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43|回复: 2

(转)医之道,性命攸关,勿妄主药,勿轻言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6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慧剑无锋 于 2011-7-16 22:19 编辑

                                                                                                                                       作者:冯初庸
小冯习医日短,已有亲朋同事寻医问药。初时但有所问,无不沾沾自喜,夸夸其谈。然所问者,皆是疑难杂症,不明者多。医书翻烂,理法千条,大海茫茫,手足无策。唯叹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就如人言:为何患者不按医书上所说的样子生病。
    果真如此吗?殊不知是自己所学甚少,技艺不精;医理不明,医法不通,阴阳莫晓,虚实不辨。自然渺无头绪,万无一效。
    所以才有叶天士临终遗言:“医之可为而不可为也,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匙为刃也!吾死,子孙切勿轻言医。”
    只可惜今之医者,莫说读万卷之书,就杏林四大圣典,熟读能讼者有几何?天资敏悟者固有,不解其意者最多;每多囫囵吞枣,模棱两可,徒记几个汤头,几味药品,不求至理,妄主方药;一味见头治头,见脚治脚。偶尔获效,自夸高手,若不获效,徒延时日,平日见识用尽,方法使完,则借口病入膏肓,药所难疗。
    劝斯业诸公,务必精研内、难,博采百家,以仲景伤寒金匮为据,校量孙、张、刘、李诸贤,于阴阳虚实上,总要讨究个明白了然,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久之自然法活圆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取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
    只可惜,当今医学,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黄岐立法,天下遵守,仲景立方,引为药律;而后皇甫谧、王叔和、孙思邈述而扬之,至此,医道盛极。只可惜自唐宋以降,各家学说蜂起,刘氏泻火说,朱家补阴法……攻击同类,辩说是非,河间易水,丹溪局方……,于是乎门户既分,歧途错出,而古法荡然。天下之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以生人之道,为杀人之具,悲哉。
    尝曰:非三代两汉之书不可读。纵观历代名家,著作无数,不乏互相矛盾之处,阅之雾水满头。所以医医金针在《如何较快学会上乘中医学 》文首先强调杂书勿看,以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特别是四圣心源为纲(为什么最先仅读黄元御,因为在仲景的后视镜内,只有黄元御一人),而且黄氏之书,作于清朝,相对于秦汉上古医书而言,更易于理解,对文言基础的要求,相对更低,是入仲景之门的引子。有了相应的骨架,再来重读内难,伤寒,金匮,同时兼学道家易学分佛释孔孟。有了这样的基础,读历代名家著作,才有能力去取其精华而为己用。
    我辈既以发扬中医为己任,就应该充实自己,而不是半桶子水就夸夸其谈,非但不能解万民含灵之苦,还给中医抹黑,甚至误人误己。医之道,性命攸关,勿妄主药,勿轻言医,糊口事小,误人获罪事大。
转自:民间中医网
发表于 2011-7-16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显 于 2011-7-16 22:19 编辑

天下之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以生人之道,为杀人之具,悲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8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吓人,看来还是不看医生的为妙,不过遇到庸医与高明的医生也都在自己的业力范围,如何的区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2 16:19 , Processed in 3.51480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