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46|回复: 1

经论整理:临终往生的重要条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无量寿佛经》

上品上生者。……(在临终时看到)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是名上品上生者。(很明确的临终正念分明)

下品下生者。……(在临终时听到)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在临终时看到)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是名下品下生者。(很明确的临终正念分明)

作者注:从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无论是自己的信愿惯性力,还是阿弥陀佛的加持力,临终者百分之百是信愿正念而往生的!!

《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唐沙门善导集记

四从如此愚人下至生死之罪已来。正明闻法念佛得蒙现益。即有其十。一明重牒造恶之人。二明命延不久。三明临终遇善知识。四明善人安慰教令念佛。五明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六明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弥陀名号。七明念数多少声声无间。八明除罪多劫。九明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十明去时迟疾直到所归之国。

《安乐集》释道绰撰

问曰:“既言愿往生净土,随此寿尽,即得往生者。有圣教证不?

答曰:“有七番,皆引经论证成。一、依《大经》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即得往生。”’故《大经赞》云:‘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二、依《观经》,九品之内皆言:‘临终正念,即得往生。’三、依《起信论》云:‘教诸众生劝观真如平等、一实。亦有始发意菩萨,其心软弱,自谓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往生。以常见佛故,永离恶道。’四、依《鼓音陀罗尼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精勤修习念佛三昧,若能令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皆得往生。”’五、依《法鼓经》云:‘若人临终之时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教》

横出三界少人知。易修易往勿狐疑。尘垢未除求解脱。一心信愿念阿弥。临终正念分明去。三朝七日预知时。既生净土常闻法。何愁不得悟心机。

《净土指归集》吴郡北禅寺沙门大佑集

又彼佛愿力普摄有情。若能愿求。定得生彼。况过现积集善恶业缘。每至终身。咸来责报。临终恶念增盛。则众恶成功。牵生恶道。临终善念增盛。则众善皆成。牵生善道。今既求生安养。必须净业庄严。若无愿力强牵。焉克临终正念。故诚心发愿。决志要期。既欲往生。宜在专切。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御选云栖莲池大师语录》净土问答

又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临终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积恶。临终发心念佛。遂得往生。则善者何为反受亏。而恶者何为反得利也。噫。积恶而临终正念者。千万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临终痛苦逼迫。昏迷瞀乱。何由而能发起正念乎。善人临终退悔。亦千万人中之一人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谓精勤者。精则心无杂乱。勤则心无间歇。何由而生退悔乎。是则为恶者。急宜修省。毋妄想临终有此侥幸。真心求净土者。但益自精勤。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印祖文钞》复章缘净居士书三

所不生者,由情爱一起,正念即失,断不能生。勿道工夫浅,即工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与佛圣气分相隔故也。世间事事可以伪为,唯临终不能伪为。既能起坐观西方三圣像,口念佛菩萨名,不生西方,将何生乎。况死后身有异香,面貌如生,头发光润,此皆系生西瑞相。若此事不实,则便难说决定往生。若一一是实,不须问乩,自可决定判其往生耳。至疑工夫浅,戒品未全,不知临终一念之关系甚大。勿道向来做工夫,即向不做工夫之人,临终果能闻善知识开导,及他人助念,己随之念,其左右眷属善巧将护,不使其起情爱及嗔恨心,皆可往生。善导和尚临终正念文,当亦看过,何须致疑。

《印祖文钞》复周孟由昆弟书

顶圣眼天生等说,实可依据,光恐无知者,唯以探冷热为事,意谓有信愿及临终正念分明,即可往生,不得专以探冷热为据,故云亦不一例。恐其探之频数,或致误事,不可不知。

《印祖文钞》与陈燮和居士书

若至临终,自不致张罗忙乱,破坏正念。临终正念一关,要紧之极。即平时功夫得力,若遇不知法门之子孙破坏。则便留住此世界,不得往生矣。若知此义,子孙能助念佛号,成就正念,虽平素功夫不甚恰当,亦能往生。是以光于老人,特为致意。切勿谓迂腐,则幸甚幸甚。

《印祖文钞》临终三大要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07:43 , Processed in 0.19671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