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92|回复: 7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见到瑞相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2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州从谂禅师十八岁时到河南初参南泉普愿禅师,当时南泉禅师正躺着休息,见来人年轻,就没有起身,仍然躺着问道:“你从哪里来?”
  赵州禅师恭敬地答道:“从瑞像院来。”
  南泉故意问道:“见到瑞相了吗?”
  赵州禅师微微一笑,说:“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
  听到这出乎意料的回答,南泉禅师不觉坐了起来,对赵州禅师颇为欣赏。然后又问道:“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赵州禅师深施一礼,回答:“我是有主沙弥”。
  南泉好奇地问:“是吗?那么谁是你的师父呢?”
  赵州恭敬地顶礼三拜后走到南泉的身边,非常关心地说道:“寒冬腊月,请师父保重!”
  因为赵州禅师恰当的回答,南泉禅师非常器重他。从此,师徒相契,佛道相投,赵州禅师成为南泉禅师的入室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享誉南北禅林并称“南有雪峰,北有赵州”,“赵州眼光烁破天下”。赵州禅师住世120年,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2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僧伽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泉普愿禅师 
 禅宗南岳系怀让禅师的二世弟子南泉普愿,是马祖道一的得意门生。在事师道一时,时有弟子139人,其中不乏学有成就的高徒。如上首百丈怀海、有道一亲授袈裟的西堂智藏、“大明珠”大珠慧海、“弓箭手”石巩慧藏等。普愿在同学中同样具有崭露头角的表现,被道一称为“独超象外”。在离开马祖以后,至池阳(今安徽贵池市)南泉山,经过一番艰苦的开拓,创建了“南泉禅院”(道场),名震四方。特别是创作一系列语录(公案)以后,更是名震海内,被教内称作是禅宗的“奇人奇事”。宋《高僧传》收录了他的传记,《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从容录》、《无门关》、《五灯会元》、《葛藤录》等各种禅宗典籍,都分别收录了他的传记和语录。千百年来,其语录至今仍为人们传诵和研究,成为佛教禅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愿(748-834),俗姓王,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人。9岁时跪请父母同意他出家,投奔密县(今属河南省)大隈山大慈禅师学习禅道。他刻苦勤勉,守志不渝。从事劳作,手足出茧,长出冻疮,也毫不顾惜。深得大慈法师的喜爱。大历十二年(777),时普愿30岁,至嵩山会善寺,受具足戒。研习《四分律疏》。后游历讲筵,学《楞伽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观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经籍。后投江西洪州开元寺马祖道一学习禅法。贞元十一年(795)挂锡池阳南泉山,填塞谷地,砍伐山木,建造佛寺。他披着蓑衣,戴着笠帽放牛,有如牧童。砍除山上荆棘,烧草种粮,过着自给自足的清修生活,不离开南泉山达30年。他所建的寺院称“南泉禅院”,人称他“南泉禅师”。也因姓王而称王老师。
    太和初年(827),宣城(今安徽宣州市)廉使陆亘、原池阳太守都知道南泉禅师独行世人,是四方法眼,遂与护军彭城刘济一起恭请他下山说法,师事礼拜。不逾两年,僧侣奔赴门下达数百人之多。太和八年(834)示寂,享年87岁,僧腊58年。

  普愿在道一席下学法时,是一个有名的“犟”弟子。颇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地方,在法的解悟上有惊人之处,因此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称赞。试列数则,并略作析说。
  
    〔这老汉合取口〕
    有一天,给僧人分粥时,马祖问:“桶里是什么?”普愿说:“这老汉闭上嘴,说出这样的话来。”其余同学之辈都不敢应对诘问。马祖的问话暗藏机关,普愿的答话,直是密不透风,无懈可击。
  
    〔独超象外〕
    一次,马祖、西堂、百丈、南泉师徒四人同出赏月。马祖说:“这等月朗风清的时分,最好干点什么呢?”西堂回答说:“正好供养佛陀。”百丈回答说:“正好坐禅修行。”惟有南泉轻挥衣袖,快步而去。马祖于是感叹说:“经入西堂,禅归百丈。唯有普愿(南泉)独自超然物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18:13 , Processed in 0.30959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