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57|回复: 0

[佛教文化] 了知善恶与缘起的正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0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7 编辑

《中部.正见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言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应尊者舍利弗:“尊者!” 如是,尊者舍利弗曰:“诸贤!所谓‘正见、正见’,圣弟子如何持正见,其见正直,于法绝对持净信,为达此正法者耶?” 彼等答曰:“尊者!我等为知此语之意义,虽路远,亦应来尊者舍利弗之处。愿尊者舍利弗能为我等,说明此语之意义者是幸也!诸比丘愿闻尊者舍利弗之所说,而忆持之。” 舍利弗曰:“诸贤!谛听!善思念!我将说之。” 彼等诸比丘,应尊者舍利弗曰:“愿乐欲闻!” 于是,尊者舍利弗如次曰:“诸贤!若望弟子知不善、不善之根;知善、知善之根,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于法绝对持净信,则达此正法者。 诸贤!如何是不善?如何是不善之根本?如何是善?如何是善之根本? 诸贤!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不善,贪婪、嗔恚、邪见是不善,此乃谓不善。 如何是不善之根本?贪、嗔、痴是不善之根本。 诸贤!如何是善?回避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善,不贪、不嗔、正见是善,此乃谓善。 如何是善之根本?不贪、不嗔、不痴是善之根本。 诸贤!圣弟子若知善与不善,知善与不善之根本者,彼能舍贪、嗔、我见、慢随眠,舍无明,而令明生起,于现法为苦灭。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法绝对净信、达此正法。” “善哉!尊者!”彼等比丘,信受尊者舍利弗之所说,随喜之,后更问曰:“尊者!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法绝对持净信,为达此正法,还有其他法门否?” 舍利弗曰:“然!有。诸贤!若圣弟子知食、知食之集、知食之灭、知食至灭之道。如何?于食有四种,已生之有情令住之,将生之有情令扶助也。 其四种者:第一、或粗或细之搏食,第二、触食,第三、思食,第四、识食。依欲之集,而有食之集。依欲之灭,而有食之灭也。 其八支圣道,是至食灭之道也,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圣弟子如是知食、食之集、食之灭、至食灭之道,彼能舍贪、嗔、我见、慢随眠,舍无明,而令明生起,于现法为苦灭。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法绝对净信、达此正法。” “善哉!尊者!”彼等比丘,信受尊者舍利弗之所说,随喜之,后更问曰:“尊者!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法绝对持净信,为达此正法,还有其他法门否?” 舍利弗曰:“然!有。诸贤!若圣弟子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达苦灭之道…达此正法也。 如何是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悲、苦、忧、恼亦苦,求不得是苦,简而言之,五取蕴是苦也。 如何是苦之集?渴爱也!彼能引导于存在,而伴喜贪,彼于此而为享乐者。即欲之渴爱、有之渴爱、无有之渴爱也。 如何是苦之灭?彼之渴爱,完全离灭、舍弃、除去、解脱、无执,此谓苦灭。 如何是达苦灭之道?其八支圣道,是达苦灭之道。即正见…乃至…则达此正法也。” “善哉!尊者!”彼等比丘随喜…更问…有其他法门否? 舍利弗曰:“然!有。诸贤!若圣弟子知老死、老死之集、老死之灭、达老死灭之道…乃至…知生、生之集、生之灭、生灭之道…乃至…知有、有之集、有之灭、有灭之道… 若圣弟子知取、取之集、取之灭、取灭之道…乃至…知爱、爱之集、爱之灭、爱灭之道…乃至…知受、受之集、受之灭、受灭之道… 若圣弟子知触、触之集、触之灭、触灭之道…乃至…知六处、六处之集、六处之灭、六处灭之道…乃至…知名色、名色之集、名色之灭、名色灭之道… 若圣弟子知识、识之集、识之灭、识灭之道…乃至…知行、行之集、行之灭、行灭之道…乃至…知无明、无明之集、无明之灭、无明灭之道… 诸贤!如何是老死?于各各之有情界,各各有情老衰、齿落、发白增、皮肤皱,即寿命日衰、诸根日坏,此谓老也。 又,各各有情,由各各有情界没去、坏灭、死、终,即诸蕴坏而舍弃形骸,此谓死也。如是此之老、此之死,谓老死也。 如何是生?于各各有情界,各各有情之生、出现,即诸蕴之现行、诸处之聚得,此谓生。 如何是有?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也。 如何是取?此等有四取,爱取、见取、戒禁取、我论取也。 如何是爱?此等有六渴爱聚:色渴爱、声渴爱、香渴爱、味渴爱、触渴爱、法渴爱。 如何是受?此等有六受聚: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受、舌触断生受、身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 如何是触?此等有六触聚: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如何是六处?此等有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如何是名色?受、想、心、触、作意,是谓名。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谓色;如是此之名、此之色,谓之名色。 如何是识?此等有六识聚: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如何是行?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意行也。 如何是无明?不知于苦、不知于苦之集、不知于苦之灭、不知于达苦灭之道,此谓无明。 诸贤!如何是漏?此等有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因无明之集,而有漏之集;因无明之灭,而有漏之灭。 其八支圣道者,是达漏灭之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若圣弟子知漏、漏之集、漏之灭、知达漏灭之道,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法绝对持净信,则达此正法。 诸贤!圣弟子如是知漏、如是知漏之集、如是知漏之灭、如是知达漏灭之道,彼能舍贪、嗔、我见、慢随眠; 彼能舍无明,而令明生起,于现法为苦灭。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法绝对净信、达此正法也。” 尊者舍利弗如是说已,彼等比丘欢喜,信受尊者舍利弗之所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4 21:47 , Processed in 1.79848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