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24|回复: 2

[佛教文化]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2-1-2 10:33 编辑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昔日白隐禅师受邻家女子诬陷,白隐禅师以“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泰然处之,终于迎来了还事实真相的一天而倍受尊敬。
      生活、工作当中我们也曾几度被诬陷中伤,我们也几度升起了“有力回击”的心思,百般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在辩解当中又要夹杂着对诬陷我们的人的攻击,你诬陷了我,我怎么也要诽谤你几句,否则,怎能平复心头之恨?此时的心境宛如跌进“冰火地狱”反复煎熬,恶语一出六月寒,攻击的语言夹冰带雪,是致人于“僵硬”而快意,这便是“寒冰地狱”,受折磨的是自己那颗心;被诬陷后的心是愤怒的,怒火中烧,面红耳赤,此时的那颗心又遭受“灼热地狱”的折磨,自心在受双重折磨的同时,事态不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只会沿着不断激化的道路发展下去,其结果不是甲战胜了乙,或是,乙战胜了甲,而是完全的两败俱伤。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原本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东西,何为是?何为非?何为恩?何为怨?缘于角度的不同、出发点的悬殊、欲达目的的迥然,我看是时,他看非;我报恩时,他报怨,原本无是非,心境徒自扰啊。是非恩怨面前如果是“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才是风平浪息、海阔天高。闲谈论人是非,否则不知怎样开口,是而非、非亦是;以德报怨,良心怎会安宁?以怨报德,便是不问“收成”几何。有人言“热爱打击你的人吧,是他使你更加坚强”,我说“热爱陷害你的人吧,是他使你懂得了知辱而精进”。
      古语云“人之谤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与其能防,不如能化。”辩驳看似正当,实则无益,人心有容乃大,得容人处,心且安然,得饶人时,心且恬淡。大地厚,方可载万物,人心容,方可比天阔。佛云:看开放下得解脱。心境中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包容对方的诬陷,就是心包太虚,就可介子纳虚空;在意对方的中伤,就是“眼内有尘三界窄”,就是虚空纳不下一介子。争得来,争得去,是非还是是非,谦让一步,是非原本虚无,主动反击是徒劳的,是非不会因“反击”而瓦解;防守是被动的,是非不会因“防守”而霜消;转化是智慧的,“转”烦恼,“化”为般若正智。
      佛菩萨可以将身体与性命交付给侮辱、损害他们的众生,尽管我们还是凡夫难于践行,惟一“容”一“化”,决然大可为之也,岂有不得解脱之理?
      佛法没有一呈不变的东西,走极端的主意都不是佛法,佛法是圆融的宗教,不是极瑞的宗教。任何人把佛教理念单一的内容取出来极瑞的放大化都是外道。
      我亦凡夫,前日以辩论为能事,今日以容纳为本事,明天以解脱为大事。  

发表于 2012-1-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圆融无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百丈禅师二十条丛林要则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09:28 , Processed in 0.32729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