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33|回复: 5

[佛教文化] 地藏菩萨“久已能度萨婆若海”——萨婆若含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8 编辑

地藏菩萨“久已能度萨婆若海”——萨婆若含义地藏菩萨“久已能度萨婆若海” 《占察善恶业报经》 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qí)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wěn)。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演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缘,于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说之。” 转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8 编辑

《思益梵天所问经》 佛言。具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萨婆若。世尊云何具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萨婆若。梵天。布施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持戒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忍辱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精进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禅定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智慧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以是平等等一切法。名为萨婆若。又梵天。具足布施相持戒相忍辱相精进相禅定相智慧相。是名萨婆若。梵天。如是具足六波罗蜜能满足萨婆若。世尊。云何当知满足萨婆若。梵天。若不受眼。不受色。不受耳。不受声。不受鼻。不受香。不受舌。不受味。不受身。不受触。不受意。不受法。若不受是内外十二入。名为满足萨婆若。我得如是满足萨婆若。于眼无所著。于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无所著。是故如来名为无碍知见萨婆若。梵天。萨婆若于法无所受。何以故。以无用故。无用即是无所有义。无所有义即是空如虚空义。同虚空相是萨婆若。是故于法无所受。梵天。譬如一切所作皆因虚空。而虚空无所依。如是诸智慧皆从萨婆若出。而萨婆若无所依。梵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萨婆若。萨婆若者。为何谓也。梵天。一切所行是智为真。非诸声闻辟支佛所及故名萨婆若。诸有所行皆能成就故。名萨婆若。能破一切所念戏论故。名萨婆若。诸所教敕诸所防制。如此众生所行之法。皆从中出故。名萨婆若。得诸圣智。若学智。若无学智。若辟支佛智。皆从中出故。名萨婆若。正行故。名萨婆若。能分别一切药故。名萨婆若。能灭一切众生病故。名萨婆若。能除一切烦恼习气故。名萨婆若。常在定故。名萨婆若。一切法中无疑故。名萨婆若。一切世间出世间智慧皆从中出故。名萨婆若。善知一切智慧方便相故。名萨婆若。尔时思益梵天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诸佛如来智慧甚深心无所缘。而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世尊。萨婆若。有如是无量功德。其谁善男子善女人。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是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无功德利。以无对处故。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但为大悲心故。灭众生诸苦恼故。不自忧苦故。生诸善法故。解脱诸邪见故。灭除诸病故。舍我所贪著故。不观憎爱故。不没世法故。厌患有为故。安住涅槃故。发菩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8 编辑

【萨婆若】 (梵sarva-jn~ata^、sarva-jn~a、sarva-jn~a^na,藏thams-cad-mkhyen-pa-n~id) 通常译为一切智,或一切智者、全智者。指在佛果上了悟一切法之智(一切智),从而引申为证得佛果者之称号(一切智者)。音译又作萨伐若、萨■若、萨云若、萨云若、萨云然、萨婆若那、萨婆若囊、萨婆若多、萨罗婆枳娘曩等,略称萨云、萨云等。 关于此语之意译,汉译诸经论中颇有异说,兹分述如下︰ (1)译为‘一切智’︰如《玄应音义》卷三云︰‘萨云若又言萨云然,或言萨婆若,皆讹也。正言萨伐若,此译云一切智。’《慧苑音义》卷二云(大正54·443b)︰‘萨婆若具云萨婆若囊,萨婆此云一切也,若囊,智也。’《慧琳音义》卷七云(大正54·348c)︰‘萨■若心,梵语讹略不正也,正梵音萨■吉娘,唐云一切智心。即般若之异名。’ (2)译为‘一切种智’︰如《圆觉大疏钞》卷一(下)云(卍续14·446下)︰‘梵云萨婆若,此云一切种智,即诸佛究竟圆满果位之智也。种谓种类,即无法不通之义也。谓世、出世间种种品类无不了知,故云一切种智。’ (3)译为‘一切智智’︰如《大日经疏》卷一云(大正39·585a)︰‘梵云萨婆若那即是一切智智。’《即身成佛义》亦云(大正77·384a)︰‘古云萨云者讹略,具云萨罗婆枳娘曩,翻云一切智智。’ 又,《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大正25·260b)︰ ‘萨婆若多者,萨婆,秦言一切;若,秦言智;多,秦言相,一切如先说名色等诸法,佛知是一切法一相、异相、漏相、非漏相、作相、非作相等,一切法各各相、各各力、各各因缘、各各果报、各各性、各各得、各各失,一切智慧力故,一切世一切种尽遍解知。’ 此系通于一切智、一切种智所作的解释,意谓一切智与一切种智皆为佛智。‘一切智’知一切诸法之总相,‘一切种智’知一切诸法之种种别相。又,由道种智得一切智、一切种智,然初证佛果时未用一切种智,而一切智对二乘而言,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实,故仅佛有一切智与一切种智。 良贲《仁王经疏》卷中之一则谓,一切智系证一切法之正体智;一切种智系证依他万法之后得智;一切智智系合此二智之名;上智是一切智;下智是一切种智。另外,天台宗本《大智度论》等说,以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为空假中三智。 [参考资料] 《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一〈三慧品〉;《杂阿毗昙心论》卷八;《大乘义章》卷十九;《观音玄义》卷下;《异部宗轮论述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8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0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8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8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01:43 , Processed in 0.18208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