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453|回复: 15

[转帖] 【报刊文摘&数篇】我们缺乏的五颗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12-27 21:20 编辑

我们缺乏的五颗心

2011年12月12日00:14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郭梓林


我们这个时代最缺的是五颗心。
  
第一颗心是人的敬畏心。

这个世界让我们最害怕的事,就是人没有敬畏心。冯仑到台湾骑自行车转了一圈,回来后写了一篇游记。他说,台湾为什么显得有秩序?一是官员怕法律,二是民众敬鬼神(头上三尺有神灵)。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大陆有些人天不怕地不怕。你碰到这种“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人,你一定会说:你不怕我怕!没有敬畏心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官员没有敬畏心,污染就控制不住。他不知道这样做,子孙是要遭报应的。所以可以为了自己能提上一级半级,从副县级提到正县级,或者从正县级提到副市级,为这一丁点的个人目标,就敢去拿环境做交换。太湖边上的无锡市居然会没有水能喝。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到何等地步!

第二颗心是感恩心。

我们中国这么大,30多年出现了这么多的有钱人,但有些人是不会感恩的。一说起来就是过去多难,然后是自己多么了不起。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很多人上过清华,但是只学到前半句“自强不息”,忘掉后半句“厚德载物”。你何德何能敢掌管着几十亿几百亿的社会财富?这么短的时间积攒了这么多的财富,你用什么来承受这样一种责任?你现有的财富已经用不了花不完了。我们如何生出一份对社会的感恩心?把手中控制的财富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这是需要德行的,不是表面文章。企业家要追求的不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一种生命品质的提升,要从追求一种好的生活状态转变为追求一种好的生命品质。这实际上是检验企业家的心量,看有多大的心量,能够以得到的福报来为这个社会、为身边的人、为你家里的人(姑且不谈为整个世界)付出一份爱心。
  
第三颗是宽容心。

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我们每一个人走到今天都有一份不容易。一路上肯定有人得罪过你,让你不爽,甚至有些人很过分,让你原谅不了、放不下。今天功成名就之后你能不能彻底放下?放下和原谅其实并不需要很高的境界,只要想明白一条就够了:你肯不肯饶过自己。因为,所有那些你不肯原谅的人,每当你想起他,就会心绞痛,这都是在惩罚自己。
  
第四颗是平常心。

我们能不能用一种平常心对待我们今天的成功?对待别人的不理解?对待手下有人背叛?你能不能达到这样一种处事不惊虚怀若谷的境界?
  
第五颗是欢喜心。

遇到什么事都欢喜,不容易。我年轻的时候,对“逆来顺受”这个词是很反感的身为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逆来顺受呢?过了50岁,我才知道,逆来顺受是一种境界。我们不可能做到“你来吧,从我身上穿过”,我们不可能有这个功力,但是,我们可以也应该修炼到“我可以侧身,让你先过”。人活着不是为了对抗,不与任何人对抗,是要智慧的。让自己的生命流淌起来,像水一样,走过难得的一百年。总之,是要回到自我,一种心性的境界。
  
来源:2011年第2期《经济学家茶座》郭梓林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话何必滴水不漏

2011-12-05 10:53:42  来源:广州日报    文作者:张 鸣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经常被人指责说话不够全面。时间一长,连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全面的确是一个问题。其实,谁又能做到全面呢?总要落下那么一两点没说到的。
  
事实上,如果人们真的要把话说得全面了,听的人也许多半受不了。有人会说,说话不全面,多是指正式的开会发言,正式的思想表达。
  
然而,这样的场合就非得全面吗?开会发言,表述观点,多半是为了表达一种意见。如果真的全面了,意见就被淹没在口水里了。至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某种学术观点,更是片面一点才好。西方有句老话,偏激出真理。很有道理。一篇文章,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大体上等于废话。因为人们看不出你的意见、你的倾向,这样的文章,基本上没有任何价值。不幸的是,在我们的核心期刊上,充斥着这样的论文。
  
从小到大,我们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得到的训导,都是告诫我们要全面,说话要周全。从为人处世的角度,这样做,不得罪人。从应付领导的角度,也能讨得领导的欢心。但是,全面的习惯一旦养成,人的创造力也就没有了。我们见惯了太多会做人、也会做官的人,但偏偏缺乏片面而思想深刻的人,考虑问题片面,但创意多多之辈。
  
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里,即使有,也往往不得志,有点什么好处,多半轮不到。而那些平庸之辈,处事圆滑,不偏不倚,肯定能够得到上上下下的赏识,进而飞黄腾达。
  
所谓片面和偏激,都不是一种缺点,更非罪过。只要不触犯法律,不伤人,就要允许人片面,允许人偏激。我们这个民族,最缺乏的,不是老到,不是周全,不是面面俱到的思维,而是创造性。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我们在创造性上的得分,实在是太低了,低到令人羞愧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握紧你的雏菊

【哥伦比亚《万花筒》周刊1 2月1 7日一期文章】题:请握紧你的雏菊
  
一个年轻的女子有个深爱她的追求者,每天都敲开她的门,给她送来一支雏菊,但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你为什么不送我玫瑰?我喜欢的是玫瑰!”几个星期后,追求者不再坚持,从此再也没有来过。
  
生活中,爱我们的人有他们各种各样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珍惜,因为那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式。这就好比有人送我们雏菊,但我们执拗地想要玫瑰。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爱情,而是有关我们周遭所有的爱人、亲人、朋友……我们总希望从他们那里要得更多,以我们喜欢的方式。
  
我有很多年都对父亲不满,觉得他“不爱我”。因为在我看来他一点儿也不和蔼,非常严厉。要我忍受他太难了,尽管我努力试过。我想要一个非常慷慨的父亲,而他给我的总是“雏菊”,不是我所期待的“玫瑰”。
  
我不得不很惭愧地承认,多年以后,我才发现,来自父亲的“雏菊”其实就是爱。
  
他是那么爱我,只是他所认为的好父亲的样子与我想的太不一样。我自认为是公主,却要面对“灰姑娘”的生活。父亲总是要求我做一些如清扫厕所、刷盘子和做饭那样的脏活累活。
  
父亲还特别在意钱,因为他经历过苦难的日子,知道饿肚子的滋味,而我却把这看作缺少爱的表现。他对收入精打细算为的是保证所有的孩子不会忍饥挨饿,他拼命攒钱为的是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尤其是我们还早早就失去了母亲。
  
就这样,父亲不知道如何以其他方式来爱我,但他知道必须教会孩子们独立面对残酷的生活。因此,严厉的教育代替了拥抱和亲吻,没有温柔,但却有公正和诚实。
  
又有谁能规定一个父亲、一个孩子或者一个朋友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爱?
  
他的爱,对我来说曾经总是一支雏菊,而我要的总是玫瑰。直到有一天,我终于知道该如何去珍惜这份雏菊般的爱。
  
我感到很幸运,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后,我终于醒悟并懂得沉浸在“雏菊”的芬芳里,而不再去追求所谓的“玫瑰”。这才是真正的爱,不要贪心和奢望,不要给它加上太多条件。请让花儿肆意开放吧,不管它是哪一种花。

(来源:新华国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五颗心太重要,好帖!

点评

善哉。如是。感恩一切,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12-27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站在幸福里仰望幸福

发布日期:2011-12-07  来源:健康报  文作者:陕西 韩景波

一次许多朋友相聚喝酒,酒间不知因何说到一个话题:“你感觉自己生活快乐吗?”一说到这个话题,大家议论纷纷。我也在心里默想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感觉自己偶尔心里有那么一点不愉快,但很快就会将心态调整过来。总的说来,我感觉生活还是充满阳光,多有快乐的。

  
但是,说到这个话题,许多人翻出的都是其人生中的不快乐,有的甚至用“郁闷、失望”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然而,再仔细听一下他们所说的不快乐的原因,不禁让人哑然失笑。有一个人竟因自己大鱼大肉吃腻了,做饭的时候犯难,希望有个好厨师能调节自己的一日三餐。一位爱好写文章的朋友抱怨自己写得多发得少,“感觉生活欺骗了自己”。还有位当了官的朋友,说他妻子贤淑有余,却又不能是他的知己。
  
倒是有一位朋友讲的故事让我有同感。他说,一天早晨去医院为家人排队挂号,一排就是俩钟头,交化验单又排了半个钟头,拿药又排了十几分钟。更糟糕的是,排到跟前,药又缺了一味,只好找大夫换另一种药,又要再排一次队。一上午都耽误在医院,心里十分烦躁,气不打一处来,跟谁都想发火。这时,有个年轻的女人又想在他前面加塞儿,怀中的孩子还哭个不停,真是烦死人了。
  
眼看到了取药窗口,抱孩子的妇女也跟随他走近,真要在他面前加塞儿了。他干脆看她脸皮有多厚,站着不动让她去加。他的身后却响起一片吵嚷声:“不许加塞儿,大家都排了一早上的队,怎么可以加塞儿。”
  
女人呆若木鸡,一阵为难,冲着窗口里说:“同志,我为我男人交最后一次药费。他早晨走了。”说着她拿出死亡证递给窗口里的工作人员。
  
讲这故事的朋友,说他一下子呆了,他身后的人也都不说话了,静静的,以示同情。朋友说他当时突然有一种内疚感:他的不幸只是在这个早晨耽误了几个小时,而这个女人的不幸却是失去了丈夫。比起她的不幸,站在这里的人应该都算是幸运的。他想到此,烦躁的心情瞬间没有了,是人与人相比之后的那种感觉。
  
人这一生,总会在某个时刻感到自己不快乐,或是倒霉。其实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因为不知足,而放大了不快乐的事实。和身边那些真正不幸的人相比,我们就会感到是幸福的。
  
最近读文章发现这样一句话:“不要站在幸福里仰望幸福。”以为经典,把它抄写在案前的台历上。

是啊,人这一辈子总是仰着头,拼命追逐着头上可望不可即的幸福,直到生命走向终结时,才发现幸福原来就在脚下,只是自己从不低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那些平庸之辈,暂时能够得到上上下下的赏识,但也走不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握紧你的雏菊》这则故事寓意很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7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站在幸福里仰望幸福,所谓知足者常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酸甜苦辣都是菜  

文作者:王书伟

参加一个聚会,一位知名文人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一句“酸甜苦辣都是菜”引得全场掌声雷动,也让我过耳不忘。
  
酸甜苦辣是生活的滋味。人来到世上,就似参加一场耗时日久的聚餐。有的人眼前是饕餮盛宴,有的人眼前是残羹剩饭,大多数人是温饱的家庭饮食。
   
但是,在这场耗时的餐饮中,即使是饕餮盛宴,也难免会品尝到自己不喜欢的酸苦;残羹剩饭也未必就没有温馨的甘甜。更何况苦难与快乐不过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命运之手时常捉弄人生,今天的快乐未必明天还会继续,今天的苦难也未必注定就是永久。苦尽甘来的事有之,苦中求乐的事有之,乐极生悲的事亦有之,正所谓生活的酸甜苦辣充斥着每一天。
  
我们常说“人生苦短”。在品味生活的甜美之中,更多的却是酸苦和辣咸。生活中,我们会为生病而焦虑,为缺钱而苦恼,为没有评上职称而愤愤不平,为没有住上大房子而怨天忧地,为待遇没有得到提高而心存芥蒂,为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而郁郁寡欢……这些不尽如人意让我们品尝到了生活的酸涩和苦味,有人为此而痛苦。
  
品尝幸福快乐时,我们希望时间更长久一些,常慨叹幸福为何如此短暂;而经历痛苦磨难时,我们会抱怨上天为何如此不公,深陷苦难倍感度日如年。
   
其实,上苍是公平的,幸福快乐和痛苦磨难本来就是双胞胎,痛苦与磨难往往是伴随幸福快乐并存。在抱怨痛苦磨难的时候,一味地谓苦怨苦,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痛苦泥淖而不能自拔;化苦为乐,才会真正品味到生活的甘美琼浆。
  
著名作家于光远先生曾说过:“顺境可以发挥自己的知识才能,逆境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就求知而言,世界大也无限,小也无限,总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
  
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菜,人生容不得挑食,是现实就必须承受。我们愿意接受欢乐,也要有勇气去直面痛苦。无论是身陷痛苦的囹圄,还是面临绝望的深渊,都要拿出勇气,坚定信念,勇敢面对。
  
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直面自己,无论经历顺境还是逆境,增长的都是智慧与才能,经历才是人生的财富。那就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潇洒走一回,吃好生活的酸甜苦辣这道大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厨解决一切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第 48 期   作者:鲁伊

《下厨解决一切》是美国著名专栏写手马克·彼特曼新近完成的一本小书。起因是:一项调查显示,7%的美国人从来不做饭,30%的人每周只下厨三四次。
         
在彼特曼看来,对现代人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晚饭吃水煮蛋还是鸡蛋饼,而是把过度加工的食品或快餐当成晚饭。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厨神或营养学家,但随着在厨房的时间渐长,人们会对食物的好坏更有鉴别力,慢慢学会如何选择更健康更均衡的饮食结构。彼特曼指出,“你之所以会觉得餐馆里的饭菜比家中做的更有味道,其实不过是因为你绝对狠不下心往自己的食物中加那么多的盐,糖,油和味精。”研究显示,不管你做什么,在家中吃早饭,平均比在外就餐少摄入74卡路里热量。自带午餐,少158卡路里;家中晚餐,少144卡路里。
         
彼特曼说,下厨的脏,累,耗时,很大程度上是食品工业巨头合谋通过几十年的广告攻势形成的一种假象。而且,已经有许多研究表明,一旦熟悉了厨房中的环境和基本操作,下厨可以变成缓解压力的良方一一不久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发现,参加厨艺训练班可以缓解抑郁患者的症状。
         
彼特曼指出,热爱食物是人类的天性,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每周花上几个小时在电视或电脑前观看美食节目,却把自己的食物交给陌生人负责。

要记住,做饭不是什么精英主义的行为艺术,它原是人类生存本能,只是在商业社会的金钱力量之下,很多人忘记了这一本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02:19 , Processed in 0.13912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