见性的部份,真的是要『老实』、『直心』做功夫,想要『摸鱼』、投机取巧的从经典或 导师的字里行间得法,那叫『自欺欺人』,所以就是直心做功夫、看话头,把明心部份尽量整理深入。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不知道的法,因为法实在是深不可测,只能整理出局部的东西;即便如此,却已是十分受用了。由明心阶段性的清楚了知,和概略的见性知见,再配合『务实』参拜、参究程序功夫的整理,开悟便是迟早的事了。」


只有定慧等持,才能如此一步一步走过来,乃至更上一层。「我们也因此可以了知,每一个法门,四禅八定,乃至从初地到等觉,其实都是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卢老师感叹着:「我们现在真的仅是刚入佛法的大门而已,我在见性当下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们的定与慧实在好浅薄,离那些大菩萨、 佛陀太远太远了!甚至定力比俱解脱的阿罗汉也差太多了,我们真的是速成学法; 萧老师太慈悲,把方法教我们,让我们迅速的悟入;而且这方法可以延伸的定与慧太深了,而我们只用到其中的几千万分之一。难怪修行愈须谦虚,当我们的慧源源生出时,才蓦然发觉所了知的原来是这么少!这真是当时很深的感触。」


当问及,明心看话头的方式与见性的有所不同,要如何用功时,卢老师说:「其实明心的话头也是铺陈见性用的,不是截然划开无关的,它仍不离见性功夫基础,只是二者的疑不同。为了防范先见性后明心,也为了防范知见混淆不清而无法明心或无法见性,才这样划分,不然我们会修得很辛苦。明心与见性二者虽近似,毕竟有所不同,最好先明心,做好观行整理的功夫,而后在见性当下马上慧生,可以和明心的部份做串联,也可以辅佐原先明心后智慧不足的部份,解开明心时仍不明白的疑问。」若在明心后,不再深入观行整理,将会徒有总相之智,别相智的智慧就会生不出来。


百年钻故纸 何日出头时


大乘法门,绝对要在实践中修学,即便读破万卷经,也只是死的知识,无法化成活生生的智慧;尤其是禅宗,参禅证真之道,完全在生活日用里,完全靠现观体证,即使满腹祖师语录,学祖师装模作样、舞舌弄棒,再怎么会引经据典,也只能是野狐一只。


「导师之所以能飞快的写出这么多书,不必先打草稿,绝对是他亲自体验走过来的,也是靠他定慧融通的功夫。现代人多慧少定,尤其后期学员偏在慧解,因为书写得太白了。以前我们没那么多书,就是捧着《无相念佛》、《禅──悟前与悟后》如实去做,很单纯,因为其中有实修的方法,」卢老师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许多人真的是聪明伶俐,在书中看出端倪,但是如此并无法延伸出慧来,横问、竖问就被问倒了;如欲度人,权巧方便也会太少。唯有自己如实走过来,才能了知,众生在拜佛中所会遇到的瓶颈,或是每一阶段所会遇到的困难;如果只是坐在那里看书整理来的,便无法解答别人的问题,将来任亲教师时就难以利益学人,这也是慧的一个部份。」


慧是什么?修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并非找到一个答案才叫做『慧』,而是我们在修学的过程中,巨细靡遗的用心之下,慧才不断的衍生出来,」卢老师说:「这些都是我们的资粮,可以奠定将来层次往上提升的底。般若智哪里来?就从六入的每一细部去观行,配合定慧等持才能衍生。若想跳脱这个过程,全然靠看书,全部会卡在死点上;每看一个公案、一本书,就卡在一个点上。」卢老师滔滔不绝继续说:「公案横看竖看都是立体的,有许多症结在其中,很多人破参了,却看不懂公案,除了文字障以外,大多是因为慧还没开,还未通透,没有别相智、后得智,没办法观公案。 导师的慧可以那么活跃,是因为他本身亲自走过来,看 导师解说禅定的亲证过程与体验是那样的细腻即可知,所以他有办法知道:众生现在在什么阶段,会有什么问题,要如何通过。」
卢老师表示,我们一边现观因而生慧,一边加强定的功夫,所以禅净双修班的二年半很重要,这期间仔细听闻熏习、思索课堂上老师所教,将大道理通达,知道自己「定」的功夫如何做,往前行进的方向为何,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强,二年半毕业后,不管分配到哪一班上课,应都已具备知见能力去处理。


「因为往后(尤其在毕业后)都要靠自己,进阶班中有很多人不得其门,不知如何契入、进升,就是因为二年半中没有奠定好基础,」卢老师颇有感慨:「很多人二年半是混出来的,毕了业,不知再来该怎么进修,于是便容易退转,加上若是专在『慧解』上下工夫,而不肯实修,成天研读经典,所走的方向会偏一边(包括所证的慧),横问竖问就倒了,许多枝节都有问题,因为没有通透;自认触证,而没有通透,就会卡在一个个死点上,落在 导师说的总相上(就是只知道一个答案)。」庄师姐和卢老师异口同声提醒,如果没有经过长时期亲自去体验,在过程中点点滴滴的体会整理,光知道总相仍旧没有用,智慧延伸不出来。


「我们如果是自己慢慢如实走过来的,在听 老师宣说时,我们很高兴与 老师所说的法相应;若不肯好好下功夫,只一味在文字上臆解,这样就不是自己的东西,而且容易产生幻觉。」


「不要小看这二年半,」卢老师深吸一口气,定定的说道:「每一个拜佛、每一个人事应对、每一个观行等等所产生的慧,往往不是书上所能描述的,完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些过程中,每一件发生的事、每一个现行的业,如果不会善用,往往流于埋怨:『唉呀!怎会发生这种事?』然而如果将其视为修行的课程,善加利用而想办法去转折,它便不是业,反而成为我们增上的资源。」很多人在明心破参后,并不知道往后要如何用功进修,甚至得少为足。当「荒废修学」一段时日后,又回到种种的习气上,此时会觉得「心虚」而有「无力感」,便会产生无法安忍于「法」的现象,于是人云亦云,「法难」便发生了。


众生心水月 菩提影现中


趁机请问如何转念?卢老师详细说明,悟前与悟后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悟前,只能闻熏老师所教,知道这是业力。」


然而何为业、业力与习气? 萧导师在《楞伽经详解》中曾开示:


何故名业?一切三行之熏习,必将增长藏识之善恶染净功能差别,形成未来妄心于善恶染净法中之势力作用,转易增减。若连续使妄心熏习染法,则藏识中之妄心种子于染法之功能力用便渐增长;若七转识多闻佛法,熏习净业,则使藏识中之妄心种子于出世间法之功能力用增长。】(《楞伽经详解》第一辑,页101)


由如是我见我执及贪着意识相应之有漏法故,造作成就后有之种种行支;由如是种种行支之造作故,令我见我执及贪着习气增长,蕴成后有业种,必于后世受轮回果报,名之为业,是名烦恼障所起之业,即是烦恼障业。
由往世行支熏习成业种,因此业种故而受此世生〔身〕;于此世中,一切非依教导而自起之惯性行为,皆名习气
,……】(《楞伽经详解》第五辑,页271)


既然业之势力作用,会造作后有之行支而世世轮回不已,我们当知如何受熏成业,才能逆向清净我们的业种,进而降伏,乃至逐步断除它们。 导师有言:


【意识现行既必以藏识为俱有依(藏识是执持意识种子者),由藏识秉意根之作意而流注意识种子,令意识现行,当知意识与藏识非一非异。由如是关系,意识之种种熏习,必定影响意根之习气及执着性;如是,意识意根由意识之种种熏习故,习气转变……世俗人益趋贪瞋愚痴、修行者益趋清净有智。


如是习气渐渐转变者,皆因藏识持意识种及意根种故;此谓意识之熏习,必定转易藏识中之意识意根种子;若人熏习我见不断(如......等人之执意识为不灭不断者),则将令我见习气长养藏识中之我见种子,是名意识由境界分段计着而生已,所熏习气长养藏识种子,令藏识含藏意识之我见种子不断增长。如是意识之我见习气增长,必定增长来世之意识俱生我见;亦必增长意根之此世来世我执习气,意根因意识之熏习而长养习气故,意根之熏习所成习气,必令藏识所藏意根我执种子增长故。……


然此习气之熏习,除意识之三种俱有依外,要在邪思惟因缘。我见我执者,谓意识误计觉知心自己为常不坏者(以为今夜眠熟断已,次晨复能自起,不须依他而起),名为我见;意根依意识如是见,而执觉知心意识及恒时审度思量作主之自己为常不坏者,并内执阿赖耶体性为我用,内执阿赖耶本体为我所,(如是内执,一切凡夫有情恒有,而不自知;唯别教见道者能知),名为我执;由如是我见我执故,令世世意识坏已重生,令世世意根不断不坏,故有众生轮回生死。而此我见我执,由邪思惟生,以邪思惟为因缘。……】(《楞伽经详解》第五辑,页146-147)


也就是必须建立相关的正确知见,并做好看话头、参禅的功夫,再加上四加行的现观,断我见,逐渐薄贪瞋痴等习气,以为明心做好准备。


导师亦一再强调断我见的重要,甚至在课堂上明白开示,众生单为一个我见,即受无量世大苦恼,因三界的贪爱而受无量后有,皆是从我见而来;若单单为每一众生个人利益来考量,断我见甚至比破参明心更重要!那么,该如何断我见呢? 导师于《楞伽经详解》中详示:


诸佛菩萨现观意识于眠熟等五位悉灭,须有三种俱有依(藏识现行及意识种、未坏之五根、意根末那识),方能灭已复起,由是断意识我见,从此不认意识不灭,证得断我见之须陀洹果。复历缘对境观察处处作主、恒审思量之意根我,依于意识方能觉知分别,依于未坏之五根方能攀缘六尘;复观此心恒于三界中现行,执着自己不欲舍灭、内执藏识为我而不肯舍、外执意识等六而不肯舍,恒欲触知六尘而不肯舍,遂成我执;现观此心执我不舍已,乃历缘对境而渐断之……】(第五辑,页197)


非以意识住于不执着意识自己,而可名为不执我;非以意识离我见之想,而可名为断我见……应以意识现观自己非常、非恒、非不坏心,而断我见;了知意识自我非常恒不灭性,方可名为断我见;由如是断我见之见地,起修意根我执之断除,方可名为断思惑,成就有余涅盘,是名真实不缚……】(第五辑,页199-200)


悟后由于亲自体验真心离见闻觉知、及恒常不断的体性,可以更深细现观意识觉知心之虚妄不实;见性后亲见五蕴虚幻,可以更深细地断除三缚结。 萧导师曾言:


觅着真心以后,体验其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界、遍一切地,证知其常而不坏;由此真心之四种遍一切,对照觉知心自己之夜夜断灭,不遍十二处等,即知「觉知心我」之虚妄,从此不承认意识自我为真实法,名为「断知、见真谛」。】(《楞伽经详解》第五辑,页51)


佛子证得真如、眼见佛性时,了知五蕴假有,六尘变易,无始无明摧破,及一念无明之见一处住地惑断故,以此功德,使空明觉知之心渐能远离五尘欲及世法欲,妄想渐稀乃至不起,非因修定强伏不起。于此悟后修行之过程中,渐渐证明一切妄想杂念皆因灵知心之觉想而生;不论妄想杂念之有无语言文字,皆因空明觉知心之欲了别诸法而生。凡夫……欲使明觉灵知常保明觉不昧,……不知此心正是轮回根本,皆因此心不肯自我灭除,永远不能实证无余涅盘,导致此心念念增长,增益后有种子及行业。……佛子一旦真实证悟,了知空明觉知之心乃是五阴中之识蕴,则我见与我所见皆灭,转依无我之如来藏空性,渐能远离六尘,必将发觉妄想愈来愈少,明觉灵知之心渐渐澄净,烦恼渐转轻微,渐起解脱正受功德。】(《楞伽经详解》第一辑,页78)


导师曾说,我见断至极深细,我执即断!故而断除我见,乃是长时期极重要的功课。


还是旧时人 不同旧行履


卢老师接着说:「此外,悟后可以现观这些业种的现行,转依于真如。」「我们带着欢喜心,迎向每一个境界,视为增长功夫的原动力,知道这不过是种子的现行,去观它如何起灭、如何转变、如何辗转衍生,而我们当下要如何面对、要如何熏清净种子进去。」《楞伽经详解》中云:


明心证真之后,欲发起后得无分别智者,须知悟后第一件修行方便事:应于四威仪一切法中,观察七转识如何生起现行运作?如何演变及与消失,而后又如何生起另一法?观已复于四威仪中审观第八识如来藏之心行;现观其无一时无一处(十二处)不在之遍常体性后,复将分别事识(前六识)及现识(末那)如何与藏识互相联系、合作无间等心法,一一详细触证领受,则能发起后得无分别智。】(第三辑,页33)


卢老师表示,当我们能如此随时随地,转依如来藏而现观每一个境界,我们对人世间所有事情的观念便会起很大转变,不知不觉中,自己整个人便有如脱胎换骨了,较不会起执着心、埋怨心、瞋恨心,贪瞋痴等习气便因而渐舍渐薄、乃至最后降伏、断除,这也就是修行。「修行与我们的改变息息相关,」她凝视着我,郑重说:「修行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修除习气,许多人说:『不喜欢就改了』,其实这样是改不掉的,必须视其为种子的现行,欢喜对待,安住于真心,而熏入清净种。唯有对待每一件事,都这样审慎细心地现观、转依,去汰除染污种子,才能逐渐清净我们具有染污种子的阿赖耶性!」


那么,我们应如何转依? 萧导师亦曾开示,亲证真心之后,我们需时时转依阿赖耶识的真如性,在日常生活中及梦中现观其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盘性,而渐渐转变七转识对自我之执着:


【「云何诸觉转?」转谓转依:转舍遍计所执染性,改依圆满成就诸法之清净自性。……见道后之七转识仍是见道前之七转识,而能依其见道所证知之空性体性,改变其知见及行为,于历缘对境之中渐渐自我净化,消融我执,令其知觉转变清净。


「及转诸所作?」谓知觉转变清净后,身口意行随以空性如来藏为所依,起诸智慧,依无我慧而现三行,凡有所作,不同悟前;禅宗祖师所云:「还是旧时人,不同旧行履。」即是此意也。」】(《楞伽经详解》第二辑,页90)


歇口气,卢老师接着说:「我们循序清净种子,下一次就会减少遇到的机会;不能说没有,可能还会有一回、二回、三回不断重复。这也是一种考验,我们认为已经汰换掉的业种,或以为自己已经胜任、过关了,下次换个人、换个境界,又同样现行,我们往往比较愚痴,会以为上次的已断了,这次是新的;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换汤不换药。我们若要检视自己,反而是多层次一直浮现的境界,来做种子的汰换是最好的,我们的慧便一直不断的衍生,性障一直不断的除,最后只剩随眠种子蛰伏于藏识中,那时便是梦境考验或魔考了。有时我甚至自以为已经断除了某些念,但在梦境中拣择,发现那些种子竟然还在!业种太多了,因为我们有无量无数劫所形成的业种,很难断清,但仍是要断,而且要欢喜受。」每一次境界、业种浮现时,随时观我们自己的心:是随境高低起伏被它转?还是始终安住于真心,以心转境?


后得无分别智若极深细,便能了知自心所现妄想分别何因而起?识种如何流注?渐渐了知三界万法悉从缘起,孤因不生万法,便知凡夫之心一向不离「缘性自性」及「大种性自性」;于「大种、因、缘」性自性中,恒有「成性自性」存在,然要因修而显,非可不修而显。】(《楞伽经详解》第三辑,页33)


悟前精读莫贪多 悟后起修细观行


「是不是如实做功夫、触证、观行、整理,再来看老师的书,便比较不会有知见上的偏差?」我很想知道如实体证、与研读书籍的前后关联,赶紧请教。


卢老师说:「导师的书我破参前已看数次,每次体会都不同;破参后再看,还是有所不同;可见众生在看这些书,一定掺杂很多自以为是的想法!所以 导师的书,不是看完一次就可以结束,即使我那时做功夫所作的笔记,破参后再看,还是有所不同。」


破参前不要广读,可以先看《无相念佛》、《禅──悟前与悟后》,然后将重要知见(八识)搞清楚。」
庄师姐连忙补充:「这二本书非常重要!」


正珊师姐也凑热闹呼应:「我就是实例,二年半我只看三本书:这二本、再加上《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卢老师接着说:「我们早期也没有什么书,就看这几本,好好精读就够了,因为书上有方法,很单纯。悟后看书会较快,可以多看,若自觉已触证,可以再读《入不二门》或其它公案拈提的书做拣择用;平日就是拜佛和观行除性障,很重要,一定要二者同时并行。」


所以, 导师的书要反复研读、思索,配合自己的功夫和观行,一遍一遍去体会,因为我们的慧日渐增长,我们前后的体会,便会有所不同。


「所以我们要从六入去观,要把每一细部分解好,才能有见性的底;因为明心与见性是一体两面,祂的体与用,就只在一线之隔;既然在一线之隔,我们必须从明心部份做细部的了知。」卢老师强调:「所以虽然已触证,但后得智,必须在悟后起修,慢慢研发出来,也就是我们必须在生活中反复不断的,逐步去体验、观行、了知,等到我们能在明心的阶段,依法将『体』的部份逐渐分别找出来后,所剩的,就是去找『用』的部份了。」


卢老师诚挚地接着说道:「若我当初在上课后第一年就提前上山,也许就不会见性了,因为容易生慢,或得少为足,觉得已经参出来了就好了。我在等待上山期间开始细部整理,获得很多,别人上禅三花三、四天整理,我花了一年多时间,整理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一样。这些知见是自己整理来的,别人带不走; 导师写的是导师的东西,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一定要亲自去体验,智慧才能源源不绝涌出,别人的落处,我们一看也很容易了知。
也有人质疑:为何他明心了,甚至见性了,还会产生某些修行偏差?其实这与自己所下的功夫底子有关。」


运水搬柴 无非妙道


重点来了!既然提到「观行」,我一面心中暗喜,一面赶紧抓住机会,趁势请问:「老师能不能跟我们具体解说一下,如何观行?」


「咦?」正珊师姐惊喜道:「跟我想的一样!」「英雄」所见略同,可见同样犹疑彷徨的人大有人在!
庄师姐见我们有一点「猴急」,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很多人都不会观行。」


「简单的观行可以先分成自己和外界。」卢老师说:「从自己方面来说,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着手。譬如说,我们一早起来,我们是如何起床的?如何刷牙、洗脸、吃饭、做家事等等,都可以观行。如果没有忆佛,就随时提起念去观,看整个心与境中,起心动念的剎那微妙变化。」


「细部一点说,例如,我们眼睛看出去,先看到什么?如何起分别?有没有妄想?妄想由何升起?这些都是『妄』的部份,妄的部份要整理,先分出来,才有办法找『真』;」顿了顿,卢老师继续说:「而且因为我们常常都是八识同时在运作,所以也可以再观,我们眼睛在看时,鼻子在做什么?怎么口渴了?我们以为舌根没有在动,咦!竟然也微细的运作!所以知道口渴。就是这样,从每天所有的活动去观。」


「当我们观自己而比较了知后,可以去观身边的人,例如,配偶、小孩、父母亲、宠物等等,看他们与我们的一样、不一样?」


卢老师恳切地继续说道:「二年半的修学过程中,不用把自己弄得很复杂,在触证前要做的观行,最基础的是在自己身上,这是最切身的东西,顶多延及家人、宠物;而有些慧,在触证后才会慢慢延伸,扩及更大的层面,包括观事情的发生与境相触的转折:一件事的源头、来龙去脉、它的变化,这些只有在观行做得更细时,才有办法去观。还有外在的世界山河大地。」


事情的变化?世界?怎么观?观心的变化?观事情与自我互动的变化?


「不只、不只!」卢老师连忙说:「要看种子如何现行,以及事发当下,自己与境接触所产生的变化。」又说:「 导师说过,世界是我们的如来藏共业所造,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你没疑过吗?世界的变化、事和物的变化、周遭的变化,静的、动的,我们都要观!」(待续)
网站[url=http://www.foyun.com/]http://www.foyun.com/[/url]
视频[url=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075668&iid=51342507&cid=25]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 ... iid=51342507&cid=25[/url]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一乘。以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善男子。如郁单越三十三天。果报覆故此间众生不能得见。佛 性 亦 尔。诸 结 覆 故 众 生 不 见。复次善男子。佛  性  者  即  首  楞  严  三 昧  性 如     醍   醐  。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而令诸佛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 首楞严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见。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    首 楞 严 三 昧 者。有五种名。一者 首楞严三昧。二者 般若波罗蜜。三者 金刚三昧。四者 师子吼三昧。五者   佛   性。     随其所作处处得名。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具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数定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下定。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金刚力士者。以何义故。一切众生不能得见。佛言。善男子。譬如色法虽有青黄赤白之异长短质像盲者不见。虽复不见。亦不得言无青黄赤白长短质像。何以故。盲虽不见有目见故。佛性亦尔。一切众生虽不能见。十住菩萨见少分故。如来全见。十  住  菩  萨  所  见  佛  性  如  夜  见  色。  如  来  所  见  如  昼  见  色。善男子。譬如瞎者见色不了。有善良医而为治目。以药力故得了了见。十住菩萨亦复如是。虽见佛性不能明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善男子。若有人见一切诸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见非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如是之人不见佛性。一切者名为生死。非一切者名为三宝。声闻缘觉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亦见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以是义故。不见佛性。十住菩萨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分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十  分  之  中  得  见  一  分。诸  佛  世  尊  见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非一切法见常乐我净。以是义故。见于  佛  性  如  观  掌  中  阿  摩  勒  果。以是义故。首楞严定名为毕竟。善男子。譬如初月虽不可见不得言无。佛性亦尔。一切凡夫虽不得见。亦不得言无佛性也.



世尊于菩提树下,夜后时分,明星出时,目睹明星得证醍蝴!
〈〈菩萨藏经〉〉云:“尔时佛告舍利弗……以此善根、愿一切众生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如先释迦牟尼佛坐菩提树下,住不可思议无垢定,降伏恶魔,所有诸法可知可见可觉。于夜后分、明星出时,以 一 念 相 应 慧,行灭苦道,得证醍蝴。”
佛  性  者  即  首  楞  严  三 昧  性 如     醍   醐  。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而令诸佛常乐我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东方无忧世界贤吉祥如来
南无南方寂静世界无边光如来
南无西方欢喜世界喜吉祥如来
南无北方不动世界宝幢如来
南无东南正行世界无忧吉祥如来
南无西南方宝幢吉祥世界宝幢如来
南无西北方妙声世界吉祥花如来
南无东北方安乐世界莲华光嬉戏智如来
南无下方广大世界光明吉祥如来
南无上方月光世界财吉祥如来
南无火光如来
南无月光如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4 10:29 , Processed in 0.205807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