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21|回复: 1

[大德开示] 胡小林:《弟子规》学而时习之成果的启示——摘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8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醒几分 于 2011-7-28 11:12 编辑

       《弟子规》学而时习之成果的启示 胡小林先生主讲 (第一集)  2009/5/29 
                                  摘录一

我学习《弟子规》已经有两年的历史,我今天来到这里向大家汇报,我其实我讲不出什么更多的道理,我也没什么太多的文化,我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字也认识不多,我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这个宋朝和唐朝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我都不知道。我为什么学传统文化?就是净空老教授跟我说的,要得真实利益,这一辈子别白过,要过幸福的人生,它能给你带来健康的身体、发达的事业、幸福的家庭。这个东西是我们人之所求的,也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目的。我学《弟子规》在这里向大家分享的第一件事就是学《弟子规》是有误区的,我刚开始学《弟子规》,我没学《弟子规》之前就是一个普通人,就是一个生意人,你说贪瞋痴慢,你说自私自利,这是很正常的,做买卖为自己着想,为利益着想。学了《弟子规》之后,学了很多条条框框,学了很多规矩,学了很多这个该做、那个不该做。我学完之后,不是对我自己,我是对别人,其实说这《弟子规》之后,变成了一个更有力的批评别人的工具,更有力的长养贡高我慢的基地,更有力的跟别人对立的一个工具箱。
我这次在青岛向大家汇报自己改过的过程,“如何走出学习《弟子规》的误区”,我给大家举的第一个例子,是二00七年的春节,大年初一我回到家里头,因为我跟我的爸爸妈妈不一起住,他老俩口说我们每年过节初一中午都要回家吃饭,那个时候我看完周泳杉老师“健康饮食”的盘,回家以后一看,过年,年年有余,桌上放着鱼、放着肉,我就特别不高兴,爸爸都八十二岁,妈妈都七十六岁,我上来就拉开脸就说,「你们就吃吧!吃吃吃,南北极都快融化,您那三寸的舌头,就这么短短那么一点,你们至于吗?没吃进去之前你们不知道什么味道,你们吃到肚子里头,烂在肚子里头,也不知道什么味道,就为了这三寸不烂之舌就杀生,你们就不给孙子们留点东西吗?这都什么时候,地球马上就要濒临灭亡,咱们还吃!」当时我爸爸气得直哆嗦,老人家八十二岁,二00七年。我妈妈就哭,就安慰我爸爸,“这胡小林着了魔,老胡,千万别往心里去,现在年轻人都这德性,怪怪的,大年过初一,不让吃肉、不让吃鱼,还数落爸爸妈妈,你别生气,反正吃饭就两个小时,他一会就滚蛋,他回去让他学《弟子规》去吧!咱们过咱们的日子。”我那顿饭也吃得特别不舒服,其实回去以后也特别后悔,好不容易,你说过春节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学《弟子规》本来应该学得跟别人更容易相处,更让别人喜欢我,让别人认同我,跟别人在一起能够更团结、更和睦、更友善、更亲切,我怎么学半天就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我怎么学半天我的亲爹亲娘怎么都对我那么反感?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这《弟子规》是好东西,它教你处人待事接物,教你与人为善,教你为别人着想,我怎么愈学跟别人愈对立?我甚至连自己的爸爸妈妈我都不能兼容?打那以后,《弟子规》说要孝,我就经常回家看我爸爸妈妈,每次去之前特别高兴,今天落实《弟子规》,看爸爸妈妈。后来我妈妈的小阿姨、小保姆就跟我说:大哥,你回来之前先打个电话。我说:为什么?我们做做准备。我说:你们做什么准备?她说:你可不知道,你一来就跟日本鬼子进村似的,奶奶就说:学《弟子规》的回来了,今天中午把冰箱的东西,那个肉、那个鱼都收起来,可不能招他,这可了不得,学《弟子规》,家里那酒,酒都拿布盖上,别让他看见,那都是贪瞋痴慢,大哥,以后你别突然回来,你稍微提前半个小时,我们做做准备。我听完以后我心里特不是滋味,我说我怎么学了《弟子规》以后,让人这么反感,给人添了这么大麻烦。
李越老师教我,就说“礼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我就说:爸,今儿我得给您鞠个躬,我活了五十二岁,从来没给人鞠过躬,我在庐江学会,这次要跟您鞠躬。我爸说:我腰不好,算了,我站不起来。我说:爸,你就为了我你得站起来,你得让我落实《弟子规》,我这《弟子规》学了我不做不行,师父说得真干。我爸说:那我怎么做?我说:你站起来扶着板凳,我给你鞠一躬,三个躬。儿子就一个!你时间太长我受不了。我这躬一下去,给我爸吓一跳,我这一弯腰给我爸吓一跳,差点没摔倒,他说:儿子就到这,就到这吧!你的功课完了吗?我说:还差俩。下次下次。这跟大家讲的真实的事,学《弟子规》就学成这样,你给人添多大麻烦,你这《弟子规》是为别人学的吗?是完全为自己学的,完全是另外一个自私自利,另外一个贪瞋痴慢,另外一个与人对立的工具和标准,这个《弟子规》学得肯定不对,因为《弟子规》学习完了之后应该更招人喜欢、更招人的爱、更招人的关心,我不是,我学了《弟子规》以后家里人的压力更大,见我更紧张。我原来是做生意,贪钱、贪名闻利养,现在不贪合同了,挣钱不挣钱无所谓,为什么?因为我不感兴趣,我现在我感兴趣《弟子规》,我觉得该学《弟子规》,我认为《弟子规》重要,我认为后半生要跟《弟子规》交朋友。大家听这几个「我」,没有离开我,完全是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学《弟子规》。所以贪心没变,自私自利没变,是非人我没变,名闻利养没变,而是内容变了,换汤不换药,把《弟子规》变成另外一个满足自私自利、与人对立、批评别人、控制别人、反对别人的工具,这是一个我特别痛苦的误区,我是到去年的年底十月份之后我才慢慢慢慢走出这个误区。学《弟子规》学错了,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有个儿子跟我在一起,老二,九岁,他妈妈特别爱干净,一个礼拜,小孩活动多,身上容易出汗也脏,给孩子泡两个澡放一池子水。你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洗澡吗?趁我不在家的时候洗。为什么?躲着我,因为他们一洗澡,我就跟他们说,孩子这一辈子用多少水可是定数,你可想明白,你是他亲娘亲妈,他这一辈子用一百吨水,如果十八岁以前全用完了,他就活到十八岁。我的夫人特生气:行了!闭上你那乌鸦嘴吧你,家里这点事全让你给方完了,倒霉跟着你,洗个澡挨你这顿数。你自己是不泡澡,你没学《弟子规》的时候你泡澡你干嘛来着,你都泡了五十年,你儿子才泡两年,你就不让人家泡!所以你说我觉得特别矛盾,不说看着她这么浪费水,我觉得没必要,你说说了家里又闹矛盾,怎么好?老说智慧能够解决问题,老说智慧能把问题给解决得圆满,而且没有后遗症,老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怎么所在之处除了让人家讨厌就是躲着我,我这也学佛,也学《弟子规》,我怎么就那么不招人待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师父跟我说。师父当时跟我说这句话我觉得特别虚伪,什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明明是他们做得不对,我干嘛要求我?我哪点错了?你说吃肉对吗?地球变暖,环境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北京缺水,我让他们节约水有什么错?怎么叫行有不得?我这个要求、我这个想法、我这个目的达不到我就要求我自己,我就要检讨我自己,我就要问我自己,为什么不能达到劝化别人的目的?后来净空老和尚就跟我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承认不承认,只有智慧才能解决你的问题?这个我承认。智慧从哪里来?我说智慧从哪里来?从清净心来,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相反,清净心的反面是染污心,染污心起作用就是烦恼、就是障碍。那你这个心今天出不来智慧,说明你的心不清净,说明你的心是染污的心,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对立、就是是非、就是名闻利养、就是贪瞋痴慢、就是是非人我。我就问老和尚,那什么是染污的心?老和尚说当前在这个娑婆世界,芸芸众生最大的染污心就是自私自利,你心里有自私自利,这个心就不是清净心,就是染污的心,这个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跟别人对立,就是跟别人合不来。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点都不虚伪,你自己的心清净不清净?这个事你能求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你胡小林的心不清净,你蒸桑拿能蒸清净吗?你打高尔夫能打清净吗?不行!这要自己练,要在自己的心里头把自私自利放下,你的心就清净,你的心清净,这个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你有了智慧就能把问题解决圆满。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点都不虚伪。
后来净空老和尚就跟我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承认不承认,只有智慧才能解决你的问题?这个我承认。智慧从哪里来?我说智慧从哪里来?从清净心来,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相反,清净心的反面是染污心,染污心起作用就是烦恼、就是障碍。那你这个心今天出不来智慧,说明你的心不清净,说明你的心是染污的心,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对立、就是是非、就是名闻利养、就是贪瞋痴慢、就是是非人我。我就问老和尚,那什么是染污的心?老和尚说当前在这个娑婆世界,芸芸众生最大的染污心就是自私自利,你心里有自私自利,这个心就不是清净心,就是染污的心,这个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跟别人对立,就是跟别人合不来。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点都不虚伪,你自己的心清净不清净?这个事你能求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你胡小林的心不清净,你蒸桑拿能蒸清净吗?你打高尔夫能打清净吗?不行!这要自己练,要在自己的心里头把自私自利放下,你的心就清净,你的心清净,这个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你有了智慧就能把问题解决圆满。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点都不虚伪。
我们处人待事接物,在社会上工作、学习、生活,为什么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出发点很好,为别人着想,劝别人的道理都是对的,为什么总是达不到目的?为什么总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为什么别人总不给你鼓掌,总不给你竖大拇指,而往往背后老说你的坏话?因为你没有智慧,因为你的心不清净,产生不了智慧,因为你的心是染污的,因为你有自私自利。所以放下自私自利,把自己放下,拓宽心量为别人着想,把爱请回到这心里,爱的起用、爱心的起用就产生智慧,左右逢源,头头是道。这是我六个月到八个月以来的真实体会,非常非常喜悦,就是要把自己放下,就是要念念处处为别人着想。先从哪做起?先从爸爸妈妈,先从家人。因为我们有血缘,我们有感情,跟他们在一起,找到把别人装到心里这种感觉。我们真的心里不装爸爸妈妈,大家说真的吗?真的。我们往往老是习惯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概念、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习气,很少把别人放到心里。《弟子规》之所以伟大,它教导我们放下自己是有次第的,从哪开始放下自己?从跟爸爸妈妈相处放下自己,这个最容易放,因为你们是一家人,因为爸爸妈妈从小照顾你,你受恩于他们,他们对你有恩情,你们是同一个家庭,这个把别人装进来最容易,这是一层楼。然后「出则悌」,把兄弟、把表兄表弟、同事朋友,跟你有缘分的人再装进来,这就是二层楼。到了三层楼,就是把「凡是人,皆须爱」,所有的人,马来西亚的人、美国人都爱。从佛法上来讲第四层楼,是众生就得爱,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些产物都要爱,这当中包括山河大地,包括花草树木,包括蚂蚁蚊虫都要爱。这个爱从哪个根产生的?从把爸爸妈妈的爱恢复产生的,从把爸爸妈妈装到自己心里产生的,没有这个根,你说我爱同事,你说我爱国家,你说我爱山河大地,那是假的。所以净空老教授把这把钥匙交给我,我就想我就要爱别人,爱心起作用就产生智慧。
我这次慢慢慢慢试着再跟爸爸妈妈相处,我原来跟爸爸妈妈相处很简单,就是给钱,房子是我买的,阿姨是我请的,司机是我请的,车子也是我买的,所有的物业管理费,所有的费用花销,都是我出的。这种简单的物质上的给予不等于孝,师父说孝做到圆满,养其心、养其志,除了养其身之外。我跟着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就不再关心给他们什么物质,不再因为我给他们物质就代替我对他们的关心。我爸爸眼睛不好,我就老想着我爸爸眼睛不好,我怎么关心我爸爸这种心情就起不来?我怎么就没有觉得眼睛不好,因为我眼睛好,我没有觉得眼睛不好是一种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找不回来。然后我就试着用老花镜再涂上颜色,看看眼睛不好什么样。我记得那天上午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我那中午饭就吃不下去,原来爸爸的眼睛是这样的,这么痛苦,迷迷糊糊,扣子都系不好,暖壶倒水都倒在外边。所以这种感受不是用钱能代替的,这种感受当中没有自己,情同身受。我说我应该做点什么,我中午饭真吃不下去,原来我特别心安理得,我给了钱,岁数大了眼睛就不好,就得老化,这是天经地义,自然规律,那没办法,我们都有这一天,谁都避免不了这种情况。
然后我就想到我爸爸特别爱看报纸,正好中国有个报纸叫「参考消息」,有大字版,钱贵一倍,一年的报刊费用才三百人民币,钱不多,但这分心难得。我就到邮局把我爸爸订的「参考消息」小字版的给改成大字版,追加了钱,之后这报纸就送到家。我们家小阿姨就跟我说:爷爷看了这个报纸特别感动:「这你看看才像学《弟子规》的,你说要没有《弟子规》我能看这!」「亲所好,力为具」,你不就落实吗?你爸爸妈妈就是希望看报纸,希望跟社会共同进步,希望了解国家跟社会的变化,他好这个。力为具说起来容易,怎么这么多年大字的「参考消息」,你早就知道,你学《弟子规》两年了,都没给爸爸办这个事,你为什么今天就想到办这个事?而且你怎么就这么有智慧,你怎么脑子里就想到「参考消息」?因为你爱别人,因为你这里边没有自己,清净心就这么一点点产生的智能就不得了。所以我们家小阿姨跟我说,爷爷拿了报纸特别激动,我儿子这《弟子规》学得真好,我要跟他们说得让你们的孩子学《弟子规》,别的不说,学《弟子规》老人幸福,老人舒服。我这是第一次尝到为别人学《弟子规》,学《弟子规》是把自己放下,把别人装进心里头,这是真喜悦,真能解决问题,举手之劳,不用花钱,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快一年多,我爸爸见人就跟他说,他们老干部住在一起,都退休,到院子里散步,经常早晨起来晒阳光、散步,逢人就说有大号的「参考消息」,我儿子给我订的,我拿来你们看一看,钱不多,加个一、二百块钱就能读一年的报纸。而且逢人就讲,这是我儿子学了《弟子规》以后的变化,《弟子规》真是好东西,你们有条件让你们的家人也读,照顾老人,老人幸福、老人舒服。这是我第一次按照师父给我的公式,清净心起用产生智慧,智慧能把矛盾、能把问题解决圆满。我现在再回家,我爸爸说什么?胡小林回来不容易,一个礼拜挺忙,咱们今天中午就吃素,尊重他的信仰。为什么?我们今天虽然不能完全吃素,但是他说的有道理,他是爱心爱这个世界,爱这个地球。他说的,我们今天做不到,但是我们希望他回家来,这么爱我们的儿子,我们总不能让他不高兴!你看将心比心,你关心爸爸、爱爸爸,自然而然换来的就是他的认同,他关心你,他尽管不吃素,但是他为了你,他愿意做出牺牲,他愿意为了你高兴而做些什么,太难得了。这个变化、这个转化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我爱他们,我爱他们是因,唤发起他们爱我这是果,所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发表于 2011-7-28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12:52 , Processed in 0.19098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