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01 编辑
规矩 初来寺院的人会觉得寺院里的规矩真多,所有的殿堂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尤其是在禅堂里,所以常常胆战心惊。自己刚到寺院的时候也有同感,住进寺院发心修行的时候更是学习林黛玉进贾俯的样子——少走一步路,少说一句话。现在我的工作是在寺院里代理僧值(监督执行规矩的人),自己感觉很惭愧,对老寺院的老规矩也懂的不多,更谈不上全。做起监督来只能按照自己平时的习惯,努力耕耘不问收获。其实一切的规矩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如果知道规矩就去遵守;如果不知道规矩,只要按着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就不会挨规矩。只有一切有规有矩,大家才能自由和自在。在柏林寺的传统上,老和尚更是强调自觉、自由、自在。
来果老和尚(1952年圆寂)曾说:“无规矩,地想盖天;无规矩,宾将轻主;无规矩,国法懈纲;无规矩,家难就范;无规矩,寺僧无倚;无规矩,习恶难除;无规矩,身心不静;无规矩,不能守法;无规矩,不能参禅。喜规矩人,初则称好人,次则称善人,再则称贤人,进则称圣人。”
其实现在寺院的规矩已经很松很松了,尤其是在我执行规矩的时候更是照顾大家的面子。因为我深深知道很多人对寺院的规矩一窍不通,在家又是散乱贯了,所以执行的时候一般是私下告诉违反的人,只有在情况很难控制的时候才大声地训斥违反的人。我记得在来果老和尚的开示里有一句话:“我这里的规矩已经很松很松了,在我所管的寺院里都已经不准在斋堂扇耳刮子了。”可见以前寺院的规矩之严厉。来果老和尚曾经有过一天挨了四百多个香板的记录。所以我们寺院里有句话:“香板头上出祖师”的真实不虚。只有严格执行规矩才能出人才。这和世俗的话:严师出高徒是一样的。惭愧的是自己对规矩本来就知道的不多,而自己的威望和德行也很欠缺,做起来实在不敢随便下规矩。
讲到规矩我想起来佛经里的一段对话(在长阿含的909部),原文如下:
(九○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調馬聚落主來詣佛所。恭敬問訊。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調馬聚落主。調伏馬者。有幾種法 聚落主答言。瞿曇。有三種法。何等為三。謂一者柔軟。二者剛強。三者柔軟剛強 佛告聚落主。若以三種法。馬猶不調。當如之何 聚落主言。便當殺之 聚落主白佛言。瞿曇。無上調御丈夫者。當以幾種法調御丈夫 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法調御丈夫。何等為三。一者柔軟。二者剛強。三者柔軟剛強 聚落主白佛。瞿曇。若三種調御丈夫。猶不調者。當如之何 佛言。聚落主。三事調伏猶不調者。便當殺之。所以者何。莫令我法有所屈辱 調馬聚落主白佛言。瞿曇法中。殺生者不淨。瞿曇法中不應殺。而今說言。不調伏者。亦當殺之 佛告聚落主。如汝所言。如來法中。殺生者不淨。如來不應有殺。聚落主。然我以三種法調御丈夫。彼不調者。不復與語。不復教授。不復教誡。聚落主。若如來調御丈夫。不復與語。不復教授。不復教誡。豈非殺耶 調馬聚落主白佛言。瞿曇。若調御丈夫不復與語。不復教授。不復教誡。真為殺也。是故我從今日。捨諸惡業。歸佛.歸法.歸比丘僧 佛告聚落主。此真實要 佛說此經已。調馬聚落主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從坐起。作禮而去 这是佛陀和驯马师的对话,实际上就是讲如何执行规矩。这对我的启发很大,也可以介绍给做管理的朋友。按照这种方式去管理人员才会有真正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