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60|回复: 6

中华文化的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舒 乙


 文化,一般地讲,是有共性的,而且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趋同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的人渐渐穿一样的衣服,住一样的房子,用一样的交通工具,甚至吃一样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一下文化的个性似乎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谈谈中华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是延续不断的


  世界上存在着几个古老的文明,最著名的有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文明、玛雅文明和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和其它五个文明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一贯性、连续性和传承性。在绝对年龄上,中华文明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它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五千多年,但是,这五千多年的历史从来没有断裂过,每一个环节都连得上,不曾灭迹,不曾断根,一直绵延至今,叫作一脉相承。而其它的文明,曾经都是那么辉煌、精彩、惊人,却都中途断了线,成了和现在没有什么关系的死的文物,有的成为永久的谜,有的成为千古之憾,别的不说,看看和他们类似的非洲贝宁的无以伦比的古代雕刻,看看一千多年前古柬埔寨的大小吴哥窟,再看看今天生活在那里的人民,人们简直会惊讶得目瞪口呆,历史怎么这么残酷地中断了呢,简直变得判若两个不同的世界。


        考古证明,中华文明也是多元发生的,最有名的文明有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长江下游,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的文明,还有四川成都附近的三星堆——金沙文明。其中,个别的,如三星堆——金沙文明就中断了,那种纵目人的形象,在今人看起来就有点摸不着头脑,在后来的成都盆地文明中似乎一点也找不到对应的传承物。但是,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和长江三角洲的文明却都继承了下来,而且东西南北传播开来,到了南边的珠江流域,和大西北、大西南以及北部边陲。大体上说,建筑形式、衣着、饮食、生活用具、以及艺术形式,都不曾中断,绵延至今,传承得很好,反倒成了独一无二的特质,造就了一个有生命力的触手可摸的活态的庞大的古老文明体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的那些中华文化元素,包括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茶、磁、丝、绘画、文字、戏剧等等,通通都被现代的中国人使用着、享受着、传承着,确实是没有中断过、隔裂过,这是中华文明的伟大之处和特别之处。


http://www.huazang.org.cn/bencandy.php?fid=5&id=469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缔造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除汉族之外 ,其它五十五个民族都被称为“少数民族”,也就是说,这五十五个民族的人数都非常少,最多的也不过才一千多万人口,在人数上和汉族的十三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比的,而且,大多居住在边远地区,经济上也相对落后一些,这样,往往给人以一个错觉,那就是这些少数民族对中国来说是起不了太大影响和作用的。这种认识其实是大错特错的。从历史上看,强悍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中国北部,过着游牧生活,他们英勇善战,尤善骑术,往往形成了一种少数民族从北方长期骚扰挤压汉族的局面,而且往往将汉族打败,或者把汉族赶到长江以南,将中国一分为二,平分天下,或者干脆成了全国的统治民族。但是,这些当了一半领土甚至全部领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到最后,却都被汉族从文化上,乃至从种族上所同化。许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少数民族最后只落得剩下了一个历史名词,如匈奴、如鲜卑、如契丹、如党项、如女真等等。


         北京这座都市很长时期以来,大概有八百多年,一直是全中国的或是半个中国的首都,中间换了六个朝代,即辽、金、元、明、清和中华民国的一段,可是,在北京作统治者的民族里少数民族卻占了多数,而汉族在这里只在较短的时间里当过统治者。辽代的统治者是契丹族,金代是女真族,元代是蒙古族,清代是满族人,只有明代的统治者是汉族。这种特别的历史局面就让中华文明注定具备一种多民族密切融合的特点,换一种说法,可以说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譬如,拿语言为例,北京话是一种清脆的轻快的漂亮的语言,而满族却是这种语言的当之无愧的缔造者之一,这并不仅仅是说,北京话里有一些滿语的单词,而是说,北京话做为一种方言的整体,满族是功不可没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因为满族人,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八旗士兵,在过去的二百六十七年里在北京作过统治者。



         又譬如,中国的佛窟艺术中有两个已经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个是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一个是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而这两个石窟手缔造者偏偏是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的皇帝,即北魏时期的鲜卑族的拓跋氏。


         在生活上也有许多例子,如穿旗袍,到如今还是全中国妇女的礼服,吃饺子,吃涮肉,都是中国人最普遍的爱好,而它们却都来源于少数民族。总之,一句话,中华文化的多民族性又是一个属于中华文化的独一无二的特征,这是非常独特的和相当罕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明是处处以哲理做指导的


  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小到一座园林的布置,在中国人这里处处都有根据,都有说法,都有故事,而不是随意的,更不是异想天开的,这是中华文化的第三个重要的特质。


  根据来源于何方?


来源于神话,来源于周礼,来源于占卜,来源于方士的说教,来源于道教,来源于佛教,来源于儒教,来源于哲学,一句话,来源于古老的文明传统。


以北京城为例,它是规划出来的,而不是像世界上其它的历史文明名城那样,是由小村庄、小渔村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不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到再到大饼那样慢慢“摊”出来的,不,不是这样,北京是先有图纸的,先有想法,先有规划,一开始就规划得很大,然后按图施工,是楞做出来的,早在一千多年前!这些作建北京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是有中轴线,是左右对称的,是“前殿后市”,是“右社左庙”,即城市的中央安放皇帝的宫殿,是为前殿,北面安排市民的商店和市场,是为后市,西面是社稷坛,象征国家的土地,东面是祖庙,象征国家的历史,是为右社左庙。北京有九个城门,九是个奇数,而且最大,说明这是天子所在的地方。东西两侧城门和城门之间是等距的,各有二十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每个胡同之间的距离也是相等的,用现在的尺度去丈量一下,有七十一米。


说明,早在七百多年前古人就把北京规划好了,是按图一点一点施工完成的。由上面俯视北京,会发现在北海公园一带有三座山,一个是中南海里的瀛台,一个是团城,一个是北海中央的琼岛,这是神话中的东方的仙境——瀛州、蓬莱、方丈三座仙山的象征。二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曾多次到山东半岛的最东边,即到东海去寻找瀛州、蓬莱、方丈三座仙山,到那里去寻找长生不老仙药。所以后来皇帝们也要在自己的脚下象征性地造出三座仙山来,在宋朝的首都开封的艮岳仙境中,在清代的圆明园和颐和园里也都有这样的设计。在北京北海公园里面,这是中国最好的皇家园林,有一个露天的小方池,是元代的皇帝们洗桑拿澡的地方,里面居然也放着三坱石头,那也是三座仙山的象征。


可见,在中国古人那里,每一抬足,每一举手,即每一个动作,里面都是有依据的。北京除了社稷坛之外,还有八个坛,其中以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最为有名。天坛最大,其外墙是呈“天园地方”状的,地坛则是方的,这和中国人对宇宙地球的理解有关。天坛里的圜丘坛上的构件数目一律都是九的倍数,因为这里是天子祭天,和天直接交流的地方,而地坛里的一切都是偶数,图案是夙,这些都和阴阳学说有关,每项细节的安排都是有出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像任何事物一样,这种古老的中华文明显然有它过于沉重的一面,所以,到了1919年,中国爆发了有名的“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批判中华文明中负面的东西,掀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大幕。老舍先生1944年至1948年写了一部有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叫《四世同堂》,公认是中国最好的现代长篇小说,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它是描写中国人在八年反对日本军车主义侵略战争中的心灵变化的巨著,作者着重批判了压在中国背上的沉重文化包袱,那里面的主角是一名北平的高级知识分子。抗战一爆发,他本着古代哲理中的教导“忠孝不能两全”,决定留在沦陷的北平,尽一个大家庭男主人的责任,而让别人去上战场和敌人撕杀。可以想象,如果每一个很聪明的有学问有修养的人都这么想,中国只能陷入一盘散沙,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以至拖了八年,在国际援助下才赢来了一个惨胜。这部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或许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清醒的理智判断,即要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已被今天中国人所欣然接受。


     中华文化的审美天性


  著名的现代美学家朱光潛先生曾打了一个漂亮的比喻,说在一架大瀑布面前,美国人会说:“啊,用它来发电,那该有多好啊!”印度人会说:“啊,神的力量真伟大!”而中国人则会说:“啊,真美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中国目前有三十六处世界遗产,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有五处之多:泰山、黄山、峨嵋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庐山。本来,这五处都是自然景色最优美的地方,却偏偏又是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地方,这就要归功于中国人的审美天性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和皇帝显贵们就爱在这些地方留下墨迹,创作诗歌,全用刻石的办法留在峭壁上,以至后人登山而上的时候,会像看博物馆一样,大饱眼福,不光处处有美景,还有大量的诗歌和书法一路伴随,当然,还会有不少优美的宗教建筑和雕刻、美术出现。这一点和许多国家里的纯自然景观是有巨大不同的。在许多国家中把荒野、把莽原、把森林、把湿地开辟成自然保护区,或者公园,立上许多科学的解说牌,除了一些路,不做任何开发,只有自然,没有人工。中国则不然,不是说要开发那里,而是在保持它的天然和美丽的同时,把人的赞美和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也要加进去,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园林在世界上非常有名,以颐和园和苏州园林为代表,最大的特点是必须有山有水。无山则要用漂亮的石头,如太湖石,在平地上壘一个;无水则要挖一个人工湖,而且要有土坡,岸要渐伸至水中,岸边长滿芦苇和柳树,完全模仿自然,这也叫“天人合一”。


  中国画是完全不同于西洋画的画种,文房四宝(毛笔、墨、宣纸、砚)是画中国画的工具。古典中国画里的强项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人物画里的仕女画除了画衣纹是强项之外,人的面孔是无论如何也画不过油画的。然而,中国画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却是极有艺术价值的。它的灵魂就是写意,而不完全写实,这要比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印象派和现代派早很多年。写意的意思就是把自然美加上人工的想象,加以变形,加以抽象,成为一种精神和自然相结合的更高层面的美丽,又是一种“天人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文明这种审美天性在几件实用的器物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充分发挥,以至让它们由实用品成了工艺品或者艺术品,甚至有的成了整个中国的代名词,或者获得了享誉世界的名声,这就是磁器、书法、篆刻和家具。


陶器的发明权属于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先民,他们大概或先或后地独立地发明了陶器的制做和使用,然而磁器的发明权只属于中国。在陶器上再塗上一层釉,烧熔后让陶器的外表有美玉一般的光泽。最早的青瓷出现在浙江的德清县,那里最近二十多年经过考古挖掘,出土了四十多处古瓷窑遗址,其中三十多处是战国时期的,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磁器的出现受到了许多朝代的皇帝的青睐和重视,经过他们的倡导,他们在全国各地有许多官窑,专门烧制各种艺术磁。到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出现了许多美丽的绝品,几乎每件都价值连城。随着南北大运河的通航和海外贸易的扩展,中国磁器走遍世界,成为各国贵族们和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磁器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器皿的范畴,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书法本是文字的表现形式。中国文字是由象形文字衍变而成的。这种文字自成体系,经历了篆、隶、楷、行、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后又有简化字的应用。这种文字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适应单音字,极简炼,在电脑时代更是便于高速输入,而且由于出自形象及其衍生,可以会意,便于记忆。中国文字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变成一种艺术,叫作书法,宛如美术,这是其它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特性。于是中国文字又由一种单纯的实用工具变成了审美的艺术对象。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如碑刻,碑帖,匾额,对联,从而让这种艺术深入普及到几乎每一个名胜、公园、商店、家庭、乃至墓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篆刻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独特的一支,中国人不讲究签名,而讲究盖章,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一块精选的小石头上,用印泥加盖到需要签名的纸上。印章虽小,方寸之中却有书法,有布局,有刀法,有材质,有很多讲究,也是一门艺术。过去人们结婚,主要的参予者,包括新郎新娘、证婚人、主婚人、家长、介绍人都需要带图章,在仪式上极其隆重地在结婚证书上盖上自己的姓名,而结婚礼物也许就是一对刻好的图章,很文明,很贵重,有永久的保存价值。


  由明代开始由南方主要是海南岛及东南亚一带找到比重大于一,生长很慢的珍稀树种的木材,如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红木等,运至北京皇宫,成为皇家的专用木材,开始制做属于皇家的高挡家具,数量很少,但设计优美,做工精细,因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被称为“明式古典家具”,后来,清代皇家家具也继续得到皇帝们的宠爱,被尊为磁器,书画之外的第三大类艺术品,流转到宫外后,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年经过王世襄先生的系统研究,引发了仿制的高潮,目前在民间已经形成一个大的生产和经销产业。在这些硬木古典家具中包含的中华文化因素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中国人的审美天性除了让磁器、文字、图章、家具这些纯粹的实用物变成了高级的艺术品,还会导致发生许多有趣的甚至在外人看来比较古怪的事情,譬如,有的皇帝,在治国方面极其无能和昏庸,然而却是大美术家、大书法家,留下了不少极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如宋朝的徽宗。有的皇帝自己除了上朝勤政之外,居然在皇宫里亲自制作家具和磁器,如清朝的雍正皇帝。有的皇帝自己设计园林,到处题诗,如乾隆皇帝,居然在北海的一个小石亭子里题刻了208句七言诗句,令人惊讶得目瞪口呆。一般来说写诗是轻年人在青春期热衷的事情,然而在中国,中国是诗歌和散文大国,从小就受唐诗宋词的熏陶,许多人到了老年反而非常喜欢作诗,见景生情,用诗歌来抒发感情,成了诗人和书法家,如大数学家苏步青和华罗庚。一个具有审美天性的民族就会产生这样的事情,并不为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8 18:20 , Processed in 0.14350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