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山新闻】
新泰市石莱镇张磊镇长看望仁炟法师
光明草
2011年6月20日下午3时,新泰市石莱镇张磊镇长来到仁炟法师在放城镇的临时宿营地看望仁炟法师,并就新泰市石莱镇白马寺的重建工作与仁炟法师进行了探讨。
张镇长首先关切地询问了仁炟法师的身体状况,嘱咐法师一定要保重身体。然后张镇长向仁炟法师介绍了白马寺的历史渊源与现状,请法师就白马寺的重建工作提一些建议。仁炟法师向张镇长建议,重建寺院首先要申请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得到政府的许可。随后老法师向张镇长介绍了正觉寺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并答应白马寺启动重建工作时,会与大家再次交流分享建寺过程的一些经验。
图1:仁炟法师与张磊镇长亲切交谈。

图2:张磊镇长就石莱镇白马寺的重建问题与仁炟法师进行探讨。

附:白马寺位于新泰市石莱镇白马山上。因寺院四面群峰拱卫,山如寺城,故称为石城寺,今俗称白马寺。白马寺山奇景幽,寺中有2500多年树龄的银杏三株,最大一株高30余米,树径3米有余,虬曲螭盘,冠如华盖,繁荫数亩,人称“天下银杏第二树”。白马寺占地10余亩,今存有山门、钟鼓楼、金刚殿、千手观音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等遗址。
(五)【大众分享】
感恩的心化作朝山的脚步
惜缘
2011年6月6日,在跟随仁炟老法师朝山的队伍里,有一对母女和其他几位青岛的师兄趁休假从青岛赶来了。每一次叩拜都是那样的虔诚,每一个步伐都是那样的坚定,话语间带着诸多对诸佛菩萨的感恩。仔细了解,是正觉寺,是佛菩萨治好了妙山师兄女儿的病,今天妙山师兄和她母亲是特意前来朝山报佛恩的。
妙山师兄的女儿今年15岁,去年忽然得了一个怪病,就是晕,晕得站不住,学也没法上了,妙山师兄带女儿四处求医,青岛市的医院跑遍了,大城市、大医院跑了不少,所有该做的检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病来,针灸、推拿、按摩、吃中药,偏方秘方都试过了,钱没少花,病情却是时好时坏,不见起色。后来她听说山东省博山有个正觉寺,就试探性地去了。在正觉寺,仁炟法师为她指点了如何通过学佛来达到身心的健康,并教导她们持诵大悲咒,喝大悲水,吃长素,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坚定信心。在正觉寺住了一周,孩子的病情就有所好转,回到家,她按照在寺院法师教给的办法,继续让女儿诵经持咒,喝大悲水,吃长素。
诚心所致,结果,没出半个月,她的女儿完全好了。她激动地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正觉寺,接电话的同修说:“恭喜你师兄,在正觉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你又一次见证了虔诚学佛的好处”。
妙山师兄激动地又打电话向仁炟师父报喜,感恩师父的教诲和加持。师父慈悲地叮嘱她,要让她和女儿坚持诵《大悲咒》和服用大悲水。
妙山师兄满心的感恩无以言表,当听说仁炟法师三步一叩朝拜九华山已经到新泰境内,就与青岛的师兄们相约一起前来跟拜,还带来了她的老母亲。妙山师兄说:“佛法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信,我的女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今天能够有缘来看望师父,在朝山路上跟拜一段,体验朝山,也算是有福气了。感谢佛菩萨治好了我女儿的病,我要把这种慈悲的关爱也带给身边的人,帮助有缘,报答佛恩。”
妙山师兄的母亲也激动地说“谢谢我女儿把我带到这儿来,让我也跟着学佛、拜佛,明天我就要去正觉寺做义工了,用自己的双手为寺院的建设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在朝山路上,这样的故事也是比比皆是,一转头就能听到一个,受益的信众无不为佛法的神奇而奔走相告,相信现实的案例会让更多的人去相信佛法、学习佛法的。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图1: 妙山师兄。
图2:浊汗成泥。
图3:仁炟法师和青岛信众合影。
虔诚礼佛变化不可思议
——发“卡”的故事
心净土净
(注:“卡”是90后对“好人卡”的简称,意为被戴了某顶高帽子)
每逢节假日,都有善信从四面八方过来,跟随仁炟法师三步一叩朝礼九华山。在长长的朝山队伍中,有一个高高胖胖的小伙子非常引人注目,他的身相虽然有些笨拙,但神情非常专注和虔诚。
休息间隙,笔者和他聊起来,得知他叫圣成,每天在家坚持108拜,已经快三个月了。当问起他什么能坚持拜佛时,他说,起初因为被妈妈发“卡”,觉得应该拜!
那是大约在师父起香朝山半个月之前,他傍晚放学回来,看见妈妈电脑打开的网页上,是介绍师父三步一叩朝礼九华山缘起的内容,于是和妈妈聊起来师父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朝山。妈妈提议他从明天起每天坚持礼佛108拜,以礼佛的功德回向师父朝山顺利圆满。妈妈提醒他一定要学习师父“言必信,行必果”。圣成说,平时他最不喜欢别人给他发“卡”,但是这次不一样,妈妈说礼佛功德回向师父,这个理由实在让他无法推辞,所以当时放下书包马上就去拜了。他没有听从妈妈的建议从第二天开始拜,既然已经决定拜,最好当下就拜,不用等明天!
从那天起,圣成坚持每天礼佛108拜,偶然哪天落下,一定会在周末补上。这件事令妈妈对儿子刮目相看:过去她一直觉得圣成太贪玩,没有定力和责任感,礼佛让他慢慢改变了。当她问起圣成为什么能坚持时,圣成说,开始拜是因为你发“卡”成功,最初拜的时候觉得很累,出了很多汗,大约一个星期之后,有了新的发现:拜佛后精力充沛,睡眠也很好,梦少了好多,白天上课不那么困了。他试过如果不拜,身体会像散了架、缺油生锈的零件,拜完佛之后身体就又重新加足油、充满电了。因为这个缘故,他现在每天都很开心地主动礼佛。
当问起为什么要实地跟随师父来朝山时,他的回答简单干脆:“不为什么,有时间就来呗!”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一句:“跟师父朝山不需要理由,就像春节去寺里过年,想也不用想,自然而然的事。”当问起跟香和在家礼佛有什么不同时,他说,最大的感受——体力消耗不一样。在家里他在泡沫垫子上面拜,每天只拜108拜;跟香朝山,跪在硬硬的地面上,小石子儿、沙粒儿很多,即使戴着护膝还是觉得膝盖硌得难受,有些地方都脱皮了;跟香要拜800多,肯定比在家累。不过也没啥,师父天天这样拜,才真正辛苦呢。
过了一会儿,他悄悄告诉笔者,跟随师父拜山,才彻底明白啥是加持,嘿嘿!他说昨天晚上和妈妈从济南赶到莱芜已经很晚了,吃过东西睡觉时已经一点半,三点半起床,昨晚只睡了两小时,所以今天拜了两节就觉得身体很疲惫,尤其是头疼得要命。他用手指着两个太阳穴,说从来没有这样过,砰砰地从里面跳着胀痛。拜后来两节是咬牙坚持的,头疼,浑身上下都很沉重,实在不想再拜了。刚刚休息的时候,师父叫他过去给了他一包酸奶,喝完之后立马觉得身体很轻松了,头疼得很轻很轻了,再坚持拜上几节没问题!就像耗光的电池被快速强力充电似的,真是神奇,感觉好极啦!
当笔者问起圣成妈妈对此有何感想时,她说,这几个月的礼佛,孩子的变化让她很感恩,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师父的大愿大行更让她感动。所以她也给自己发“卡”——随师同拜,忏悔自己的业障,感恩佛菩萨的加持,为护持正觉寺的所有善信祈福。希望以此愿力,能更精进修行,克服拖拉懈怠的积习。
说到这里,大家都笑了,看来要常发“卡”、多发“卡”!
图:朝山路上仁炟法师与圣成母子合影。
附:90后佛子圣成感言:
跟香朝山有感
圣成
2011年5月22日,我和妈妈去莱芜和仁炟法师一起朝山一上午,感触良多,这是我第二次去跟香了。
去跟香之前,老妈以“为师父朝山祈福”为名,让我每天拜八十八佛,由于对“为师父朝山祈福”这样的理由“没有免疫力”,就开始天天拜了。其实我也很乐意拜的。
拜的过程挺累,但明显和师父差大发了(差很多之意)。而且每天我都是折腾了一整天后晚上回家,在吃晚饭之前拜佛,再累也好过拖着10斤多重的书包跑上两公里路之后的感觉吧。每次因为某些事有一天没有拜的话,全身各处的拉伤、扭伤和旧伤就一块儿全发作的感觉,——谁来拉我一把呀!,拜完之后感觉全身上下来了一次零件大翻修,无比清爽!
不过在家拜佛的强度,和跟师父一起拜一上午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次元内啊!(90后时尚潮语)。由于体重大于90公斤,以及我那熊猫式的笨拙动作,到现在我都能找出膝盖上哪里磨破掉皮了呢。不过每次拜完后都非常神清气爽,长期拜下来,我的性格也变得沉稳了许多,受益颇多呢。
朝山路上义工忙
妙住
2011年6月11日,平日比较清静的新泰市报恩寺,今天格外热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报恩寺门前,来自山东省博山正觉寺的仁炟老法师三步一叩朝拜九华山的宿营地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仁炟法师领众刚刚结束今天的朝山叩拜。在宿营地两边的小树林里,来自泰安、淄博的义工们正在平整树林空隙间的草地。今天下午,仁炟法师应信众祈请,要在这里做修行开示。帐篷旁,还有几位义工正在清洗朝山用的护具。(由于跟香的信众太多,仁炟法师就让跟香义工准备了足够的护具。)今天是星期天,从泰安、淄博赶来的义工们,正在搜索朝山宿营地应该整理或者清洗的物品,还有一批义工在报恩寺的大殿旁择菜、洗菜,准备午斋。来的都是老义工了,干起活来也就雷厉风行了。
由于仁炟法师下午有开示,有一部分离家稍远的跟香信众就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报恩寺,等候下午的开示。这样就给不大的斋堂增加了接待量。大家干脆把菜拿出来,在院子里择。
图1:择菜的义工们。
择菜的师兄,仔细地择了一遍,又把择掉的菜叶选了一遍。他们说:“尽量不要浪费。正觉寺还没建成,报恩寺也是在建中,还没有全面完工。我们要节约每一分钱,支援寺院建设。”
“清清的水儿,冰冰的凉,我为朝山洗衣忙……” 嘿,几位师兄自编自演,一边洗护具,一边还唱起来了呢 。我跑过去跟他们说:“请把头抬起来,给你们留个纪念”。妙君师兄说:“洗衣都是低头洗,没有抬头洗衣服的。我知道你要给我们拍照,俺就是不抬头,俺情愿当个无名英雄。干这点活,还值当的拍照宣传呀!”
图2:甘做无名英雄的信众在洗护具。
不到一个小时,场地平整好了。讲法台上花开正艳,会场上五颜六色的小凳子整齐地一排排摆放着,一切准备就绪。护具也洗完了,小树林旁的草坪上,晾晒了一大片。宿营地整理得井井有条。过午斋了,大家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中美滋滋的。报恩寺常住义工刘居士搬出在凉水里泡过的大西瓜,分给大家吃。西瓜咬一口凉兮兮、甜滋滋的,真好吃!她说:“你看今天人特别多是吧,其实要是师父在市内的念佛堂开示,人会更多,这里偏,家远的就来不了了。不过,报恩寺能够接待仁炟法师也是缘分,我虽然忙了点,但心里非常高兴,能够为朝拜九华山的师父帮点忙,也算是今生的福报了。”报恩寺的当家师妙虚法师还特意从马来西亚打来电话,让刘居士代他向老法师问好。
图3:忙碌的刘居士
下午的法师开示更是让人如沐甘露。仁炟法师的开示浅显易懂,从学佛的基本道理,到大悲水的加持方法,老法师娓娓道来,让信众懂得了怎样科学地学习佛法。老法师的经咒唱诵更是让在场的信众大饱耳福。老法师还为大家加持大悲水,并每人结缘一瓶。
图4:仁炟法师加持大悲水。
感恩中、兴奋中、收获中,结束了今天的报恩寺之行,大家在下午五点半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法师的宿营地。
出家人究竟苦不苦
离尘
一日,一位居士大清早过完早斋,跟我一同洗刷碗筷。她在了解我出家时间长短之后,顺便说了一句:你们出家人过的生活真是好苦。我闻此语,心里不由产生许多感慨。
说到“苦”,我又不得不赞叹汉字的缔造者。迄今为止,我发现了一个最有智慧的“苦”字的定义——“苦”字,实际上是人在痛苦的时候,面部五官的表情形状。在繁体字“苦”的组成结构中,最上面的草字头,表示人在烦闷时,两边眉头皱起来的形状;中间的十字,表示两个闭上的眼睛和当中的鼻子;下面的口字,表示张大呼喊的嘴巴。整个意思就是,人的脸就是苦的体现,或者说人生就是苦。
在没出家之前,我也感觉出家人真的很苦,不能吃所有的肉类,也不能吃葱、蒜、韭菜,还不能喝酒;出家人穿着要非常简朴,不可以穿任何花花绿绿的时髦衣服;不可以用世间很多好玩及有趣味的用品;不可以有人世间的男女情欲;不可以积蓄钱财在身;不可以贪图名利;不可以住好的、大的房间;不可以睡大的床铺;更要命的是还不能睡懒觉。反正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容许。这可真是要了卿卿性命。想想看,这还是人过的日子吗?我这些没出家前的想法,估计同上面那位居士的想法一致,以至于在我刚开始发心想出家的时候,心里七上八下,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适应这样的出家生活。
但是当我正式过上出家人的生活以后,这些想法就慢慢消失了。以前预想的那种苦日子,居然也没感觉到有多么苦。
出家人吃饭要受很多的限制,很多东西不能吃。我们现在过斋的时候,斋堂里面的素食有什么就吃什么,或者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不管它好吃还是不好吃,吃一个八成饱就行了。这样的日子一久,才发现自己肚皮的脂肪越来越少,整个身体变得越来越轻爽,走起路来,还有点轻盈的感觉。
以前那种遇到好吃的就多吃,以至于消化不良的难受没有了;以前那种由于吃一些诸如大蒜一类的东西,出现口臭让人反感的情况没有了;以前那种喝酒喝到晕晕乎乎,头昏脑胀,以至于上吐下泻的经历没有了;更不可能出现那种吃错东西或喝酒过度,以至于生病住院的情况。现在想一想,这种清淡的生活不是更好吗?!现在的这种生活方式,当然不能保证今后病就不再从口而入,但是可以保证病从口入的机率大大地降低。
出家人当然不能穿那些时髦的衣服,每天都穿单色的布衣,发型永远保持光头。感觉这样更好。因为每天都不用再为衣服的搭配费神,更不会让他人对你的衣着、发型或者所谓的生活品位来品头论足。洗头、洗换衣服那是非常方便,上、下装哪件先脏了换掉就行,根本没有所谓上下搭配的烦恼。这样能省掉非常多的时间和资源。穿干净、穿暖和就可以,再也不会因为穿着,让他人和自己起烦恼。这样的轻松不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吗?!
出家人住宿当然更简单,就一张单人床,能睡下就可以。以前那种大大的床,对出家人基本没啥用,因为真正的出家人基本不会失眠,所以不用大床来辗转反复。想睡就能安然入睡的人才幸福,那种想睡又睡不着,或者为生活忙得没时间睡觉的人,不管他使用多大、多好的床铺,又有啥实际的意义呢?
真正的出家人没有世俗的那些烦恼,不会如同世间人那样,为钱财费心,为前途担心,为家庭操心,为房子劳心,为感情伤心;真正的出家人啥都能看开,啥都想得通,啥都放得下;那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出家就无家,但也无处不是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难道不是很逍遥自在吗?
所以,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幸福,是苦,是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钱、有权、有名的人不一定就比一个真正的乞丐过得开心。现代人强调追求优越的物质享受,人们过着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几乎每一个人都活得很累。打工的累,当老板的也累;大人累、小孩子也不轻松。
其实维护人的基本生活很容易。越简单的生活,越接近自然,越轻松自在。生活幸福不幸福,完全在于心的感受。肉体的享受远不如精神的享受来得愉悦,心在天堂就是天堂,心在地狱就是地狱,万法由心生!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一生都是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荫炽盛,都是苦;有贪嗔痴三毒,就是苦。而离苦之道就是懂得看破放下,明白一切皆幻,不执着。如此,又何苦之有呢?
是苦则不乐
乐苦皆是错
滋味如饮水
全从心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