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故事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最早源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有密切系。 传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曾苦行六年,踏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寻长老,访异人,苦修行,寻求人生真谛。他29岁那年,有一天,他走到北印度的的摩揭陀国的尼连河附近时,由于这里荒僻人稀,已经几日没有化到斋食,又饿又累,终因体力不支倒了下去。 这时遇见一个牧女,见到饿得已奄奄一息的释迦牟尼,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精神振奋,又跑到河里洗了个澡。待沐洁身后,便端坐在菩提树静坐默思,突然灵窍大开,终于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百丈清规>>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寺院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