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89|回复: 1

侮辱禅定者国土变沙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取材: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本生经.五二二.娑罗槃迦仙本生谭》

序分:此本生谭是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对目犍连长老之般涅槃所作之谈话。舍利弗长老由住于祇园精舍如来处,得般涅槃之许可后,往那罗村于自己出生之房间内,入于般涅槃。佛闻舍利弗入般涅槃,于是前往王舍城。

时,目犍连长老住在仙吞山腹之黑石窟,彼之神通力已达极位,能自在往来于天上界及地狱界,于天上界见佛弟子有大威力,于游增地狱见外道弟子感受大苦。

目犍连归来人界后,向诸人言说:“某优婆塞及某优婆夷,生于某天界享受荣华,外道弟子某男与某女,在地狱出生于某恶道。”于是诸人信佛教,排斥外道,于是向佛弟子之尊敬增大,而对于外道等之尊敬衰微。

外道等对目犍连抱有敌意:“此恶棍生存,使我等之信者分裂,尊敬衰微,我等将须杀彼。”于是与盗贼名萨玛那姑塔伽以千金,使彼率多数之部下,为杀目犍连长老而往黑石窟。长老见彼等前来,以神通力飞升而去,盗贼当日不见长老而返。翌日又翌日,连续六日前来,长老依然以神通力飞去。

然于第七日,目犍连长老昔日所为之顺后业,终于得受果报之机会。彼于昔时,听从妻言,思欲杀双亲,携瞎父母乘车前往森林,假扮盗贼,殴打双亲。而双亲视力微弱,不能善见分别外物,不知其子所为之事,犹只顾虑其子之安危云:“子!盗贼前来杀害我等,汝宜速逃。”

彼后悔,自思:“双亲为予殴打,仍只思予之安危,予为不善之恶事。”于是装扮盗贼逃走之状,庇护双亲,揉其手足云:“父母不必忧心,盗贼已逃。”再伴双亲回归自己家中。

此业于如此长久期间,未得受果报之机会,宛如火藏灰中,辗转捕捉此最后之身体,为此,目犍连长老不能飞行于空中。彼之神通力曾经震撼难陀、跋难陀、陀摩那、昆阇耶他等之上,然因此过去世业力而变成衰弱。

盗贼击碎长老之骨如同堆积之麦杆,彼等思:“此人已死”,率同部下离去。然目犍连长老不久恢复意识,以禅定之用具,包裹身体,运用神通,飞行前往佛所,向佛礼拜云:“大德!予之寿命已尽,予入般涅槃。”彼于得入涅槃之时,于其场所而般涅槃。

尔时,六欲天界一齐骚动,皆云:“我等目犍连师,已入般涅槃。”天人携天香、华鬘、烟香及种种之薪木前来,造成九十九拉他那长栴檀香之火葬堆。

佛陀立于长老之侧,埋葬其尸体遗骸;火葬场之周围一由旬之间,天降花雨,天人与人类互相交杂而立,七日之间,续行神圣之典礼。佛陀集目犍连长老之尸骨,于竹林精舍之门楼,作舍利塔。

尔时,比丘等集于法堂谈话:“诸位法友!舍利弗长老未于如来之前入般涅槃,于佛侧未得大赞辞。然大目犍连长老因于佛侧入般涅槃,而得大赞辞。”

佛来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等答:“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目犍连于予之侧,得受赞辞,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宿于司祭婆罗门妻之胎,经十月后,于夜明时出生。此一刹那,在广十二由旬之波罗奈都中,一切武器,均被烧尽。

子出生时,司祭当适外出,偶然上望空中,见星与星间之组合状态,彼知:“依此星而出生之童子,将成全阎浮提中之第一射手。”晨起赴王宫问王夜来善休息否,王云:“予如何能得安乐?今日家中一切武器,悉皆烧毁。”

“王勿忧虑,非仅王家如是,都城中之武器亦均烧毁,此乃予宅今日诞生童子之故。”“然则,吾师!生如是之童子,究竟将有何事发生?”“大王!并无何事发生,但此童子,于阎浮提洲将成为第一射手。”

王云:“吾师!此应庆贺之事,希善育此童子,成年后,送来我处。”于是,王赠与司祭数千金。司祭接受后还家,于子之命名日,因生时武器燃烧,特名之曰火护。

火护童子由多人服侍而成长,十六岁时即具有无上美貌之容姿。其父见其异常发育之身体,向其云:“吾子!往得叉尸罗在名声响亮师尊之前,修习学艺。”彼云:“谨遵父命。”

于是携赠师尊之谢礼,拜别父母,赴彼处呈献千两金,请教学艺,仅七日即达奥义。彼之师尊,大为满足,将自己所有之宝刀,加上附属品羊角制之弓,同附属品箭筒,自己所著之铠及缠头之巾,悉数授与,云:“火护弟子!予年已老,由今日起,由汝教导此等青年。”师尊将五百青年托付于彼。

火护(菩萨)承受师之托付,向师尊拜别,归至波罗奈,会见父母。彼向父母问候,父曰:“吾子!修得学艺耶?”“父亲!予已习得。”父闻其语,即往皇宫见王:“大王!予子修习学艺而归,王将如何差遣。”

王曰:“吾师!可使彼侍于予侧。”“大王!请决定其薪资。”“一日使取千两金。”“十分厚遇。”司祭满意还家,呼其子近前转告曰:“汝将侍于王侧。”

其后,彼每日侍王各得千两。王之侍臣等言出不平:“我等未见火护之工作,彼一日获得千两。我等愿见彼之伎俩。”王耳闻彼等之言,告语司祭。司祭云:“大王!甚善。”乃转告其子。

火护云:“吾父!谨如尊命,由此第七日可以献技。于此期间,请国王集合国中射手。”司祭往王宫向王申告此事。王向都中击大鼓巡回宣布,集合射手前来。所集射手,其数六万,皆知集合之事。

王命巡回击大鼓宣告曰:“都中人众,可一见火护之伎俩。”王使准备王宫之庭,自己由多数之从者相伴,坐于美丽之椅上,呼集射手等,并呼唤:“火护前来。”

火护将由师尊所授与之弓、箭筒、铠及缠头之巾,隐于着物之下,持刀如通常之状态出现于王之傍,立于一方。射手等互相约束:“火护前来表现其弓之伎俩,但因未持弓而来,必由我等之手借弓,可想而知。我等不与其弓。”

国王呼火护云:“使见汝之伎俩。”火护于其四周张幕,立于幕中,脱去着物,穿系甲胄上著铠,头缠头巾,在羊角制之弓上张珊瑚色之弦,背负箭筒,佩刀于左方,手中回旋尖附金刚之铁杵,开幕出现,宛如冲破大地出现盛装之龙王太子,彼向王表敬意而立。

多数人众见此而跳起,大声喝采而拍手。王曰:“火护!使见汝之伎俩。”“大王!贵君之射手中,速如电光之射人,能射毛发之人,能射速比声音之人,能射中飞箭之人,请呼此四种射手近前。”

王呼彼等近前,于王庭之四角形间隔中构筑道场,于其四隅,使四位射手站立,每人配备万根之箭,每人之侧,使立一箭之配手。彼自己(火护)则携带附以金刚尖之铁杵,直立于道场之中央。

火护云:“大王!此四人一齐放箭向予发射,予将防卫所放之箭。”王即命令:“依言而行。”彼等四人曰:“大王!予等为如电光之射,毛发之射,当声当音之射,予等皆能,火护为一年幼童子,予等请止其射。”

火护则云:“尽汝所能,向予射之一观。”彼等曰:“甚善。”于是一时、一同放箭。火护以一铁杵与以遮挡,适宜与以击落。菩萨击落之箭簇,箭簳,箭羽皆按顺序,整齐排列,堆成箭之小堆,积如城壁之高。

射手等之箭已尽,火护知其箭尽,不毁箭之小堆而立起,回至于王傍。多数之人众,大声喝采,拍手跳跃,起大骚动,投下着物及璎珞,如是积聚之财物,达一亿八千两之多。

于是,王问彼曰:“火护!此为何技?”“大王!此为除箭之法。”“有他人知此者耶?”“大王!于全阎浮洲,除予别无他人。”“如是,使见其他之技。”

“大王!彼诸人等立于四隅,四人均不能射予,然予只以一箭可射此立于四隅诸人。”射手等不敢应允站立之事。火护于是于四隅,竖立四株芭蕉,于铁杵之箭端结缚红线,先以一株为目标而放射。

铁杵于贯穿后,连续顺次射穿第二第三第四各株,更由最初射穿之处贯穿返还于其手中,四株芭蕉皆被红线相连结。多数人众扬起无数千回之欢声。

王问曰:“此为何技?”“大王!此为车轮贯之技。”“更使见他之技。”火护于是使见箭杖之技,箭纲之技,箭之组纽之技,并作出箭之宫殿,箭之屋宇,箭之梯子,箭之莲池,箭开莲花及箭降如雨。

如是以及其他,共使见十二种珍奇之技,更又以其他之技,将非常大之物射贯七种:计射穿八寸厚之优昙钵罗板,四寸厚之阿萨那树板,二寸厚之铜板,一寸厚之铁板及捆缚一处之百木板。

并由麦杆车、砂车、板车之前方,放箭贯通至后方,由后方放箭贯通至前方;箭在水中可飞至四乌萨巴,陆上可达八乌萨巴;于一乌萨巴距离之毛发,如同视为茄子,与以射穿。彼使见如此之技,太阳已至西没。

而后,王与火护约定,应任彼为军师之职。“火护!今日时刻已晚,明日授与军师之荣誉,汝须剃须沐浴而来。”王与一万两以为当日之俸金。

火护云:“予不需此金”,并将一亿八千两之宝,分与诸师,与多数之友人相伴前往沐浴剃须。身著一切璎珞,以无比之荣誉回至家中,摄取种种上品之食物,入于荣华之床而卧。

火护于初夜、中夜卧后,至后夜时醒觉,盘足而坐。彼思考自己技之始、中、终末,感慨:“予之技艺,自始即为死路,中年将受烦恼之搅扰,最终必至受生地狱。此为杀生业,一径大意,甚肆诸欲,必至地狱。”

“王授予军师地位,予将有大权威,多拥有妻子,然烦恼之事务亦大,舍之亦难。予今正宜出家,一人入于森林,修习仙人之道。”火护由卧床起而外出,不使一人知晓,由宫殿下,由大门出,一人入森林中,指向瞿陀婆利河畔三由旬之伽维陀林而去。

帝释天知彼之出家,呼昆首羯磨吩咐云:“此火护出家遁世,将会集合多数大众前来,汝于瞿陀婆利河畔之伽维陀林中建修道院,整备出家之道具。”昆首羯磨依言而行。

火护来至此场所,见只有一人之通路,彼思:“此确为出家之住所。”经通路而行,入于任何人均未发现之修道院,见有出家之道具,彼思:“此帝释天王知予出家。”

于是,火护脱去着物衣服,穿赤色之树皮上下衣,外披鹿皮之袈裟,发编圆形,肩担扁担,携杖而出草庵,登上经行之处,到处散步;以出家之光辉,于林间大放异彩。

火护勤行禅定法,于出家后第七日,证得八种禅定及五种神通。饥时,火护采拾落物,食森林中之草根树实,唯只一人居住。

父母朋友亲族一堂,见火护失踪,哭泣各处寻觅而行。尔时,一山中之人于伽维陀修道院中发现火护,了悟其事,通知其父母。父母又向国王申述,王曰:“汝等同来,前往会彼。”

王劝诱其父母,与多数之伴侣相随,依山中人之言,攀缘寻找,到达瞿陀婆利河岸。火护(菩萨)来至河岸,坐于空中说法,使彼等皆入于修道院中,彼于此处亦坐于空中,为彼等说诸欲为灾之说法,由国王开始,诸人全部出家无遗。


于是,菩萨与诸出家行者群,相伴住于其处。然彼住其处,全阎浮洲皆知,其他国家之诸王与国人,皆共同前来至菩萨之前出家,行者之群众,次第增加,集合数千之众。

若人怀有贪欲之念,嗔恚之念,侵害之念,菩萨即往其目前,坐于空中说法及观法之语。随彼之教得禅定达于极致者,有萨利萨罗,梅恩帝娑罗,巴巴陀,伽罗戴瓦罗,吉萨瓦伽,阿努西萨,那罗多七大弟子。

其后,山中伽维陀道院人满为患,新出家行者等已无居住之场所。菩萨呼大弟子曰:“萨利萨罗!此道院于行者等不能相应,汝可伴此行者等,住于梅陀钵殊多王之国领蓝巴秋罗迦邑附近之处。”彼同意师言,“谨遵师命”,与数千之行者相伴,移住于其所。

然又有多人前来道院出家,道院又见人满。菩萨呼梅恩帝娑罗近前,曰:“汝伴此行者等,往苏拉吒州境内之甘水,住于其岸边。”于遣派之后,如是第三班次,送出巴巴陀:“大森林中有安阇那山,汝住其附近。”第四班次派遣伽罗戴瓦罗,谓曰:“南路之阿槃提国有格那色罗山,汝可率众住居于附近。”

其后,迦维陀道院又复人满,结果五处各派有数千之行者。一方更有大弟子吉萨瓦伽向菩萨乞假,往丹达吉王之国领昆勃瓦提城,住于军师附近之林园中,大弟子那罗多,则住于阿兰伽罗山之山脉中。七大弟子中,只有阿努西萨一人,仍住于菩萨之前。

此时,丹达吉王使当时颇受人尊重之歌伎停止职业,歌女依其生性各处游荡,往王苑碰见大弟子吉萨瓦伽,见到此沙门行者,歌女自思:“此为不祥之男子,向此男子之身体唾吐,然后自行沐浴。”彼女嚼杨枝,首先第一吐以浓唾,向吉萨瓦伽发之当中吐出,将杨枝投向行者头上,自己洗头而去。

王知其事,使彼歌女再复其原有职业。彼女愚昧自思:“向此不祥之男人唾吐,予始得此荣誉。”其后不久,王使司祭退役,彼往歌妓之所问曰:“汝缘何理由,恢复职业?”于是,彼女向司祭答曰:“予向王苑不祥男人之体,唾吐之故。”于是司祭前往御苑,依样向彼男之身体唾吐,果然,国王亦使其恢复如原来之职务。

尔时,王领之边地生起暴动,王率各种军兵出发前往战争,彼愚昧之司祭,向国王问日:“大王!汝望胜利耶,抑望败北耶?”王曰:“当然希胜。”司祭日:“御苑住不祥之男,王可向彼男身体唾吐,然后再行出发。”

王信彼之语,云:“与予一同出发者,可往王苑向不祥之男唾吐。”国王入王苑,口嚼杨枝,最初真正由王,自向吉萨瓦伽行者之发中唾吐,并投杨枝,而后自己洗头,彼之军队多人,亦如是行之。

国王去后,军师来见吉萨瓦伽行者,取除杨枝,为行者善加洗头,问曰:“王何为如是?”吉萨瓦伽行者答曰:“予无嗔心恶气,只恐天人等发怒。此后第七日,国中将成荒芜,汝速逃往他处。”

彼军师惶恐战栗,往告于国王,王闻其言不信、而不入耳。彼军师往自己家中,携同妻子逃往他国而去。娑罗槃迦师尊(菩萨)已知其缘由,派遣二位青年行者,使大弟子吉萨瓦伽行者,坐于寝床形之轿中,通过虚空,伴随而归来山中。

王于战争中捕贼还都,国王归来后,天人等先行降雨,一切死骸为雨水冲流无遗,然后于清净之砂上降天花之雨,花上降钱雨,钱上降金两之雨,金两之上降天之璎珞雨。人人大为喜悦,拾取黄金璎珞,此时有种种闪光武器之雨降落彼等身上,将诸人切断为稀碎。

然后,天人等降落大炭火炬,于国王土地之上,炎炎燃烧。大山之峰倾倒,于彼等之上,降下纵广达六十肘之细砂雨,于是六十由旬(六百公里)之间,国王土地完全成为荒漠,此事全阎浮州皆知。

而在此国间之诸国,如迦陵讹,阿达迦,毕玛拉陀之三王,各自思惟:“昔日于波罗奈之迦尸王迦蓝浮,激怒堪忍行者而灭入大地。同此,那利吉拉王迫使行者等过量大食,具千人腕力之阿诸那王激怒鸯耆罗娑仙。”

“而今,又有丹达吉王损及吉萨瓦伽行者之起居,以致诸国均遭破灭。”此四人之王死后出生之所,我等不解,除娑罗槃迦师尊之外,无人能言。我等往彼之所一问。”

三人王与多数之伴者相随,为询问而出发前往。三人各自前往山中迦维陀道院,事先并未互相知会,彼等接近瞿陀婆利河时,不期而遇,于是降车,三人同乘到达瞿陀婆利河畔。

此一刹那,帝释天坐于凋叶毡之石座上,正思考七项询问:“除娑罗槃迦师尊之外,人界、天界无一人能答此问题,予将向彼询问。又此三人之国王,为向娑罗槃迦师尊询问,而到达瞿陀婆利河之岸边,此王等之询问,予亦一并为之。”

于是,帝释率忉利天、四天王天两层之天人,由天界下来。恰于此同日,吉萨瓦伽行者因受辱而死去,为葬其遗骸,数千之行者,为吉萨瓦伽设立四所栴檀香木之火葬堆,举行大礼火葬,且从天空降下了花雨。

遗骸葬式终了,娑罗槃迦师(菩萨)入于道院,坐于行者群围绕之中。此三王等到河岸时,以大军鼓之响音曰而来。菩萨闻此,呼大弟子阿努西萨行者,曰:“汝往观察,此为何音?”

阿努西萨携水瓶前往其处,见王等而唱第一询问之偈:耳环美饰整衣裳、溜璃真珠饰佩刀、王者!汝等为谁且止步、汝等人界何可知。闻彼之语,诸王降车,敬礼而立。

其中额瑟达迦王,向彼回答唱第二之偈:阿达迦及迦陵讹、毕玛拉陀共三王、欲见自制之诸仙、为问彼等来此处。

于是,阿努西萨向彼等曰:“诸位大王!善来之事,君等来至应来之所。请先浴水休息,然后往道院礼拜诸仙,向师询问。”为与彼等表亲密,举水瓶溅洒水滴。

阿努西萨仰观空中,见帝释天王伴天人群,骑伊罗婆那象下来,彼与帝释天王交谈唱第三之偈:虚空之中止空间、行如十五夜之月、问此大威力鬼神、人界之人何可知。

帝释天闻此,唱第四之偈:须阇之夫在诸天、人界呼为摩伽婆、天王今日来此处、欲见自制之诸仙。于是,阿努西萨向帝释天曰:“天王!善来之事。天王请稍待。”乃取水瓶进入道院,归置水瓶之后,阿努西萨向菩萨告知,三人之国王与帝释天王为询问而来。

菩萨由仙群围绕,坐于广大之园庭中。三人之国王,向诸仙敬礼,坐于一方;帝释天亦降来近于诸仙群,合掌礼赞诸仙,敬礼而唱第五之偈:吾等远闻此诸仙、有大威力具神通、人间生物界之长、以清净心礼诸仙。

如是帝释天敬礼仙群,避免着座之六种过失,坐于一方。阿努西萨见彼坐于诸仙下风之处,唱第六之偈:出家已久诸仙味、随风飘荡由身出、千眼者!诸仙气味由此去、天王!诸仙之味为不香。

帝释天闻此,唱次之偈:出家已久诸仙味、随风飘荡由身出、大德!此香胜好如华鬘、诸天喜好无厌恶。帝释说此语后,复曰:“阿努西萨大德!我等终极目的为询问而来,请与我以机会。”

阿努西萨闻彼之言,起立与以机会,向仙人群唱次之二偈:富兰陀罗生类主、须阇之夫摩伽婆、诸天之王破修罗、欲得机会为询问、此处此等贤士中、有谁能答此巧问、向此人间三人王、乃至诸天婆娑婆。

仙人之群闻此,云:“可敬之阿努西萨!君为立于大地而不见大地之言。除娑罗槃伽师尊之外,谁人能答此询问?”并说偈:“娑罗槃伽此仙士、交断男女善自制、阿阇梨子善调形、此等之中唯彼答。”

仙人之群为此言,又向阿努西萨曰:“阿努西萨君!唯卿向师敬礼,以仙群之语,请与答覆帝释天询问之机会。”阿努西萨:“谨如尊命。”予以同意,向师敬礼以与机会,唱次之偈:师尊!请答彼询问、相好诸仙求、昆丹尼亚!此为人界法、智胜者之责。

于是菩萨与彼机会,唱次之偈:诸卿!询问得许可、心欲为何问、自知此彼世、我将答卿等。如是菩萨与以许可之时,帝释天提出自行准备之问题。

佛陀说明此意义,如次言曰“见义因陀罗、帝释摩伽婆、彼心常怀念、问此第一偈。杀绝何物无忧事、弃掷何物仙称美、可恕何者粗恶语、娑罗槃伽师!吾问此义汝语我。”

于此,菩萨答其所问而言:“杀绝忿怒无忧事、弃掷伪善仙称美、可恕一切粗恶语、贤者堪忍最第一。”

帝释问:“对于同辈或优者、二种粗语可得恕、如何劣者语可恕、娑罗槃伽师!有关此义汝语我。”

“畏惧之故恕优者、忌争之故恕同辈、能恕劣者之粗语、贤者堪忍最第一。”由如此诸偈之询问与应答,当知先后之次序。

然于如此说时,帝释问菩萨曰:“大德!贵君于先,言:可恕一切人之粗恶语,贤者云此堪忍最为第一’,而今又云:‘能恕劣者之语,贤者云此堪忍最为第一’,此二者之言,始终不相一致。”

菩萨对彼云:“帝释天王!后者之言,予乃就恕粗恶语之人而言,因彼知对方为劣者。然人之姿,于一见之下,不能知其为优者或劣者,故如最初所云。”

人如不住于一处而观察,只见其姿,则难知其为优者或劣者,菩萨为说明此事,唱次之偈:“一见姿饰四威仪、优劣同辈如何知?贤者处世扮非姿、应恕一切人之语。”

帝释天闻此,澄清疑念,继又请愿云:“大德!请使予等得闻堪忍之功德。”于是,菩萨向彼唱偈:“国王虽率大军势、应得堪忍之善人、此之利益不可得、堪忍之人怒自消。”

如是,菩萨说堪忍之德时,三人国王自思:“帝释天只顾自己之询问,不与我等询问之机会。”于是,帝释知彼等之意念,暂置自己准备最后所遗之四问题,就彼等国王之质疑,而询问唱偈云:“谢汝之善答,更又问他事。”

“以下诸王事、愿为我作答,丹达吉王事、那利吉拉事、阿诸那王事、迦蓝浮王事。此等极恶者、请语诸行者、彼等恼诸仙、今往生何处?”

于是,菩萨答此唱次之五偈:“丹达吉王唾行者、断足亡灭民与国,活火地狱被烧炙、热炭落来燃其体。”

“出家自制说正法、无过沙门被王欺,那利吉拉于彼世、众犬聚集撕裂食。鸯耆罗沙乔达摩、久行梵行有忍力,阿诸那王使其苦、彼王落入铁刺狱。”

“出家忍辱说正法、无过沙门遭寸断,迦蓝弗王有大苦、无间地狱被生煮。此等地狱贤者闻、更有可厌诸地狱,行法沙门婆罗门、如是诸人生天处。”

如是,菩萨说明四恶王之生处,三人国王等闻之,疑念一扫。于是,帝释天就所遗之四问题质疑,唱次之偈:“谢汝之善答、更又问他事、何为持戒者、何为有智者、如何称善人、不为吉运舍。”

菩萨答此,唱次之四偈:“善制身语意、不作诸恶事、为己勿虚语、是为持戒者。深问心思考、恶业不可为、不舍适时语、是为有智者。知恩报恩刚毅人、忠诚之人有善友、为愁苦人作善事、如是得称为善人。”

“具此诸德者、信心柔软心、爱语有慈念、如是为善者、不被吉运舍。”如是菩萨如升于空中之月,鲜明答此四问之质疑,更又且答他之问事。
           
帝释曰:“谢汝之善答、更又问他事。持戒与吉运、善法与智慧,何者为最优、愿汝为我答。”


“如月对诸星、智慧为第一,持戒与吉运、皆为善人法,善巧智慧者、应与此相伴。”
         
“谢汝之善答、更又问他事,行事如何作、作何亲何者,于此得智慧、语我智慧道,如何作业人、成为有智者?”


“亲近胜老多闻人、学者亦为多问者、敬法闻法善说法、如是之人有智者。彼有智者舍诸欲、善见无常与苦病、如斯观苦大怖畏、对诸欲望尽舍弃。去欲制害心、养无量慈心、对所有生类、无伤害之心、无有毁谤事、上升梵天界。”

如是,菩萨说诸欲之过患时,此三人之国王与其兵士等,当场均舍去欲心。菩萨知此,为使彼等欢喜而唱偈:“此大不思议、阿达迦国王,汝与迦陵讹、毕玛拉陀王,三人位尊者、一总弃欲念。”

国王等闻此,对菩萨表示谢意而唱偈:“知他心之人!汝说为正然、吾等总弃欲,与机垂慈悲、使我成汝果。”
      
于是,菩萨与彼等以机会,又唱次之偈:“汝等舍欲念、与机垂慈悲、汝等得成果、大喜满汝身。”彼等闻此,首肯而述偈:“广智之人!一一汝所语、随汝之所训,吾等得汝果、大喜满吾身。”


于是,菩萨使国王、兵士等出家。过后,菩萨送出大弟子行者等,而唱偈:“行者供养行终了、卿!可敬人等且还去,常喜禅定心安静、此为出家第一乐!”

其大弟子等首肯彼语,敬礼后升于空中,各往自己之住所而去。帝释天亦起座,合掌拜菩萨如拜太阳,为礼后随伴侣而去。
      
结分:佛知此事端,述次之偈:“贤者仙士说妙法、具有最上意义偈,誉高天人等闻法、欢喜感谢去天都。调整文句意义深、贤者仙士说此偈,闻此偈者为大事、前后奇特见优者,前后所见诸优者、彼等不至死王所。”


如是,佛陀以阿罗汉果示教义之极致,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于目犍连墓场,亦有降花雨之事。”

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云:“萨利萨罗是舍利弗、梅恩帝娑罗是迦叶、巴巴陀是阿那律、戴瓦罗是迦旃延、阿努西萨是阿难、吉萨瓦迦是目犍连,娑罗槃迦师即是我。”
发表于 2011-8-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不懂.!!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09:25 , Processed in 0.21457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