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98|回复: 1

明因识果之六-----心理学与深层沟通(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显 于 2011-8-2 12:47 编辑

        首先,我先从感动的角度来分享一下深层沟通技术,因为这个技术首先是感动了我;也因为现在市面上诸如此类的课程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几天下来,让你哭啊,让你笑啊,场面也都很感人,可是呢,过后,离开了课堂,一个星期后,你还感动吗?一个月后,你还能继续成长吗?一年后,你还在进步吗?大家只要问问自己就心理有数了;

      而深层沟通这个技术的伟大之处,恰恰不仅仅在于他能在十天的课程当中给你带来的巨大震撼与心灵的洗礼,真正让人感恩与欢喜的是这个技术在以后你的日子里给你带来扎扎实实的感动与蜕变;而且最令人欣喜的是,这个技术本身是如此的简单,简单到让你难以置信的地步;

      深层沟通是一种引导式内观,那么何谓内观?

      本人曾修过的内观,是葛应卡老师所教授的内观,它是一门源自南传佛教的纯净正法;正法如内观者,学起来就是非常非常的简单,从头到尾都没有复杂成分所在,可以说是人都能学得会,他甚至会简单到让你有些失望;如此正法,居然就这么简单???而实际上大道至简不是吗?

      他的方法是从观呼吸入手——观察我们身上最实在的感受,不掩饰,不加工,不创造,只是原原本本的去觉察,如此而已;观,也就是正确的觉知,觉知当下此刻的感受,关于过去只是记忆,关于将来只是期待、恐惧或想像,内观,是几乎没有多少理论的讲解,除了每天晚上都会有的葛应卡老师的开示外;

      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门技术,只要你照着去做,也就是去内观中心学习十天(最初阶的课程是十日课程),在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禅修中心去禁语,内观十天;十天下来你会体验到身心合一的喜悦;如果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还能坚持内观下去,所谓的解脱痛苦,甚至于开悟,也是可以期待的;

      因为是要介绍深层沟通——引导式内观,所以对于什么是内观,做一番简单的文字介绍,当然具体内观的禅修方法,如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去内观中心去禅修十天来亲自见证一下就知道了。(可参考福建长汀南禅寺
http://hi.baidu.com/nanchansi/blog

      内观的禅修方法几乎不做理论的探讨或者哲学上的思辨,因为对于一个内观禅修者来说,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葛应卡老师说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一个教授他拥有非常渊博的理论知识,他知识层面上是很受人敬仰的,可是他乘坐的舟失事了,从没有下水学过游泳的教授,他那再多的理论也不能带着他游到岸边,也不能挽救他的性命;

      内观不做任何理论或者哲学上的讨论,因为人一讨论就会主观,一主观就会落入善恶两边;

      因此,内观是从觉受入手;从观察自身的体验,承认自身的体验开始——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体验是最实在的感受;

      也因此真正的内观绝不会落入宗教的迷思之中,因为想像就是想像,用想像来让自己修行,玄之又玄,更是以虚导虚,那么终将会落入虚幻之中;

      内观让你每一步都是扎扎实实的可以体验到的,但同时,他也不落入科学实证的错觉之中,因为他不执著于我们觉受到的体验,内观绝对不是去用你观察到的假相去证明什么,去推演什么理论出来,更不是要考察什么;只是观察,觉知这一切就可以了,通过不停的观,内观修行者可以把自己的心训练的更细微,更敏感;

      之后,就会穿透表层的粗相而观察到更细微的内细相,通过最初对身体表层感受的观察、觉知;接着就会穿透表层而达到深层,从皮肤表层的感受,穿透之后,就可以观到内脏器官的感受,然后再穿透;就这样一层一层把假相穿透,当把整个身体,从表到里,再从里到表都完全细微的穿透之后,从物理层面上讲就可以穿透次原子结构,就会观到夸克,甚至夸克之下的微细相;那么自然就会发现这个色身也就不存在了,穿透到最后应该就会明白何谓“空”性;何谓“本来无一物”了。

      何谓深层沟通

      而深层沟通之所以是内观,因为,深层沟通整个架构就是建立在佛法唯识论的基础上的,他不做任何虚妄的探讨,或是玩一些玄乎其玄的理论,或者搞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来糊弄你,即使有不可思议的现象产生也只是保持“如是观”;如他本来的样子去观察他;

      从一开始就是对“六尘”在“六根”产生的“六识”来进行观察,因为“六识”本为实相,是储存在我们八识田中的种子,只是由于我们第七识“末那识”的执著,才会让我们以为那是“我”是“我的”——也即是“我执”;

      西方心理学,哲学,科学也早探讨过了,远离痛苦,创造真正的幸福绝对与“我的财富”,“我的名声”,“我的地位”“我的。。。”无关,“我的。。。”越多,痛苦也就越多,所以过简朴的生活,往精神层面发展也是近来西方灵性层面的新动向;

      所以,人类所有的痛苦最根本都是源于贪求、嗔恨、愚痴三毒,而人能有贪、嗔、痴,不都源于“我执”的存在吗?若无我,何来执著何来痛苦?

     (至于这中间怎么运行怎么造成我们的痛苦,呵呵,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佛经或者听法师开示吧,记得《佛说十二因缘经》里就有很详细的解释;如果现在还有人认为读佛经是迷信的话,那此人才是真的迷信了,呵呵)。

      而深层沟通就是通过观“六识”再穿越“六识”——深层沟通里面讲的是种子;(林显宗老师从佛学的《唯识论》中,提取了障碍我们身心灵健康最根本的三类种子,业种,无明种,因缘种;因为这三类种子的作用力,让我们障碍了自己;)

      深层沟通从来无意于去取代心理治疗,或者是要作为心理治疗的补充,这个技术只是希望通过沟通,通过引导式内观,让我们更清楚的看清楚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身心疾病,在沟通中,我们明白了这些疾病深层的因之后,(在引导中面对化解了我们曾经的业种,无明种,因缘种之后),这些疾病也会神奇的不见了,这在被沟通过的个案中已经无数次的得到验证;深层沟通和一般心理治疗有着很大的不同;

      简单举个例子:

      林老师对沟通师有着“六不”原则的要求,在沟通的过程中,沟通师要始终严谨遵守

      这“六不”原则即是:

      不主观—不以个人认知、主观想法来引导个案。

      不暗示—不做任何提示,预设立场沟通个案。

      不评估—对个案所说内容不做任何建议或评估,加入自己的想法。

      不批判—不对个案内容做任何形式的批判,或惩罚。

      不多话—不能将个案内容对外宣说,完成沟通后安静离开不做其他讨论。

      不教诲—不训斥个案行为或教导建议任何内容给个案。

      对于个案,沟通师要做的,只是引导个案去面对,沟通师完全尊重个案的选择,只是如实的引导个案去面对自己的生命;

     其实从心灵的层面来说,我们每个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身心疾病,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创化出来的,都是我们自己要去体验的,只是很多时候,自己选择的体验太痛了,痛到我们自己都忘了,为何要这样障碍自己;所以选择了逃避,又开始创化一系列的假象来欺骗自己,而沟通师,只是引导你如实的面对自己,从最近在意的事开始,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往前剥,能量吸取够了,有勇气去面对了,就再往前剥进去,虽然很痛,可是,在每份痛之下隐藏的都是力量,都是智慧;沟通师也只是引导个案去面对,然后穿越它,然后转识成智;

      也所以在深层沟通中可以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世人都会把随缘二字挂在嘴边,可是,如果我们心中有那么多的挂碍存在,我们如何做到随缘?心有挂碍的随缘,充其量也只是随外缘罢了,也只是随风逐流而已;若要真正的随缘,我们就先要能看的破,看破之后,才有可能放下,而放下挂碍之后,自然就自在了,自然也就可以做到真正的随缘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心念纯净了,挂碍少了,那么一切就会都是最好的安排了,生活处处也都是充满光,充满爱了;

      然而这一切都前提是——“面对”;只有我们真正的面对了自己,我们才有改变的可能,如果一直选择的是逃避,那么谁来都没用的。

      所以,在沟通中我们把识种穿越了,自然就明白了,明白了,自然就懂得怎么对治了,所以可以达到身心灵的健康。

      如果从修行的角度来谈的话,那么它之所以是引导式内观,因为你只要在生活当中有所觉知,有所挂碍,有所触动,然后你就可以赶快去沟通,通过沟通师的引导,你就会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假象,穿越一个又一个的种子,所以,“生命不息,沟通不止”,当然,要自我沟通也是有可能的,只是,在我们还没法达到一定程度的心灵净化时,一定程度的心无挂碍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执著还是那么深度话,我们的业还是那么沉重的话,还是要由沟通师带着你去穿越,带着你去面对,带着你去清除挂碍,这样比较不会毫无头绪;

       而实际上,沟通师其实什么也没做,除了当好一面镜子之外,就是当好个案的守护灵的角色,只是陪伴着个案;所以,有看深层沟通视频的朋友就会了解,深层沟通的引导语,从头到尾就那么几句,好像很无聊啊,可是一坐上沟通椅的个案,就会释放,就会放下,就会穿越;因为释放的是自己,放下的也是自己,穿越的更是靠自己。

       这不就是内观吗?这不就是完全符合科学吗?所以深层沟通就是这样一门解行并进的实用技术。

      本文只是个人做对心理学和深层沟通所做的一些理论上的粗显分析;如果有要具体了解深层沟通,还是要亲自来体验,来沟通,或者来上课,你就会明白我所说的是否属实了;如果要从理论上进行讨论或争论实无必要,因为本人对深层沟通,对心理学所知而实在有限,本文也只是一家之言,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8-5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2 16:50 , Processed in 0.14981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