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24|回复: 5

[自度度她] 【星云法师】谈情感与道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3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12-23 21:04 编辑

【星云法师】谈情感与道德  (转)

星云大师谈情感与道德  根据星云大师讲座整理

有了健全的人生观,才有健全的个人,才有健全的家庭,才有健全的国家社会。

这个时代,面对感情、道德、人生观,人们有不少迷茫,星云大师经常碰到人向他请教这些问题。

“大家口口声声讲人格、道德,究竟什么是人格、道德呢?就好像是窗户,一格一格的,超出范围就不成格了。”星云大师如是说。

感情有很多出路

问:青少年都很敏感,容易多愁善感,应该如何处理感情问题?

星云大师:

举凡家人、父母、夫妻、子女、同学、朋友之间都有感情。

感情处理不当,人生会很痛苦,现今为了感情而失却人身、毁掉前程的比比皆是,所以,感情要用智慧来驾驭。

青少年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把感情单一化,其实除了男女之间的感情,感情还有很多出路,比方对工作有兴趣,是对工作的感情;

对社会有爱心,是对社会的感情;

对国家奉献,是对国家的感情;

对名誉能重视,是对品德的感情;

对生涯能规划,是对前途的感情。

大家想想,你只为了得到一个,而失去其他一切,这划得来吗?

世间无常,尤其感情最为无常,你能禁得起它的变化吗?

所谓“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说法,如同是一种迷幻药,麻醉一时。

感情有时是盲目的、愚痴的,没有智慧来领导就会错误百出;

好比是一个人走路,如果不用眼睛看,可能会有跌落深坑的危险。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德的人不是弱者

问:现在存在社会道德观念淡薄现象,青少年应建立怎样的道德观?


星云大师:

有些西方国家对于建立青少年道德教育非常重视,比方在公共场所严禁大声喧哗,对师长应当尊敬,不可以恶意说谎、欺骗,倘若违犯了,就以劳动来代替处罚,到慈善机构、福利机构等地累积服务的时数,像佛光山在美国的西来寺,就经常接受犯错的高中生到寺院里劳动服务,并为其证明服务的成绩。这是个不错的方式,不致严重到体罚,却能有效地让青少年警觉,自己犯了错就要接受处分。

我们常听人家说“传统的、古早的、过去的道德观念……”,其实,道德没有新、旧之分,道德是宇宙之间的正气,充满在宇宙之中,不因为你有钱就能有道德,不因为你有才能就是有道德,即使贫穷、失业、一时的失败,只要不失去做人的原则,对社会、他人能有贡献,还是被认为是有道德的。

有规则的是道德,好比汽车有车道、火车有轨道、飞机有航道,一旦偏离则后果不堪设想。

为人处世亦是如此,虽要圆融通达,但是更要正规正矩,才不会丧失人格道德

所以,道德具有维系国家纲纪,保护社会人民生活安全的功用。

能向上的是道德。

有道德的人不是弱者;有道德的人,做起事来努力不懈、精益求精,不会有始无终,这种奋发飞扬的态度就是道德。

能升华的是道德。

比方过去做一小时的义工,现在能做二小时;过去布施给人五块钱,现在能给人十块钱;过去和人见面只是点个头,现在不但点头还会微笑;待人好,人格提升就是道德。

不道德的行为,小则影响自己处世的态度,大则侵犯别人的权益,但是人往往不容易察觉,不道德的行为如:说理而不认错、怪人而不自责、无耻而不反省、愚昧而不自知。

常人最大的毛病莫过于不肯认错,只管说理,譬如吩咐的事情没有做好,推说是时间不够;打破东西,不愿承认自己的冒失,却责怪东西没放好。心里头总是别人不好、东西不好,自己才是对的。

不肯认错就不能改正,如何能够进步呢?

一个人要有惭愧心、羞耻心,经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才能增进道德。

青少年要有为人处世的君子风范;

倘若一个人没有品德,不懂得修德,不能赢得人家的信任,那么,做人就失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全的个人

问:现在,一些青年人对价值观、人生观感到迷茫,什么样的人生观更有价值呢?

星云大师:

每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对生命的意义诠释也不同,追求的理想也不尽相同;

即便有所不同,重要的是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才能拥有健全的人生。

新时代的年轻人常处于虚拟的生活中,凡事“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对于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没能真正了解。

尤其是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青少年面对未来感到心灵空虚,甚至寻求刺激,以麻醉自己。

青少年应该建立的人生观有很多,例如:

正向思考的人生观:

人往往因为遇到困难而陷入胶着的情绪里,有时不妨学习换个角度思考,也许会有回旋的余地。凡事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好事不一定全好,坏事也不一定全坏。悲观的人为自己只剩下百万元而担忧,乐观的人却永远为自己还剩下一万元而庆幸。海伦·凯勒说:“面对阳光,你就看不到阴影。”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乐,只要积极奋斗,凡事往好处想,自然能够转苦为乐。
逆境自强的人生观:逆境,是磨炼意志的大冶洪炉。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发愤图强,就能为自己创造出一片天地。

乐于服务的人生观:

各行各业都讲究服务,商品服务、电话服务、导览服务、顾客服务等。有“日本经营之神”称誉的松下幸之助,起初是在脚踏车行做学徒,经常被来修车的客人唤去买香烟。这样的人,都是因为乐于服务,所以能受人尊重。从做中学习,不但能创造深刻的学习经验,还能建立自信、增进友谊;从服务中领会奉献的欢喜,从服务中获得心智的成长。

担当负责的人生观:

所谓“大丈夫一身做事一身当”。想要人生过得踏实,就要养成自己担当负责的态度。做事勇于担当负责,凡事不推诿、不轻易拒绝。青少年时期懂得对自己负责,日后才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负责。

什么力量最大?心的力量最大。

心如田、心如矿,藏有很多的宝藏,要将此潜能开发出来,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

有了健全的人生观,才有健全的个人;

有了健全的个人,才有健全的家庭;

有健全的家庭,也才有健全的国家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对社会有爱心,是对社会的感情;

对国家奉献,是对国家的感情;

对名誉能重视,是对品德的感情;

对生涯能规划,是对前途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星云大师: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离开人间(转)

2010年11月02日 09:21佛光山

导语:世人往往一谈到宗教时,就认为所有宗教都是消极避世求个人解脱的,尤其谈到佛教时用的一些词汇,如:“遁入空门”、“四大皆空”、“看破红尘”等等。宗教需要入世,而佛教更需要入世。佛教不但能导人向善,给人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及挫折,更是出世间法。

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要有一个理想的世界,各人有了理想世界以后,我们要怎样的来实现理想的生活呢?如何使空虚飘渺的理想成为事实呢?所以,在没有讲到佛教出世的生活之前,先要说明什么是入世的生活。

你们在家庭里,在社会上,每天所过的日子,如衣食住行,如举心动念,那一切都是入世的生活。入世的生活里面究竟包含些什么内容呢?我把他归纳四点,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一.入世的生活是以物质为主的生活 

一般人的生活,物质占了他主要的部份,生活里的衣食住行,哪一事不与物质有关?生活里的行住坐卧,哪一行能少了物质?开门七件事都是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因为生活缺少不了物质,所以人类就甘愿做物质的奴隶。为了一餐美食,甘愿成天辛苦;为了一点利益,甘愿屈膝争取;为了一点虚荣,就要不休止的去做牛做马。

在物质生活中的大家形形色色,有的人只重口腹之需,根本就不去计较穿与住;有的人,只求穿得衣冠楚楚,对于吃与住不太重视;有的人只要住得舒服,穿与吃可以马虎。当然,对衣食住行样样都讲究的人比较多数。所以,不管如何,人为了维持生命总脱离不了物质的需要,总难免不在物质生活里面转来转去。人因为被物质所囚,所以才不能获得真正快乐的生活。

我们把身心寄托在五欲尘劳的上面,物质虽然能够满足我们一时的愿望,但那是有限的,每一个人不知需要经过几番折磨劳苦,才能获得那么一点五欲六尘的享乐。但五欲六尘中缺陷很多,苦恼很多,可以说物质上的五欲六尘,就像陷阱一样,陷身其中,就不易超脱。所以,我们要从物质里面获得真正的美满幸福,是不可能的。

二.入世的生活是以感情为主的生活

有的人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仍不够满足,他进而还要追求感情的生活。有时候,父母的呵护之情不够,进而再求朋友的感情;朋友的感情不够,进而要求男女的感情;男女的感情不美满,进而希望子女的感情;子女的感情靠不住,甚至于还要养猫养狗养金丝鸟,把感情寄放在动物身上。所以,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佛称“众生”为“有情”,有情众生的感情过分泛滥冲动就会变成犯罪造恶的原因。社会上许多自杀、仇杀、毁容的事,不是由于金钱,就是由于感情。不是因为“爱”,就是因为“恨”。金钱与爱情,往往连在一起,爱与恨往往也凑在一起。

佛教不是排斥金钱,厌恶感情,只是因为金钱和感情有时候会给大家带来了困扰与麻烦。我们必须以智慧运用金钱,必须以智慧来化导感情,把金钱转成为净财,把感情升华为慈悲,净财和慈悲才是维系人生幸福快乐的条件。

有人说,感情是生命的花朵,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试问花朵能开放多久?有人说爱是幸福的,但爱也是自私的;有人说爱是纯洁的,但爱也是染污的;有人说被爱是幸福,但失去爱的时候又怎么办?有人说如果人生没有爱,就犹如土地上失去了水,便成为沙漠,但由于感情不善于处理而引起的怨恨嫉妒也会泛滥成灾。总之,爱是自私而束缚的,就算夫妻也有离婚的,父子还有要脱离关系的,就算美好的姻缘,亲爱的感情,但到了生死离别,那感情和恩爱又怎能长久呢?在感情中生活的人,是不能得到最究竟的快乐的。

三.入世的生活是以人群为主的生活

每一个人不能离群独居,“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除了我们认识有缘分的朋友以外,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士农工商的群众都与我们有关系,我们在这个世间上生活,是要靠人群给我们维护,如果离开大众人群,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

世间上的人群给我们很多帮助,我们要穿衣服,需要工人在工厂里织布;我们要吃饭,需要农夫在田里耕种;我们要出门,需要司机为我们开车;我们所走的路,哪一条不是别人所修筑的?我们所住的房子,哪一块砖瓦不是别人为我们盖的?我们要到风景区游山玩水,哪一处风景区不是别人开垦给我们去欣赏的呢?还有许许多多,我们都需要靠人群才能生存的。因此,有人想从人群中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那也不尽然。人与人相处,如果以利益而互相结合,大家都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利益,难免会引起许多的冲突与磨擦,彼此纷争计较,互相勾心斗角。因此,在现实的生活中,靠人群也不能得到最究竟的安乐。

四.入世的生活是以根身为主的生活   

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追求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快乐而维持著生命,叫做以根身为主的生活。如《大智度论》所说:在家人入世的生活与出家人出世的生活不同,入世的生活是靠根身向外去求的快乐,如眼睛要看色尘的花花世界,耳朵要听和悦的音声,鼻子要嗅芬芳的香气,舌头品尝著山珍美味,身体贪恋著外境的舒适,心里攀缘著一切有利自己的人事,如此追求快乐的方法叫做以根身为主的生活。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断的向外攀缘。如果遭受一次挫折,或遇到根身病痛魔难,稍微不能称心如意的时候,也就不能快乐了。因此出世的生活,不能光靠根身向外去追求快乐。有些修行的人眼睛不看,静坐在那儿,嘴也不吃,耳也不听,身体也不去贪恋触受,但他在开采内心丰富的宝藏,智慧的能源,不像一般人去追求根身以外的东西,其实,他才真正享受了无限的法乐。
物质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人情是缺陷的,不能永远给我们满意;人群是利益冲突的,不能长久和平相处;根身是无常的,岁月会带来散灭。我们在入世的生活里,不能得到究竟的安乐,出世的生活才有真正的安乐,但是如何去探讨出世的生活呢?

我现在向各位介绍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我们离开人间,到另外地方去过生活,也不是要我们死了以后才有出世的生活,更不是只为了自己了生脱死,不管世间的苦痛与困难,才叫出世的生活。所谓出世的生活,一样在世间上生活,而且要把佛教出世的思想,无边深广的悲智,运用去从事救度众生的事业,使每一个人能发出离心、了脱生死外,更能使世界繁荣,国家富强,财富无量,到处充满着佛法的真理与和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2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03:09 , Processed in 0.14437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