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067|回复: 25

[事迹传记] 【辛亥百年】孙中山与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0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5 编辑

孙中山02(小).jpg
孙中山(一八六六──一九二五年)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天下为公"是他终身不渝之志,佛教与他也有甚深的因缘。 1、助宗仰上人复兴栖霞山   宗仰上人(一八六一──一九二一年)近代高僧,通英、法、日、梵等文字,精诗、书、画、金石等,一八九二年,上人受上海富商哈同夫人罗迦陵居士邀请至沪讲经弘法。一九O二年,上人因痛清政府腐败,出于慈悲济世之心,与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人在上海哈同公园等地交往,组织中华教育会,主编《苏报》,鼓吹革命而遭清廷通缉,逃往日本。当时中山先生也避难日本横滨,上人特前往晋谒,深受先生尊重,于是参与革命决策。是年秋,中山先生前往檀香山,上人倾囊助之。一九0八年,清帝与西后俱崩,党禁稍懈,上人自日返沪。中山先生与上人书信往来,患难相交,探讨国内外革命形势,中山先生爱国爱民之情和对上人的信赖与期望溢于字里行间。   一九一六年上人礼朝九华,途经毁于战火的栖霞古道场,应结茅舍侍奉香火的僧人之请,重修栖霞寺,工程浩大,中山先生率先"捐银币万元"。随先生革命的许多党政要人及富商,纷纷赞助,沪宁铁路局也于栖霞寺山麓设站,方便朝山之众。可以说,栖霞寺之复兴,深赖中山先生之伟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5 编辑

2、支持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运动   太虚大师(一八八九──一九四七年)现代高僧,浙江桐乡人。早年出家,师事宁波天童寺寄禅禅师和南京杨仁山居士等,参究佛学。中年于普陀山闭关治学,主张革新佛教制度,提倡人间佛教,被推崇为佛教新派代表人物。曾在武昌、厦门、重庆等地创办华学院,培养僧才,并办《海潮音》月刊。一九二八年,历游法、英、德、美诸国,讲演佛法。抗战时期,率团赴东南亚各国,争取对我国抗日的支持。   一九一二年,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太虚大师也抵南京组织"佛教协进会",设办事处于毗卢寺内。大师特往总统府晋见中山先生。当时,临时政府新立不久,诸事繁多,先生仍令总统府秘书马君武接待,于协进会佛教改革运动得其赞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5 编辑

3、普陀山上的奇遇   一九一六年八月,中山先生视察途中,顺道到普陀山,与在此闭关的太虚大师相会,并为大师的《昧盒诗缘》题写书名。大师向先生奉诗一首:   中山先生游普陀,作此即呈道正:   卓荦风云万里身,廿年关系国精神。   舒来日月光同化,洗出湖山看又新。   佛教指归平等性,市民终见自由人。   林钟送到欢声壮,一惹豪吟起比邻。   当时游览普陀山时,中山先生在佛顶山普济寺前,看见了极为罕见的奇景,遂作《游普陀志奇》一文,摘录如下:   "己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了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然当环眺乎佛顶台时,府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概。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生平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听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既形化而意消焉乎!此神明之所以内通。......今人悠然意远矣。"   该文五十年代在普济寺展出,盖有孙中山"月白风清"章。一九六二年郭沫若访普陀时,鉴定印章是真品,该文复制件现在普陀山文物馆展馆展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6 编辑

孙中山先生在从事革命活动期间,认识与结交了许多佛教界知名人士和朋友。如宗仰上人、苏曼殊、太虚、虚云等,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从而使中山先生国民革命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使佛事活动也能正常进行。光绪二十年 1894年 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组建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兴中会,次年在香港设立兴中会总部,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筹划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後,被通辑流亡国外,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在横滨、河内、旧金山以及南非洲等地相继组织成立兴中分会。1905年在日本领导和主持兴中会开展工作。联合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所组织的华兴会和蔡元培创立的光复会,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选为总理。光绪二十七年 1901年 宗仰上人 1861-1921年  在上海与吴敬恒、蔡元培、章太炎、蒋智由、邹容等人,组织“中华教育会",宗仰为会长,主编《苏报》,配合中山先生鼓吹和宣传革命。与中山先生关系密 切。次年,《苏报》发表推荐邹容《革命军》和驳斥改良主义政见的文章,遭清政府查焚,章太炎、邹容等被捕入狱,吴敬恒,蔡元培等逃亡国外。宗仰上人亦遭通 辑,1903年逃亡至日本。谒见中山先生,两人一见如故,中山先生还特地空出楼下的一间房屋,让其居住。与之促膝交谈,亲同手足。後中山先生离日赴檀香山,绌於资金,宗仰上人知道後,立即资助银洋200元,以作为革命经费。宗仰上人在日本还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参与革命谋划,资助留学生创办《江苏》杂志,宗仰也经常发表诗作宣传革命。   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宗仰上人由日本返回上海创办上海爱国女校。与中山先生虽然天各一方,但仍信函往来不绝,在反对保皇派与反清斗争中相互呼应。中山先生在美国曾写信给宗仰 上人,告诉他痛斥康、梁及与保皇派斗争的情况。信上说:“中央上人英鉴:横滨来函,已得拜读,弟刻在檀岛与保皇大战,四大岛中,已肃清其二,余二岛想不日 可以就功,非将此毒铲除,断不能做事。但彼党狡诈异常,见今日革命风潮大盛事,彼在此地则曰借名保皇,实在革命;在美洲则自称保皇会为革命党,欺人实甚 矣。旅外华人,真伪莫辨,多受其惑。此计比之直曰保皇如康怪者尤毒,梁酋之计狡矣!闻在全国各地敛财百余万,此财大半出自有心革命倒满之人。梁借革命之 名,骗得此财,以行其保皇立宪,欲率中国四万万人永为满洲之奴隶,罪通天矣!可胜诛哉!弟等同志,向来专心致志於兴师一事,未暇谋及海外之运动,遂使保皇 纵横如此,亦咎有所不能辞也。今当乘此余暇,尽力扫除此毒,以一民心,民心一财力可以无 也。务望在沪同志,亦遥作声援,如有新书新报,务要设法多寄往美 洲及檀香山分售,使人人知所适从,并当竭力大击保皇毒焰於各地也。匆匆草此,即候大安!弟中山谨启"。从信中可以看到中山先生与宗仰上人,患难相交,匡襄 革命,厥功至伟的真挚感情与革命情怀。   宣统三年 1911年 武昌起义胜利後,孙中山归国任临时大总统。请宗仰上人出世,辅助国事,为国民革命建设事业继续服务。宗仰上人因为要潜心从事佛教事业,乃婉言谢绝孙中山的请求。1918年 宗仰上人至南京栖霞山参观,见寺庙在洪杨战乱期间,被破坏倾圮,心中备感凄凉,遂应邀任栖霞寺主持,对栖霞寺作大规模的修复,面貌有很大改观,被尊为栖霞 中兴始祖。宗仰在修复栖霞寺时,中山先生得知此事,立即捐银万元,以作为修复其主持南京栖霞寺的资助。中山先生说:“佛学之理,使上智精研而无穷,佛之戒 律,使下愚警觉而易入。世间世出,澈上澈下,义极圆满"。这不仅只是中山先生对宗仰上人情谊的珍惜,更是对佛教事业无微不至的关怀。   孙中山先生在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後,对佛教界组织新兴佛教团体,极力支持,对所要求的事情也都尽心尽力,努力办到。民国元年 1912年 三月,李证刚 1881-1952年  与欧阳渐、桂柏华、黎端甫等七人,发起组织全国性的佛教会。由欧阳渐执笔撰写发起的缘起及章程,呈报南京临时政府,请求给以批准立案。中山先生阅读後, 立即覆信准予成立“中国佛教会"。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提出了保护人们信仰宗教自由的原则。他在给李证刚的覆信中说:“敬覆者,顷读公函暨《佛教会大纲》及 其余二件,均悉。贵会揭宏通佛教、提振戒乘、融摄世间一切善法甄择进行,以求世界永久之和平及众生完全之幸福为宗旨。道衰久矣,得诸君子阐微索隐,补弊救 偏,既畅宗风,亦裨世道,曷胜瞻仰赞叹。近世各国政教之分甚严,在教徒苦心修持,绝不干与政治;而在国家尽力保护,不稍吝惜。此种美风,最可效法。《民国 约法》第五条载明:`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二条第七项载明:`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条文虽简,而含义甚宏,是贵会所要求 者,皆当体斯,一律奉行,此文教育部存案,要求条件亦一并附发。复问道安! 孙文谨肃"。同时,中山先生还下令教育部准予佛教会立案。    孙中山先生的覆信,深刻地体现了他对佛教与中国社会关系问题的精辟见解和对佛教徒的亲切关怀。他批准了佛教会的申请,把呈文交由教育部立案,目的是为了 使佛教会在法律上取得“社团法人"的地位和资格,使之合法化。这是从佛教会的长远利益而精心考虑的。同时,也对佛教加强政府政策的教育,阐明国民政府对宗 教信仰政策和态度。坦诚地指出:“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宗教信仰者绝不得干与政治,才能得到国家的尽力保护。"中山先生对待佛教之旨意,可谓观点 明确,语言恳切,感情真挚,是多麽地合乎民情、顺乎民意啊!同年,太虚大师与杨仁山等人,在金山寺创办“中国佛教促进会",中山先生得知此情,专门派人会 见太虚,对太虚等拟成立佛教促进会,加以鼓励和表示支持。 六榕寺 位于六榕路。1912年5月中旬,广东佛教总会铁禅等和尚在六榕寺开会,欢送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南归。孙中山偕夫人和子、女及胡汉民夫妇出席,并书赠“平等、自由、博爱”和“阐扬佛教”两匾给六榕寺。 中山先生对佛教的重视和对佛教徒的亲切关怀,受到广大佛教徒的敬仰和爱戴。1912年5月, 中山先生由南京至广州,受到广州佛教徒的热烈欢迎。他们以广东佛教总会的名义,在广州六榕寺召开欢迎孙中山先生大会。孙中山先生和随从人员出席了欢迎大 会,并给广东佛教徒题赠了“自由、平等、博爱"六大字,勉励他们遵守“民国立法"上有关宗教信仰的规定,进行宗教活动。还和出席欢迎大会的全体人员合影留 念。至今这张照片还悬挂在广州六榕寺大厅内,供人瞻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6 编辑

《1911——2011,辛亥百年纪念,合集帖》 【纪念辛亥百年】孙中山与佛教(转) 【纪念辛亥百年】虚云老和尚与孙中山先生的对话 (转) 【纪念辛亥百年】孙中山于北伐之前朝拜南华寺(转) 【纪念辛亥百年】2011年10月10日,时逢辛亥百年——大门 跨越 道路(转) 【辛亥百年】孙中山与素食 (转) 【纪念辛亥百年】夏莲居居士与山东辛亥风云 (转) 【纪念辛亥百年】佛教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转) 【纪念辛亥百年】“辛亥元勋”陈其美的暗杀与被杀(转) 【纪念辛亥百年】意外打响的武昌起义“第一枪” ,起义发起者是当年飞“80后” (转) 【纪念辛亥百年】如何传承和弘扬辛亥精神(转) 【纪念辛亥百年】学者畅谈首义精神(转) 【纪念辛亥百年】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历史坐标(转) 【纪念辛亥百年】有心修得百年渡(转) 【纪念辛亥百年】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转) 【纪念辛亥百年】山东变局辛亥革命之脉搏 (转) 【纪念辛亥百年】辛亥百年述评:矢志复兴 圆“中国梦” 【纪念辛亥百年】愈挫愈勇: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转) 【纪念辛亥百年】重读林觉民烈士《与妻书》 【纪念辛亥百年】虚云老和尚与孙中山先生的对话 (转) 发表于 2011-10-10 08:28:07 感恩本文发布者:小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6 编辑

【纪念辛亥百年】孙中山于北伐之前朝拜南华寺(转) 发表于 2011-10-10 08:48:27 感恩本文发布者:小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6 编辑

【纪念辛亥百年】 2011年10月10日,时逢辛亥百年——大门 跨越 道路(转) 发表于 2011-10-7 21:1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6 编辑

【辛亥百年】孙中山与素食 (转) 发表于 2011-10-10 08:41:32 感恩本文发布者:小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6 编辑

【纪念辛亥百年】夏莲居居士与山东辛亥风云 (转) 发表于 2011-10-8 21:30: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16 编辑

布施网:#辛亥百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感恩。感恩千百年来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为了秉承天地之正气,而无怨无悔付出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来谱写一曲曲慷慨之歌的英雄们!愿一切众生早日忏除恶业,修习甚深般若,早成佛道!阿弥陀佛!
【纪念辛亥百年】
发表于 2011-10-10 09:19:44 感恩发布者:小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9:49 , Processed in 0.276571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