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2|回复: 0

[佛教文化] 佛法宝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5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14 编辑

《长部.等诵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行于未罗族之间,次第游行至末罗族都城波婆。于彼处,住名为纯陀铁匠之庵罗树园。 此时,恰好波婆末罗族等,新建名为郁婆达迦讲堂完成不久,沙门、婆罗门乃至任何人,皆未曾住此。 波婆之末罗族等闻:“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行末罗族间而至波婆,于彼处住名为纯陀铁工匠之庵罗树园。” 尔时,彼婆罗族等,便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却坐一面。坐一面已,波婆之末罗族等,白世尊言: “世尊!波婆之末罗族等,新建名为郁婆达迦讲堂完成不久,沙门、婆罗门及他任何人皆未曾往此。唯愿世尊,世尊为最初之受用此讲堂。 世尊之最初受用此者,于后,波婆之末罗族等,将永远得利益安乐。”世尊默然而允许。 尔时,波婆之末罗族等,知世尊承诺已,从座而起,敬礼世尊,行右绕礼,而回彼讲堂。回来后便于讲堂铺敷物,铺敷物已,设甚多座,放置水瓶,高挂油灯已再诣世尊之处。 诣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波婆末罗族等,白世尊言:“世尊!讲堂于一面已铺设敷物,设置诸座,放置水瓶,挂油灯。世尊若为时宜,即请赴之。” 尔时,世尊着下衣,持上衣及钵,与比丘众俱,诣往讲堂。诣已,洗足而入讲堂,依中央柱向东而坐。 诸比丘众,亦各洗足而入讲堂,依西壁向东而坐于世尊之后。波婆之末罗族等,亦各洗足而入讲堂,依东壁向西,面世尊而坐。 尔时,世尊至夜之深更,为波婆之末罗族等说法,教诫彼等而令感奋、喜悦、庆慰而离去。“末罗族等!夜至深更矣,汝等想是时宜当回去!” “诚然,世尊!”彼波婆之末罗族等,依世尊之教诲,从座而起,敬礼世尊,行右绕体而离去。 尔时,世尊于末罗族等离去不久,遍见寂静、默然之诸比丘众,而告尊者舍利弗曰:“我诸比丘众已达远离昏沉、睡眠,舍利弗!当奋起心志,为此诸比丘众说法,我因背痛,今将少卧休息。” 尊者舍利弗,则应诺世尊:“诚然,世尊!”如是,世尊从僧伽胝衣,叠为四叠,置于右胁下,恰如狮子之卧而卧。足 叠于他足之上,有具念、正知,自为起想。 尔时,恰尼乾子死于波婆城不久,而因其死,尼干诸徒分裂为二派,互相诤论,而渐卷入斗诤,交系锐利舌锋而住。 谓:“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将来汝如何,亦不可能知耶!”“汝行邪行,我行正行!”“我言与理相应,汝言与理不相应!”“汝当言于前而言于后,当言于后而言于前!” “汝不精细思虑,立即被颠覆!”“汝虽立言论,但堕于负处!”“为脱汝之说而巡游学习,若能者既自解之!”如是,尼乾子之徒众间行语言杀戮。 然,彼尼乾子之诸在家白衣弟子等,对尼乾子皆厌忌、讥嫌、遗去已,其状态恰如非正说、误说,非导出离,非令至寂静,非正等觉者所说之法、律;又如不得为依持处之破塔。 尔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曰:“友!尼乾子最近死于波婆,尼干徒分裂为二派…如不得为依处之跛塔。然者,我等是世尊之法,是正说、善说,引导出离,令至寂静,依正等觉者之所说也。 故我等之一切,今其结集之,当不令纷诤。盖令此梵行永续、久住,为众多有情之利益、安乐,慈愍世间,为诸天、人之义利、利益、安乐也。 友!然者,云何为我等之佛法?彼是正说、善说,引导,令至寂静,依正等觉者之所说也。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之世尊,实开示一法。一法者何耶? 一切之有情依食而住,一切之有情依行而住。如是,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一法;故我等之一切,今其结集,当不令之纷诤。 友!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二法。二法者何耶?一、名与色。二、无明与贪爱。三、常见与断见。四、无惭与无愧。五、惭与愧。 六、恶言与恶友。七、善言与善友。八、入罪善巧与出罪善巧。九、等至善巧与依等至起善巧。十、界善巧与作意善巧。一一、处善巧与缘起善巧。一二、处善巧与非处善巧。 一三、质直与柔和。一四、堪忍与可乐。一五、和顺与供养。一六、无害与清净。一七、失念与不正知。一八、正念与正知。一九、不护根门与不计食量。二0、能护根门与知食量。 二一、思惟力与修习力。二二、念力与定力。二三、止与观。二四、定相与精勤相。二五、精勤与专念。二六、戒成就与见成就。二七、戒衰耗与见衰耗。 二八、戒清净与见清净。二九、见清净与依见精勤。三0、厌可厌处与为生厌之正精勤。三一、于善法不喜足与于精勤不遮止。三二、明与解脱。三三、尽智与无生智。 友!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三法。三法者何耶? 一、三不善根:贪不善根、嗔不善根、痴不善根。 二、三善根:无贪善根、无嗔善根、无痴善根。 三、三恶行: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 四、三善行: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 五、三不善寻:欲寻、恚寻、害寻。 六、三善寻:出离寻、无恚寻、无害寻。 七、三不善思:欲思、恚思、害思。 八、三善思:出离思、无恚思、无害思。 九、三不善想:欲想、恚想、害想。 一0 三善想:出离想、无恚想、无害想。 一一 三不善界:欲界、恚界、害界。 一二 三善界:出离界、无恚界、无害界。 一三 复三界:欲界、色界 无色界。 一四 复三界:色界、无色界、灭界。 一五 复三界:劣界、中界、胜界。 一六三爱:欲爱、有爱、无有爱。 一七 复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一八 复三爱:色爱、无色爱、灭爱。 一九 三结:有身见、疑、戒禁取。 二0 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 二一 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二二 三求:欲求、有求、禁行求。 二三 三慢:“我胜”慢、“我等”慢、“我劣”慢。 二四 三时:过去时、未来时、现在时。 二五 三边:有身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 二六 三受:乐受、苦受、非苦非乐受。 二七 三苦性:苦苦性、行苦性、坏苦性。 二八三聚:邪定聚、正定聚、不定聚。 二九 三疑,关于过去时之疑:犹豫,不得决意,难平意,关于未来时之疑…关于现在时之疑… 三0 如来三不护:友!如来有清净之身行,如来无护藏‘令他人不知’之身恶行、如来无护藏‘令他人不知’之语恶行、如来无护藏‘令他人不知’之意恶行。 三一 三障:贪障、嗔障、痴障。 三二 三火:贪火、嗔火、痴火。 三三 复三火:供养火、居士火、惠施火。 三四 三种色聚:有见有对色、无色有对色、无见无对色。 三五 三行:福行、非福行、不动行。 三六三人:学人、无学人、非学非无学人。 三七 三长老:生长老、法长老、认定之长老。 三八 三福业事:施行福业事、戒行福业行、修行福业事。 三九 三举罪事:依见、闻、疑。 四0 三欲生:友!有诸有情,有受现前之欲,于现前之欲有自在力,犹如人及一分天并一分险难处者。此为第一欲生; 有诸有情,有受自化作欲,彼等于自盛化作,于欲有自在力,犹如化乐天,此为第二欲生; 有诸有情,有受他化作欲,彼等于他化作欲,有自在力,犹如他化自在天,此为第三欲生。 三乐生:友!有诸有情,于所修习起禅定乐而住,犹如梵众天,此为第一乐生; 有诸友情,于乐令遍润、遍满、充满、遍溢,彼等便时常发感激之语,曰:‘彼为乐!彼为乐!’犹如光音天,此为第二乐生; 有诸有情,于乐令犹遍润、遍满、充满、遍溢,彼等如是满足已,而感受乐,犹如遍净天,此为第三乐生。 四二 三慧:学慧、无学慧、非学非无学慧。 四三 复三慧:思所成慧、闻所成慧、修所成慧。 四四 三仗:闻仗、离仗、慧仗。 四五 三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四六 三眼:肉眼、天眼、慧眼。 四七 三学: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 四八 三修:身修、心修、慧修。 四九 三无上:见无上、行无上、解脱无上。 五0 三定:有寻有伺定、无寻唯伺定、无寻无伺定。 五一 复三定:空定、无相定、无愿定。 五二 三清净: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 五三三寂默:身寂默、语寂默、意寂默。 五四 三善巧:增益善巧、损益善巧、方便善巧。 五五 三骄:无病骄、年壮骄、活命骄。 五六 三增上:我增上、世增上、法增上。 五七三论事:关于过去时:‘于过去时有如是’;关于未来时:‘于未来时当如是’;关于现在时:‘于现在时正如是’。 五八三明:于过去随念宿住智明,对诸有情之死生智明,对诸漏灭尽智明。 五九 三住:欲天住、梵天住、圣者住。 六0 三神变:神通神变、知他心神变、教诫神变。 友!正知者、正见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实开示四法。四法者何耶? 一 四念处:于此有比丘,于身随观身而住…于受…于心…于法随观法而住,精勤有正知与正念,断世间之贪、忧。 二 四正勤:于此有比丘,未生诸恶不善法,令不生,而起愿欲、精进、发勤、策心、持心;已生之诸恶不善法,当断,而起愿欲、精进、发勤、策心、持心; 未生之诸善法令生,而起愿欲、精进、发勤、策心、持心;已生之诸善法,令住不失、倍增、广大、修习、圆满、欲起、发勤、策心、持心。 三 四神足:欲神足,精进神足,心(禅定)神足,观神足。 四 四禅定:于此有比丘,离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而住。 灭寻与伺,内心归于稳静,得心一境性,无寻无伺,禅定所生之喜、乐,成就第二禅而住。 离喜为舍住者,具念,有正知,由身觉受乐,诸圣者称为:‘舍、具念、乐住者’,成就第三禅而住。 断乐,断苦,乃至灭所有之喜、忧,无苦无乐,舍念清净,成就第四禅而住。 五 四修定:于此有比丘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现法乐住。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智见。 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正念、正知。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诸漏之灭尽。 云何能导现法乐住?友!于此有比丘,由离欲、离诸不善法,成就初禅而住…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而住。此修定,能导现法乐住也。 云何能导智见获得?友!于此有比丘,作意光明想,专作日想,观夜如昼,观昼如夜,如是明彻、澄亮之心,修光明晖耀之心。此修定,能导智见也。 云何能导正念、正知?友!于此有比丘,了知受之生起,了知住,了知灭,了知想之…寻之…此修定,若修习、多所作者,能导正念、正知也。 云何能导诸漏之灭尽?友!于此有比丘,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蕴,此是色蕴之集,此是色蕴之灭; 此是受蕴…此是想蕴…此是行蕴…此是识蕴,此是识之集,此是识之灭也。此修定,修习、多所作者,能导诸漏之灭也。 六 四无量:友!于此有比丘,慈俱行之心,遍满一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亦然。 如是遍满上、下、横、一切处、一切方、一切之一世界,慈俱行之广大、大广博、无量、无怨、无忧之心而住。悲俱行之心…喜俱行之心…舍俱行之心… 七 四无色:友!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之色想,灭有对想,无作意种种想,为‘虚空是无限’,成就空无边处而住; 超越空无边处,为‘识是无边’成就识无边而住;超越一切识无边,为‘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超越无所有处,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而住。 八 四依:友!于此有比丘,思惟一法而受用;思惟一法而忍受;思惟一法而远避;思惟一法而遣除。 九 四圣种:友!于此有比丘,随所得之衣服而喜足,且赞叹随所得衣服之喜足,衣服之因缘故,无陷不当、不应之方法,若不得衣服亦无懊恼; 虽得不染着、不迷闷、无罪过而见过患,受用出要之慧;更为随所得衣服之喜足,不自慢、不凌蔑他人;如是有善巧、精勤、正知、正念之比丘,名为古往以来第一圣种住者。 复次,有比丘,随所得饮食而喜足…古往以来第二圣种住者…随所得房舍而喜足…古往以来第三圣种住者…随所得药品而喜足…名为古往以来第四圣种住。 一0 四勤:律仪勤、断勤、修勤、随护勤。律仪勤者何耶? 于此有比丘,以眼见色已,不取相、不取随相;如是,若不制御眼根而住者,当于贪、忧、罪、不善之诸法随起,能入其制御,入于护眼根、眼根之制御。 耳之闻声已…鼻之臭香已…舌之尝味已…身之觉触已…意之识法已,不取相,不取随相…此谓律仪勤。 断勤者何耶?于此有比丘,不容忍已生之欲寻,断、灭、远离、令无有,不容忍已生之恚寻…不忍容已生之害寻…此谓断勤。 修勤者何耶?于此有比丘,修念觉支,此离之依、离欲之依、灭之依、舍离之成熟者也。修择法等觉支…修精进觉支…修喜等觉支…修轻安等觉支…修定等觉支…修舍等觉支…此谓修勤。 随护勤者何耶?于此有比丘,随护已生善之定相,谓:骨想、虫啖、青瘀想、败坏想、胀膨想也,友!此谓随护勤。 一一 四智: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也。 一二 复四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也。 一三 四预流向支:亲近善士、听受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也。 一四 四预流果支:于此有圣弟子,于佛陀成就信不动,即:如是彼佛陀是应供者、正等觉者、明行足者、善逝者、世间解者、无上师、调御丈夫者、天人师、佛、世尊也。 于法成就信不动,即:世尊善说之法,现见、无时、来见、引导、唯智者亲所证知也。 于僧伽成就信不动,即、世尊之圣弟子僧伽,具足妙行,具足质直行,具足如理行,具足正行,所谓四双八辈,世尊之圣弟子僧伽,应恭敬、尊重、布施、合掌礼拜、是世间之无上福田。 成就圣者所爱之戒,此非所坏,无败秽、非所渎、无所损、自在、智者所赞叹、无染污,导于禅定。 一五 四沙门果: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一六 四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一七 四食:段食,触食,思食,识食。 一八 四识住:缘色蕴而竖立识,以色为境,以色为依,以喜为座,增长、增益、增广。缘受蕴…缘想蕴…缘行蕴竖立识,以行为境,以行为依,以喜为座,增长、增益、增广。 一九 四不行处行:贪不行处行,嗔不行处行,痴不行处行,怖不行处行。 二0 四爱生:友!因衣服而于比丘爱生;因饮食而于比丘爱生;因房舍而于比丘爱生:更因有无有,而于比丘爱生。 二一 四行: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行。 二二 复四行:不堪忍行、堪忍行、调伏行、寂静行。 二三 四法足:无贪法足、无恚法足、正念法足、正定法足也。 二四 四法受:有法受,于现苦当来亦苦报;于现苦当来有乐报;于现乐当来有苦报,于现乐当来亦有乐报。 二五 四法蕴: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也。 二六 四力:勤力、念力、定力、慧力也。 二七 四处:慧处、谛处、舍处、止息处也。 二八 四记问:一向记问,分别记问,反诘记问,应舍记问也。 二九 四业:友!有业,黑而有黑报;白而有白报;黑白而有黑白报;非黑非白、而有非黑非白之报,转向业之断尽。 三0 四应证法:宿住之事,应依念而证;死生之事,依天眼而证;八解脱,应依身而证:漏尽,应依慧而证。 三一 四瀑流:欲瀑流、有瀑流、见瀑流、无明瀑流也。 三二 四轭: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也。 三三 四离轭:由欲轭之离轭、由有轭之离轭、由见轭之离轭、由无明远之离轭也。 三四 四系:贪身系、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武断执取身系也。 三五 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也。 三六 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也。 三七 四入胎:友!有一类不正知而入母胎中,不正知住母胎中,不正知从母胎出,此为第一入胎; 有一类正知而入母胎,不正知而住母胎中,不正知而从母胎出,此为第二入胎; 有一类正知而入母胎,正知而住母胎中,不正知而从母胎出,此为第三入胎; 有一类正知而入母胎,正知而住母胎中,正知而从母胎出,此为第四入胎。 三八 四自体得:友!有自体得,自思所作用而非他思;有自体得,他思所作用而非已思:有自体得,自思与他思俱作用;有自体得,自思与他思俱非作用。 三九 四施净:友!有施、施者净,于受者非净;有施、受者净,施者非净;有施、施者、受者俱非净;有施、施者、受者俱净。 四0 四摄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四一 四非圣言: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 四二 四圣言: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也。 四三 复四非圣语: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觉言觉、不识言识也。 四四 复四圣语:不见言不见、不闻言不闻、不觉言不觉、不识言不识也。 四五 复四非圣言: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觉言不觉、识言不识也。 四六 复四圣言:见言见、闻言闻、觉言觉、识言识也。 四七 四类人:友!有一类人令自苦、勤自苦; 有一类人令他苦、勤他苦; 有一类人令自苦、勤自苦又令他苦、勤他苦; 有一类人非令自苦、非勤自苦,又非令他苦、非勤他苦,彼不令自苦,不令他苦,于现在世断欲、灭尽、清凉、觉受乐、自为圣性而住。 四八 复四人:友!有一类人,有自利行、而非他利行; 有一类人,有利他行、而非自利行; 有一类人,非自利行、亦非利他行; 有一类人,有自利行、亦有利他行。 四九 复四人:于暗赴暗、于暗赴明、于明赴暗、于明赴明。 五0 复四人:不动沙门、赤莲华沙门、白莲华沙门、妙软沙门。 友!彼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正实开示此等之四法。…当为诸天、人之义利、利益、安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00:15 , Processed in 1.83676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