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7|回复: 0

[佛教文化] 佛法宝典(续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9 编辑

友!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八法。八法者何耶? 一 八邪: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也。 二 八正: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三 八应供人:预流、成就预流果应证位,一来、成就一来果应证位,不还、成就不还果应证位,阿罗汉,成就阿罗汉也。 四 八懈怠事:友!于此有比丘,有应作之事,即为念:‘我有应作之事业,而且我身依作其事业而疲惫,今无宁卧息!’ 彼便卧息,不为得未得,不为至未至,不为证未证,不为勤精进,此为第一懈怠事; 于有比丘,已作事业,乃为念:‘我已作事业,而且我身依作其事业而疲惫,今无宁卧息!’彼便卧息而…此为第二懈怠事, 于此有比丘,应行道路,乃为念:‘我应行道路,而且我身依行其道路而疲惫,今无宁卧息!’彼便卧息而…此为第三懈怠事; 于此有比丘,已行道路,乃为念:‘我已行道路,而我身依行其道路而疲惫,今无宁卧息!’彼便卧息…此为第四懈怠事; 于此有比丘,或行某村、镇行乞,于十二分不得好恶之食,乃为念:‘我或往某村、镇行乞,十二分不得好恶之食,而且我身疲惫而不堪于事业,今无宁卧息!’…此是第五懈怠事; 于此有比丘,或往某村、镇行乞,受十二好恶之食,乃为念:‘我或往村、镇行乞,受十二分好恶之食,而我身疲惫而无堪于事业,今无宁卧息!’彼便卧息…此等第六懈怠事; 有比丘,有起少疾,乃为念:‘我有起少疾,卧息较好,今无宁卧息!’…此为第七懈怠事; 于此有比丘,病愈、疾治不久,乃为念:‘我病愈、疾治不久,而我身力弱,不适于事业,今无宁卧息!’彼便卧息,不得未得,不至未至,不证未证,不为勤精进,此为第八懈怠事。 五 八精进事:友!于此有比丘,有应作之事业,乃为念:‘我有应作之事业,而我作事业之时,不容易思惟诸佛之教法, 今无宁为得未得,为至未至,为证未证,应勤精进!’彼便为得未得,为至未至,为证未证,令勤精进,此为第一精进事…复次…为第八精进事。 六 八施事:行近施、因布畏而施、‘彼曾施我’而施、‘彼将施我’而施、‘施是善’而施、‘我炊彼未炊者不得与施物’而施、‘我行此施时善名流布’而行施、为心之庄严为心之资助而行施。 七 八施生:于此有一类人惠施于若沙门、若婆罗门,谓:饮食,衣服、车乘、华鬘、薰香、床坐、房舍、灯明等。彼希望其惠施有所果报, 谓:彼见刹帝利、婆罗门、乃至居士等族,充满五欲功德,具足供御,彼所为念:‘愿我身坏命终之后,得受生于利帝利、婆罗门,乃至居士等豪族。’ 彼决定其心,令安住其心,以修其心,而为其心解脱于下者,无修胜处,转向其生处,如是我亦名具戒者而非恶戒者,友!而具戒者之心愿,清净而常成就; 于此有一类人,惠施于若沙门、若婆罗门,谓:饮食…而彼有所闻:四大王众天长寿、美貌、饶多其乐,彼乃所为念:“愿我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四大天王众…忉利天…夜摩天…睹史多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生于梵众天… 八 八众:利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四大王众、三十三天众、魔众、梵众也。 九 八世法:得、不得、名声、恶声、诽谤、称誉、乐、苦也。 一0 八胜处:有人于内有色想,于外见些少好恶之诸色,而且对此诸色得胜自在力已,即如是念:‘我是见、知。’此为第一胜处; 有人于内有色想,于外见无量好恶之诸色,而对等之诸色,得胜自在力已,即如是念:‘我是见、知。’此为第二胜处; 有人于内无色想,于外见些少好恶之诸色,而对此等之诸色,得胜自在力已,即如是念:‘我是见、知。’此为第三胜处; 有人于内无色想,于外见好恶之诸色,而对此等之诸色,得胜自在力已,即如是念:‘我是见、知。’此为第四胜处; 有人于内无色想,于外见青、青色、青泽、青光之诸色,犹如青、青色、青泽、青光之鸟莫迦花,或青、青色、青泽、青光,两面柔滑如波罗奈衣, 如是有人于内有色想,于外见青、青色、青泽、青光之色,而对此等之诸色,得胜自在力已,即如是念:‘我是见、知。’此为第五胜处; 有人于内无色想,于外见黄色…赤色…白色,而对此等之诸色,得胜自在力已,即如是念:‘我是见、知。’此为第六、第七、第八胜处。 一一 八解脱:有色而观诸色,此为第一解脱;有人于内无色想,于外观诸色,此为第二解脱; 有‘清净’等胜解,此为第三解脱: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空是无边!’成就空无处而住,此为第四解脱; 超一切无所有处,‘识是无边!’成就识无边处而住,此为第五解脱:超一切识无边处,‘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此为第六解脱; 超一切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此为第七解脱;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成就想受灭而住,此为第八解脱也。 友!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九法。九法者何耶? 一 九害心事:‘彼对我作不饶益,’而结害心:‘彼对我作非义,’而结害心:‘彼当对我作不饶益,’而结害心; ‘彼曾对我所爱、可意者行不饶益,’而结害心:‘彼曾对我所不爱、不快者作饶益,’而结害心。 ‘彼将对我所不爱、不快者作饶益,’而结害心…‘彼我曾于我所不爱、不快者…‘彼将对我所不爱、不快者… 二 九调伏害心:‘彼对我作不饶益,而如何有如是耶?’应反省调伏害心…‘彼当对我所不爱、不快者作饶益,而如何有如是耶?’应反省调伏害心。 三 九有情居:友!有诸有情,有种种身及种种想,犹如诸人、一部分诸天、一部分之险难处者,此为第一有情居; 有诸有情,有种种身及一种想,犹如梵众天之最初生时者,此为第二有情居;有诸有情,有一种身及种种想,犹如诸光音天,此为第三有情居; 有诸有情,有一种身及一种想,犹如诸偏净天,此为第四有情居;有诸有情,无想亦无别受,犹如诸无想有情天,此为第五有情居; 有诸有情,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虚空是无边也!’成就空无边处,此为第六有情居;有诸有情,超一切空无边处,‘识是无边也!’成就识无边处,此为第七有情居; 有诸有情,超一切识无边处,‘成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此为第八有情居;有诸有情,超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此为第九有情居。 四 梵行住之不时不节:友!于此有如来出现于世,是阿罗汉、正等觉者也;又说示法,此顺寂静、顺般涅槃、导引等觉,善逝之所开示也。 然而,彼人生于地狱时,此为第一梵住之不时不节…生于畜生趣时,此为第二梵行住之不时不节…生于饿鬼趣时…为第三梵行…生于阿修罗众中…为第四梵行… 生于长寿天众中…为第五梵行…恰受生于边地,于此蛮族、无智者之间,于彼处无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行…为第六梵行… …虽受生于中国,而自有邪见,有颠倒见,谓:无布施、无供养、无烧施、无善行、恶行之异熟果报,无此世,无彼世,无母、无父,无化生之有情,于世诸沙门、婆罗门之正至、正行,于此世彼世皆无自证智,作证已之宣说,此为第七梵行住之不时不节… …于中国,自持恶慧、愚痴、聋哑而不能了知善说、恶说之义理…为第八梵行…如来,阿罗汉、正等觉者不出现于世,对于法之顺寂静、顺般涅般、导引等觉,善逝之无所开示亦无宣说,而自已具慧,不愚痴、非聋哑、得理解善说、恶说之义理,此为第九梵行住之不时不节。 五 九次第住:于此有比丘,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而住…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而住,超一切想,灭诸有对想,无作意种种想,‘虚空定无边!’成就空无边处而住; 超一切空无边处,‘识是无边也!’成就识无边处而住;超一切识无边处,‘成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超一切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而住;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成就想受灭而住。 六 九次第灭:成就初禅者,欲想已灭;成就第二禅者,寻、伺已灭;成就第三禅者,喜已灭;成就第四禅者,出入息已灭; 成就空无边处者,色想已灭;成就识无边处者,空无边处想已灭;成就无所有处者,识无边处想已灭;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者,无所有处想已灭;成就想受灭者,想受皆灭也。 友!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十法。十法者何耶? 一 十依因法:友!于此有比丘,具戒而能护顺解脱律仪而住,所行、乞食、具足、见微罪亦怖畏,于诸学处,受持而学,此是依因法; 有比丘多闻而持闻、积集闻、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义、文具足,一向圆满而开示清净之梵行,多闻、持、唱诵积集、专意观察、依见善通达如是类之诸法,此是依因法; 有比丘为善友、善伴、善伴党,友!如是,有比丘为善友、善伴、善伴党,此是依因法;有比丘是善言者,而具足、堪忍善言之因法,善易意解诸教法,此是依因法; 有比丘是为同梵行者种种之所作业,彼于此等,作此,有精巧、精勤、成就此,具足一切方便及思虑,此是依因法;有比丘具法欲,于喜谈胜法、胜律有大欢喜,此是依因法; 有比丘随所与之衣服、饮食、床座、医药,资具,此是依因法;有比丘,勤精进而住,为断诸不善法,为成就诸善法,有势力,有精勤,于诸善法常不废忍持,此是依因法; 有比丘,具念而能具足最上念,于远所作及远所说,俱善忆念性、随念性,此是依因法;有比丘,具慧而顺生灭之意解,圣而顺择,具足趣于正尽苦之慧,此是依因法。 二 十遍处:有人想地遍,上、下、横无二无量也;有人想水遍…有人想火遍…有人想风遍…有人想青遍…有人想黄遍…有人想赤遍…有人想白遍…有人想空遍…有人想光明遍,而上、下、横,无二、无量也。 三 十不善业道:断生命、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嗔恚、邪见。 四 十善业道: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离贪欲、离嗔恚、离邪见。 五 十圣居:友!于此有比丘,断五支,具足六支,有一护,有四依,舍自谛,求之断尽,于思无浊,身行寂静,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也。 然者,有比丘断五支者何耶?于此比丘断爱欲,断嗔恚,断惛沈、睡眠,断掉举、恶作,断疑。 有比丘具足六支者何耶?于此有比丘,以眼见色已,不喜不忧而住于舍,有念、有正知也;以耳闻声已…以鼻臭香已…以舌尝味已…以身触所触已…以意识法已,不喜、不忧而住于舍,有念、有正知。 有比丘有一护者何耶?于此有比丘,具足善念所护之心。 比丘有四依者何耶?于此有比丘,熟思而追求一法,熟思而忍受一法,熟思而遣除一法,熟思而远避一法。 比丘舍自谛者何耶?于此有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诸杂于自各有谛,彼舍、弃、除、吐遣、放舍、断、远离其一切。 比丘之求断尽者何耶?于此有比丘,断欲求,断有求,寂止梵行求。 比丘于思无浊者何耶?于此有比丘,断欲思,断恚思,断害思。 比丘身行寂静者何耶?于此有比丘,断乐,断苦,灭于前所有之喜、忧,而无苦、无乐、舍念清净具足第四禅而住。 比丘心善解脱者何耶?于此有比丘,由贪心解脱,由嗔心解脱,由痴心解脱。 比丘慧善解脱者何耶?于此有比丘,了知“我已断贪、嗔、痴,恰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趣于无有,令当来为不生之法,”此是比丘之慧善解脱。 六 十无学:无学之正见、无学之正思惟、无学之正语、无学之正业、无学之正命、无学之正精进、无学之正念、无学之正定、无学之正智、无学之正解脱也。 友!于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如是正宣示诸十法。于此我等,结集其一切,又不能令其论诤; 为此梵行之永续久住、众多之利益、众多之安乐、对世间之慈愍也。为诸天、人之义利、利益、安乐也。” 尔时,世尊起立,告尊者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舍利弗!汝为诸比丘,说等诵教法。” 尊者舍利弗,如是说:“大师是允许。”如是彼等诸比丘,闻尊者舍利弗之所说,而欢喜、随喜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06:05 , Processed in 0.29001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