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6|回复: 3

[佛化生活] 12月11日龙泉日记:建立正确的出家因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2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11日龙泉日记“念法功德”系列之二十七:
建立正确的出家因地
——沙弥律仪研讨之四
编者按:沙弥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正确的出家因地。如果按部就班,按一刀切来考验或通过某些制度来区别应该不应该剃度,在当今僧才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会造成更严重的僧才缺失。大家从世间来到佛门,难免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气、问题,重要的是教育,通过在道场的大众熏修,慢慢地建立起正确的修学知见。从中也可以看到佛法教育的伟大。


  接着上次的讨论,大家学习了沙弥教育的九项基本目标:1、建立正确出家因地;2、确立佛法根本知见;3、适应出家生活及熟悉出家基本知能;4、世俗习行之转化与调柔心之陶成;5、坚固道心之涵养与高超僧格之认识;6、戒法、律仪等止、作二持之随学与陶炼;7、业障之忏除与福报之培植;8、记诵基础经典与文字;9、初等禅观之学习与薰修。
  甲:这九个目标怎么和我们现实对得上?第一点,我们开设“出家功德”课程,了解出家干什么,为什么要出家;正知见,我们这里主要是学道次第;适应出家生活,比如学法器,搭衣持钵,看上去比世间可能要麻烦一些,但一些生活的细节慢慢就把心训练得明锐、严谨;世俗习性之转化就要在事上磨练;坚固道心,然后是建立高超僧格,这就和《高僧传》有关系。《高僧传》一个是建立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再一个是对这一生能达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期许。
  戊:这都很重要,我有一个问题,第三、四、五条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好呢?怎么适应出家生活及熟悉出家基本知能?转化世俗习行?怎么培养坚固道心?
  乙:除了甲说的那些,我觉得一个是随众,一开始是不习惯的,慢慢就好了。我第一次出食上场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把它做下来的,等第二次大脑就比较清醒,第三次慢慢就顺下来了,这也就说到了出家人的像三刀六槌、敲打唱念等,这些出家人的基本的东西,我们都要熟练的。也可以说这是出家人的饭碗。我们长时间的去熏习就相应了,就熟悉了。还有,威仪很重要,行住坐卧,点滴之中,僧格就培养出来。
  丙:这里第一条说因地不真,果必迂曲,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出家,出家要做些什么?它的责任,使命?就是如这篇文章提出:“不少的求出家者因地颠倒,只是仰慕师父伟大事业的风光外表,以及为个人崇拜的追求,为的无非是常随左右也分担一份光彩,师父的说教即是一切,哪里还去多费脑筋自我教诲。”这个问题很值得重视。
  甲:就是说弟子他去依止师长之后,并没有真正的去依师学法,他只是依赖,他的道心没有启发出来。
  丁:是依赖不是皈依。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有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跟着师长,自己在这里反思。
  丙不知道建立正确的出家因地,不知道出家人的身份、内涵、能力、责任义务等,与俗(世)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前面就讲那个因地,他出家了实际上还是白衣,没有走出家人的路,还是世间法,绝对的世间法。
  戊:书上讲的,我们不一定理解多少,我的理解,一个出家人不管最初发心如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师父给剃度,师父、法师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善护大家的初心,让发心出家人建立起正确的知见,慢慢这个因地就能建立。我觉得龙泉寺这个道场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是相当的大。如果按部就班,按一刀切来考验或通过某些制度来区别应该不应该剃度,在当今僧才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会造成更严重的僧才缺失。确实有些人是慕名而来,对出家这条路的认识还比较表面化,但是他们通过在道场的共修,会慢慢地建立起正确的修学知见。我觉得这个也不是一个矛盾,正是在沙弥教育这一块着手。
  丁:之前我有想过,一百年,三百年,八百年,只要跟着师父,不管他有什么心愿,他种了这个善根,早晚会有结果的。但现在来看,这还是不够的。
  甲:舍利佛跟了佛陀多生多劫,小乘习气还是没有改过来……
  丁:如果光跟着就能改过来,佛在世的时候大家都成佛了。不那么容易。
  甲:因为之前听某(贤满)法师说,大致意思是,一些出家人,他的发心都比较复杂,有的人是一种人天善法的发心,他对离世俗、出轮回都不是很了解,就是觉得佛门里面的人很善良。但不管什么因缘进来,重要是看我们之后的教育有没有做好。每个人互相去帮助、策勉、熏染,这样的话,慢慢大家的心会越来越纯净。
  丁:这里提到不忘初衷。“再接再厉,不妄自菲薄的坚持”。
  甲:“后生可畏,身怀五德,将为人天师范”。哪怕我们现在因地,还有些地方还并没有想清楚,有很多问题,各方面有缺陷,存在各种各样的习气,也要期许说将来可以成为人天师范。
  丁:一些大德说过:中国缺的不是庙、缺的是人。这太对了。
  戊:题目已经写得相当清楚:建立正确的出家因地。就是说初发心的人,本身是是需要教育的,本来没有,所以说要“建立”。那么这个阶段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就可以理解。
  甲:很多高僧大德刚出家的时候也有很多烦恼,可能一个莫名其妙的因缘就出家了。米勒日巴尊者的老师,马尔巴尊者,他是个商人,到印度去做生意,他想买一些佛经回来卖,就跟他师父讨价还价,他又讨不过,基本上把所有的钱拿给了师父。买了很多佛经回来卖。结果在路上掉到水里面去了,赶紧在水里捞,打捞佛经的时候,一下子心里感觉到:哦,这个是苦,原来所有荣华都是空的!一下子就想到,跳到心里,看清自己内心的状态。正好有些经书打捞上来,他就看,发现经书讲的正是他自己的问题。再回去见到他老师的时候,态度就变了,后来老师给他传法。
  戊:出家因缘不一样。
  丁:还不是一般人,累生累世修。
  甲:但是他示现出来的开始就是做生意,想办法把那些经本搞到,拿到西藏去卖。
  戊:贤甲(立)法师给咱们上课时候,我问了个问题,我说出家之前我觉得我是个大丈夫,惊叹号。真正出家以后,还是这句话,也是我是大丈夫,但后面是问号。出家以前,心很高,要为这个佛教,为这个僧团的形象尽一番力。但是从真正的出家以后到目前,真正的接触出家人、真正去学习,觉得和原来所想象的不一样,对自己没有信心,你说心力不足吧,感觉自己挺发心的,你说心力足吧,但是干什么也没精神。今天我看到师父的一句话,大概是说,你如果做一个班组长,做熟了以后,做得任运自如后,你就可以做典座、知客。知客做得很熟练后,把佛法运用到上面以后,才能做更大的事情。
  今天偶然看了师父这么一句话,其实原来听过,但没有往心里去。想想师父让大家来承担一些事情,其实就是对大家的一个历练的过程。我觉得这也就是在转化咱们这些弟子世俗习性。这也是道场的安排。比如在座的乙同学每天都组织接待,或者和其他人一块配合接待,就会历练他的一个调柔心性。法师加持我们的时候,其实我现在想,法师加持你说明你积攒到资粮了,如果没有资粮没有福报,法师不敢理你,不是不想理你,为什么不敢理你呀,和你说句话,你就会想:法师怎么这样呀,你就非理做意。但是呢,法师不敢理你,就会想其他办法,比如说对我这样的,法师就会叫其他同学,你去找谁谁,了解一些情况,让他干什么什么,从其他方面去在引导。我觉得这都是在沙弥阶段、包括净人阶段,咱们道场培育僧才过程中用心的地方。原来没体会到这些,是因为自己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佛法的根本知见。
  反过来说,作为一个准备出家的人,或者咱们刚剃度的,在这方面更应该更加努力去学习,配合法师,或者自己担当起来。从我来说,这种心是挺迫切的。承担过程中你才能够接受师法友团队的拉拔,接受他们的指导。这是今天的一些体会。
                                                                       



本文转载在学诚法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学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北京龙泉寺网络佛学院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92280923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15179601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龙泉网络佛学院于直播教室网络教学授课。软件下载地址:http://show.sina.com.cn/down.html安装后,申请一个帐号,--点左上方“查找房间”--输入房间名:“龙泉网络学院一”或者搜索房间ID:447389。
   
发表于 2011-12-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18:58 , Processed in 0.291293 second(s), 21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