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01|回复: 0

佛教徒的信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的苦与烦恼,都是由某些因缘所造成的,因此一定有灭除它们的方法。当很多因缘具足的时候,世间诸法就会生起并持续存在。而当它生起与持续存在的因缘改变的时候,每件事物就会变化或灭去。

季节来了又去。果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天落叶,冬天光秃,又到来年的春天。果树能开花结果,是因为有促使它们的因缘条件。花不会没任何条件就开放,果实也不会自己生出来。

就像鱼网是由网孔一个接一个而形成,世间的每一样事物,也是由各种因缘条件一个接一个而形成。

每件事物都会有生灭;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永恒存在而没有变化。这是佛陀提出的永恒真理:诸行无常——所有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事物,都是无常变化的。

相信事物能永恒持续存在是错误的,这称之为常见;而相信事物会完全地断灭也是错误的,这称之为断见。事实上,所有事物都由各种因缘条件和合而成,所以没有恒常性。

由于表相持续变化,任何事物就宛如海市蜃楼和一场幻梦,把这样短暂的人生误认为永恒不变,是一种迷惑与妄想。

但无知的人认定这个世间是永恒而可以执取的,且依这样的认定来行动与生活。由于他们的行动是建立在错误的认知基础上,所以最后得到的结果只有烦恼和痛苦。

一个明智的人,知道这个世间的本质是无常变幻的,他的行为表现出不会错认世间是永恒不变,因此他能平静面对一切,能够解脱诸苦。

有时你是否觉得很困惑,不知道究竟该相信什么?也许有一天,你看到了一篇宣传,有人自称为‘神的使者’,且敦促你信奉他的教义信念。

也许下个星期,有个朋友来告诉你说,有个宗教师能奇迹般地治愈疾病,并宣称他的方法才是解脱的唯一道路。

然后又来了一个宗教团体的某个宗派,警告你要对抗某个恶魔,说他是邪师说法在愚弄人们,然后要你接受他们经典的权威,同时也声称他的方法才是唯一的道路。

随后,又再来了同一个宗教团体的另一个宗派,他们告诉你,他们才是真正的信徒,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通达了世间的实相,以及掌握了经典的真实义和精神。

你的常识告诉你:如果每个人都声称他是唯一的道路,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同时正确。如此,究竟谁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如何能辨别及有几分正确呢?

葛拉玛人带着同样的问题去见佛陀,他们对许多来到该镇的宗教导师的教导感到很困惑,因为这些导师全都说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其它的都不好。

佛陀有另外给他们一个权威的教义吗?有驳斥其它教派的学说都是错误的吗?没有!佛陀反而给他们一个独特珍贵的建言——葛拉玛经,这一部经被视为是‘自由质问的宣言’,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和研究的精神。

“葛拉玛人啊!你们有疑虑是正常的,因为面对一件让人可疑困扰的事情,是自然会产生怀疑迷惑的,你们不必因为不信而内心不安。

葛拉玛人!不可因为‘常常听人这么传说’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是大家遵奉的传统’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是普遍相信的报告’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是有经典作依据的’就信以为真。

不可因为‘符合于逻辑的推测’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符合于常识的判断’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符合于类比的推论’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和自己的观点吻合’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符合的机率非常高’就信以为真。不可因为‘是导师或权威所说’就信以为真。”

我们能从这个建言里学到什么?一些宗教团体制造一些标语,然后像打广告一样反复地播放,直到人们完全屈从于那些建言为止。请留心!政客们都知道:一则谎言只要假藉权威重复多次,人们就会慢慢相信它是真的。

不要盲目地相信传统或神圣的经典,因为传统可能在时间的迁流当中失去了它的真实意义,而圣典也免不了会被虔诚神学家和学者加以窜改、添加与删减。

佛陀提醒我们不要轻信逻辑和见解,因为终极真理不是凡夫之心依逻辑推论就能了解的,出世间的体证不是世间逻辑所能通达的,只有在一个人依清净心,获得智慧洞见之后才能通达出世间法。

人们总是有一堆的见解,如果有个观念和自己的见解相同,他就会接受它,否则,就会拒绝它。这种人很难学习新的事物或者拓展自己的观点,他变成了自己见解的囚犯。

我们该接受什么或拒绝什么?佛陀的这个建言太宝贵了:“葛拉玛人!当你自己确切知道:‘某些事物是不好的、错的、被智者谴责的’,那么就应当舍弃它们。

当你自己确切知道:‘某些事物是好的、对的、被智者赞扬的’,那么就应当采信并依之修学。以上是我所说,且对于我所说的,你们也当依此原则抉择。”

我们在接受一件事之前应仔细地考虑,先问问自己:这是一件有益的事物吗?做了会给自己和别人、现在与将来带来快乐吗?这是智者毫不犹豫就会去做的一个行为吗?

佛陀对其他宗教是心胸开放的,而且没有指控他们是恶意的欺骗。在其他宗教里也有好的教导,佛陀劝勉我们:“如果你在任何宗教发现了真理,就可以接受这个真理。”

我们不能因为宗教不同而拒绝他们的真理,更何况真理不是只有佛教才有,真理是没有宗教派别局限的。即使是自己宣说的教义,也不能被排除于前述十项严格的检核之外。

佛陀说:“任何人不能因为尊敬我,而接受我的教导,你们应当像用火检验黄金那样,去严格地检验我的教导。”

在整个宗教历史中,只有佛教是鼓励全面自由思想的。佛陀鼓励我们不要盲目轻信且可以自由质疑,因为我们需要用它来解脱苦恼。苦恼的解脱不是神佛恩赐就能得到的,而是要我们自己精进修学,最后通达真理才能获得。

佛陀不鼓励穷究一些不能解脱苦恼的推测性问题,他认为宇宙的起源和结束这类疑问是徒增迷惑的知见。他曾作一个譬喻:有个人被毒箭射伤了,第一要务应该是尽快把毒箭除去。但他却不立即寻求医治,反而要先研究那支箭是用什么材质做的?那个毒是什么毒性等等。

一个沉迷在推测性思惟与争论的人,就正如这个中了箭的人一样。他要等到所有疑问都解决后才去求医,结果他在就医之前就一命呜呼了。

这情形又如一个人,他终其一生戴上眼罩,而想借着逻辑推理、反复诵念绿色、光亮,或增强自己对视觉的信心,来了解视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人可能提出很多有关于光的性质等疑问,但无论你再怎么向他解释都是没有用的。因此,佛陀只讨论一件事——如何拔出毒箭或脱掉眼罩。

佛教的目标是实际而明确的——苦的止息,而所有其他不相干的议题都被搁置一边。佛陀要求如实观察生命的真相,这个见解使得佛教成为一种理性真理。

佛法的果实可以在当下就得到体验,只要有人愿意践履这条佛陀指出来的道路,任何人都能得到喜悦寂静。涅槃不是特别为佛教徒专设的,它开放给所有的人,不论种族、宗教、身体特性等有何差异,只要你能走在正道上就能获得。

科学知识是依赖五个感官来进行检验的工作,但佛教在检验接受真理这方面超越了科学。因为佛教虽接受来自感官检验的知识,但它更注重训练培育心智,透过精神觉悟来达到寂静。

只有佛教宣称过:“一切存在的谜都能被解答。”我们可以停止生死,但不是去毁坏外在的事物,而是去停止轮回的因缘条件。科学不关心世间的道德因果,而佛教则关心之!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历史一书中谈到:“佛教能做到科学所做不到的,因为佛教征服的是我们的心,而科学则受其物理仪器的局限。”佛陀说:“我们所有的悲伤、不幸和忧恼,都是源自于我们心灵的缺陷。”

很多人总认为有个未知的生命,预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而主宰我们的一切,或者认为我们遭遇苦恼是没有原因的,这些都是错误的见解,人要为过去所做的行为负责。

就是因为错误的见解与迷惑,人们才会在过去错误行为所产生的苦果时,感到烦忧与苦恼。既然人要为自己的悲伤负责,当然也就要靠他自己的力量去结束它。

佛陀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们所做的善恶行为都会有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陀也教我们破除我们无明的方法:努力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并净化我们的心灵,就能走向解脱诸苦的圣道。

我们的世界是随着你我的意欲造成的,并不是随着其他未知生命的意欲。佛陀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接下来就要我们自己跟着这条路努力去获得清净,想要消除染污我们内心的贪嗔痴烦恼,精进是不可或缺的。

假设你长久以来内心一直隐藏着复仇的念头,当你了解这些念头是很不健康的时候,你就会想要消除他们。但是,谁能有效地消除你心中的这些念头呢?别人吗?别人可以提供你有利的助缘,但是你该负责的部份一定要你自己去做,只有你自己加上正确的精进,才能消除不健康的念头。

想要了解佛法是不需要盲目信仰的。佛法是建立在事实和实践的基础上,它所阐述的真理可以由任何人亲自体验而加以检测与证明,有神论者的信仰在佛教里是找不到的。

提及盲目信仰的性质,福尔泰曾这么说:“信仰就是相信你的理智,告诉你不可能是真实的事;因为如果你的理智赞同那件事,就没有盲目信仰的问题了。”信心是理性、知识和经验的产物,所以当你发展出了信心,那绝不会是盲目的。

依于知识而建立的信心,不必一定是依自己亲自体证而生起的信心,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愿意支付大笔费用给医生及那些有专业医学知识者的原因。

因为我们对于他们的专业知识有信心,所以我们在接受医生的处方之前,不需要自己也接受医疗与药物的相关课程,医生已经将获取医疗上必需的经验与知识当成他的本分事,而由于对他的能力有信心,我们就会接受他的忠告并依之行动。

对佛教徒而言,佛陀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导师;佛法中也没有不切合实际或不理性的东西。佛陀已实践他所教导的法;而且只教导他已实践并亲证的法。

佛陀的教导被标举为‘来见’,意思是邀请你来看看、邀请你来实践,而不是邀请你来相信。信不信的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亲见才产生,当你在亲见的当下,信不信的问题就消失了。

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拳头里藏有一颗珠宝,信不信的问题就产生了,而由于你没有亲眼见到那颗珠宝,所以你的信心,就看我说的话能让你信服几分而定了。

但是,如果我张开我的拳头,就没有信不信的问题了,因为你自己就可以判断有没有珠宝。佛典里有一句经文说:“要体悟佛法,就像见手中的珠宝一样清楚。”

佛陀的教导为我们指出了觉悟的道路,而且那不是仅作学术立场研习即可的一门学科。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先研习佛法的教义,接着要实践与修学,最后还要亲证。

只学习教理而不修行是没有用的。依佛陀的教导,很懂佛法学问而不实修佛法的人,就像一朵颜色缤纷却没有香味的花。一个人即使离佛陀很远,但只要他实修佛法,一定会比围在佛陀身边而不实修的人,更能得到佛法的利益,更能获得自制与寂静。

佛陀说过:“见法即是见佛。”这是佛陀送给一位比丘的忠告,因为他整天如影随形跟着佛陀却不愿实修佛法。佛教为比丘和在家人制订了很好的戒律,但它比一般的道德教学要求得更高。

道德与戒律只是一个手段,它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清净圣道的第一阶段而已,在戒律之后是禅定力,在禅定之后则是智慧。佛法的基础是戒律,禅定力是助缘,而智慧则是顶峰。

在佛陀的教法里,智慧是最重要的,因为清净是从智慧和洞察力生起的。佛陀不曾赞叹只有世间聪智的人,因为世俗社会的聪明才智,只能获得世间法的成功,佛教则是追求出世间法的成就,那即是四道、四果、涅盘,这才是佛陀所赞叹的真正智慧。
参考那烂陀长老的开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09:25 , Processed in 0.31766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