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16|回复: 2

[大德开示] 《印祖文钞》论往生重点 (精华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8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四篇着重说明:蕅益祖师《阿弥陀经要解》的往生标准,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念佛正行与种种助行并不是不需要,但在往生重点上绝不能主次倒置。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更何况其它种种助行乎。}

复濮大凡居士书
  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


与陈锡周居士书
  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



{以下两篇着重说明:往生在于真切信愿,无论行的工夫深浅,皆得往生。}

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因是特依如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荟萃净土经论要义,辑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若能一阅是书,谛信不疑,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无论根机之利钝,罪业之轻重,与夫工夫之浅深,但能信愿真切,持佛名号,无不临命终时,蒙佛慈力,接引往生。


复何慧昭居士书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



{以下两篇着重说明:念佛功课数量与质量当然是重要,这对往生更有把握、品位更高。但决不可以此来论定往生与否,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

答俞大锡居士问
  (一)修行人止恶行善,是分内事,允当加勉。惟功课及二六时中,过现未三心憧憧往来,总不能除。心业未净,于往生有无妨碍。
  答,功课宜专不宜繁。专易摄心。繁难归一。往生在信愿真切。倘无真信切愿,纵心能清净,亦难往生。不可不知。

  (十)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课非但无力,且无时间,如长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决计欲生,究用何法,能万分可靠。
  答,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何得妄说闲谈,不以古人所说者为指南。


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待其渐入渐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



{以下多篇着重说明:往生重点在于真切信愿,不在于什么功夫与境界。}
(注:这帖是以“信愿有无决定往生”的教导来摘录的,《印祖文钞中》有不少是说用功念佛增上品位的,也可以“念佛功夫决定品位”的教导来摘录。)

复黄涵之居士书三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


复智乐居士书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


与徐福贤女士书
  故虽具缚凡夫,通身业力。若能信愿真切,即蒙佛慈摄受。


复朱德大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复王诚中居士书
  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但肯以光所说以上之事,实力行去。


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


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


复陈士牧居士书一
  念佛以信愿为主,有真信切愿,决定得往生。至于证三昧,不可不发此心,实则今人绝少证三昧者。以能证念佛三昧,现生便已超凡入圣矣。切勿等闲视之。
  唯净土一门,专重佛力。以佛力故,虽罪业深重,若具信愿,皆得往生。若能断证,则所证更高。此法普利上中下三根。


与赵奉之居士书(民国二十二年)
  其余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念佛法门,但具信愿,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其间难易,奚啻天渊。


复朱石僧居士书二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用外道炼丹运气之工夫,以求长生,及生天为大罗神仙等。决定发愿,求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若信愿真切,人人皆可往生。


净土释疑序
  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希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


净土法门说要
  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而因地不真,心恋尘境,乃至求来生富贵,生天求乐,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在这帖的最后问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什么才是真切信愿?什么才是信愿有无?信愿并不是嘴巴上的事,而是日常中点滴的心行,要真修检验才行的。)

南无阿弥陀佛!
转载
发表于 2011-6-2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8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06:29 , Processed in 0.22608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