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29|回复: 3

[佛化生活] 多方评“道德滑坡”事件:应用善行聚集正面能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29 编辑

吉林长春一家馄饨小店,一位行乞老人经常拿游戏币当硬币买馄饨,店主却一直不拆穿,每次都给老人一碗馄饨;河南郑州街头卖馒头的张老太经常不守摊,只放一个公告牌让顾客拿了馒头自己留钱……在“小悦悦事件”、“许云鹤案”频现的背景下,行善真的很难吗?面对“道德滑坡”的哀叹,如何看待身边普通人的善行?
  聚集信任的正面能量   湖北读者 佘宗明   “无人售馍”只因坚信天下无贼,张老太心体光明,而顾客也十分自觉,呼应着她的信任。基于善意想象的共情、互信,恰是这种默契的支点。   在“一个馒头摊谱写的佳话”中,张老太和顾客们对善的坚守,绘出了爱心的图标。对等尊重,共同守则,让温情延绵。也许,他们无意于托起榜样作用、示范效应,承载道德增温的重任,但嘉言懿行,业已形成向善的助推力。   当然,路不拾遗的高蹈境界,或许是熟人社会里的独特风景。若将语境置换,到了人情淡漠处,“无人看管的买卖局面”可能沦为乌托邦式的情景。在陌生人社会中,除了依赖道德自觉,更在于守则理性的根植人心。信任的濡沫,规则的制约,让人安分守己。这跟社会学里的“期待效应”很是契合——“信任、期待等具有激励的能量,可让人获取向上的动力,以免辜负他人,失去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在基础秩序崩坏、道德彷徨的语境下,信任、守则都尤显奢侈。冷漠围观、见义不为,在抽空着善的氛围;保身哲学的泛滥,在稀释着道德浓度。“小悦悦事件”引燃的道德焦虑,就加剧了你我的迷惘:一边是对冷漠鞭挞,一边又对道德重建手足无措。   在此情景下,“无人售馍”像一汪活水,倾注在了道德洪流里。在冷漠的背影外,个体自觉织成了又一种道德镜像,慰藉人心。制度缺陷、法律困境应补全,而我们,也应培育呵护道德生长的心灵土壤。   堆砌信任,涵养公序良俗,方能推动道德车轮的隆隆前行。美国社会学家贝拉曾说:“主动参与和积极的公民生活,对心灵习性的生成至为重要,它可以抵制个人主义的消极面,减缓分离性文化与聚合性文化的张力”。道德纵然在滑坡,我们也不能顺流而下,而应在心中栽下一颗向善的种子。   “无人售馍”在为道德充饥。它让人懂得,蕴含在公民自身的情怀,可内缩为冷漠自私,也可外延为信任互爱。道德复苏,需要我们对善的坚守——哪怕它只是“涓涓细流”。 行虽微小,善心乃大   山东读者 初宝瑞   近日坐车出行,在车站看到一个老头儿正躺在售票厅门口,吃着拣来的食物。我见了如鲠在喉,遂拿出5元钱递给他,怕伤他自尊即转身离开。转身刹那他望了我一眼,只见他的眼睛深灰,脸颊凹陷,生活状况堪忧。   这只是一小小个例,其实像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在很多地方都能遇见,或许就与我们擦肩而过。哪怕拿出一点爱心、行一点小善,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帮助和关爱。财富于人,会有“边际效应”。对于越需要的人,1元钱的价值越大。帮助那些急需帮助者,让财富增值,何乐而不为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谓“善小”,就是指小小的善行,是微不足道,是举手之劳,而不见得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功德、大善事。佛语说得好,一滴水中看世界。行虽微小,善心乃大。不一定非得有天大的功绩才值得做,一个微笑、一个扶持,能帮助一个人,能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返巢中”,都是有意义的大事。   记得在网上曾看过这样一段倡议:“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遇到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其实,善行就在举手投足之间、俯仰坐卧之间、一笑一念之间,关键在于我们是“为之”还是“不为”。   【微博之论】   @勇于进取:普通人的善行平凡而伟大,表现出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珍惜。珍惜从未远离的善良,仅停留在道德说教的层面是不够的,迫切需要每一个人心存助人为乐善念,从我做起,付诸行动。对待普通人的善行,不需要物质上的褒奖,需要的是鼓励和掌声,更需要精神的呵护传承。   @陈沉:普通人行善,在他们自身看来,只不过是触手可及的普通小事,本该如此。其区别于“路人”的是:他们仍保持着那份“纯天然”的心灵,出手相助是人之“从善”的本性和内心的道德律令使然,完全用不着思前想后。   @文国云:播种爱心是善的重要内涵,尊重生命是善的精神所在,珍视权益是善的价值真谛。对每个公民而言,无论践行大善小善都应有三种意识:一是理智思考、理性作为的参与精神,培养善的行动自觉;二是升华自己、服务他人的奉献情怀,彰显善的境界自励;三是为国尽责、为社会分忧的责任意识,挖掘善的道德自省。   @我爱大海: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媒体报道出来的只是行善大军的“冰山一角”。行善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尊重的扶助,让受助者没有心理的负担。   @清水一滴可:其实善举大多是普通人在做,只是微小而不引人注意。不是有“仗义多为屠狗辈,负心半是读书人”一说吗?普通人没有太多的利弊得失考虑,多出自良心、同情与道义。但当权、钱、名成为一个人的负担时,善举就变成了“价值观”与“道德”问题了。   (观点来源:人民微博)
发表于 2011-11-11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29 编辑

我也听过这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1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29 编辑

念念皆是善 自心也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1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29 编辑

勿以善小而不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0:07 , Processed in 0.23916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