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713|回复: 5

[素食与佛教] 悲心可嘉的佛教素食观(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上世界~ 于 2011-12-2 09:54 编辑

素食是我国汉传佛教饮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佛教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语系的佛教中,只有汉传佛教对素食的要求最严,到现在也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早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了。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很注重吃的艺术,但是有的人餐餐吃的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有的人虽然是粗茶淡饭,反而身体强健而且长寿,前些日子我看到一本书叫《不生病的艺术》,是一位台湾的医学博士写的,他在文中提到普遍为人们关注的生死问题。他认为现在很多人的死亡原因,既不是老死,也不是病死的,其实就是胡吃海喝给整死的。人如果能够很好地注意营养结构的搭配,应该可以活的更长一些。很多营养学专家都认为素食更有利于健康,这似乎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绝大多数的人认为素食的观念是佛教徒提倡的,其实不然 素食虽然是汉传佛教的特色,但它并非起源于佛教,也非佛教徒单独提倡。从古到今,世界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等都提倡素食。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毕达哥拉斯都强烈地鼓吹素食。近代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都是基于人道主义观点赞美素食。萧伯纳是有名的茹素者。中国古代孟子的“君子远庖厨”的思想,易经的“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道家真人深山修炼只吃水果的功夫,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儒道之徒所继承。因此素食的饮食习惯,在我国乃至世界有很深的渊源。我现在就佛教的观点,对素食作一些探讨。

一、 素食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
众生平等、众生皆可成佛,乃至对一切微细生命的充分尊重,是佛教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大自然的蜎飞蠕动、一花一草,都有其生命的个体,任意伤害无辜生命,或是砍伐山林,浪费资源,都是一种对生命不够尊重的表现。

两千五百年前生长在印度的释迦牟尼根据慈悲和平的教义,由戒杀放生到主张不吃肉,此种教诚散见于佛教经典尤其是大乘佛教的各种经律论中,后世,佛教弟子,身体力行,其品格清净高尚,其行为淑世善民,化强暴者嚣悍之气,使世界人类倾向和平,则更成为佛教的独特的优良传统。

释迦牟尼佛做太的子时候,一次树下观农,见农夫犁土,掘出蚯蚓,鸟儿飞来啄食,引起他对众生互相残杀,弱肉强食的悲思。印度当时很多派崇拜梵天;每年以大批牲畜宰杀祭祀,一直为释迦所反对,释迦在说法时,于大乘的《楞严》、《华严》、《楞伽》、《涅槃》、《梵纲》诸经中,处处提倡禁绝肉食。具体如楞伽经,根据身体健康,三世因果,修养身心,慈悯众生等各种道理,指出肉食者有十八种过患,而素食者具足无量功德。

印度、中国历代宗派的祖师,都是淡泊自甘,粗衣蔬食的茹素者。三国时的曹操受佛教影响,据说自奉节俭,常常茹素,此举不能不对他的从属臣下及后世带来影响。南北朝时虔诚奉佛的梁武帝依《涅槃经》《四相品》等经文,制僧尼居士断酒肉,宗庙荐馐用疏果,颁发断酒肉文,详叙食肉的过失。如文中云:
 “经言:若食肉者断大慈种,何为断大慈种?凡大慈者皆令一切众生同得安乐,若食肉者一切众生皆为怨对同不安乐。若食肉者是远离声闻法,若食肉者是远离辟支佛法,若食肉者是远离菩萨法,若食肉者是远离菩萨道,若食肉者是远离佛果,若食肉者是远离大涅槃,若食肉者障生六欲天,何况涅槃果。……”等等。

二、历代帝王名士推崇素食,奠定了佛教的素食基础。
中国汉传佛教并不是一开始就坚持素食的,而是经过相关经典的传播、僧人的自觉、帝王的提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共识。

例如南粱时期的粱武帝,就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出家,在位时广修寺宇,度众无数。曾经亲自撰写《断酒肉文》并会合当时京都的僧尼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延请法师宣讲断酒肉经文,并于佛前宣誓断食酒肉,由于梁武帝的提倡,在其管辖的江南境内更使用政治力量推行,从江南到江北,乃至全中国的寺院都逐渐受其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汉传佛教寺院。

隋文帝杨坚登位,也是大力提倡佛教,每兴建法会,必沐浴斋戒,诫臣民不食荤辛。唐太宗李世民,为追荐于战争中死难的军民,在战场地区修建寺庙,并举行追荐法会,以香花水果供佛,以素斋供僧。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帝王,除少数辟佛者外,凡遇祭祀大典或修建法会,均提倡斋戒素食,从上到下养成了社会风气。

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刘禹锡.王维.苏东坡.王安石等均信佛。其中最突出的是诗人王维,平生茹素信佛,事母至孝。母亲崔氏是虔诚的佛教徒。师事神秀弟子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王维自幼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长而拜长安荐福寺道光禅师为师,断食肉酒。又善绘画,世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所作诗,多山林清逸之气。

宋朝的永明延寿禅师,明代的莲池大师,都是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在徒众中大力宣传戒杀放生和吃素的功德。莲池大师写有著名的《七笔勾》和“戒杀放生文”,其中析理精微,字字饱含慈悲感情,令人生动。

近代高僧如太虚.虚云.弘一.印光诸法师,都是身体力行的茹素者。其中虚云法师禅功很高,活到一百二十一岁。他平生爱护生物,在广东曹溪讲禅时,有老虎皈依,老狐受戒的传说。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曾有《护生画集》印行,宣传素食和戒杀放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三、素食在佛教经典的根据
(一)、基于健康理由
很多佛教的大德祖师,由于坚持吃素身体都很健康,寿命也长。一部分肉食者不易理解,认为出家人常年吃素,肯定营养不够,而在有科学大脑的医学家和营养家,则是较易理解的。

首先,吃素的僧侣们甘于淡泊生活,无嗜穿嗜味的习惯,清心寡欲,一心向道,所谓“咬得菜根香,方知道中味”,喜、怒、忧、悲、恐等七情不易动乎胸中,内心平静,这是不易致病的主要精神因素。此中还包含有佛教的一套修心方法。

佛经中指出:素食能使四大调和,诸根通利,气血流畅,定力增长,“饮食知量”,“少欲知足”,是成就禅定神通不可缺少的条件。

素食中的豆制品和水果,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吸收。其中大豆的功能极高,含有蛋白质40%、脂肪及糖类20%,并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铁、磷、钙等营养素。大豆的植物蛋白和脂肪。可以降低人的血清胆固醇,能降低高血压,避免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所以素食者所食豆类、五谷杂粮、水果等,对于身体的营养料完全可以补充,增进健康。

(二)、基于慈悲理由
佛教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之心,是透过般若智慧产生的。学佛者由于了悟因缘生法的真理,而产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心肠,从而戒绝杀戮,根本五戒中的第一条就是不杀生,由不杀生而吃素,是戒杀的积极行为。
《大乘楞伽经》中,佛告弟子大慧菩萨说:“一切肉有无量缘,菩萨于中当生悲悯不应啖食。我今为汝说其少分。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同于己身,念肉皆从有命中来,云何而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是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都是自己的六亲眷属,朋友等,只由于隔世不识进行啖食,是可蠢可悲的。二.他身即我身,自他平等,应该体念他之苦乐即我之苦乐,不能因嗜口腹,贪美味,而置动物的被杀的痛苦于不顾,这是最残忍的。

(三)、基于因果理由
因果定律,是佛教的基本法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善受福,作恶遭殃”,有因必有果,造何因得何果,是必然不易之理。基此理由,可知造杀就得杀报,食他的肉就应该还他的肉。所谓“吃半斤还八两”。各别造因,各别受报;大众造因,大众受报。世界各地年年不断的战争,许多人死于刀兵,慧眼观之,原因在此。《楞严经》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死死生生,互来相啖”。说明三世因果循环的道理。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过去诸佛是已成佛,众生是未成佛,因此对于众生不应轻慢,更不应残杀,残杀是违犯理性的。残杀者违背慈悲平等之理,必自食其果。

(四)、基于修行理由
修行是佛教徒的修养功夫,由此修养功夫为因,达到完成佛果的目的。

修行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三学。戒是约束行为,防非止恶,众善奉行,定是专注一境,息诸虚妄分别。慧是明因识果,通达真理。此中首要的是戒,守戒的作用是绝对禁止扰恼众生,破坏他人利益(包括生命财产),保持内心纯善清净,为修定慧打下基础。此戒定慧是三乘共通的修法。

欲达佛乘,必须进一步修大乘菩萨行。菩萨行包括四无量心,四摄.六度。其精神主要是大悲大愿,不舍众生,更不能损害众生。因此,不管大乘小乘戒杀是主要的。由怜悯众生,爱护众生生命,进而不食众生肉,这是必然的实际行动。大乘诸经论中,多处谈到杀生和吃肉,都是断掉慈悲种子。慈悲是学佛的根本,此根本一断,即不能发菩提心,也不能证得佛果,可见戒杀和素食,在佛教教义中的重要。

四、素食包括酒以及五辛
许多不谙佛法的人认为,素食就是不吃动物的肉,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素食还包括了不食用包括韭菜、大蒜、等在内的五种气味强烈辛臭的蔬菜,以及一切的富含酒精刺激的饮品。佛教戒酒的理由是因为饮酒容易乱性,如《楞严经》中说到:“如彼贪欲过,障碍圣解脱,酒肉葱韭蒜,悉为障碍道”。《梵网经》对酒戒也有很严格的规定,即使自己不喝,包括酤酒和教人喝酒都属于犯戒行为。因为卖酒的行为是引导他人走入心神颠倒乱性害人的境地去的,因此是波罗夷罪,也就是极重罪。

至于佛教禁绝韭菜、蒜、兴渠、葱等五辛,是基于食用五辛秽浊的气味,容易增长人们的欲心,辛烈的感觉又会增加人们的嗔怒,即使宣扬佛法,十方龙天护法也会因为嫌其臭秽,悉皆远离,于是此人的福德因缘日渐消薄,道业也难以成就。正如《楞严经》所说“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食,此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嗔”。因此人们如要清心寡欲,驱除乖戾的气息,除了戒食酒肉外,同时还要戒食五辛。

总之,就佛教而言,为了护生,为了健康,为了培养慈悲的胸怀,也为了成就道业,素食是我们长期保持的一种饮食习惯。但是这种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并不完全是佛教的,世间很多素食主义者。他们有的吃素是为了保养身体,有的人吃素是为了医疗健康的需要,有的人是发愿茹素,甚至有的人吃素是从小与生俱来的习惯。可以说素食的情况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素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锅碗瓢盆是否洗的干净,吃素时是否吉时良辰,素食完全在于心意,如果秉持着慈悲喜舍的善心,心中有“素”,如此则一切善法都包含在其中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999999999 + 1 赞一个!
香馨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感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文啊!!

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再看一次~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5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5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真是好文章!感恩师兄布施。赞叹!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6:47 , Processed in 0.171185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